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李白来了》欢迎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00:18
标题: 《李白来了》欢迎讨论
许多余的《李白来了》是一首旧作,当年曾引起议论和反响,应该说,是一首有争议的诗。诗歌流派网鼓励先锋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这个宗旨出发,欢迎对这首诗进行评论和探讨,肯定的、批评的,都在欢迎之列。
附一:许多余《李白来了》
李白来了!
你知道吗?
说了你也不相信
他是开拖拉机来的
那么有种的男人
也拖拖拉拉
那天李白他喝了点小酒
小娘们儿都知道他
是个喜欢嫖娼不喜欢给钱的老无赖
就都早早地躲进理发店
稀里哗啦手淫去啦
李白冲身后的几个跟屁虫说
哥们儿,老子今个带你们去见见世面!
于是李白他拼命地摇摇把
发动机呼哧呼哧冒着白气
李白摇了半天他累的满头大汗
发动机傻帽一样硬是没有反应
李白急了破口冲挺着将军肚的杜甫骂道
你他妈的没长眼啊?没看见没油了啊?
杜甫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
李白摇了摇头
你他妈的还不赶快去给老子挤点奶来
马奶灌进柴油机里
嗵嗵嗵嗵
一阵犬吠李白一踩油门儿
——于是 他就开着拖拉机
带着他的一帮兄弟
牛逼烘烘地
来——了!
据说 那天有一万多个孙子跟着李白后面跑
背他妈的唐诗
李白闭着眼开着他的手扶拖拉机
奔驰在长安街上
据说 那天还有两万多个孙子跪在玄武门前
想找他们的偶像李白签名
我们伟大的李白先生有点得意忘形了
他一边骂着粗口
一边想都没想就把拖拉机从他们的身体上开了过去
开进了一个据说已经没有了什么诗意的年代
附二:许多余关于此诗的备注:
《李白来了》写于2006年,是我口语诗写作的最后一首。当年曾发布于天涯诗会,受到些许争议。反对者认为,诗歌不应该这样写,更有诸多论坛网友恶搞,反复转发,视之为“最糟糕的现代诗之典范作品”之一;也不乏支持者,赞其为80后青年诗人的巅峰之作......
此作除上海交大《思源湖畔》的80后诗人小辑收录之外,尚无其它刊物刊发。
现在,我基本已放弃了口语诗的写作。偶尔为之,皆为戏作。但这一首,是很认真的。
附三:韩庆成的点评(一家之言,也欢迎批评):
多余新婚燕尔,今晚开着拖拉机出来,好不优哉游哉。
读完这首诗,首先想到韩东《有关大雁塔》中一晚上能睡十个女人的好汉,接着想到伊沙《车过黄河》中河上的一泡尿,作为口语诗歌的两位鼻祖,他们诗中貌似粗俗实则是颠覆伟大、终结权威的平民意识,在《李白来了》中得到新的承续。
理解这首诗,搞清李白的身份十分重要,在这首诗中,李白是谁?是李白吗?似乎是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唐诗,看到了玄武门。但又似乎不是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拖拉机,看到了一帮兄弟。那么诗中的“李白”究竟是谁呢?诗中的李白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供你联想、引申的符号而已。这个符号的本意无疑与伟大有关、与权威有关,而这首诗要告诉我的,即是这个符号的另一面。
巧合的是,我在回复南鸥的访谈《诗歌应无愧于所处的时代》一文中,也有一段对李白的评价,不妨转录于此:
王士祯说,杜甫的诗似《史记》,李白的诗似《庄子》。今天,我们应当从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两句话中,重新认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情小调和风花雪月”,说穿了,就是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脱离民众的“浪漫主义”。从李白的诗中不难看出,“浪漫主义”极易沦落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及时行乐和唯我独尊,即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被唐玄宗撵出长安,“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的卿相梦破灭后的牢骚话而已。因此,如果说伟大是诗人最高荣誉的话,经过1300年的时光磨砺,我想说,杜甫无愧于这个荣誉,而李白则只能称之为大诗人。这样说并非贬低李白,李白的艺术成就谁也贬低不了。这样说只是想揭开一个道理: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不去作恶,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诗人更应该用自己的笔,对权贵保持异议,对恶予以反抗,对弱者的命运进行干预。这,就是核心价值的“基本元素”。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2-21 06:39
