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大奖诗作《铁匠铺》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09:34
标题: 大奖诗作《铁匠铺》赏析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23:21 编辑

大奖诗作《铁匠铺》赏析



    在《散文诗》杂志与中国诗歌流派网举办的“中国网络散文诗大赛”第二期的比赛中,任河的《铁匠铺》一枝独秀,以遥遥领先的姿态,高分夺得了第一名。

    我们知道好诗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12位终评委中,肯定也会有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第一名。但这期大赛中,《铁匠铺》脱颖而出,获得了多数评委的青睐。它到底是靠了什么呢?



    《铁匠铺》 ( 任河)     

          风吹过炉膛,吐出比刀剑更锋利的舌,舔红一块铁的脸和铁匠铁一样的脸。
      也舔红夕阳的脸。
      铁软化了,在铁砧上缠绵。铁匠仿佛看到了流动的血。
      铁匠的心思在热铁里延展,弯曲,淬火定型在锄头、犁、镰刀里,然后被土地擦得  锃亮。
      当锄头、犁、镰刀被折断、用废后重新返回铁匠铺时,铁匠看见了风雨,看见了生活中的泪痕。
      每一个锈斑都需要火的热吻。
      此时,四十岁的光棍铁匠正给隔壁三十岁的寡妇打一把镰刀,每一锤下去都是柔情。铁匠打的不是铁,而是一段寂寞。
      再冷的铁都能烧热,再弯的铁都能打直,但铁匠烧不热那些冷语,也打不直那些绕舌。
      铁匠猛地一锤砸下去,火星溅满山乡的夜空。
      在铁匠铺的拐角处溅出一声叹息。



    诗的前半部,用蘸满情感的笔调,描述了铁匠打铁的情景。一幅雄浑、阳刚、壮美的画面。语言直接、干净、纯粹、朴素而优美。不故作高深,不晦涩难猜,它一看就懂,但又很有活力。叙事、描写、抒情,浑然一体。

    但应该说,这个场面,这个形象,既是读者常见的、心中所有的,也是许多诗人可能笔下所有的。它写的只是“这一类”人,而还不是“这一个”。

    它已经写很很好,很生动,很精彩了,但靠这样一般性地赞美的篇章,要拿大奖几乎是不可能的。

    诗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但要让他立起来,还得让他有特点,有个性,有血有肉,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有意想不到的命运、遭遇与结局。

    作品的出彩之处,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诗的下半段出现了。

    这时,诗的叙写来了一个转折。从全景到特写,从笼统到具体,把读者的目光集中到“打一把镰刀”上来。

这不是一把普通的镰刀。它倾注着这位“四十岁的光棍铁匠”与“隔壁三十岁的寡妇”的情和爱,还有坎坷曲折的人生遭遇。

    本来,这两位同被爱情所遗弃的天涯沦落人,走到一起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如果这样写,也可能写成一章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但不会得到大奖,因为还不够份量,还未能让读者,也未能让评委在心灵上得到震撼。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匠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猛地一锤砸下去”,“ 溅出一声叹息”,这一精彩的细节,砸出了铁匠的悲愤,也砸出了读者的共鸣。心怀大爱与悲悯,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的诗作,总是更能跟读者之心相通。

    在诗人提供的此时、此地、此人、此事、此情、此景及他的奔涌的情感的引领之下,读者(还有评委)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叹惜、思考、联想、感动,再回过头欣赏全诗,禁不住发出了赞叹,评委们也就顺理成章的打出了高分。

    由此看来,好的结尾对一首散文诗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散文诗作品的结尾,当然也是千变万化,绝无定式的。但常见的,有如下三种类型:

    一是升华式。即卒章显志,给人以哲理的启迪,甚至以警句深深打入人们的心底。这一写法,曾经广为流行。也因它的曾经流行,而逐渐遭到许多诗人们有前瞻性的回避甚至弃用。其实用得好,照样是精彩的。

    二是回味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诗的结尾留有充分的空白与余地,让读者去填补与回味。

