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卑微生存之考证,智性火种之发见—— 读东荡子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4 15:05
标题: 卑微生存之考证,智性火种之发见—— 读东荡子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随笔
本帖最后由 子青悠然 于 2013-11-15 19:13 编辑

卑微生存之考证,智性火种之发见—— 读东荡子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随笔
文/子青悠然



【诗评摘要】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但并不仅仅限于活着,如何活才是关键。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袒露了底层生活精神层面的苍白与黑暗,不甘如此,也不能如此。

诗人东荡子以考证卑微生存的艰难,笔触探进底层,其内心唤起的高度是卓然的。如何打开我们的眼睛,擦亮心灵之窗,爱自己、更爱他人,这世界才没有三六九等,人人方有尊严,才不至于过着仅仅是活着的生活。纵观全诗,虽诗性如水、平淡无奇,但唤起的诗性理想却是美丽、善良而又正直、公平的。诗人不仅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更有一颗大爱天下之心。



正文: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原话不知出自哪里,转述给我的,是我的孩子。那时刻,我刚读完余华的《活着》,一时百感交集却不能一语,只暗自心内独白:生下来,活下去,任何生灵!但并不仅仅限于活着,如何活才是最重要的。

读东荡子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犹如生存之考证。考证的主体对象,是卑微者(老鼠贴地而存,岂不是喻指了社会最低层),是生活底层的境态——“老鼠的洞穴”。 诗作上片,以白描手法,镜头极速跟进切换方位——“一头、另一头、两头、中间”,动感的画面中,呈现了老鼠的一连串“生存之技巧”:如何伺机逃跑,如何开辟岔道,如何藏身储藏明天。可以这样推断:只要有一丝夹缝,只要有一点生存空间,只要能够见到一点光亮,老鼠永远有它的希冀存在,永远有它安详活着的理由——“还可以用作仓库,储藏明天的粮草”这样的诗语仿佛在强调,在佐证希望的光亮。

如果仅限于这样的生存考证,那么生活真得就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再无任何尊严可言,任何生活质量可言。生灵,且是一具剩下“呼吸”的躯壳。活着,不过就是一回游走而已。诗歌下片开始的几行转承 “我见过的老鼠如此镇定,即便把洞穴挖成沟槽,/不到最后一刻,它们也不会让半节尾巴露出,掉以轻心。/看看吧,这里什么都不曾发生!”以看似称许的口吻,实则悲哀、痛心疾首。面上平静如水,内里却掀起狂浪怒涛,表达了诗者对于精神盲区的呼吁和强烈谴责。


尤其“看看吧,这里什么都不曾发生”一句,耐心咀嚼,更为悲怆!果真什么都没有发生吗?难道在这样的生存境况,还要无怨无悔?如何能够镇定自若?!东荡子认为:诗人在诗歌中的建设,在于不断认识并消除人类精神中存在的黑暗。私自以为,老鼠洞穴的追踪记正在于袒露底层生活精神层面的苍白与黑暗,不甘如此,也不能如此。如此窘迫的生存困境(被追逼得打地洞,像老鼠一样逃窜,难道我们的生灵就这样亦步亦趋、唯唯诺诺、得过且过吗),难道就没有一点觉醒?

诗歌下片末尾两句半,是“追鼠记”的高潮部分,也是全诗的题旨所在。“但如果由于退缩、挤压,/蜷在里边的幼鼠忽然发出了梦呓,噢,原谅它们! /它们嗷嗷待哺,还从未打开过眼睛。”关注一下梦呓这个语汇。梦呓,是幸福的呓语?还是无知的呓语?或者盲目的呓语。当读者目光再次搜索,落在结句“它们嗷嗷待哺,还从未打开过眼睛。”也许就能会心:在民以食为天的状况下,在精神食粮(眼睛,心灵之窗)一片贫瘠的情况下,我们,我们生灵还能够、还会发出怎样的声响与抗击?有序也罢,遵循也罢,和谐也罢,创新也罢,连活着都不容易(由于退缩、挤压),又怎奢谈其他?!