庆成主编的评介极精确。“如果说伟大是诗人最高荣誉的话,经过1300年的时光磨砺,我想说,杜甫无愧于这个荣誉,而李白则只能称之为大诗人。这样说并非贬低李白,李白的艺术成就谁也贬低不了。这样说只是想揭开一个道理: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不去作恶,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诗人更应该用自己的笔,对权贵保持异议,对恶予以反抗,对弱者的命运进行干预。这,就是核心价值的“基本元素”。”
作者: 梁树春 时间: 2012-2-21 07:15
先问候一下法老兄弟。下一步再谈这首诗。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2-21 10:47
本帖最后由 澜水微静 于 2012-2-21 11:02 编辑
细看了,而且细细看了各位老师的点评。后面再去深入思考。我对于这首诗主旨的理解,好像和各位老师的不一样……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2-21 10:56
本帖最后由 澜水微静 于 2012-2-21 11:05 编辑
多余的这首其实不算是浪漫主义诗作,反而,我认为直抵现实,影射了现实中的某些存在。现实主义之作,我片面的理解,应该是深刻的,语言是犀利的,诗人洞察社会是有广度和深度的。多余这首诗含有极大的讽刺意味。“李白”可以说是现实社会中某些趾高气昂者的缩影。呼朋引伴,哗众取宠者都和诗人塑造的形象有相似之处。但,就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不能接受口语诗。或许是因为口语化的写作,太随意随性了的缘故。我还是觉得诗歌的语言应该典雅一点 ,唯美一点。所以 ,这首诗,就内容方面来说,比较欣赏。但表现形式,我觉得还可以商榷。
对于诗歌理论完全不知。这仅仅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2-21 11:41
作为一首口语诗,个人觉得不成功。场面设计的漫画化,所指现实,倾向性不言而喻,而这种倾向性,说到底是一种诗歌政治正确性选择,易导致包容度不够。
个见,没进一步思索。
作者: 叶晓霏 时间: 2012-2-21 11:52
澜水微静 发表于 2012-2-21 10:56 
多余的这首其实不算是浪漫主义诗作,反而,我认为直抵现实,影射了现实中的某些存在。现实主义之作,我片面 ...
我和澜水是一样的观点,直抵现实中的某些存在,有着鞭策和嘲讽的意味。但不太同意诗歌口语化,特别是个别敏感词语的运用。也许是作为一个女士的观点吧,绝对不允许敏感口语进入诗中。
也许正值青春年少的血性男儿会有此巅峰之作,会成为另一道亮彩,但我觉得就像彩虹,转瞬即逝。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史的文明古国,但愿作者只是偶尔有这样的诗作。我只是说用词方面。个人观点而已。请海涵。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1 12:23
个人倾向于认同这首诗,因为在看似戏谑之中,有着深刻的隐喻。李白不再是古典诗人,而是一个受到工业社会浸染的开着拖拉机的这么一个人,应该影射的是现代诗人,以及这个没有诗意的此时代。它牛逼烘烘,类同于此时代的某些诗人,以为有了这个工业的东西就可以无往不胜了,其举止可笑粗俗,与诗人应该有的素养毫不沾边。手头有事,就急析到此吧,我想我的意思大致是表达清楚了。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1 12:25
浅显思考,未及深入,有时间再来读,体会。不当之处批评。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2-21 15:34
非常好,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了最想表达的效果。希望有一个概念“非诗”(具有诗歌的一部分特点,而并非全部的独立文体)来规范,没有歧视意义,是和诗歌平行的概念。例如此口语诗就属于非诗,如果有这样的概念,那这个就不再有争议,绝对是非诗的经典之作。免得这么好的作品拥有批评褒奖截然不同反响。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5:34
韩老师辛苦了!7年前的旧作,现在拿出来讨论,大家尽管批,那不是现在的我...哈哈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5:35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2-21 06:39 
庆成主编的评介极精确。“如果说伟大是诗人最高荣誉的话,经过1300年的时光磨砺,我想说,杜甫无愧于这个荣 ...
反抗,在年少时显得尤为歇斯底里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5:37
唐突 发表于 2012-2-21 11:41 
作为一首口语诗,个人觉得不成功。场面设计的漫画化,所指现实,倾向性不言而喻,而这种倾向性,说到底是一 ...