    三是转折式。出奇不意,异军突起,在顺流而下中突然逆袭,在走投无路时柳暗花明。这种写法有点类似小小说的结尾。有意外就有惊喜,有落差就有张力。往往这类作品似乎更能显出它的重量。

    不管哪样的结尾,其目的都是要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感到愉悦,或得到启迪。

    我由此想到,尽管优秀的散文诗作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毕竟还是有一些相同的品质。

    一是厚重。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二是发现。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是美感。意境上,语言上,给人美的享受。

    虽然优秀的作品都会具备一些相同的品质,但比赛的作品与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是有些不同的。

    它需要在题材,或角度,或写法上有特别之处,要出人意外,引人注目,吸人眼球,令人惊喜。参赛的作品太多了,相同的、相近的作品也会很多。没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东西,很可能就会淹没在评委的审美疲劳中。只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让人眼睛一亮,呼啸而至,脱颖而出。

    《铁匠铺》从构思到表达,都充分地注意到这一些,而且近乎完美地表现出了出来。如此看来,《铁匠铺》的成功,也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2014年5月24日,海口)



作者: 招小波    时间: 2014-5-24 09:37
首读,学习了!
作者: 全鼎子    时间: 2014-5-24 09:53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匠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猛地一锤砸下去”,“ 溅出一声叹息”,这一精彩的细节,砸出了铁匠的悲愤,也砸出了读者的共鸣。心怀大爱与悲悯;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的诗作,总是更能跟读者之心相通。"
确实!
拜读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0:01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5-24 09:37
首读,学习了!

谢谢首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0:02
全鼎子 发表于 2014-5-24 09:53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 ...

谢谢认同。
作者: 贵州孤独客    时间: 2014-5-24 10:49
拜读!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3:01
贵州孤独客 发表于 2014-5-24 10:49
拜读!学习!

谢谢支持!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3:08
招小波 发表于 2014-5-24 09:37
首读,学习了!

谢谢主持人的垂爱,让它登上了“置顶”的位置。
不过我注意到,其实置顶的帖子,反而少人看。因为人们都以为它是旧帖,而没有引起注意。
还不如放它在普通版块,让它随波逐流,在它的自由流淌中,倒可随时被人们发现。
此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4-5-24 14:36
品读,评得好!
作者: 洪芜    时间: 2014-5-24 15:40
学习!这首诗近乎完美,百读不厌,非常喜欢。蔡老师的诗评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对于喜欢散文诗的朋友们来说,一个很好的教材,帮助很大。周末好!
作者: 老远    时间: 2014-5-24 17:32
学习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5-24 18:31
收藏学习。细细品味。问好诗友。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46
白炳安 发表于 2014-5-24 14:36
品读,评得好!

谢谢夸奖!周末快乐!
作者: 邱春兰    时间: 2014-5-24 18:47
不管哪样的结尾,其目的都是要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感到愉悦,或得到启迪。


来学习,问好蔡旭老师。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4 18:48
精彩的解析。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48
洪芜 发表于 2014-5-24 15:40
学习!这首诗近乎完美,百读不厌,非常喜欢。蔡老师的诗评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对于喜欢散文诗的朋友们来说 ...

谢谢评点。
我写此文还有一个想法,即提醒参赛者,选择怎样的作品参赛,才容易引起注意,产生共鸣。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50
老远 发表于 2014-5-24 17:32
学习

谢谢支持!周末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51
奎奎 发表于 2014-5-24 18:31
收藏学习。细细品味。问好诗友。

问好!谢谢青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52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23:19 编辑
邱春兰 发表于 2014-5-24 18:47
不管哪样的结尾,其目的都是要让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或感到愉悦,或得到启迪。


谢谢春兰。我是新来的,第一次在此网见到您。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53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4 18:48
精彩的解析。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谢谢夸奖!周末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8:53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18:52
谢谢春兰。我是新来的,率一次在此网见到您。

写错了。是“第一次”。
作者: 时光空壳    时间: 2014-5-24 18:55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18:53
谢谢夸奖!周末快乐!

