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诗歌探索 Explorer of Poems http://www.sglpw.cn/?10793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Dr Xuefeng Pan 之文学驿站

日志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已有 104 次阅读2018-10-6 11:51 |个人分类:说东道西

我一直在试图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事情分类,我突然觉得获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或诺贝尔化学奖真的好像是异乎寻常的容易,毫无难度。

当然,很多人确实觉得真的很难,这只是因为你不得要领。下面我拿出一两个例子支持我的观点。

一、诺贝尔“解决问题”奖

剑桥的sanger 因蛋白质和DNA序列分析2次获化学奖。Sanger的获奖属于“解决问题”奖,而不属于“发现奖”,他因蛋白质序列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的“完美”方案的提出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58年 以胰岛素为例,以“蛋白质结构”解析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国科学家们依据他的序列信息组织兵团作战式的胰岛素人工合成,据说应该是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本应获奖,但由于参与人数众多,没法拿出一个合适的获奖名单而最终没能获得奖励,老屠呦呦的情景如出一辙,只是这次不是要求拿出一个诺奖名单,而是西方人自己决定给了老屠,结果惹得很多人不服气...但还是给了中国的青蒿素...因为不给实在说不过去的,老屠是个代表,非常荣幸),他第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因为他解决了DNA的序列分析,这个要远比蛋白质序列分析来的更重要。1980年,Sanger君和Gilbert(化学法)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不管怎么说,以Sanger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属于“解决问题”好方案奖,这类奖还有著名的PCR技术

二、诺贝尔“发现”奖

Viscount de Duve(这个人来北大做过讲座,我有幸和他亲切交谈过,他当时是第一次来中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整天待在实验里...这绝对是真情,说瞎话死全家,好吧?!)和大偶良典等人为例子,这些人分别“发现”了细胞的“溶酶体”和“细胞自噬”。不过,当今这类发现越发困难,因为细胞就那么大,谁看都是那两下儿!有待于“解决方案”奖的提出,不过呢,一旦有了好的解决方案,首先是要给个奖,之后,除非你看到了真的不一般的情景,比如冷冻电镜技术给了奖,之后剑桥的和爱丁堡的人就用这类“解决方案”看真核生物的“核”,这是“偷窥”...不幸的的是目前的冷冻电镜分辨率达不到“原子水平”用这个东西研究超超分子群体,只能是“鸟朦胧”月色更朦胧...

三、诺贝尔“别出心裁”奖(发明奖)

包括“基因编辑”这类技术属于“别处心裁”的发明技术....这个早晚都得给个奖励,只不过再等等看看,有没有韩春雨之类的改良方案...

四、诺贝尔“慈善”奖

以老Pauling(Linus Carl Pauling)为例,1954年因为“化学键理论”获得“化学奖”(好思想奖),之后的1962年因去南美救济灾民,获颁“和平奖”(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天才”,甚至比Watson,Crick等人的推测出DNA双螺旋更有智慧和善心,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差一差老Pauling就因为用晶体衍射法解析DNA结构获奖,只是他没解析对,他误认为DNA是三链,和富兰克林这位“丑小鸭”“倒霉蛋儿”一样)。Pauling后来善心大发,去南美救灾,从事社会活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慈善”(和平)奖。Pauling 等人实在是受关照,多次获奖。这类人还有上面提到的老Sanger和居里夫人(Marie Curie, John Bardeen and Frederick Sanger)等等。

五、诺贝尔“复合人才”奖

比如既能获得自然科学奖(特指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又能获得“文学奖”或“和平奖”或“经济学奖”。这方面显得有些“个人英雄主义”。除了上面提到的老Pauling之外,我正在琢磨还有哪些是这种情况的获奖。比如张三某人既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或化学奖,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诺贝尔经济学奖,或和平奖???这种情况可能主要依靠“爹妈”的遗传,既有发达的“左脑”又又“肥沃”的右脑,左右开工...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期待中...

(时间关系权且胡扯到此)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22: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