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暴雨中的小草》(附子衣老师简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0:31
标题: 《暴雨中的小草》(附子衣老师简评)
本帖最后由 孙成龙 于 2012-5-18 13:08 编辑

暴雨中的小草
文/孙成龙

暴雨来得很突然
像蓄谋已久的谎言
来不及撑伞
我的心里汪洋一片
全世界都已随波逐流
只有那棵小草
艰难地探头探脑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子衣简评:对于诗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读到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次读孙成龙诗友的诗,他这首小草,在此时却给了我一种感动的力量。面对蓄谋久已的谎言世界,作者不愿随波逐波,只能以情寄托在小草身上,想要在寂寞的墙角,死命拔高,坚持自己纯真的理想。一首诗歌,能够以奋力抗争的心态,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我想,这也是诗歌的一种成功吧。我读诗,有时会跳开诗歌的深度,或者什么高妙的诗技,更看重这样的诗歌品质,为此,谢谢孙成龙诗友带给子衣的感动!


作者: 南桥    时间: 2012-5-17 10:52
写得不错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2-5-17 10:56
我感觉这首诗写得很好,祝贺!
作者: 驮经    时间: 2012-5-17 11:18
{:soso_e100:}好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1:44
南桥 发表于 2012-5-17 10:52
写得不错

谢谢南桥诗友!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1:45
招小波 发表于 2012-5-17 10:56
我感觉这首诗写得很好,祝贺!

谢谢小波诗兄!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1:46
驮经 发表于 2012-5-17 11:18

谢谢驮经诗友!
作者: 王法    时间: 2012-5-17 16:44
诗佳,评当。这诗该亮。握手。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5-17 17:08
直抒心声,一颗小草,以及许多颗小草,不止是近开于墙脚,有时它可是竞相开于大路中间,被人踩扁,而后一场雨,又顽强地活过来。
    子衣说得好:“一首诗歌,能够以奋力抗争的心态,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像是重庆子衣的话。
作者: 严家威    时间: 2012-5-17 17:32
写的很好...有时需要短制时可压为:

暴雨突然
像蓄谋已久的谎言
汪洋一片
一棵小草
艰难地探头探脑
死命拔高

作者: 诗之梦人    时间: 2012-5-17 18:58
诗歌需给人以启示,也要给人以暗示。这首短诗基本做到了。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爆发力。提读!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9:11
王法 发表于 2012-5-17 16:44
诗佳,评当。这诗该亮。握手。

谢谢法老鼓励!远握。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9:13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5-17 17:08
直抒心声,一颗小草,以及许多颗小草,不止是近开于墙脚,有时它可是竞相开于大路中间,被人踩扁,而后一场 ...

感谢风编的点评!子衣正是重庆子衣!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9:15
严家威 发表于 2012-5-17 17:32
写的很好...有时需要短制时可压为:

暴雨突然

谢谢严老师点亮鼓励,还帮我弄了精彩的短制!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7 19:16
诗之梦人 发表于 2012-5-17 18:58
诗歌需给人以启示,也要给人以暗示。这首短诗基本做到了。平静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爆发力。提读!

谢谢梦人诗友的点评和鼓励!问好!
作者: 陈中明    时间: 2012-5-17 19:18
我看了看他已经凉下来的身体
便轻轻走过去
我突然想到了他生前的猖狂

是好诗
赞一个
作者: 望秦    时间: 2012-5-17 19:58
好诗,拜读了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17 21:44
全世界都已随波逐流
只有那棵小草
艰难地探头探脑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soso_e163:}
作者: 纪开芹    时间: 2012-5-17 21:45
子衣的点评也很到位。学习来了。
作者: 福建高羽    时间: 2012-5-17 21:49
坚守个性的小草。
作者: 鬼石    时间: 2012-5-17 22:37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作者: 肖振中    时间: 2012-5-17 23:38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给全诗争色不少。好诗,提上
作者: 叶生    时间: 2012-5-18 00:21
这首小诗,叶生私下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同时也很欣赏子衣的简评。
另外,“更看种这样的诗歌品质”,这句中似乎应该是“看重”,而不是“看种”吧?
作者: 郁空城    时间: 2012-5-18 01:23
诗歌也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吧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3
陈中明 发表于 2012-5-17 19:18
我看了看他已经凉下来的身体
便轻轻走过去
我突然想到了他生前的猖狂

