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f( k( d3 K3 K! k5 g% |
9 K$ q6 s0 U* q) H# I 要进行诗歌的创作,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本质。诗歌是一种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也就是说,想象要丰富新奇,语言要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内容要高度地概括生活,歌唱生活、抒发感情。只有满足这四点,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被认为是诗歌。 $ B0 V7 q# A2 \+ Q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先简单说说诗歌的分类。就像每个人对好人和坏人的分类标准不同一样, 按照不同的角度与标准,不同的人对诗歌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个依据个人喜好,看你喜欢哪种。 4 V# ^; b. ?. G3 s+ p, d 第一类人喜欢以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标准来划分,于是抒情诗、叙事诗与哲理诗就被归为一类了。第二类人喜欢以诗歌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来划分,于是格律诗、自由诗、民歌和散文诗就被归为一类了。 % j* s4 x# G' M& t+ N7 K# ]$ W 这样吧,我用最通俗的语言来简单说说。先说说抒情诗的写作。谁写这个诗就一定要用谁的口吻来写,否则很容易陷入矫揉造作的误区。不是内容上的矫揉造作,而是写作本体定位上的矫揉造作。摆好这种真实的态度之后,就可以进入写作环节了,这时的关键有两点,首先是最大限度的抒发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作者可以把要写的内容尽可能“主观化”和“自我化”,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谁在创作就饱含谁的特点,个性化深入骨髓,这是最困难,也是最难能可贵的宝贵品质。 1 `- i0 N {2 g1 a1 t8 y& s 其次,确定好了所有的诗歌意象之后,作者要用自己的心灵,对这些素材进行改造,只有改造了,才会出现个性化的变形。这样做的好处同样是彰显个性。我一直认为,抒情诗是所有诗歌类型中最自由的一种了,如果抒情诗都无法彰显个性,那么其他的诗歌类型也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0 I( z" Q# Z3 a! K5 | 最后,写抒情诗的时候,最好不要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出现,即使有少数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形象出现,也要为寄寓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服务。还有,抒情诗的篇幅要尽量短小,否则容易给人庞杂之感。 U, W, k) g) t! z! U+ H; W3 X 第二,我们说说叙事诗的创作。作者要用叙述者的口吻来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要注意刻画较完整的事件情节,而且情节的描写,尽量简单和单纯,还要注意把握较强的跳跃性。如果写人物,要能采用各种手法,人物性格写单一的方面就可以了。总之,叙事诗不要写太多的细节,叙述语言要有概括性。 : V8 K$ L5 P% H/ ~0 M& _ 第三,我们说说哲理诗的创作。这种诗体重在哲理的揭示,诗人只要注意,通过形象的比拟来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即可。; _# G- n- }& x1 c; O! ]
第四,来看看格律诗。这就要求比较高了,要依据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脚进行创作。要注意每首诗的行数、每行诗的字数、某一个诗句的节奏。此外,某一个词的声韵等方面都不能任意违反固定的格式和章法。4 R4 D7 N; G! z1 U X7 M) R
第五,自由诗的创作。与格律诗相比,自由诗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就可以不受格律限制了,因此较为自由。每一行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创作自由诗,我们要根据自己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来安排诗歌意象,以及诗歌语言的节奏旋律。% L" w K* a, \. d1 `. i/ H1 {
第六,来说说民歌的创作,虽然大多数人都不创作民歌,但为了今天讲座体系的完整,我还是简单说一下。民歌的形式生动活泼,它和自由诗一样不受固定样式和格律的拘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能口耳相传。当然,创作者中肯定有少数人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来了解一下。2 g0 x1 w8 o* g& K) O
由于民歌的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此创作之时,建议多使用比兴和夸张的手法来创造诗歌意象,这样才能体现出民歌想象丰富、简洁明快、易记易唱的诗歌风格。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把电影《阿诗玛》和歌剧《刘三姐》等的歌词找来看看听听,这就是非常优秀的民歌典范了。 ' R* K2 |0 y' ~3 }& i 最后说说散文诗。这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一种诗体了。但这种诗体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兼有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的特点。散文诗一般要采用散文的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诗歌意象,而这些意象一定要是精练内蕴的。 3 P8 _. i5 V' v. g6 \ u% l 散文诗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明显的分行排列和押韵,但它的语言仍然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它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暗喻和象征,在几百字的短小篇幅中,要创造出一种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的诗境。这里推荐阅读的作品是泰戈尔的《新月集》和柯蓝的《早霞短笛》。 6 k7 [- ~( U+ ^+ `" I6 _8 R 简单说了几种诗歌的创作,它们都是富有个性的。也许就会有朋友问了,有没有一种方法,是对所有类型诗歌的创作都有用呢?肯定是有的,通用的一些要领,我总结了三点。 2 A) g& {! ]+ Q4 L1 K * V" P- m5 g% h' b! L