说实话,这首诗的写作,就是喷涌而出,我并没有刻意去设计过,甚至连一个字也没改过。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09
交代一下此诗写作的背景:
2000年--2006年,时值口语诗把持诗歌话语权的年代。当时,网络诗歌论坛风起云涌,主流的文学杂志也在大肆推出口语诗歌。我当时还在写着十分陈旧的诗歌体式,身边有不少诗人,当时已经很知名,都在劝导我,转型口语写作。尽管当面都曾言辞拒绝,但背地里,我也在偷偷地“试笔”。
从《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开始,我先后写了《我梦见熟悉的味道》《老子做爱 儿子做梦》《做爱的几种姿势》《操蛋之歌》(未发布)《干掉许多余》等一些列口语诗,直到写完《李白来了》,我就不再写口语诗。
当然,我不是反对诗歌口语化,好的口语诗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尹丽川等依然是我很喜欢的诗人。
但若将诗歌完全口语化,显然是不妥当的。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21 16:14
支持各位见仁见智,基于此也谈谈个见(贵在掺和嘛,呵呵{:soso_e112:}):
这是一首类乎一次性的实验文本,也是“状态主义”表现之一,不属于任何流派。所以,是不是作者所谓“口语诗写作的最后一首”,也殊难确定吧,呵呵。
的确有口语诗几乎全面的特征,而且是以“穿越”手法设置的荒诞外壳,通过绝望的包装,表达对时尚文化、世俗时代及物质主义淋漓尽致的嘲弄与揭露。透过愤青背后,也有自嘲,那是在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地一片荒芜,在社会担当、超越时代、追问诗性价值成为笑柄时的无可奈何。显然意义支撑点像背后遥远的星光,但并非意味着熄灭,已是十分难得。
关于“穿越”手法,虽然春节晚会上的黄宏一声呼告,获得若许掌声,但诗界大可不以为然。因为“穿越剧”更多的是戏说,是大众文化与娱乐化的价值取向,当然应该被指责;而如此类诗,则是戏谑,有后现代严肃解构的价值意义,依然应该发扬光大。这样的穿越不会影响历史的条件,与某些电视剧完全不同。
所谓“一次性的实验文本”,言其不能重复、不可模仿,但也不必锱铢必较。如:李白是这样吗?不必怀疑,他只是被临时借用的符号,是对当下所有诗人现状的隐喻,全部囊括无论是真诗人还是伪诗人,才令人纳罕。
欢迎批评、讨论!{:soso_e100:}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15
附录:口语诗之1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有点声音那就好了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有一片哭声也不错
锣鼓和唢呐气喘吁吁
一些纸钱兴奋的不行
要是能有一场戏看该有多好
死一个人也不错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有位姑娘打算怀孕了
我想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好机会
可惜无从把握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16:17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15 
附录:口语诗之1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这首很好,写穿生死。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17
附录2:
《我梦见熟悉的味道》
它们一定来自课本
香味持久而纯正
所有的描述都显单薄
正像她没发育好的
十五六岁
我梦见熟悉的味道
从她的身体里流出
那时她还没有皱纹
初恋的情人还未出世
我们年龄相仿 但
彼此不曾相识
我勃起
是因为她雪白的头发
如此美丽
让我忍不住幻想
又不忍心
卸下
伪装
终于我也买了束菊花
插在她的坟头上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
正是清明节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19
附录3:
《新旧约全书》
我和我的兄弟有两个约定:
无论怎样都得活下去
不牛B那就狗B
前一个是新约
后一个是旧约
全都写在这儿
前不久有个网友突然对我说:
请赶快把牛的B 还给牛......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21
附录4:
《良心》
你的欲望中浮现什么
我就吃什么
你发现良心很好吃
就偷来了别人的良心
从此你的生命里
再没有良心
你的许多朋友觉得亏了
非要找你要良心
你又把良心从胃里掏出来
他们骂你
说 这叫恶心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16:26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19 
附录3:
《新旧约全书》
牛!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16:28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21 
附录4:
《良心》
从此你的生命里
再没有良心
——良心溃退的时代。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21 16:28
另外,忘了说了,此诗的尾句是关键,是点睛。还有,相比之下,我喜欢《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我听着你唱着快乐的歌》这类,是想追问直觉的隐秘和玩味生命本体;而喜欢此类口语诗,只是休闲中的杂读。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16:30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17 
附录2:
《我梦见熟悉的味道》
其实这样的语言与口语诗有所区别。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21 16:33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15 
附录:口语诗之1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呵呵,此诗与《李白来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不过,我赞成排遣无聊,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33
附录5:
《原谅我的粗暴》
我掌过你性感的嘴巴
我的手心打上你的烙印 轻浮
躁动 鱼尾纹
你是我的训练场
你
让我清醒让我感冒让我伤心
你呀 简直是要人命
你说:你呀
哎
不要停!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35
附录7:
《许多余的生日宴会》
我现在才知道遥远的祝福是个空字
就是空气的那个空
我对晓音说 我很想她
她说 我们其实也不是很熟
然后我说 我还是喜欢你
躺在床上时的样子
俯仰即拾的都是尊严
周围对你来说始终干燥
你多么希望事实
哪怕再湿润一点
那些水分子总是很顽固地缩卷着身体
你现在想着那天晚上
如果不是因为诗歌你们
谁还记起 谁谁谁谁
尽管那些温情的声音滑落床脚
时没有一丝质感
我现在才知道今晚的烛光
对我来说是一种诱惑
今天是我生日
莫小邪在那边抽烟
章无计和恭小兵和阿彪说
多余 ,你许个愿吧
我微笑着鼓起腮帮 一口气
吹走了我的二十二岁
“让一切都滚的利索点吧!”
