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5 X8 D# T; ~" }3 H. C" o, j1 F我问荷塘:这满目的荷花 0 G7 b# X) @/ u7 Z; e$ W- k可是你的所有? % A& S" H+ [5 M你说:漏了几夜钟声 2 K+ z, f, K& d7 ?& d7 `6 C7 Q" K9 J; Z) t: ~
推荐人:也牛3 w6 @, F. _- C
推荐理由: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写作手法上”横组合“的远组合,这首诗的灵透在于对”荷塘“独特的感悟,这首诗的禅意在于了悟”空有“。, Y) w7 I7 t2 A
+ Z) w, k( `# d# x9 W4 i
11、《过客》5 O9 |9 L! m) C; v
作者:奥冬; S+ R$ p8 T" q8 g4 c
* g! ~; d8 n+ c3 i A! u8 ]奔行在混凝土丛林 d% G7 f7 n j5 r/ S4 ]- M与车水马龙的夹缝里 7 `6 y' Z2 d6 R: v4 m$ h路边一棵狗尾草1 D" G( c0 R' ?% C/ r
怯怯探头 8 J0 r( Q a: x" b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 7 ` Z$ D8 m8 z3 y : K% ] [+ i3 Q8 ?! `扎根大地,挺直腰身0 `5 U8 b- S4 j) ~4 V! V' o7 @
长自己的叶,开自己的花 0 c) I6 M( q' K& R路边一个男人# }* |4 C6 J8 H( u
匆匆而过 + R: K( u0 `- \ a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 3 K: d. {0 t+ b$ {3 d ' K+ B+ ]% F* V) E4 D0 }李子推荐:其实人生都是过客,人是自然的过客,自然也是人的过客,相遇了就互相珍惜。 a$ h z; ?4 E
* v: E2 w' q' I. V
12、《拍手歌》 * O# Y. A# ?+ l& m( r! N! o, j作者:朱枫 & X+ N! j4 K7 D+ B8 }! i' d+ r! J1 R _- u E$ [' w
你看看左手,他是孤寂的 ! N. K$ o- p4 A3 P- a; X你看看右手,他也是孤寂的( Q5 A# i3 g! [: Q) U/ n1 `% D
- s$ m1 \# Z& ?0 z
你把两手相合击% @- x M2 u& l& D: i
他们唱起来) D. @5 K9 h/ m$ B y& k* y5 V
$ l& i% `1 v# \ o l推荐人:奥冬/ J( ?5 I" R# ]9 j/ y' b! U% q
推荐理由:如一滴所说,“此诗妙在必静下心来,先识得孤寂真味”。另一方面,左手右手并无分别,人与自然与天地也并无分别。然而,当左手右手相遇,当人与自然与天地相遇,便有歌声响起。 # ?0 J! Q$ J; M- W( I/ x* M1 Q2 x. r: G" a, n, z- q# l7 k; S' P
13、《无处纳凉》 ( t, K/ O2 e* u$ y作者:朱枫 1 S. o) O" U: n' C0 p& D1 U! U: w( j( Y ~4 P& H* x4 H$ t# s
秋天了,- F0 a; k0 G% @1 K7 W4 u
无处纳凉。; @ C# c% N( F) {0 |) P( q& C, |' Z
# _* A* H: P" n+ K2 f' k: T0 D/ h推荐人:奥冬1 c" r4 u1 R% W' q0 Z9 Q
推荐理由:因为秋天了,处处皆凉,所以再没有夏天那种其它地方热而唯有此处凉的“纳凉”的感觉;还是因为心不静而自然不凉(《庄子》:朝受命而夕饮冰)?短短七个字,表达出复杂的禅理。也提醒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不要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5 Y: k$ w5 F& ~2 n& T
