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荷叶的个人空间 http://www.sglpw.cn/?309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城市屋檐下的生活与诗

已有 367 次阅读2015-12-29 12:31


城市屋檐下的生活与诗


这些年,“打工诗人”是文学界一个富于标签色彩的称谓。这个奇怪的汉语组合,把两个隔很远的事物焊接在了一起,但终究是把重心落在了“诗人”上。为何要凸现诗人“打工”的一面?窃以为,因于或多或少的傲慢与偏见,写诗这一手艺被认为赋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感或阶层化。如果一位大学教授写诗,那当然名正言顺,但如果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悄悄写诗,一旦公开就会被认为“出人意料”,不管这种惊讶是出于善意还是刻薄。

  依据这样的分类方法,在甘肃诗人群体中,刘小荷算是一位“打工诗人”了。

  在刘小荷的博客里,她最近贴出来的一首诗是《自传(我拿什么祝我生日快乐)》:“……十四岁半辍学/放牛、下地、干家务/已然是家里的一员//十七岁出门打工/服务生、合同工、医务员/每年能给父母四五千//二十岁交男朋友/同居、生孩子/跟父母断绝关系//二十二岁分手//带着女儿东奔西跑/只为了生存//二十八岁沉淀下来/挣钱、写诗/父母原谅了我……今天是我三十四岁生日/除了十三岁的女儿学习尚好/我拿什么祝福我生日快乐”。从这份简要的诗歌履历中,刘小荷34岁前的生活一掠而过。倘若要在个别节点上强调细节,那就是目下她以一个单身母亲的身份,挣钱租房供养孩子上学,而且孩子的学习成绩足够令她骄傲;另一面,她以诗人的身份穿梭于兰州这座城市的文学沙龙之间,而且近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清池静荷》。

  从这本诗集的目录可以看到,刘小荷并没有对所收录的诗歌进行精心的分门别类,而是像她的生活账单一样,按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开来。她写了许多爱情诗,一些诗作直接催生于网络社交的往来酬答,而网络世界的表达进入诗歌后,需要诗人进一步的加工——比如“岁月”、“思念”、“幸福”这些宏大的字眼及叙事,需要私人经验消化才能拥有它们,否则便略显粗糙浮夸。刘小荷的诗歌和她的性格一样直接,“幸福的时候/会想到永恒//来颗炸弹吧/这样/幸福就永恒了”。可以猜想,诗集中一些不甚理想的诗作可能缘于诗人从生活状态向诗歌状态切换过程中的匆忙与直接。

  而恰恰是当她的诗歌状态尚有一部分滞留于生活里时,即这种模式切换不是很完全时,产生的诗歌却是耐人寻味的。比如《活色生香的年代》这首诗,来自网上聊天中对方一句“……这年头/诗人最穷/还活得像条狗”,但诗人答得妙,提升了这首诗:“这话我相信/比喻也恰当/但你不知道/这些狗活着/并非为了骨头”。可能的情形是,这首诗不一定是诗人忙完家务、正襟危坐于书桌前这种“一切准备好了”的诗歌状态中完成,而是从聊天这一最普遍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猝不及防地发生了,即使不回到书桌前把它记录下来,这首诗已经完成了。在诗集《清池静荷》中,类似的诗歌应该还有不少。《隔壁老太太去了》一诗,虽然诗人是在“老太太去了”这一事实的直接刺激下写就,但早在一个礼拜前老太太向我借水,我“像交付黄金一样”把仅有的一壶水给她的那一刻,这首诗的精神内核已经初具,它根植于邻里间借水这样的日常叙事里,而不是对死亡命题笼统的感慨。正因为如此,才与网络签名里惯见的鸡汤表达划出清晰边界。

  或许是因为名字里带有“荷”的缘故,刘小荷对“荷”、“莲”、“藕”的意象偏爱有加。有了“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古训在先,诗人刘小荷一定怀有类似的自我期许,但换个角度,荷花生长在泥里也不是很好吗?谁都知道,是那些低处的淤泥哺育、营养了荷花的根,继而有了茎、叶及花蕾。同理,刘小荷也不必急于超越、脱离自己在城市屋檐下生活的土壤,反过来,去拥抱、享受这种低处的状态,打工喂养生活,写诗喂养精神。试问,坐在150平方米的精装商品房里,诗人就一定能写出150平方米的诗歌吗?

  于此,我们并没有信心预期,着眼于《清池静荷》这本诗集,且看刘小荷十三岁的女儿怎么说:“这是我妈妈第一次出书,也是我第一次写序……我妈妈诗的价值,在于直白中带着哲理,真实中带着浓浓的爱。”孩子的直觉,往往一语中的。

 

  刘小荷:我眼中的好诗就是能引起共鸣
 

  晨报:你的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接触网络后对写作有何影响?

  刘小荷:我从接触文字开始就有写日记的习惯,真正写诗是从2008年开始。接触网络后,可以说网络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社会、对文学有了更多的、更为广泛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我接触并结交了不少文学造诣和水平较高的人士,和他们交流,向他们请教,使我在阅读和写作上取得了较大、较快的进步。
 

  晨报:在一首诗里你提到你是一个“民间诗人”,当你这样说时你想赋予这个身份哪些内容?

  刘小荷:从乡村逃离,目光始终向着乡村,行走在现实的城市,一直浸泡在俗世的烟火里,“民间诗人”是我还原生命历程痕迹的身份。
 

  晨报: 这本诗集中收录了不少的爱情诗,哪一首最得意?它的发生及背后的故事,可否谈谈。

  刘小荷:要说最得意的爱情诗,我还是比较偏爱《路人甲》。它算是我的处女作,也是我初次遇到爱情的一个见证。我辍学后一直忙于生计,到处打工挣钱,自己的爱情、婚姻也一直无暇顾及。那年我已是28岁的人了,邂逅“路人甲”,心中顿有触电的感觉。当时我想,我应该变得大胆起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通俗点说,就是人生难得爱一回。当然,后来的遭遇和经历,让我明白了,生活是多变的,人生是复杂的。我应该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生活与人生。
 

  晨报:“荷”这一意象在你的诗里反复出现,仅仅是因为名字中含这个字带来的偏爱吗?还有哪些元素吸引你?

  刘小荷:首先我的名字里有“荷”。其次“荷”在古典文学里就是常见的意象,古人云,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所蕴含的就是高洁、静美、独立、脱俗等精神。
 

  晨报:你的诗歌观是怎样的?谈谈你眼中好诗的标准。

  刘小荷:人与灵魂的对话,与哲学为邻,也排遣寂寞,充实生活,升华人生。这是我的诗歌观。而我眼中的好诗就是能引起共鸣,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语言有力量,就像粒粒皆辛苦的粮食一样。
 

  晨报:这是你的第一本书,有哪些期待?

  刘小荷:我期待,有更多的读者朋友来认真地阅读它。当然,更希望有比较多的读者朋友能够热情坦诚地指出我诗歌写作中的不足。因为,在诗歌的道路上,我要一直走下去。我期待将来,能有自己的第二本、第三本、N本质量过得去的诗集,与亲爱的读者朋友见面。
 

  文/本报记者 张海龙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 18: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