第一点就是熟练捕捉诗歌意象,寻找诗歌灵感。. w0 ?) k7 l1 `
5 E9 w |1 [$ r) C
, K: s( V6 S# s: b 我们知道,诗歌意境的最小艺术结构单位就是一个意象。而诗歌的写作常常是从作者对生活中某个人、事、景、物、理产生了独特的诗美体验,从而获得的第一个意象开始的。我们都说“灵感难寻”,不是所有诗人都能轻松找到灵感的,就是因为灵感的本质是文学创作时作者对情感具象化的把握,它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志文字化的一种突然顿悟。 $ M; R8 X, H9 ] 大家可以联系自己的诗歌创作体验来想想,是不是在某个瞬间,无形的情绪突然有了有形的形象,抽象的观念突然有了具象,这时大家会觉得自己的心理结构和语言结构有了改组与更新,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但这种感觉是短暂的、突变的、不可重复的。那个瞬间就是获得了灵感。+ Y. ~. u+ u+ f8 b; B) O- R, x
我想说的是,灵感并不是突发的,虽然它有突发性。灵感往往被那些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写作者所获得。灵感的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早有准备的人。灵感的获得并无捷径可循,唯一的途径就是注意观察和总结生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 b! B8 S g6 [4 [7 j 如果大家的诗歌灵感突然出现了,这时就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地意象化,就是说确定下来,灵感赋予你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具体的意象。这样以后就可以进入第三步了,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我刚才说的,总结下来,就是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个阶段。3 n7 x' \; j. L5 I) a$ z; @
很多人都不能完成这三个阶段的写诗过程,所以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总是寥寥无几。最糟糕的情况是没有灵感;有的人虽有灵感体验了,但未能及时地将诗美体验化为诗歌意象;还有的人在脑海里虽然形成了诗歌意象,但不能及时准确地将诗歌意象词语化、文字化,这样一来,那首诗仍然活跃在作者的脑海里,而不能物化成形。所以,要时时注意磨练这三个阶段的写作过程。 3 E8 M: @( f, `, j0 I C 第二点,就是用新奇精美的语言来传达诗歌意象。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也会给大家多介绍几种操作性强的方法。 . J* o- }3 G/ C3 d 一般来说,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否则诗人就不能称其为诗人了。而初学诗歌写作的朋友,最大的障碍就在于这种诗歌语言能力的缺乏。我给大家介绍几条途径来训练和提高诗歌语言的能力。 ) }4 H9 H: v% y9 o R0 f* i 第一个方法是精选动词。用动词的精准来支撑整首诗的骨架。因为动态的意象较之静态的意象更能吸引读者的审美注意,因此,我们只要精心锤炼表现意象动态的动词,就能让一个诗歌意象因为有了一个或几个优美、确切的动词而曜曜生辉。 1 L/ N, a U% B 比如艾青的作品《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里面有这样几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个“封锁”, 使诗歌的意象呼之欲出。同样的,阮章竞的作品《漳河水》,里面有这样的句子,“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一个“断”字,使诗歌的意象生动灵活。 ! k- y; i# f( G1 M 5 U" u+ j* k4 ^" o
第二个方法就是嫁接动词,移花接木。 : b/ q1 E" z/ v- n" b 7 _/ w. h+ @7 z2 n2 ]
汉语和其他语言比较起来,它的语法最自由,词性最不固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个特点,改变某些诗句中词语的性质,使诗歌意象出现新奇、陌生的形态。比如说台湾诗人洛夫的作品《烟之外》,里面有几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六月原是一本很感伤的书,结局如此凄美。我依然凝视,你眼中展示的一片纯白,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 I$ A$ l! k$ j2 @4 Z! @ 很美的一首诗。这里请大家注意诗歌的第一句。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下午、黄昏”本来是表时间的名词,在这里嫁接为动词,整个意象就生动活泼起来了。! f; ~/ c3 C K$ ?. M ~
& p5 _: h! x J" g; D- Z 第三个方法就是一词多义 % m( @8 t1 V7 q! F- {+ l" F ( ?2 \. n. D3 l d. n( D 在诗歌语言里,为了制造意象的多义和内涵的丰富,我们可以故意创造一词多义的诗句。比如说张烨的作品《妙龄时光》,这样写道:“你又站得远远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的琴声吗?”,诗句表层讲“初练的琴声”,但它的另一层含义是“初恋的情声”,一个词明显地隐含着两层不同的意义,显得含蓄多情。! I. S0 Z/ x6 A$ y8 [# d
. ?& y0 ~; ?9 ]2 `) X9 F 第四种方法就是跳跃省略。: s p, g% ]- n
# S# z6 e: q9 g# V 我们的目的是让诗歌的语言侧重于表现我们的主观心灵,但是诗歌的篇幅又有限,怎么办呢?我们就可以借助跳跃和省略,跨跃一些过程性的叙述,从删减某个词的角度来增加内涵。创造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诗歌语言,以此来引发诗歌读者丰富的自由联想。3 p% L) j4 O( k$ e
; _" r% z) c" J6 \, R. Z 第五种方法就是超常组合。 ; W2 x1 \3 c4 M9 B$ ~& q ) V3 g; A& K( s5 j 也就是略施小技,故意违反一般的语言常规,利用汉语词语多变的词性和组合关系,机智地把一些互不相关的词语嵌连成一个诗句。这种嵌连,可以是具象动词与抽象概念相接,也可以是不同感官的感觉词语交错,目的就是以这种陌生变形的诗句使诗歌意象传达出我们微妙的情感体验。比如说臧克家的作品《春鸟》,里面有几句“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就是超常组合典型的例证。 3 Y% p$ U2 g7 o$ v( T, `2 p 8 _& U" y7 j) V% x3 ~/ N3 ^