然后 我举起那把透明的塑料小刀
将有点象征主义的蛋糕
大切八块
2006年10月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39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2-21 16:14 
支持各位见仁见智,基于此也谈谈个见(贵在掺和嘛,呵呵):
这是一首类乎一次性 ...
张老师辛苦,多批评!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40
唐突 发表于 2012-2-21 11:41 
作为一首口语诗,个人觉得不成功。场面设计的漫画化,所指现实,倾向性不言而喻,而这种倾向性,说到底是一 ...
唐兄,你的“包容度”指的是什么呢?请明示。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42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2-21 15:34 
非常好,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了最想表达的效果。希望有一个概念“非诗”(具有诗歌的一部分特点,而并非全部 ...
我不能认同您的观点。我认为没有“诗”与“非诗”的概念,只有“好诗”与“坏诗”之分。不好不坏的,是为“庸诗”。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2-21 16:46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42 
我不能认同您的观点。我认为没有“诗”与“非诗”的概念,只有“好诗”与“坏诗”之分。不好不坏的,是为 ...
这个要分您怎样定义诗歌了,不是字数和段落决定的,您觉得诗歌独有的特质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真诚交流。
作者: 韩庆成 时间: 2012-2-21 16:50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35 
附录7:
《许多余的生日宴会》
上面两首口语诗特征明显。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6:55
尘若无 发表于 2012-2-21 16:46 
这个要分您怎样定义诗歌了,不是字数和段落决定的,您觉得诗歌独有的特质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
个人认为:判断诗歌的“好”“坏”,首先是作者的“真诚度”,真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首作品的成败。所谓真,就是事实清楚;而诚,就是忠于“直觉”和“真理”。其次,是语言的张力。对节奏的控制,对情感的抑制,对语言的精准把握......都是考验诗人对语言和诗句经营的基本素质和技巧。再次,才是思想。
作者: 尘若无 时间: 2012-2-21 17:14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55 
个人认为:判断诗歌的“好”“坏”,首先是作者的“真诚度”,真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首作品的成败。所 ...
恩,问题出现了,以您以上的观点,诗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特质了,完全可归于其它文体。重新答,一定要一个深刻的见解,您需要出类拔萃。
作者: 东方虹 时间: 2012-2-21 17:18
干吗这么费神的讨论这样一首诗。如果你不能从中读出你自认为的精髓,那么这首诗就是烂诗;如果你能从中读出你自认为的精髓,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好诗。
对诗的理解,应该由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去读,包括其内涵和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
作者: 东方虹 时间: 2012-2-21 17:21
语言的表达形式最好不要走两个极端,一种是高上去,一直高到云朵里,那么就成为高处不胜寒。一种是低下去,一直低到脚下面。那么就成为粗俗。这两种极端,我个人认为,不可能成为诗歌的主向,也不可能成为普通大众接受的作品。
作者: 东方虹 时间: 2012-2-21 17:23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55 
个人认为:判断诗歌的“好”“坏”,首先是作者的“真诚度”,真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首作品的成败。所 ...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作品首先是思想,其次才是语言表达形式。没有思想内涵和情感内容的作品,应该称之为无病呻吟。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2-21 17:26
我听着,吸收着……
作者: 巴山秋叶 时间: 2012-2-21 18:49
1、看得出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宣泄,想表达对“学究”“权势”以及自身原本所关心的事态的一种不满。写的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别人的看法,整体内容看似调侃但不诙谐。当剑舞三圈后,环顾四周,仍然感到一种迷茫和不知所措。这只是一个随笔,即有人称为随行文体。我不认为是诗。
2、即使李白、杜甫是个符号,但我认为用在此处不合适,从而看出作者当时对传统和当下诗词的一种心态。作为年轻人说也说了,骂也骂了,不过如此。
3、能够理解李白的拖拉机、杜甫的马奶喻意,诗者自认为也是被“学究"和"权者"的拖拉机压碾的对象,失意的茫然。
4、粗俗的语言,反复出现,即使在平时也会令人厌恶,有引人瞩目之嫌。我们经典的古诗词文化中没有粗俗的语言。就现代诗而言,粗俗和下流仍然是糟粕。
5、又要油、又挤奶,逻辑混乱事态夸张,喻意趋人琢磨,之后又无太多新意。
6、这种诗看看就过去了,在读者心目中不会留下过多印象。鞭达之后要有创新,至少自己的诗体也是个样板,,诗者并没有做到,想必多年来也印证了它的作用。
个见,希望海涵!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1 19:06
巴山秋叶 发表于 2012-2-21 18:49 
1、看得出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宣泄,想表达对“学究”“权势”以及自身原本所关心的事态的一种不满。写的时候 ...
