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教科书里的石头 [打印本页]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18 11:51
标题: 教科书里的石头
教科书里的石头) j( ?$ G/ c/ I$ g$ I' a- W
' U+ n, }+ z5 ?8 \6 M+ K
0 j( a7 `1 W) q1 f
是谁盗走了教科书里的黄金?
+ |: n5 {9 n- W; c1 g& K可悲,教科书里全部都是石头6 l  S8 n- w4 C# J! |! M
呜呼,教科书里全部都是沉甸甸的石头& s0 n0 j* J* L+ T6 M0 c; T3 Y
有人说石头能生出活泼可爱的美猴
2 B9 ~) O; X# K! m- {有人说石头能活出一个貌美如花的颜如玉
- ]+ ]5 J  Q( [学生们不断敲问石头" A* ~1 A. r* {! }! x1 H3 g
学生们不断搬运石头& v, o  X( {) I9 z5 ?
学生们的思想都塞满了石头
' a# y: D$ Q+ q学生们累得筋疲力尽
7 b% x! E4 r# F* E9 R3 l学生们想尽办法,想把石头搬走9 t7 {4 i  p/ G5 _8 |
但是铃声一响,照旧
$ E2 |# o; G" a5 |忽然,有个学生动弹不得% @! O' _" \1 c: i  l( c4 @  d
忽然,有个学生跳楼……
0 f: f( t" v5 S5 Z% p! E忽然的石头又是石头
4 r( M) e/ C! U6 H! t可悲,教科书里全部都是石头
# G4 O- F1 x- B8 [) @4 x' ]
3 C" e* {) P. W6 b1 h+ X( K1 B: `# t" F3 H$ J! D
2013年4月18日广州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8 17:08
身为教师,确切地知道这石头不仅仅是存在于教科书中。而且,教科书里也不全部都是石头!有良心的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替学生搬开这些石头!粉碎这些石头!软化这些石头!--一点个人见解。说错请海涵。
4 B7 ]6 @% ~1 g1 U2 o. Q! T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18 17:47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8 17:08 " A! d( }% L1 D) T  {  K
身为教师,确切地知道这石头不仅仅是存在于教科书中。而且,教科书里也不全部都是石头!有良心的教师所要做 ...

; p+ Q  q. ]& Y) f
/ z/ ~, g$ M' P) a) D原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失敬!失敬!。这是有感于“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而发的。为此我想代孩子问问(请教)杨老师:读书到底为了什么?。
作者: 掬一弯水月    时间: 2013-4-18 19:14
教育的悲哀。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9 00:12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18 17:47
8 F* W7 P/ p; H1 O; L) X6 {原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失敬!失敬!。这是有感于“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而发的。为此我想代孩子问问 ...
3 f7 Y! ?- ?9 D
首先,不必敬!因为那个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帽子是足可以压死任何一个教师的!这个称呼是造神时代的产物。其次,“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我个人的看法:读书为了安魂!好比你今天提出这个有点呛的问题,让我感到很不安,于是我选择去书上看看别人(神人)的看法,经过一番去伪存真的鉴别,得出一个并非人云亦云的结论。觉得自己没有被忽悠,也没有忽悠人,于是心里踏实了。第三,你能代表哪个孩子,他们同意让你做代表吗?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19 12:21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9 00:12 6 d& a5 \7 R1 ^) N# J0 r
首先,不必敬!因为那个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帽子是足可以压死任何一个教师的!这个称呼是造神时代 ...