问好老师
作者: 邱春兰    时间: 2014-5-24 18:5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18:52
谢谢春兰。我是新来的,率一次在此网见到您。

向蔡旭老师学习,多批评指正。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4-5-24 18:58
学习,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19:26
康京凌 发表于 2014-5-24 18:58
学习,问好

周末快乐!
作者: 辛树江    时间: 2014-5-24 19:45
学习欣赏,受益很大。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4-5-24 19:4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19:26
周末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0:35
辛树江 发表于 2014-5-24 19:45
学习欣赏,受益很大。问好!

谢谢夸奖!周末快乐!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0:36
康京凌 发表于 2014-5-24 19:47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0:36
邱春兰 发表于 2014-5-24 18:57
向蔡旭老师学习,多批评指正。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0:37
时光空壳 发表于 2014-5-24 18:55
问好老师


作者: 沙漠的杨    时间: 2014-5-24 20:44
学习!问好!
作者: 天然石    时间: 2014-5-24 20:44
进来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3:04
沙漠的杨 发表于 2014-5-24 20:44
学习!问好!

握手!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4 23:04
天然石 发表于 2014-5-24 20:44
进来学习

互相学习。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4-5-24 23:14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4 20:36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5 11:29
康京凌 发表于 2014-5-24 23:14

紧握!
作者: 龙玉薛    时间: 2014-5-25 12:11
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5 17:42
龙玉薛 发表于 2014-5-25 12:11
学习。

互相学习。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5 17:45
再冷的铁都能烧热,再弯的铁都能打直,但铁匠烧不热那些冷语,也打不直那些绕舌。
      铁匠猛地一锤砸下去,火星溅满山乡的夜空。
      在铁匠铺的拐角处溅出一声叹息。灵语活字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5 17:45
一是厚重。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二是发现。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是美感。意境上,语言上,给人美的享受。解析透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5 19:05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5 17:45
一是厚重。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二是发现。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谢谢认同。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4-5-25 19:05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5 11:29
紧握!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5 22:31
康京凌 发表于 2014-5-25 19:05

再谢!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4-5-25 22:5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5 22:31
再谢!


作者: 方齐杨    时间: 2014-5-26 00:31
确实是很优秀的一章散文诗,初读时就非常欣赏。也感谢蔡老师的评论,让我对这章佳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者: 洛阳牡丹    时间: 2014-5-26 06:55
读了好几遍,的确写得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07:23
方齐杨 发表于 2014-5-26 00:31
确实是很优秀的一章散文诗,初读时就非常欣赏。也感谢蔡老师的评论,让我对这章佳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谢谢评点。
优秀的作品,大家都会喜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07:23
洛阳牡丹 发表于 2014-5-26 06:55
读了好几遍,的确写得好!

谢谢评点。早安!
作者: 龙杉    时间: 2014-5-26 17:02
评点到位。结尾引发思考,对新老作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启示。学习并问候。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7:34
龙杉 发表于 2014-5-26 17:02
评点到位。结尾引发思考,对新老作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启示。学习并问候。

谢谢肯定。
作者: 奎奎    时间: 2014-5-26 17:45
洪芜 发表于 2014-5-24 15:40
学习!这首诗近乎完美,百读不厌,非常喜欢。蔡老师的诗评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对于喜欢散文诗的朋友们来说 ...

附议。收藏学习了。问好洪芜。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19:05
奎奎 发表于 2014-5-26 17:45
附议。收藏学习了。问好洪芜。

我也问好奎奎与洪芜。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5-26 19:16
我也读了好几回,主持分析的太好了。
作者: 吟啸徐行    时间: 2014-5-26 21:00
确实是精彩之作,精彩之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22:13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5-26 19:16
我也读了好几回,主持分析的太好了。

谢谢垂读。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6 22:13
吟啸徐行 发表于 2014-5-26 21:00
确实是精彩之作,精彩之评!

精彩之作,一般之评。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5-26 22:55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6 22:13
谢谢垂读。

希望老师多多点评我的诗作,多关注《民生诗歌》。谢谢!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09:03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5-26 22:55
希望老师多多点评我的诗作,多关注《民生诗歌》。谢谢!

