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闲谈作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1-11-12 11:08
标题: 闲谈作家
闲谈作家
南山匹夫
作家不是一种职业,大凡一种职业都是靠师付教徒弟或老师教学生似的一个传一个,一代传一代。徒弟承袭师付的手艺,是一种职业最基本的延续方式。作家则不同,没有一个作家是靠师付或老师带出来的。
虽然文学也有技术性,但作家在操作文学的文字技巧上却同其它文体不一样。文学的文字技巧要求个性化。而大多文体则是在技术上要求按程序操作,是一种机械式的照搬。讲求共性化。
作家是靠作品说话。而不是用嘴对着扬声器大喊大叫:“我是作家。”重庆的老诗人杨山也说:“只要你有作品就是作家。”可见作品的发表与否与作家的称号是无伤大雅的。更何况传递作家作品的载体和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传媒和一般的传播渠道。
作家可以是自认的。也可以由权威的学术机构来认定。困为作家的称谓本身就有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之分。有被社会承认的,就有著名作家;有不被社会认同而自认的,就有无名作家。
要分清一个“作家”是不是作家,首先我们要看的就是他有没有一个家的概念。
家,就是一个自己的住所。因为有门同外界相隔,所以,它有封闭性。也就是跟其它有区别,不同于其它。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自己独立的个性。
家,有好有孬。但关键是要有独立性,只有要自己独特的秉性,独立完整的生存方式,就是一个家。
家,有富裕的。也有贫困的。有让人倾慕的,也有让人唾弃的。有飞黄腾达的,也有破落衰败的。
并不是所有的家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家,艺术家更是如此。你们创造的精神食粮不合人们的胃口,你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你们的家就买不回柴、米、油、盐、酱、醋、茶。办不了这七件事,你们的家就要关门。
虽然高楼大宅门是家,茅草棚小柴扉同样是家。但他们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待遇注定是不平等的。
那些贪慕富贵,住在别人的客厅里,走廊上,在别人的锅里勺饭吃的人,永远也不佩戴上家的称谓,他们只是别人的子女或奴仆。
所以,作家和学者不同。虽然他们都是从事文字工作。
一般说来,作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读书。我们知道学子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学者读书是为了研究问题,而作家读书则在于思考。
作家,自成一家之后,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人的整体思想就难以侵入。这时,作家的头脑中,思想体系里就有了一种抗腐蚀的抵御能力。有了阻抗,作家读别人的书就不可能沿袭作者固有的思想进行继承的吸收。而往往采用扬弃的手段。这样,作家在读别人的书时,就往往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归类,自圆其说。由于作家读书不求正误,只相信道理,在他们的头脑和思维空间中又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作家读书多半都是为了启迪自己业定型的思想,激发自己的创造灵感。作家读一本书,所看到的往往与一般人不同,正所谓不求甚解是也。所以,要作家读了别人的书后,对他进行按著书人的思想考核,作家永远不会超过学者。作家的思想业已定型。
学者与作家的来源不同。学者来源于书本,求精求准是学者追求的首要目标。学者的研究成果注重还原性,忠实于作者,忠实于原著是评断作者学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学者是在学校和院校等学府机构从书堆中培养出来的。
作家则不同,作家来源于生活。讲风格求个性是作家的根本。作家的作品不论是写共性或个性,都必须脱离别人的模式和巢穴,独树一帜。作家不一定过多的纠缠在作品的情节等细枝末节上的绝对真实。艺术的再现和浓缩生活或社会及其人生,都是作家经常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手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说明作家不仅仅是靠读书就读得出来的,作家更多的是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的参与者。作家是社会和生活培养的产物。
作家同学者不同。所以,作家的资本就不是看谁的书读得多,谁的文字技巧更为圆熟。作家的最大本钱在于经历,经历越多,阅历越深;深入得多,感悟越多。这样,对于作家来说,苦难的经历,就不仅仅是人生的悲剧。这就如同每件事物都有其两个方面一样。成为其缺点的同时也成为了其优点。这种苦难的经历往往成为他们引以为自傲的资本和创造的动力,及其创作的源泉。作家最可怕的不是文字技巧的匮乏程度,而是丧失灵感。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作家们最难过的莫过于经历的贫乏,最痛苦的莫过于生活经历是一张白纸。
当然,很多人都具有作家的资历,只是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而矣。而更多的具有这种资历的人一生只写一部书而矣。且不用笔,用经历。他们能把握住自己的情感,而不能设身处地的感悟他人的心境。
作家是讲道理的,而学者是讲真理的。作家的话要成为真理,就必须经过批评家的过滤,由于批评家本身就是学者中的一种。所以,作家讲的道理如果再从批评家嘴里说出来。那么,这句话就成为真理了。
从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学者是作家的寄生物。他们寄生在作家身上,依附力很强,他们不仅仅研究作家的作品,他们对作家的人品及生活习性也非常感兴趣。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除了他优秀的作品以外,他本人也成了学者的研究课题和对象,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挖掘目标。
作家制作的是文学作品,不是文字游戏。所以,作家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有思想、有内涵。虽然有时让人难以察觉,这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因为,那常常是作家使用了独特的文字技巧,在表达上比较含蓄委婉而矣。
作家有时太个性化,常常造成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与常人迥然不同。太个性化的作家,其作品常常让人难以接收,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们同通俗作家不同,他们的作品有时是纯艺术的。他们不是平庸的作家,当然就不会生产雅俗共赏的通俗产品。
作家是个神圣的称谓。所以,生活中人们把成名成家看得很重。从这个成语的顺序排列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成名容易成家难。但是,那些少年得志和大器晚成有灵气有创造欲望的开拓者们,只要敢于不循规蹈矩,敢于面对世俗异样的目光,敢于在前人不曾开垦的路上行走,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敢于独自独自忍受寒冷酷暑和饥饿而自立门户,你们就不愧拥有家的称谓。
转载于大型文化丛刊《金沙文化》。
前些年写的一篇,转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作者: bdpwu    时间: 2011-11-16 2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1-11-19 21:15
好的,只是现在不太方便。过去申请的qq已冻结了,待有了新的qq再通知你。现在有讨论的话题可在我注册的空间留言,也可通过电话或短信交流。电话:15922737157,韦仝
作者: 浅默    时间: 2011-11-20 18:10
读着读着。不禁思忖起来……
作者: tmlhjv    时间: 2011-11-23 07: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南北    时间: 2011-11-23 22:39
有见地。问好。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1-11-25 20:09
很好很好。
作者: 股票2012dr    时间: 2011-11-26 2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字母I    时间: 2011-11-27 15: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1-12-12 09:53
“作家则不同,没有一个作家是靠师付或老师带出来的。”