感谢你真诚的批评。
但有两点我不能认同。
一、谁说粗俗的语言不能为诗?这是你对语言的偏见。粗俗的语言同样具有魅力。艾略特是大师,金斯堡也是大师。
二、古典诗词中没有粗俗的语言,这并不说明现代诗就不能用之。因为,前者对后者并无直接作用。
作者: 蔡峥嵘 时间: 2012-2-21 20:06
很有特色的口语诗。
作者: 周旋 时间: 2012-2-21 20:26
唐突 发表于 2012-2-21 11:41 
作为一首口语诗,个人觉得不成功。场面设计的漫画化,所指现实,倾向性不言而喻,而这种倾向性,说到底是一 ...
又不政治,娱乐罢了。
我认为是好的。李白来了!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2 11:33
巴山秋叶 发表于 2012-2-21 18:49 
1、看得出作者发自内心的一种宣泄,想表达对“学究”“权势”以及自身原本所关心的事态的一种不满。写的时候 ...
表面看来,这就是一首恶搞的诗。很荒诞,很无厘头...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2 11:35
北犇 发表于 2012-2-21 21:38 
哈哈哈 借古讽今。 写得有点猥琐。一个市井二流子人物何必挂李白大名!哈哈哈 不过李白也确是个倒霉蛋,写 ...
这说法就完全背离了我的本意了...
作者: 唐突 时间: 2012-2-22 11:35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6:40 
唐兄,你的“包容度”指的是什么呢?请明示。
多余,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从你的反问,你对自己的包容度是有信心的,这样已经很好,各持已见即可。
作者: 巴山秋叶 时间: 2012-2-22 12:36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1 19:06 
感谢你真诚的批评。
但有两点我不能认同。
一、谁说粗俗的语言不能为诗?这是你对语言的偏见。粗俗的语 ...
朋友好!
呵呵,我可没说粗俗的语言不能为诗啊!我只是说或觉得粗俗的语言多了会令一部分人反感,当然有人也会喜欢,各有所好!这些与“对语言的偏见”无关,讨论不能随便扣帽子!粗俗语言的魅力,应该仅仅表现在特定的条件下,不是粗俗就有魅力!
“艾略特是大师,金斯堡也是大师。”也许他们是你的偶像,这里存在两个问题:1、作为崇拜和学习的对象,你是在模仿还是在学习他们的那种精神本质,并从中获取精华。2、你的母语是中文,你对他们的母语了解的地道吗?如果你接触的是翻译作品,那样的话,你对偶像的理解还有相当的距离。
“古典诗词中没有粗俗的语言,这并不说明现代诗就不能用之。因为,前者对后者并无直接作用。”这句话值得斟酌。还是前面的道理,谁也没有否定你或现代诗不能用,但是:古典诗或文化与现代诗或文化之间有没有直接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你现在的文化知识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可以告诉你,文化只有承传、创新,没有创造!您的作品如果不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只能是空中的幻影,虚无的幻觉,迟早要消失的,也许我说重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还是要学习和承传一些传统的东西,这对你绝对有益!反过来看,这也是你拿李白和杜甫开涮的真实思想!
我的重话只对聪明才子才开口!
祝福你!