最后介绍一种方法,就是句法多变9 n' `9 R0 ?7 E6 Z
: n8 B0 n" K7 {) S& f- o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诗句的词序和句式上,制造新奇陌生的手段。比如说我们都熟知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是一种倒装的语序,这种倒转的语序,改变了正常语句形态,反而以陌生化的效果表达出了作者独特的内心感觉。 " A; d( ~9 s+ X! Y2 c ! k+ R4 j3 Z$ d' `0 T4 U$ s 第三点就是用丰富神奇的想象来组合诗歌意象。; ]9 A) N B2 _
2 u3 \; y V$ R3 x; H* K
我们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还要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歌意境,传达出特定的诗美体验。因此我们在写诗的时候,要让自己组合的意象比其他文学文体的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其不意。/ I4 _) d+ r8 I, k: `7 {, m Y5 t
虽然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它们的角色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需要特别掌握,因此我在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以供朋友们借鉴。- G5 f5 D8 o# e# r. V
% v# ]/ ]$ U% o
第一种类型就是并置式组合。6 L& J) U0 f( }+ Z5 o+ f
8 A9 E0 g4 B C9 e9 i7 \6 {# M5 C 比如邹荻帆的作品《蕾》,“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就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起来了。而五种意象的并列,恰恰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 4 [0 _: x& P( R' _% x& o/ ^ 我要说的是,并置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常常是从意象开始的,最后又结束于意象。我们采用了这种组合方式之后,你会发现,读者几乎无法直接读到你隐藏很深的情感。要想读懂,怎么办呢?他们就需要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其中的深意。做到这一步,你创作的作品就基本可以称作现代朦胧诗,或者意象诗了。而现代朦胧诗或者意象诗,比较常用的,也还是这种并置式的组合方法。 # n9 P4 M4 |% R( q4 d2 H6 T% U3 o0 G0 Q9 X 6 q& C9 h9 H1 {) r
第二种类型就是交错式组合) D2 t M# B' p- E" {
A) q# p- w4 s! w+ h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我们要有意地把完全相反,或者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这样才能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 $ ^% ~& i+ P: @- \4 { 虽然我们今天是现代诗讲座,但我这里举一个古诗的例子,因为太典型了。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另外,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很常见。我就不举例了。 / I, t) p( |) Z+ F! Q }; P# R3 w 7 D- K/ w* f# H9 V, o* n 第三种类型就是突反式组合。 ; R$ @& j$ G2 c) ` * Q: |; \4 Q8 P/ y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我们要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再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这里请注意,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 " {( A g# i% s" D: U1 i5 b 比如郑愁予的作品《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a% k& }6 i+ U ]# n! Q0 r+ b* ^ 这首诗先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三个意象,造成一种“归人”的假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是“我”,而“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个“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让读者回味无穷。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值得大家思索和借鉴。2 l- p0 R2 x8 l! ?3 i
好了,就简单从意象的角度介绍以上三个诗歌创作的方法。在诗歌写好之后,最好进行检查和修改。检查除了语法和字词层面的错误,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以下三点。 - U F: R: l% E" s, b9 ^; c 首先检查,自己的作品有没有集中概括地抒情。诗歌是人类表达、宣泄情感的载体。我们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以能否表达出主观情感为目的,来选择和提炼诗歌意象的。而我们创立和设置诗歌意境,以及诗歌语言的种种使用技法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更熨帖地抒情达意。离开了抒情的动机,诗歌就没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 G$ ]- S$ q2 Q; q' Z 比如说臧克家的作品《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3 ^& x, E6 |: s( n( N 这个作品仅有六行诗,就概括了旧中国农民世代不变的悲剧命运。这种集中与概括,要求进入诗歌的形象必须是典型的、精练的。它们的艺术联结与组合是跳跃的。所刻画的三个艺术形象的相当部分资源,都来自于诗歌作者的主观心灵。是诗歌作者主观感觉的具体化材料。体现了一种概括生活、超越生活的表现性审美特征。 . y) c: ^" Q: L5 z7 ~ 5 R5 o: |" @6 |) _ 其次检查,我们的诗歌是否有超常神奇的想象。+ m/ G1 p- I; ]) d8 J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