* J( g' \$ k6 G* ~4 `( l* k
14、《芭蕉树下》 ! d7 I7 @9 ~/ X1 f( i1 m7 J/ e5 Z作者:首滨 8 ]+ {7 a& P$ Z/ T+ _1 r 5 P9 A% p2 L; h/ t$ q! J9 O雨打的芭蕉叶 没有雨时 2 L3 `5 K. E, k+ S O* e0 K
上面响着经声 经声有翅膀 7 M5 X: j* { n. ?; L6 Q6 h
是自己飞上去的 有翅膀还有心 7 s7 L1 ~% M: k+ k $ w y% m' q) \9 d4 ~8 z; B看得见的是翅膀 那颗心有时看得见 6 G3 K3 J( ?/ C6 C+ y9 p有时看不见 看不见时 ) a$ z7 i Q/ x' k5 `! w看见了也不是 这是因为6 k8 S9 F Y( ]+ H! g/ a
芭蕉树的青翠 有时也在禅的里面5 e# C3 Q; b: ~4 c
) M3 ?2 T4 @0 U. I. E5 Z一串串的芭蕉 就是经孵化的卵 - e( h9 I6 x) h! F) U非常的精致 软硬在芭蕉之外3 ^# r2 y+ Z2 R) {9 |% o3 x1 ^
成熟了的时候 芳馨 9 c8 b% M$ t$ P6 I/ D- g
萦绕在云朵清凉的下面 - S, T3 n. t: w& X5 n6 ? y3 E, B2 e3 j" T+ l
芭蕉叶很宽阔 坐在下面的我 ! ~9 V ], Y# I* `
呼吸平和 有雨听雨 无雨听经 - l- [5 _% b: G: R+ C7 @5 f& S别的事放在一边 任风吹动8 ]! `1 S: K. `
6 u0 o4 f7 F4 _2 O" j0 w+ t
推荐人:南北 . O7 M- ^' c( ^推荐理由:首滨的诗语言清丽自然,犹如版纳的雨林景象。而这景象里面,则飘着版纳的魂——仿佛无处不在的缭绕经声。在版纳的街头或芭蕉林中,不经意就会遇到一队明黄的僧人,不经意就会遇到行乞的佛陀与迦叶。于是,人们“呼吸平和 有雨听雨 无语听经”。 ) A& X& }' K$ P 1 ?1 l3 ]$ w( _9 w& d! E/ [4 _15、《杏山》 ' V, h L( d* q4 \2 V2 L. P作者:张黑女; m3 i0 c' t& K9 E# a4 C! ]
, `4 O _8 i% O# v8 U, y% ~& p
杏山3 g. M9 V$ {$ f
只是一座山, Q9 u- R& T& ~* C3 _( d A O* A
山上有许多石头 1 W% c8 P; U% \; p. P6 e# R大的石头大 : J! O: j1 m S5 {2 `) B' s- k! m小的石头小: F$ Q- U. A" I8 D) M) Y. j
去年春天 , \5 [0 f% o2 ~" K; G% j我从山中归来 # u5 B: {4 P T$ v; C8 M很想写一首诗 ; _" @: Y8 v/ x H4 T关于杏山% Z+ L" N6 }- x& O G9 t8 e) Z
张家本 : ?$ [! t+ X4 z( h h& z一位敏捷的作家7 G; Y! K3 ], U/ u4 s
曾说. x' H, i8 Z6 k% L) ?$ M% M
杏山是我的故乡# X# e+ R* n! |7 h, b
山上有许多遥远的传说; e* u& G* G; }% e* y" g- ~- c
和神秘的洞天; j$ I1 G& ?* W) Z
眼前的杏山4 M* w1 U4 V# e! R1 H
和传说中的杏山 2 d" b4 k% T& M8 G我常常分不清 5 c. M% U$ g' ?& l好像做了一个梦 & m |4 h* i* n% ?- a梦醒了- @3 M) V* Z" y! X9 p# k/ h