作者: 贺建飞 时间: 2012-2-22 16:28
不知有汉,无论晋魏~
作者: 海边疯 时间: 2012-2-22 16:28
我在努力中
作者: 张洁 时间: 2012-2-22 20:52
"一个据说已经没有了什么诗意的年代"
最后一行不经意地透漏了诗人写作此诗的部分用意。。
表面嘻哈的形式,掩盖不了文字深处严肃的命题。
我一般是不大赞同过于俚俗化的口语诗的,但这首诗读后总感觉,这个内容,只能采取这种形式,内容与形式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诗中的李白,不是唐朝明月光的李白,是形而上的李白。但是,你给他改个名字试试?他绝对不是杜甫、孟浩然,或者李贺、贾岛。。。他只能叫李白!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2-22 22:43
这首诗歌先应肯定它是一首影射和批判现实的诗歌。作者敢于去写,而且是借用了历史上的两个重量级诗人,这从诗歌创作本身来说是一个有创新的写法。对于反对这首诗歌的人来说,一定是觉得诗歌歪曲和玷污了两为伟大诗人的形象,有搞恶作剧之嫌,按照韩老师说的,我们把诗歌里的李白理解成一个符号,再重新审视这首诗歌,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那我们可以大胆说,此篇诗歌的写作是成功的。
作者: 深海之蓝 时间: 2012-2-22 22:44
诗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不去作恶,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诗人更应该用自己的笔,对权贵保持异议,对恶予以反抗,对弱者的命运进行干预。这,就是核心价值的“基本元素”。”
很赞!
作者: 十字阿西 时间: 2012-2-23 14:22
◎反弹琵琶
文/十字阿西
昨晚去唐朝
李白瘦了
一捆狼毫绑作扫帚
家里米缸见底
酒是兑水的二窝头
杜甫倒是穿了西装
吸着雪茄说,这年头
诗坛局面已经失控
不写也罢
只有李贺
一边吐血
一边还写几句
临走时
李贺伸出如柴的手
和我相握
嚅嗫了半天,说
十字阿西,你这鸟人
要多来坐坐啊
薛涛进宫了
给皇上弹琵琶
我拍拍他骨感十分的肩膀
无语,原来他暗恋薛涛已久
回来的路上
遇见李卫公,满眼血丝
推着他的神机车
我很害怕
据说他的神机车威力很猛
那些根号二根号三的杀人无形
只好硬着头皮给他敬烟,点火
谁知他把我剩下的半包七匹狼都抢过去
还挥着毛茸茸的大手说,你可以走了
我撒脚就跑,他突然回头问:看见红拂么
我说没有,他狐疑地盯了我半天
摇摇头说,你快点走吧
我转身狂奔,跑到苏州还听到李卫公大喊:
李白,李白,看见我家红拂么
我回身望去,长安城里灯火通明
一片笙歌,红拂和薛涛正手持琵琶
翩然起舞,当她们螓首相挨时
窃窃私语,红拂问:你还写诗不
薛涛答:暂时不写了,挣些钱再说
当皇上的目光扫来,她们倏然分开
举足顿地,出胯旋身,使出一招反弹琵琶
如游龙惊凤,艳煞山河
2010.04
作者: 十字阿西 时间: 2012-2-23 14:23
本帖最后由 十字阿西 于 2012-2-23 14:24 编辑
谨借此贴问好好多鱼(许多余)!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2-23 15:31
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不一样,我的口味是多方面的。不是写得正统就是好诗,也不是任意恶搞就是好诗。关健是诗人所表达的东西能够让人有所悟有所感,诗者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就像凡高的那些画,当时一文不值,而现在怎么样呢?探索是永恒的,任何有益的尝试都会让诗歌走得更宽,也会走得更远!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4 10:17
北犇 发表于 2012-2-22 21:56 
总归拿古人开涮 这大不敬的做法令人反感 恣意破坏“文学大家”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如同暴殄天物 ...
诗人需有对权威说不的勇气。诗人可以对任何人开涮,包括自己。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2-24 10:40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4 10:17 
诗人需有对权威说不的勇气。诗人可以对任何人开涮,包括自己。
支持。诗人需有对权威说不的勇气——是寻找自己的前提;诗人可以对任何人开涮,包括自己——不仅是胆量,更是见识与境界。
作者: 巴山秋叶 时间: 2012-2-24 11:55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4 10:17 
诗人需有对权威说不的勇气。诗人可以对任何人开涮,包括自己。
赞同您的观点!但是!用开涮的方式说不,谈不上勇气,“开涮”只是无奈之下发发牢骚而已,怕因直言伤着自己,怕对手一怒之下拿你开刀。权宜之策用不着沾沾自喜!更谈不上境界,就是有也是低层次的!