由此可知,诗人东荡子以考证卑微生存的艰难,笔触探进底层,其内心唤起的高度恰恰是卓然的。如何打开我们的眼睛,擦亮心灵之窗,爱自己、更爱他人,这世界才没有三六九等,人人方有尊严,才不至于过着仅仅是活着的生活。纵观全诗,虽诗性如水、平淡无奇,但唤起的诗性理想却是美丽、善良而又正直、公平的。诗人不仅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更有一颗大爱天下唤醒、启智之心,且着眼于精神养护与汲取。





附:

东荡子诗歌《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



我追踪过老鼠的洞穴,它们有两个洞口。
如果在一头打草,惊蛇便伺机从另一头逃跑;
如果把两头死死堵住,再一寸一寸将土扒开、挖走,
也不必窃喜,因为洞穴的中部,它们开辟了岔道,
那里可以藏身,还可以用作仓库,储藏明天的粮草。

我见过的老鼠如此镇定,即便把洞穴挖成沟槽,
不到最后一刻,它们也不会让半节尾巴露出,掉以轻心。
看看吧,这里什么都不曾发生!但如果由于退缩、挤压,
蜷在里边的幼鼠忽然发出了梦呓,噢,原谅它们!
它们嗷嗷待哺,还从未打开过眼睛。

2013-04-02九雨楼



作者: 吴谨    时间: 2013-11-14 17:02
学习!{:soso_e181:}
作者: 黄土层    时间: 2013-11-14 17:33
已读。子青还是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生存之考证”,有效!

题目“卑微生存之考证,点燃开知之火种”还需要修改一下。我们现在几乎不写古体诗了,但是诸如这样的题目还是要讲究对仗和韵律的。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3-11-14 18:35
学习!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4 19:33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14 17:33
已读。子青还是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生存之考证”,有效!

题目“卑微生存之考证,点燃开知之火种”还 ...

呵呵,谢谢黄土老师严格要求,俺再思量思量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4 19:41
黄土层 发表于 2013-11-14 17:33
已读。子青还是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生存之考证”,有效!

题目“卑微生存之考证,点燃开知之火种”还 ...

已经修改。再次诚谢黄土老师:)子青给您敬茶
作者: 刘斌    时间: 2013-11-14 20:09
纵观全诗,虽诗性如水、平淡无奇,但唤起的诗性理想却是美丽、善良而又正直、公平的。诗人不仅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更有一颗大爱天下唤醒、启智之心,且着眼于精神养护与汲取。
很有新意的好评!拜读!
作者: 李太伯    时间: 2013-11-14 20:32
我喜欢这首诗。向诗评者问好
作者: 如花    时间: 2013-11-15 08:10
阅读,学习。

'在民以食为天的状况下,在精神食粮(眼睛,心灵之窗)一片贫瘠的情况下,我们,我们生灵还能够、还会发出怎样的声响与抗击?有序也罢,遵循也罢,和谐也罢,创新也罢,连活着都不容易(由于退缩、挤压),又怎奢谈其他?!"

认识的深刻,看来是触动了感情的。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3-11-15 15:01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但并不仅仅限于活着,如何活才是关键。子青善于思考,认识独到,有时候,平凡的文字溅出浪花并不比海啸弱。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5 19:14
刘斌 发表于 2013-11-14 20:09
纵观全诗,虽诗性如水、平淡无奇,但唤起的诗性理想却是美丽、善良而又正直、公平的。诗人不仅仅怀有一颗悲 ...

问好刘斌老师:)多指正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5 19:14
李太伯 发表于 2013-11-14 20:32
我喜欢这首诗。向诗评者问好

问好太伯:)谢谢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5 19:15
如花 发表于 2013-11-15 08:10
阅读,学习。

'在民以食为天的状况下,在精神食粮(眼睛,心灵之窗)一片贫瘠的情况下,我们,我们生灵 ...

问候如花谢谢!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5 19:15
风之子 发表于 2013-11-15 15:01
“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但并不仅仅限于活着,如何活才是关键。子青善于思考,认识独到,有时候,平 ...

谢谢风编:)学习中。。
问候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3-11-17 16:22
这个评,感兴趣。
作者: 子青悠然    时间: 2013-11-18 11:52
汤胜林 发表于 2013-11-17 16:22
这个评,感兴趣。

谢谢汤老师:)论坛里的事,老师辛苦:)向您学习哈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