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昌言吉康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lpw.cn/?243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发帖《一到秋天》

已有 156 次阅读2013-9-27 18:46 |个人分类:诗作| 网络, 秋天

2013.9.26发帖,原创首发《一到秋天》:

一到秋天

    ——往事回忆


昌言吉康


有很多年

我惧怕秋天


我的印象里  秋景恒久不变:

枯枝残叶  破败萧条

一到秋天  周围的一切

仿佛凝重复杂起来


我从饥荒的死亡线上挣扎而来

尤其害怕没有足够的热量储备而无法应对寒冬

破旧的御寒冬袄

从未幸免的手足冻疮

是我站在秋风中精神的坎


不知何时

酷夏教会了我歌颂秋天

我不厌其烦  不分季节

毫无愧色吹捧着秋的硕果

直到我被它们麻痹

并变得无比贪婪


后来  我成熟了  也成为硕果?

一到秋天  我

一边唱着秋天的颂歌

一边准备迎接严冬的逼近

                                     2013.9



【创作手记】《一到秋天》以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描写了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痛苦记忆。我在大饥荒年全身浮肿差点因饥饿而死,而粮食又是提供热量的唯一途径——极少的地瓜、玉米窝头——也吃不饱,所以每秋天我就会想到寒冷的冬天,很发憷,即“精神的坎”。那些都是难以忘怀的亲身感受,是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伤痛和记忆!现在的人们也许很难体会:那个把无耻玩到了极致的年代(诸如饥荒年、文革),如何让你饱尝苦难,还要高唱颂歌。对于“秋”,采用了反传统意识的手法,不是歌颂秋的“硕果累累”,而是批判“只见硕果”不见“严冬来袭”的短视意识和传统。同时也是对一边饿死人一边吹牛浮夸年代的反思。每每只见吹嘘“伟大成果”而从不见不提不足,结果是人民生活在饥荒苦难之中。让人们两眼只盯着“硕果”所导致的贪婪,引申的是另一个层面的含义。现在仍能看到一些影子。

第二段,对特殊年代的描绘,与后面吹硕果、唱颂歌相对应。“枯枝残叶  破败萧条”,指人们经济生活的窘境;“凝重”:政治高压;“复杂”:强加于人民头上激烈政治斗争的氛围和包袱。“秋景恒久不变”:老一套的东西反复拿出来旧戏重演——顽固不变,诸如路线斗争、思想斗争之类……。第三段:饥寒交迫,担惊受怕,描述特殊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第四段中的“变得无比贪婪”:即使你从前吃过苦受过穷,但随着环境和地位的变化,你可能会变,变得贪婪,甚至犯罪。

诗中前后两个“硕果”所指不同。前面的“硕果”指小有、甚至子虚乌有的、被吹嘘出来的“伟大成果”(浮夸)。后面的“硕果”打了问号,意指成熟前的“小我”和“大我”,愚昧无知,承受着苦难却虔诚地歌颂;成熟后的“小我”和“大我”,虽身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继续既痛苦又歌颂着,但可能已不是虔诚,而是“明白”之后的所谓“成熟”的“圆滑”,所谓“修成正果”。那个年代,统治者需要这两类人。

“严冬”带来的不是单纯的饥寒“折磨”。“严冬逼近”还隐指整人害人、祸国殃民、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的精神折磨。这与“一到秋天”呼应,“一到”有“每到”之意,即不是一次,不是折腾你一次就完事,而是一次又一次!所以,你必须,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高唱着颂歌,承受着苦难!这时的“秋天”指政治风暴来临的前夕。“秋天”“严冬”“酷夏”“硕果”等均为隐喻。最后的“一到秋天”与开头的“有很多年”呼应。

这是含泪写成的诗。让痛苦的经历化作永久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诗,留些空间去想象、去思考……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4 21: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