. D) l( G/ M+ ?3 }+ h这个问题我读高中的儿子经常问,所以就代表孩子向你问问。在这里我只想与你或大家交流一下。平心而论,老师们也是受害者。至于“为什么读书?”,我心里早就有答案(我只想证实一下我的想法对不对)。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重要过解决问题”。以此为引,我们就会想起很多疑惑、疑问、疑虑,如果我们将这些疑惑、疑问、疑虑综合归纳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问题”。如此一想,很明显读书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人说:读书就是为了“金钱”,显然这个回答是狭隘的,“金钱”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全部;也就是说,读书就是为了金钱的说法,只能属于解决问题中的“生活问题”;除了“生活问题”之外,读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思想问题、社会问题”等等。( u' o, w' S2 @5 L8 p" i
现在我把话题,再转到爱因斯坦说的“提出问题重要过解决问题”的身上。他为什么这样说?据分析,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创造力,而解决问题只需要掌握知识。如此一说,杨君是否觉得有些矛盾?其实不然,提出问题的基础是:掌握问题。为此一条明确的教育指引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为了:1,解决问题(包括掌握问题),2,提出问题,3,再解决问题。可见,三个“问题”构成一个永久连环,才是读书的真谛。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9 13:27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19 12:21
! g( E0 q" ]. a  {6 ]这个问题我读高中的儿子经常问,所以就代表孩子向你问问。在这里我只想与你或大家交流一下。平心而论,老 ...
3 u- ~0 ?% C& O3 u9 j5 y9 v( I0 e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你交流教育思想。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发表自己教育观的论坛,我才在诗歌流派网上找找感觉。关于读书,我在高中对孩子们翻译孟子的读书观:“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这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做人指导思想。至于爱因斯坦的观点,我看不如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简单说就是:面对、揭示、分析、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针对高中阶段,学生们要养成的核心竞争力是思考问题的素质——怀疑精神首当其冲。读书为什么?这个问题有两个现代版:放羊娃的理想和找个好工作。古代版本是:黄金屋、颜如玉。传统版本也有主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3-4-19 14:17
        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存在不一定正确,不正确就会导致不良后果,但目前看来,谁能断定我国现行教育的后果是什么呢?
3 s! s/ B+ f/ n& V7 Y说什么人心叵测,世道炎凉,哪朝哪代不是如此?) I3 X4 o% s9 U3 s  C% y3 v
     我认为:教育的进步,主要要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力度,社会发展了吗?我看社会(全球)是在朝一个加速毁灭的方向发展。人类创造再丰富的文化、物质条件,让大家表面上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但环境的不断污染、恶化,各种病毒的裂变,蔓延,我们全球人类的意识形态当中,大部分人还没有环保的观念。所以我认为,教育除了满足个人成就欲望之外,人类与自然如何和平共处,才是教育的方向。
* B2 F4 O. w7 r  X
% W8 F" S( G0 v      这也是中国云一直以来倡导诗歌关注现实,干预生活的原因,诗歌也是有教育责任的,老年人可以不读诗歌,中年人可以不读诗歌,但我们的孩子不能成为诗歌的绝缘体。
4 v; Z; K: O0 q9 m
3 f9 q8 v/ Y, x; _      
7 x% O: x3 ?; y. V& j, r0 i/ ~( l/ m( p+ `1 ?
8 i/ b5 l4 d/ J- k  k
, |+ ~6 H5 p1 e% R: L8 A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19 14:37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9 13:27 " l% L, @  `  B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你交流教育思想。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发表自己教育观的论坛,我才在诗歌流派网上找 ...
# y; M7 N+ m: ~' f0 b& I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的能力。如:生存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显然现在的教育完全没有针对能力这个概念进行。再说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总结,然后再不断实践──总结。但是现在的教育已经完全脱离实践的这个环节。所以让这些所谓的人才走向社会,那里有能力解决(或处理)问题。更加莫说要他们作出人生观的总结。所以造成当今社会一团糟糕,其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此。
/ S6 N% R$ D( N  t) i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3-4-19 14:47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9 13:27 9 B7 K8 X! U8 i% `& Q8 T- P7 j% ^% a
很荣幸!能在这里与你交流教育思想。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发表自己教育观的论坛,我才在诗歌流派网上找 ...

) b' `7 o& b( q( m问好杨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您相遇,做老师挺不容易,做好一个老师更加不易。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9 17:43
水云生 发表于 2013-4-19 14:47 0 N0 M* h1 @) D% C6 ]- R2 X# z
问好杨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您相遇,做老师挺不容易,做好一个老师更加不易。

4 A/ ?0 b8 ?1 D% R# A. y谢谢温存的勉励!做好一个老师的标准千差万别,但是底线只有一个,那就是良心!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9 17:57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19 14:37 , o. L4 I# }2 ?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的能力。如:生存能力、独立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显然现在的教育完全 ...

