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形上人文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lpw.cn/?30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论诗歌的运动

热度 1已有 529 次阅读2012-1-29 10:55 |个人分类:诗论| 运动, 诗歌

      诗歌的运动就是主体思想情感的运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讲到诗的运动时说“这是如同爱情一样的运动。宛如一块冰落在火红的铁炉上,一首诗也是越溶化越沸腾。......如同金属保持着自己的成分一样。它不会失去自己生存的权利,因为它记载着当初成诗时突然揭示出来的思想运动”(《美国作家论文学》356页)诗歌运动是十分复杂而又有趣的精神现象。
 
      诗的运动是主体的心灵的运动
 
        从直觉形式的诗的胚胎生成到审美境界的扩展和整一;从诗的艺术形式和情感内容的维系,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诗的运动过程中,主体的心理趋势绝对不能简单地用理性或感性、意识或无意识来进行描述,诗的审美创造是一个以情感为中介的极其复杂的精神现象。从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到客体的心灵化,又从心灵化到审美化,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灵运动过程,它绝对不是由个别心灵因素的运动实现的,而是整个心灵运动的结果。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这句诗显然是由“花”这个客观外在物所触发的主体思想情感活动。就产生了这句诗的全过程看,却有视觉(物理)过程、神经生理过程、心理过程三个阶段。这就是说,诗的运动既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运动;又包括物理和化学的运动。视觉(感觉)过程和神经生理过程,它们的具体状况如何?视觉过程又如何向神经生理过程转化?我就不进行细作分析了。单就诗歌运动的心理过程来看,也是异常复杂的。诸如感觉、知觉、视觉、幻觉、表象、记忆、情感、情绪、思维、注意、想象、意志......等,几乎所有的心理因素都参与了诗歌运动。诗的空间就是心灵的空间。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对这个广阔的心灵感叹道:“人真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主啊,你知道一个人有多少头发,没有你的许可一根也不会少;可计算头发,比起计算人心的情感活动还要容易!”(奥古斯丁《忏悔录》65页)正是主体心灵的丰富性和心理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诗歌的丰富性,铸就了诗歌多维的、多层次的广阔艺术空间。因为这样,诗就在诗人和读者之间建立了更多的审美交叉点,扩大了诗的审美境界。为此,我认为诗的运动不是个别因素的纯净和提炼,诗是一个混沌的世界,它是主体整个心理结构在起作用。
      当然,诸多心理因素在诗的心灵运动中并非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性质,也不是都以明确的意识来实现,其中最本质最活跃的因素是情感和想象。主体在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心境也主要是以情感为轴心的迷狂状态,以想象为轴心的梦幻状态。由于外界媒触对情感的引爆产生了灵感。主体的心灵便有如翻江倒海,以情感为中心的各种心理因素都突然活跃了起来,至此,诗的运动就开始了。与此同时,由于外在形象的心灵化,它在主体的情感中获得了生命与灵魂,这便是艺术直觉的产生。艺术直觉的产生使得诗的情感运动具体化,诗化了。诗的运动就是心灵和外在形象不断契合,不断更替和演变的运动。诗的情感始终伴随着艺术直觉的产生而不断向前运动的。在诗的运动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情感因素的运动。因为情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联系的反映。情感关联着主客体。它是有机地联结心象和物象的一条纽带。没有情感,艺术直觉就失去了它诗美的灵魂,诗的运动就失去了它内在的根据和推动力。没有情感的流动便不能产生诗的想象。没有想象的飞腾,诗的运动便不能趋向艺术更高的真实。没有情感,诗的境界便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空架子。所以我认为“神韵乃诗中最高境界!”一句话,没有情感就没有诗的运动。在诗的心灵运动中是情感因素的运动带动了其他心理因素的运动,而其他心理因素的运动又使得情感的强烈集中,所以情感是中介。