好的。我会找机会拜访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19:19
全鼎子 发表于 2014-5-24 09:53
"这一转折,引出了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总是更有力量的。在“烧不热的冷语”、“ 打不直的绕舌”面前,铁 ...

谢谢您的评点,让我发现了原文一个差错。
“心怀大爱与悲悯;饱含朴素与圣洁的情感的诗作,总是更能跟读者之心相通。”句中的分号(;)应为逗号(,)。
我已改正。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20:09
本帖最后由 蔡旭散文诗 于 2014-5-27 23:17 编辑
龙杉 发表于 2014-5-26 17:02
评点到位。结尾引发思考,对新老作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启示。学习并问候。


只因读了两期参赛诗作,有感而发。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7 23:23
洪芜 发表于 2014-5-24 15:40
学习!这首诗近乎完美,百读不厌,非常喜欢。蔡老师的诗评很好地解读了这首诗,对于喜欢散文诗的朋友们来说 ...

对诗的评价很对。对评的评价过奖了。
作者: 全鼎子    时间: 2014-5-28 11:27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7 23:23
对诗的评价很对。对评的评价过奖了。

再次向您学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8 14:12
全鼎子 发表于 2014-5-28 11:27
再次向您学习!

也向您的评点学习。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8 17:17
预热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8 22:33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8 17:17
预热

谢谢。让它保温就行了。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9 06:36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8 22:33
谢谢。让它保温就行了。

早安,蔡诗人!
作者: 洛阳牡丹    时间: 2014-5-29 08:01
再读好诗!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4-5-29 08:50
再赏!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3:1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9 06:36
早安,蔡诗人!

谢谢!午安!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3:12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29 13:12
谢谢!午安!

再谢来访!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3:13
黄锡锋 发表于 2014-5-29 08:50
再赏!

再谢!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9 13:14
诗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但要让他立起来,还得让他有特点,有个性,有血有肉,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有意想不到的命运、遭遇与结局。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9 13:15
一是升华式。

    二是回味式。。

    三是转折式。

    一是厚重。--------内容的丰富,思想的深刻。

    二是发现。------------有新鲜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东西。

    三是美感。------------------意境上,语言上,给人美的享受。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4-5-29 13:15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9 13:15
一是升华式。

    二是回味式。。

小结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5:06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9 13:14
诗中塑造了一个人物形象,但要让他立起来,还得让他有特点,有个性,有血有肉,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经历 ...

这是从《铁匠铺》这首诗的成功得到的启发。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5:11
朱荣兴 发表于 2014-5-29 13:15
小结好

我经常做这样的作业:
从别人和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经过思考、感悟、概括、总结,找出其规律性,上升到理论高度,回过头又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
我把这些带有某种理论性的东西,叫做“操作理论”。它对实际操作很实用。
作者: 江玉中    时间: 2014-5-29 17:15
欣赏精彩的诗与诗评!敬茶!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29 19:20
江玉中 发表于 2014-5-29 17:15
欣赏精彩的诗与诗评!敬茶!

拱谢!
作者: 醉意人生    时间: 2014-5-29 22:57
这首诗确实比较优秀,但也有以下一此毛病:
第一,描写不够自然,用语不够新鲜。如
“也舔红夕阳的脸”,“铁匠仿佛看到了流动的”,这些句子显得生硬老套了。
第二,衔接不够自然。
“当锄头、犁、镰刀被折断、用废后重新返回铁匠铺时,铁匠看见了风雨,看见了生活中的泪痕。
      每一个锈斑都需要火的热吻。
      此时,四十岁的光棍铁匠正给隔壁三十岁的寡妇打一把镰刀,每一锤下去都是柔情。铁匠打的不是铁,而是一段寂寞。”
从锄头等劳动工具一下子过渡到爱情,有些唐突了,能不能过渡得更加自然一点呢。

我贴出一首刘半农的《铁匠》,请大家比较评析:

叮当!叮当!
清脆的打铁声,
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
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我从门前经过,
看见门里的铁匠,
叮当!叮当!
他锤子一下一上,
砧上的铁,
闪着血也似的光,
照见他额上淋淋的汗,
和他裸着的,宽阔的胸膛。