! r) j, b* L% P0 F    教育的目的诚如你所说,在于“提高人的能力”。家长能够了解到这一点,是了不起的。但这还不够!能力属于“才”的范畴,还有一个“德”的范畴。它大致可以理解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取决于政治目的。如今的教育被政治捆绑的太死,祛“行政化”的问题解决不好,学校里的教育就会一直在邪路上奔跑。好哉家长们的素质在提高、自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提高、民主法制的步伐在加快,新一轮国学热正在帮助人们反思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这个读书目的观的局限性。我想,还是应该乐观一点!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19 18:12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9 17:57 $ j7 p3 c( B9 R0 a- H% e" E
教育的目的诚如你所说,在于“提高人的能力”。家长能够了解到这一点,是了不起的。但这还不够!能力 ...
7 e2 U. \' I' R# Y$ V: C( I& Z" J
无论是“才”,还是“德”,都必须要通过实践检验。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真伪,才能知道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纸上的成绩无论如何优秀,在实践面前都只能算是纸上谈兵。一个出色的将领,必然身经百战。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19 22:06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19 18:12 4 [& ^1 W5 O4 r0 [* ]
无论是“才”,还是“德”,都必须要通过实践检验。因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的真伪,才能知道自己 ...
# |$ f  Q9 s2 z1 ~
      那么,学生们在校读书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了。社会大学不也同样造就了许多杰出人物吗?这些人物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才干、检验本事的。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0 13:39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19 22:06 1 [) Z4 U  e5 s7 X6 w3 O3 x6 x& K
那么,学生们在校读书的必要性就值得怀疑了。社会大学不也同样造就了许多杰出人物吗?这些人物可以 ...

# X# t- k' e" G; M# p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启蒙。如果忽视启蒙而盲目走向社会,那么社会就会滋生很多盲虫。但可悲的是,现在的教育既失去启蒙的作用又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所以可以肯定学生们在校读书的必要性的确值得怀疑。我认为读书应该带着疑问,带着实践,然后总结经验,只有这样的学习才牢固稳妥根基扎实。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0 14:06
水云生 发表于 2013-4-19 14:17 0 y3 K4 i- ~& E9 ~9 ^% n
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存在不一定正确,不正确就会导致不良后果,但目前看来,谁能断定我国现行教育的 ...

) u% V0 W8 Q6 X0 D3 ^' V      群主的观点有感而发,目的也很明确:倡导诗教。我同意!我与灵童讨论的重点是教育的目的。诗歌教育属于教育的手段或内容,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想知道群主对诗歌教育目的的看法。有兴趣的话,不妨探讨一下。谢谢!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0 14:21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0 13:39 2 Z6 y  M6 H, N/ A9 `$ {
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启蒙。如果忽视启蒙而盲目走向社会,那么社会就会滋生很多盲虫。但可悲的是,现在的 ...
! S0 ^7 ^) l3 a1 r* F, x1 R
实践、疑问、总结经验等属于教育的方式方法范畴。启蒙,属于教育的功能范畴。如果把教育往广义去理解,下一代的启蒙首先发生在家庭,由父母长辈等完成。我们还是回到学校教育这个框架内看教育目的。目前的班级授课制是顺应资本主义流水线生产之需,目的是大批量培养熟练工人;发达国家早已摒弃大班额的方式,而改用每班二三十人的小班授课,我们这一代人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早该对独生子女采取小班授课了。因为,这种方式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目的:既不是培养打工仔、也不是培养听话的奴才,而是培养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人!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0 14:51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0 14:21 3 j: {1 \% ?: W" ]6 ?/ E2 O
实践、疑问、总结经验等属于教育的方式方法范畴。启蒙,属于教育的功能范畴。如果把教育往广义去理解,下 ...

# J* W0 a+ \# M2 T8 f7 U+ x3 w/ j无论什么方式方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出色的人才。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要分开你我,那么我肯定这是推卸责任。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对就要改,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9 @$ C8 Y0 F% \  w3 S6 p杨老师既然说到:“培养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人!”,那么请问这样的人,如何才能培养出来呢?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0 16:34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0 14:51 0 A) s. T( O2 s2 K# s" K
无论什么方式方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出色的人才。这是全社会的责任,如果要分开你我,那么我肯定 ...
9 G# `2 }5 s! l; g/ [7 {
孔老夫子早有答案:因材施教。现如今要用小班制来保证,从幼儿园、中小学开始。这当然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拼到最后还是国家财力、当然也需要教育制度、政策的完善。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0 17:06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0 16:34 0 i' F! t9 T, n6 B9 \: ~
孔老夫子早有答案:因材施教。现如今要用小班制来保证,从幼儿园、中小学开始。这当然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 ...