      在整个诗的心灵运动中,情感和想象是审美注意的中心。这个中心是有意识的,注意的边缘是无意识的。但就这个被主体意识到的情感和想象的运动规律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无意识因素。就情感本身而言,它就是一个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混合体。情感自动的产生于生命无意识的底层(它的生灭并不由理性控制),它从无意识深处升腾起来后,便被主体所意识,而后更有理性的乃至哲学思辩和道德因素的渗入,所以情感和思想是不可分歧的。情感不断地产生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性不断自动融合,这便是诗歌运动奥妙无穷的心理基础。而想象呢?它是诗歌运动中没有脱离感性特征的理性活动。它对原有形象的加工和改造,它孕育出新的形象,它让这一形象不断地更替和演变,这一系列运动过程,虽然其中也有理性的诱导,但就其主要特性来看,它还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其中包含着头量的无意识因素。
      在诗的心灵运动中潜意识之所以重要,这不仅因为它是心灵更广阔的领域,而且也因为是生命的深层结构。潜意识源于生命的本能而又不只是生命的本能。它是意识的积淀。在心灵运动中意识和潜意识总是互相转化的。潜意识是主体在不断的实践中经验意识的积淀。是类存在物的实现结果。所以这里才储存着智慧、创造性和动力。正是这种积淀形成了主体的心理结构。李泽厚曾说过:“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或能量”(《美学与艺术讲演录》58页)。从这种心理结构中产生出来的诗才是新鲜独特的,亦即创造的。诗的创造正是心灵的创造。而诗的审美创造却特别需要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作朦胧的把握(而不是科学的论断),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意主浑融,唯恐其露”(沈德潜《说诗啐语》见《清诗话》下册549页)的审美效果。这是因为审美判断力作为艺术活动的心理状态,其普遍性又不是以概念的被认识刭,而是由于对象的符合主体性所产生的愉快情感被隐约地感觉到。所以,我们说在诗歌运动中并不排斥意识,无意识的作用却是意识所不能代替的。诗的运动就是感知、理解、表象、情感、想象......等众多心理因素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协调的心灵运动的结果。
      诗是整个心灵运动的产物。诗是心灵的创造,正如黑格尔所说:“诗所特有的对象或题材不是太阳,森林,山水风景或人的外表形状如血液,脉络,筋肉之类,而是精神方面的旨趣。诗纵然也诉诸感性观照也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但是就在连方面,诗也还是一种精神活动,它只能提供内心观照而工作。”(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19页)是的,诗是属于心灵的,是心灵的宠儿,是情感的骄子。诗是整个心灵的辐射。我们强调诗是精神活动,这并非把主体看成是一个和外部世界孤立的绝缘体。主体是同外在的客观世界不断交换信息和作用的开放系统。主体和客体之间只有不断地交换信息和作用,生命才能成其为生命,心灵才会永远处于活跃的动态过程中,才会产生诗。诗的空间是比心灵、宇宙都大的空间,是这两个空间的同一和组合。诗的世界是人和自然的高度统一。诗美的创造离不开感性形象,精神的流动要符合诗的审美需要,就必须以感性形象为载体,清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无所寓矣。”(刘熙载《艺概》82页)主与客,心与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血肉不可分的。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强调诗的运动是一种精神运动。外在形象只能为主体的内心生活提供观照。心象和物象的关系是:“心者,形之君也”(荀况《解蔽》见《诸子集成.荀子集解》265页)诗离不开外在事物,但重点并不在于外界事物或外界事物的外表形状,关键在于它们在主体心灵内部所引起的情感体验和内心观照,诗人要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所以,凡是进入诗的外在事物都有一个向心灵转化的过程。这就是说,在抒情诗里,诗人把目前世界已吸收到他的内心里,使它成为经过他的情感和思想体验的对象。只有在客观世界已变成内心世界之后,它才能由抒情诗用语言掌握住和表现出来。诗中的世界就是这种人化了的世界,诗歌运动只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不会离开它运动的轨迹。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 14:4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