我走得远了,
还隐隐地听见
叮当!叮当!
朋友,你该留心着这声音,
他永远在沉沉的自然界中激荡。
你若回头过去,
还可以看见几点火花,
飞射在漆黑的地上。

这两首诗虽然时代背景和主题不同,一首是自由诗,一首是散文诗,但在诗意、诗境方面还是可以作比较。
请原作者包涵,既然是评论,也要说点不足的地方。问好原作者和评论者。



我贴出一首诗《铁匠》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30 07:21
醉意人生 发表于 2014-5-29 22:57
这首诗确实比较优秀,但也有以下一此毛病:
第一,描写不够自然,用语不够新鲜。如
“也舔红夕阳的脸” ...

谢谢评点,欢迎讨论。
1、此诗的过渡是自然的。它不是由劳动工具过渡到爱情,而是由平时到此刻,由一般到具体,由全局到重点,由全景到特写,由外部形象到内心刻划,靠着“此时”二字,顺利转到了此时此地此景此情,情节得以深入,情感得以倾诉,人物得以丰满。这正是作品成功之处。
2、此诗与刘半农诗,只能说各有各的长处。而此诗有故事,有人物命运、个性特点、特定情感,因而人物更立体,情感更强烈,更令人震撼。
作者: 醉意人生    时间: 2014-5-30 07:59
我倒是觉得这篇雕琢痕迹过明显,刘诗很朴素,很自然.
作者: 唐鸿南    时间: 2014-5-30 08:07
再读,收藏了。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30 17:55
醉意人生 发表于 2014-5-30 07:59
我倒是觉得这篇雕琢痕迹过明显,刘诗很朴素,很自然.

刘诗朴素自然,值得学习。你说得对。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5-30 17:55
唐鸿南 发表于 2014-5-30 08:07
再读,收藏了。

仅供参考。
作者: 醉意人生    时间: 2014-6-1 22:43
蔡旭散文诗 发表于 2014-5-30 17:55
刘诗朴素自然,值得学习。你说得对。

呵呵。谢蔡编包涵。贴刘半农诗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同题,刘半农还是我们中国散文诗的创始人之一。论坛有讨论的气氛,会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加入。问好!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07:47
醉意人生 发表于 2014-6-1 22:43
呵呵。谢蔡编包涵。贴刘半农诗的目的不仅是因为同题,刘半农还是我们中国散文诗的创始人之一。论坛有讨论 ...

谢谢醉意!讨论与交流很好,从您的评论中我亦受益匪浅。
作者: 向天笑    时间: 2014-6-10 09:06
再冷的铁都能烧热,再弯的铁都能打直,但铁匠烧不热那些冷语,也打不直那些绕舌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4-6-10 10:16
向天笑 发表于 2014-6-10 09:06
再冷的铁都能烧热,再弯的铁都能打直,但铁匠烧不热那些冷语,也打不直那些绕舌

谢谢评点。
悲剧正在这里。这首散文诗的价值也正在这里。
作者: 任河    时间: 2015-11-2 10:29
深谢蔡老师。敬茶!
作者: 任河    时间: 2015-11-2 10:49
可能当时没上网,不是前几天蔡老师提及,我还不知有些佳评。致歉!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2 13:06
学习获奖作品和精彩的点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11-2 15:05
任河 发表于 2015-11-2 10:29
深谢蔡老师。敬茶!

谢谢您的佳作,为我的评论提供了样本。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11-2 15:07
任河 发表于 2015-11-2 10:49
可能当时没上网,不是前几天蔡老师提及,我还不知有些佳评。致歉!

事隔一年又近半载,我也是在网上遇到您才顺告的。
作者: 蔡旭    时间: 2015-11-2 15:08
地父 发表于 2015-11-2 13:06
学习获奖作品和精彩的点评!

有此交流的机会,我也很高兴。
作者: 任河    时间: 2015-11-3 07:57
蔡旭 发表于 2015-11-2 15:07
事隔一年又近半载,我也是在网上遇到您才顺告的。

再次致谢蔡老师!
作者: 鲤鱼风    时间: 2015-11-4 10:52
学习。受益不浅。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