: b: X6 L' Z4 T. n( G: K( p
( W" P7 G$ \7 I: G% x) d! P杨老师好象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0 18:42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0 17:06
  |( \9 \: f. e; i0 E8 |杨老师好象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 m& W7 [1 W3 w+ I% I1 p0 E/ A( ^      这样啊!我再看看。“培养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人!需要因材施教。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施加以恰当的引导。这个工作量很大,以我们目前的一个班六七十人的班级规模,实在是勉为其难的事情,因此,要用小班制来保证。当然教育者本身也应该具备相应的素质。这个答案够不够清晰。请赐教!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0 20:05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0 18:42
9 E6 A: g& b' u( ~! c' ~# F这样啊!我再看看。“培养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人!需要因材施教。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施 ...
7 {2 V6 l8 C# T4 s+ ~: Y

; p& D$ ]: Z$ X, s& j$ N" Z如果杨老师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我想不用说你也明白。其实一开始,我的话题围绕的都是“个性”问题。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0 22:01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0 20:05 * o# M' E4 V8 f) t" `- H
如果杨老师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我想不用说你也明白。其实一开始,我的话题围绕的都是“个性”问题。

0 @* q1 D, F0 W8 q# X) N' E对!事业上我追求与同事不同,在课堂里追求个性。但生活中我追求平庸。我有一个歪理:好烟好酒与好人的共同点是:都没有特点!不知灵童怎么看?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4 11:53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0 22:01 1 Q( Y. H# U" b* B9 O' c- \& ]' t% o
对!事业上我追求与同事不同,在课堂里追求个性。但生活中我追求平庸。我有一个歪理:好烟好酒与好人的共 ...

' _8 x: w7 {& s$ A) g/ M; M
9 A  c) \, v) b# K个性是区别别人特有的气质,所以在追求上,个性者往往用独特的行为来证明其个性的显赫。在个性上,我认为艺术创作和创造发明最能突出表现个性的张扬。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4 15:43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4 11:53 ! a8 o; {- ~3 Q3 y. f
个性是区别别人特有的气质,所以在追求上,个性者往往用独特的行为来证明其个性的显赫。在个性上,我认 ...
! u9 y, B  c9 ]  f
对!我并不认为诗歌只是语言的艺术,她也是教育的艺术比如当你发现周围的人对你写诗这件事不屑的态度时,当你学生在你写给他(她)一首顺口溜是那么惊异而兴奋时,当一个理科老师可以在课堂里大段大段地背诵或引用诗歌时,那种感觉棒极了!所以,我正在尝试把诗教引入课堂,还需借助诗歌流派网的各位诗友。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4 17:54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4 15:43
5 y/ D, q" ~+ m9 u5 d; Z( g对!我并不认为诗歌只是语言的艺术,她也是教育的艺术比如当你发现周围的人对你写诗这件事不屑的态度时, ...

( R9 Y) R7 O5 ^6 @& j9 f把诗歌引入教学,固然是好事,但我认为并不全面。我们应该立体发展,把生活经验、社会经验、道德标准理念等实际性的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疑问亲自动手去解决难题。我曾建议教我儿子的数学老师,叫她把石砂或石(按比例)等材料搬进校堂,让学生亲手用测量工具,把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计算其不同形状的面积或体积。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4 20:06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4 17:54 ( V9 ?. ]' ~! z9 a2 j" @: {0 l
把诗歌引入教学,固然是好事,但我认为并不全面。我们应该立体发展,把生活经验、社会经验、道德标准理念 ...
- \1 N" Q$ Y& P* q% F  B. N
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局限:砂石搬进教室,难道不产生成本吗?或者把学生组织到现场,也一样要产生成本。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4 20:09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4 20:06
9 i8 a* X% x0 @7 ]8 ]# s4 ?这就是学校教育的局限:砂石搬进教室,难道不产生成本吗?或者把学生组织到现场,也一样要产生成本。
0 D. [  v* f4 S8 o8 D
按比例缩小就可以了,比如说100:1、1000:1、10000:1等等。成本极少,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5 11:38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4 20:09 ( e& A4 H! `9 K: b* S
按比例缩小就可以了,比如说100:1、1000:1、10000:1等等。成本极少,
$ K) I3 a, n6 C: M
      也就是说要建立数学实验室了。这在理论上有个说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动脑、动手等。生活经验、社会经验、道德标准理念这些属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教材太死板。学生缺乏选择,全国一本书的现象非常不正常!这个事情说起来就大了。考什么、怎么考、怎么选拔人才等扯旗放炮一大堆。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7 11:30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5 11:38 & ^! ^, i8 E4 }7 F
也就是说要建立数学实验室了。这在理论上有个说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