-----  --作家也要靠师付或老师带才能出更好的作品的。我们上坛发作品就是要朋友评论和点拨的。个见。


作者: 小小曼曼格    时间: 2011-12-16 1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1-12-25 11:50
太个性化的作家,其作品常常让人难以接收,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们同通俗作家不同,他们的作品有时是纯艺术的。他们不是平庸的作家,当然就不会生产雅俗共赏的通俗产品。

作者: 杜国庆    时间: 2012-3-16 21:02
未必赞同一些观点。但是喜欢看。
不嫌麻烦的话,也请亮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2-3-17 23:08
杜编辑的话好象没说完耶!或者说结尾跳跃太大,给人的想象空间太宽,这样大的空间叫我怎样回答呀?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2-7-8 11:03
多多发这样醍醐灌顶的作品,谢谢支持!亮灯!
作者: 红星    时间: 2012-7-8 11:18
读后受启发。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2-7-9 12:33
再学习
作者: 八立尚人    时间: 2012-7-9 15:52
读之有思。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7-10 09:38
师傅。吧
作者: 乐冰    时间: 2012-7-14 10:17
佳作再学习
作者: 玄冰少年    时间: 2012-7-19 08:10
深有感悟谢谢你帮我解决我一直以来最大的难题
作者: 风铃雨    时间: 2012-7-20 18:21
困为作家的称谓本身就有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之:“困”“因”
作家读书多半都是为了启迪自己业定型的思想:“业”“已”
敢于独自独自忍受寒冷酷暑和饥饿而自立门户:“独自”应该是多一个吧?

“作家最可怕的不是文字技巧的匮乏程度,而是丧失灵感。”这句话很经典。


这篇作品确实很优秀,很多的例证说明了作家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问好。


作者: 风铃雨    时间: 2012-7-23 10:44
再赏好文!
作者: 南山匹夫    时间: 2012-8-2 20:31
谢谢风铃雨。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