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f7 [+ m1 B- ~( c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我们要有意地把完全相反,或者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这样才能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7 l& |" c, q' R
虽然我们今天是现代诗讲座,但我这里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因为太典型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另外,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很常见。我就不举例了。8 s8 h4 s8 m. Y
6 D' H7 J. I4 A' c |6 u, j 第三种类型就是突反式组合。 , e$ G% e% g; `- A$ H 1 m q1 w. q7 O2 K* b4 S4 r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我们要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再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这里请注意,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2 y+ c% Z+ L+ s, O" W* R2 @
比如郑愁予的作品《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6 x0 W6 P+ G4 X* B
这首诗先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三个意象,造成一种“归人”的假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是“我”,而“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个“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让读者回味无穷。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值得大家思索和借鉴。 ' I) H J9 g' |2 `4 { 好了,就简单从意象的角度介绍以上三个诗歌创作的方法。在诗歌写好之后,最好进行检查和修改。检查除了语法和字词层面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以下三点。 5 Z8 }! n) z. d( X5 f 首先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集中概括地抒情。诗歌是人类表达、宣泄情感的载体。我们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的。而我们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以及诗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帖地抒情达意。离开了抒情的动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2 u* H9 A. W, ?8 j
比如说臧克家的作品《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 z+ o$ d, m3 p
这个作品仅有六行诗,就概括了旧中国农民世代不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形象必须是典型的、精练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所刻画的三个艺术形象的相当部分资源,都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 E5 s" g8 q8 Q4 B- h* V4 a9 {1 Y . W1 J5 D5 W! C$ J/ T# ?% L
其次检查,我们的诗歌是否有超常神奇的想象。 : O$ E' }( {& n5 Y3 |+ s) { ; ^5 u4 i: T+ k" z$ N1 D, P2 ~
诗歌形象传达的情感虽然是概括的、典型的,但它在艺术表现上必定是具体的、形象的,诗歌艺术的关键就是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意象,将抽象的观念化为生动的具象,把作者的情感形象化。 2 W- L1 Q7 G3 B: }# Y 这种感情形象化是通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具体实现的。而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就是一个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作者的意中之象,是客观外界的人、事、景、物、理,经过作者情感的孕育而重新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它是一种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又与生活原象截然不同的,能在人们头脑中用想象感知的具象。$ Y3 B4 v. w) F
不管是哪一种意象,诗歌作者都需要运用超常的、神奇的想象把它们组合为特定的诗歌意境。诗歌意象是一种突出作者情感的飞宕式组合。而这种飞宕式组合,既没有时间线索来串连,也没有空间位置来依附,它完全根据作者抒情表意的需要来排列、组合意象。意象与意象之间,是具有巨大的跳跃和转换性的,所以这种飞宕式的组合就形成了特定的诗歌意境。 2 T/ d4 D L9 M" Q8 d' u 6 W( u8 f X8 A0 h: F# f7 B; [
最后检查,我们诗歌的分行排列情况。 ' z0 o; {$ h z2 e 5 i4 v- q# {1 g6 n' r3 [' A8 f 诗歌意象在语言呈现方式上具有显著的特征,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意象采用的是行列的形式来展现形体。比如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当代诗歌理论总结出的诗歌语言的行列方式。 # p7 g4 z+ ?$ [' J. O* ^ 第一种是9字4顿的“整饬的行列”,推荐阅读闻一多的作品《死水》;第二种是或长或短的“参差的行列”, 推荐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天上的市街》;第三种是“递进的行列” ,推荐阅读贺敬之的作品《放声歌唱》;最后一种就是“回环的行列”, 推荐阅读戴望舒的作品《雨巷》。& d6 j+ d% L u3 b* P: g7 U
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而在语言的内涵上,诗歌的语言在物化意象方面,要特别注意讲究精练的内蕴。因此就要求我们大力度的炼字、炼句,然而又要以较小的篇幅来完成我们的创作。如果既做到了以上几点,又能以精练优美的语言来完美地容纳那些高度概括的内容,并且整个创作过程始终充满激情,那恭喜您,已经可以步入一流诗人的行列了。 ' h9 T6 }, z# E/ U, y作者: 花无影 时间: 2013-3-16 14:57
老师的浅谈打我这个打酱油的给谈晕了。诗歌原来是这样,谢谢老师让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诗歌。作者: 徐倩 时间: 2013-3-16 21:12
用心良苦,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一片所望。作者: 潘加红 时间: 2013-3-18 10:48
谢谢林老师的精美深邃的诗歌理论,过两天我也来写一篇,敬请老师斧正。 ( [) u; D4 J, V) F% C( X9 \作者: 空灵 时间: 2013-4-8 15:28 学习了。老师深刻地给我们描述了诗歌的美丽地方。很系统。望以后自己都能用上。作者: 谷宁 时间: 2013-5-29 17:33
必须顶起,里面的好多观点可以借鉴学习。作者: 金陵一片云 时间: 2013-12-10 16:31
收藏分享,慢慢学。作者: 林浪平 时间: 2013-12-10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