* R6 L; y( I$ L0 Z7 H0 u, z1 U4 l! S建立实验室(每个科目必备)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只有具备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才是全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边实践边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7 16:28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7 11:30 # B3 l" r1 b, x9 ~4 M, y7 }
建立实验室(每个科目必备)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只有具备社会实践综合能力,才是全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 ...
2 `$ @0 w* D' o0 u1 e( @! y
      为了建立实验室,必须呼吁拆围墙。否则“开放式办学”只能是口号!如今的共和国,哪一间学校里不是标语飞满天,哪一间学校不是口号声震天,哪一间学校不是老师爱做官......如今的校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做“平安校园”工程,谁敢把学生动不动就拉出校园搞社会实践?即使有,没有利益驱动哪个校长敢作主张,连周末带几个学生看场电影都要与校长、家长签合同写保证,哪个老师还有心思去开展课外活动?所以说,隔岸观者的道理到了具体环境中往往就会变了味道。更可怕的还有人的头脑,守旧思想、奴才思想、变态的权利观、扭曲的功利思想等等是目前学校里的巨型肿瘤。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8 17:34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7 16:28 ( n9 K+ ^% u" Q% x' _  Y: z
为了建立实验室,必须呼吁拆围墙。否则“开放式办学”只能是口号!如今的共和国,哪一间学校里不是 ...
! W3 T+ C' s- e# W# z, `, i- h4 h8 p
这就需要睿智的目光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害怕困难只能死于困难,不推翻旧思想,新思想永远不会到来。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4-28 19:33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8 17:34
3 C# s$ ?" n5 t: U这就需要睿智的目光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害怕困难只能死于困难,不推翻旧思想,新思想永远不会到来。
7 b" V3 }) Q: B$ `6 O- ]
那就推翻旧思想!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4-29 12:26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4-28 19:33 - _; ^9 I5 K+ t0 h5 q
那就推翻旧思想!

: @$ P' J- C4 Q( Q- b要想推翻旧思想,那么就要有全民意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怎样的人,才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创造力、最有独立能力、最有诚信力、最有解决问题能力等等。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乖孩子不一定就乖而出色,而所谓的坏孩子不一定就坏而逊色。读书时我曾经是个坏学生,我逃学、吸烟、赌博、盗窃几乎五毒具全,但随着年龄增长,意识增强,我开始觉悟到自己错的所在。结果我的思想完全改变,我不断带着疑问探索各种各样的疑问。结果我很清楚地意识到,如何去武装自己,战胜自己。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5-3 12:58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4-29 12:26
" N3 }* x1 r# h  L9 |要想推翻旧思想,那么就要有全民意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怎样的人,才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创造力、最有 ...
/ B: Z& O5 k6 {: U4 |
我俩情况刚好相反。读书时期乖,是因为比较早地从书中得到了乐趣和指引。毕业以后有点狂,是存心弥补贪玩这一课。而立以后又回归,再读书时是思考现实。终于回到早期的精神追求中来。人的奋斗领域就两个: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领域。所以,我的看法,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这两种精神素质。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5-3 14:09
杨少峰 发表于 2013-5-3 12:58 7 J1 Y" F* q! i
我俩情况刚好相反。读书时期乖,是因为比较早地从书中得到了乐趣和指引。毕业以后有点狂,是存心弥补贪玩 ...
5 ^& E5 }. ^  R. }& N0 N
0 J1 z4 ]6 l! |: m# j9 D
现在乖巧的“人才”都很安稳地享受着国家的福禄。诚然,当局根本就不知上稳下摇的危险(因为分分钟都会翻船)。而那些乖巧的“人才”根本就没有能力管治那些被淘汰的“坏学生”。他们只懂“之乎者也”,并不知人间的“酸甜苦辣”。道理一大堆,而实际只是夸夸其谈。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真正要教育的是他们自己,你说这世界可悲不可悲。
作者: 杨少峰    时间: 2013-5-4 12:27
在线灵童 发表于 2013-5-3 14:09 2 B3 b7 A  E+ M) ~0 R$ u* X
现在乖巧的“人才”都很安稳地享受着国家的福禄。诚然,当局根本就不知上稳下摇的危险(因为分分钟都会 ...

* j) H8 \. h9 J; p7 |: Q    芸芸众生,几人清醒?唯我灵童,内心悲鸣。“燕雀巢堂前、英雄沉下僚”。当许多人在追求“圈子内”、“体制内”那安稳的巢穴时,这个时代的才学胆识之士,纷纷产生隐逸的念头,于是独善其身的隐士成为时尚。这正是中国历朝历代反复在上演的一个死循环。我们可有解开这个疙瘩的良方?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或许能够?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3-5-4 14:10
欲擒故纵,欲毁先达。翻开历史档案,又有那一个王朝不是因盛而衰,又有那一个家族不是因荣而亡,例子举举皆是,先有秦汉唐宋,后有明清民国,又说胡雪岩,又说《红楼梦》多少荣盛具成灰。为何?都因安稳成腐骨,逸乐缪满削身薄;陶潜惊醒南山菊,田园风光恨无多。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