另外,我想问问诗人?自古以来,那个年代有诗意?!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5 17:15
我相信这个李白不是李白本人,呵呵。假如不说是李白,而是写别的比李白名气小的诗人,这首诗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像李白那么宽广的心胸,即使看了这首对他似乎“不敬”的诗,大概也不会生气吧?当然争论不是坏事,有时也是必须的。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2-25 18:54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2-25 17:15 
我相信这个李白不是李白本人,呵呵。假如不说是李白,而是写别的比李白名气小的诗人,这首诗的效果就要大打 ...
您这翻话很有道理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5 21:54
北犇 发表于 2012-2-25 21:26 
有诗歌鉴赏力的知道此诗中的李白只是一个符号 没有鉴赏力的呢?如青少年 广大的非诗歌爱好者 此诗将 ...
就算我拿北岛开涮,相信北岛先生也不会起诉我....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5 22:11
北犇 发表于 2012-2-25 22:07 
对于你的冥顽不化 我很心痛 咱写诗之前 首先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行么?
不知是谁冥顽不化...对于你这样不懂诗歌之人,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寻找与你对话的语境...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2-25 22:16
本帖最后由 杨立 于 2012-2-25 22:20 编辑
许多余 发表于 2012-2-25 22:11 
不知是谁冥顽不化...对于你这样不懂诗歌之人,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寻找与你对话的语境...
呵呵,多余不要紧,不要多心就好。有些东西,不要多理它,更不必多在意。
像北岛应对某人那样——任他雨急风狂,我自岿然。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2-25 22:26
杨立 发表于 2012-2-25 22:16 
呵呵,多余不要紧,不要多心就好,有些东西,不要多理它,更不必多在意。
像北岛那样,任他雨急风狂, ...
任何批评我都能接受,韩老师把这个作品拿出来,也就是供大家批评的,但你(北犇)不能老说与作品本身无关的东西,并且捆绑上意识形态,摆出一副领导和宣传部门的架势...别以为就你懂得法律、伦理和道德,那些东西不是口头说说就完事的!我不相信,许多余会因为一首《李白来了》,就成了一个离经叛道者、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就毁掉了一世清明!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6 12:37
北犇 发表于 2012-2-25 21:13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总不能为了一首诗的成功 而玷污别人的名誉 这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 幸亏是唐朝 ...
这位诗友,其实我们最好从诗本身来讨论这首诗,而不要从道德层面,因为道德这个东西一旦进入艺术就会出现不同的含义,与生活中的道德有些不同了。给你举个例子,像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像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像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像中国的《红楼梦》等等,这些伟大的小说和诗歌,最初都被一些思想保守、僵化的人们打上道德的标签,抡起道德大棒猛打,而且还真的惹上了官司,被诉诸法律。但最终,时间证明,它们是伟大的艺术作品,作者本人也为本国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艺术必须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你才能从中真正感知到艺术的美感和力量。就算是李白,他写的一些诗也与当时代主流思想隔隔不入,这就是为什么他会从长安被排挤出去,最终在政治上一败涂地的原因。主流思想也不认同它。杜甫不是说了吗?“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按你的思想,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也许你根本欣赏不了李白的狂放不羁,因为这是不合于世俗潮流的。你今天把他看作偶像,是受了教科书的影响,非出于你自主的思想和灵魂。
作者: 巴山秋叶 时间: 2012-2-26 17:22
长久以来的诗词,可以美、可以悲、可以愤、可以怨,但是没有恶!
大家都知道,诗以言志。从一个人的诗中,读者能够读出你的精神状态,你的道德取向,你的处事哲学,甚至你的人生观!说实在的,“李白来了”这首诗,第一、不美;第二、语言十分下流;第三、白话连篇,没有诗的韵味,令人不足挂齿;第四、通过挖苦和诽谤别人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会令许多人不快!第五、我们都知道批评最好是建设性的,但作者除了谩骂就是埋怨,无论对于你想骂的人而言,还是对读者都达不到你的愿望和效果,最多吸引一些眼球炒作自己。然而副作用是,让别人读出了你不正常的心态!
楼上列举了一些世界名著,其实读书有很多方式,有人读内容为的是消遣,有人读架构为的是学习,但读书不是模仿,不知道你读出了这些名著作者的内心世界了吗?他们都善良,都有对社会和人类以至世界文明有着超出常人的责任感。不知您是如何读的?让我读“李白来了”,我只感觉恶心!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2-26 20:58
看各位辩论,不仅蛮有意思的,也学了不少东西。{:soso_e100:}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7 12:19
巴山秋叶 发表于 2012-2-26 17:22 
长久以来的诗词,可以美、可以悲、可以愤、可以怨,但是没有恶!