谢谢中明兄鼓励!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4
望秦 发表于 2012-5-17 19:58
好诗,拜读了

问好编辑老师!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5
纪开芹 发表于 2012-5-17 21:44
全世界都已随波逐流
只有那棵小草
艰难地探头探脑

谢谢编辑老师!问好!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6
鬼石 发表于 2012-5-17 22:37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谢谢鬼石兄!多指导。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6
肖振中 发表于 2012-5-17 23:38
在寂寞的墙角
死命拔高
给全诗争色不少。好诗,提上

谢谢编辑老师,多批评!问好。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7
叶生 发表于 2012-5-18 00:21
这首小诗,叶生私下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同时也很欣赏子衣的简评。
另外,“更看种这样的诗歌品质”,这句 ...

谢谢叶兄!问好。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07
郁空城 发表于 2012-5-18 01:23
诗歌也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吧

谢谢空城诗友,问好!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18 13:09
构思不错,在表达上,后面三句,有点泥实了,还可给人更多一点的东西。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17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5-18 13:09
构思不错,在表达上,后面三句,有点泥实了,还可给人更多一点的东西。

谢谢老师指点,我再琢磨琢磨。我最喜欢不厌其烦的修改诗歌,还盼老师指正一下其他诗歌!问好!
作者: 冷铜声    时间: 2012-5-18 13:35
孙成龙 发表于 2012-5-18 13:17
谢谢老师指点,我再琢磨琢磨。我最喜欢不厌其烦的修改诗歌,还盼老师指正一下其他诗歌!问好!

我可不是什么老师啊,我是学生,一直在学习。有机会多交流。我还是第一次读你的诗。问好。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13:47
如果累 发表于 2012-5-18 13:35
我可不是什么老师啊,我是学生,一直在学习。有机会多交流。我还是第一次读你的诗。问好。

在诗歌写作上,你是当之无愧的老师!看过你的诗歌,总不敢妄加评论!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5-18 21:31
死命拔高——一个“死”,用在诗中有些降低诗的品味。
作者: 叶生    时间: 2012-5-18 23:38
孙成龙 发表于 2012-5-18 13:07
谢谢叶兄!问好。

不用谢的。
在网络上,子衣一直都是很活跃的。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8 23:5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5-18 21:31
死命拔高——一个“死”,用在诗中有些降低诗的品味。

谢谢老师指点!“死命”是有些方言化了,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替换词!
作者: 叶生    时间: 2012-5-19 00:01
孙成龙 发表于 2012-5-18 23:50
谢谢老师指点!“死命”是有些方言化了,可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替换词!

不是有个替补队员“拼命”吗?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9 00:09
叶生 发表于 2012-5-19 00:01
不是有个替补队员“拼命”吗?

我总是感觉“拼命”好像还没有“死命”有视觉冲击力!
作者: 山月    时间: 2012-5-19 00:11
南桥 发表于 2012-5-17 10:52  写得不错

南桥不随意夸人的。
作者: 叶生    时间: 2012-5-19 00:17
孙成龙 发表于 2012-5-19 00:09
我总是感觉“拼命”好像还没有“死命”有视觉冲击力!

方言,是诗歌在的确没有办法找出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时才不得不使用的,那可是下下策。
对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他的文本,方言好像反而成了很好的佐料;但是,对于诗歌而言,却要尽量地避开方言。
当然,这仅仅是叶生私下的想法,如有不妥当之处,还请孙兄多多包涵和见谅!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9 00:22
叶生 发表于 2012-5-19 00:17
方言,是诗歌在的确没有办法找出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时才不得不使用的,那可是下下策。
对于小说、散文、戏 ...

嗯,是这么回事,我在琢磨琢磨!谢谢叶兄!
作者: 叶生    时间: 2012-5-19 00:25
孙成龙 发表于 2012-5-19 00:22
嗯,是这么回事,我在琢磨琢磨!谢谢叶兄!

不用谢的,何况那只是叶生私下的想法罢了。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5-19 13:44
山月 发表于 2012-5-19 00:11
南桥不随意夸人的。

谢谢山月来读,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