大家都知道,诗以言志。从一个人的诗中, ...
他们都善良,都有对社会和人类以至世界文明有着超出常人的责任感。——————————你现在说他们善良,有责任感,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认可,而当初有多少人在骂呢?那个时候没听几个人说他们是善良的、有责任的啊。像《呼啸山庄》,当时一些编辑和专家对其中一些章节都用“恶心”来形容啊,现在还有人这样说吗?我认为这是观念问题,而观念随着时代的前行,是会改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2-27 12:30
北犇 发表于 2012-2-26 22:28 
貌似不是谬论!从你引经据典的夸夸其谈中,已领教了你自主的思想和灵魂.我相信你根本没读懂那些经典,甚至 ...
这位诗友,我夸夸其谈也算是对你的负责任的回应啊!因为我看到你一直在说,好像比我还要夸夸其谈,我就以同样的方式回答你。特别声明,我没有恶意啊,至少我没用“傻和装傻”这样明显有违你所张扬的“道德”这个神圣字眼来形容你。看来喜欢把道德挂在嘴边的人不一定就真的有多高的道德感,甚至有时相反。至于这首诗到底怎么样,不是我们两个说得算。而我也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观点而已,没有想到与你争高下。别误会,勿恼怒。现在看来我们的争论已经超出了这首诗的范畴,所以我想撤出了,鸣金收兵了。呵呵
作者: 方程 时间: 2012-2-27 17:06
本帖最后由 方程 于 2012-2-27 17:08 编辑
空背了一身诗的皮囊。其他暂且不论,诗歌表达的东西和长度不成正比,成反比。建议压缩在五行以内。
作者: 夏雪儿 时间: 2012-2-27 2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3-1 23:06
方程 发表于 2012-2-27 17:06 
空背了一身诗的皮囊。其他暂且不论,诗歌表达的东西和长度不成正比,成反比。建议压缩在五行以内。
还是你写吧...哈哈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3-7 10:59
这是一首非诗,当着诗歌来评似是多余,它本身为“非诗说文本”,即是一段随感,分段排列而已,没有内涵,所反映出的是一种“剧场效应”,这是互联网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娱乐为先,调侃为主,也为虽乏味,且多彩的城市生活撒了一把辣椒面而已。
作者: 许多余 时间: 2012-3-21 22:09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3-7 10:59 
这是一首非诗,当着诗歌来评似是多余,它本身为“非诗说文本”,即是一段随感,分段排列而已,没有内涵,所 ...
我不认同你的说法,调侃也好,挪揄也罢,他们不足以成为成为“诗”和“非诗”的界限。你这样的逻辑,不成立。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3-21 22:33
东方虹 发表于 2012-2-21 17:18 
干吗这么费神的讨论这样一首诗。如果你不能从中读出你自认为的精髓,那么这首诗就是烂诗;如果你能从中读出 ...
完全赞同东方虹的观点。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3-21 22:38
杨立 发表于 2012-2-26 20:58 
看各位辩论,不仅蛮有意思的,也学了不少东西。
与杨老师同感!
作者: 潘三专 时间: 2015-1-21 00: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5-1-23 21:42
说得比较有水平!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5-1-23 21:54
没读出这首诗有什么让我感受特别或不平常的地方。若不是这作品是十年前左右。我会建议作者修炼十年再写诗(因为作者说是认真的一首)。
作者: 皿成千 时间: 2015-1-23 21:57
很多写闪小说的初学者都这么写过。建议认为好的诗友去闪小说作家网读读,人家个个都是诗人。
作者: 青柏 时间: 2015-1-24 18:37
这首是让我记住:原来“李白”是个无赖!
作者: 苏二麟 时间: 2015-1-25 04:53
诗中的“李白”像个乡巴佬味儿的暴发户,又像个土明星、黑老大,总之似是而非;语言也不清晰、干净,无论口语不口语,语言要舒服;夸张的手法,和雷平阳的狗一样,造就一种传奇的效果。不同的是雷诗的传奇是完整的,这个传奇是片断式的。
至于为什么拿李白、杜甫开涮,当是影射诗坛现象。理解上好像说李白和他的追随者们更土,土到了一个诗的荒漠地带。而杜甫在诗中又那么不堪,又不知何意。
哪方面说都似是而非。不知所云,荒诞而已,一时兴起的诗写现象而已。这样认为不知靠不靠谱?请大家指教。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