庄子是庄子 ) v( ]* f* C6 o3 P( \* C/ q蝴蝶是蝴蝶 * _; R* [2 l7 B2 o2 B6 Y" q4 U% o2 c今年春天 0 o1 W% K- a! v5 }+ W. L我从山中归来 ) X6 Z4 N( l; Y. G铁牛 1 z8 C$ |0 K' H, y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5 D% g8 K, e1 C1 Q. p/ Y问杏山的消息6 \2 P' F, o4 i6 {$ ~2 @4 A7 R
我笑了笑 $ ^8 S/ P$ ^1 M说7 [ m: M. ?% e' y
杏山! K ?' H* h; s9 e
只是一座山 : D/ b) _: m# a9 o/ H/ r山上有许多石头 v A4 @/ L x# W大的石头大 . V& O2 y- ^4 N& t9 N3 z1 }% x小的石头小 ' s9 W) Q) @# B$ v4 W) i7 z _. c8 H; }6 x! c
推荐人:南北0 h) Z b9 ]' }2 p2 k3 w( B% ^
推荐理由:诗歌的语言朴素、平直,但并不乏味。细读,反而回味无穷。由此也使得整体的诗歌境界,凸显而出。0 ~) k |8 V. a e5 a- H' U, z
' e$ g6 ?6 V9 }. N+ _+ F) P
16、《空鸣》 ( }( z9 D0 r& _& c+ k5 C# {作者:也牛 ' e+ @& t8 q; c + K; Q+ Y/ |2 a* `' \5 b* b也不知流走了多少岁月, }. K: z3 w4 t& M# w* W- w5 X
石桌上一只空陶罐 8 t% g. a$ I4 Y. i& H盛满了雨水 # b* X5 U0 g- }. e% } 4 q8 p' @% l3 Z6 [惊蛰节晚上) z* ^9 i9 M0 r$ ?; S" L* C
我听见 2 q5 ~2 Y% Q o% o它“呱!”地叫了一声 ; Z* G1 }3 P* b1 f3 @+ J2 X7 U/ h9 G9 ~, O2 O
推荐人:奥冬6 u4 |+ D. _% i, u& j" h
推荐理由:岁月流走,空罐盛雨。呱一声叫,破痴破迷。9 C; H) T: t! W& q. Y5 G
: |/ x8 u' N4 d: X: X17、《修桥人》& w. ]' [! m; O2 i
作者:一滴2 z8 ^( {+ D+ D* _. s" S1 g# P1 z) k
2 q+ r$ O5 L- _) ]# `- u3 q) X/ k# I
时空驶过不曾" S5 N% g0 ]9 Y& { o
记录的名字% Q! S& D, e) i2 O
遇见佛陀的慈悲1 ]- F2 g4 }# l3 T8 j4 k
3 ~5 A- N; b% K& k8 n推荐人:奥冬( E/ p. Q' v. J5 g$ b1 m" h d
推荐理由:“不曾记录的名字”,有老子“功成而不居”之意。排列上从“不曾”后断行,有强烈的冲击感。后面“佛陀的慈悲”缓缓道出,真有从瀑布到深潭的感觉。2 t8 {! I, n$ m7 m1 h
1 Y ?$ G! o3 \" j0 R【理论随笔】& `( ?) S6 y2 t4 W8 {
1 c: t8 y8 G% F8 g$ p! x
1、《关于现代禅诗的一些断想》( ^" N) l* D0 n
作者:苦李子: t7 K/ Y) ?9 V0 E8 _0 B
/ e9 l1 X% g" y5 F! m, x( J5 P) ]
初识现代禅诗缘于08年左右李子发在某论坛的一组诗歌《阳光下的细节》,其中有一首《一朵掉下的榴花》,当时已对现代禅诗开始研究并创办了现代禅诗论坛的诗人南北对这首诗评价到:有禅者的悲悯情怀,更有禅者的警世笔触!并邀请李子加入现代禅诗研究这个集体。因为佩服欣赏南北及他的同仁们不为名利,安静创作一心为诗的精神,李子欣然加入,成为现代禅诗探索的一个会员。 $ U I D2 Y/ e! u) u 现代禅诗研究会以如下基本理念,作为该流派的探索方向——5 C& J: M# ] }+ o4 m5 {
纵的继承——继承和发展中国禅古老而新鲜的精神旨趣; 9 m& ~% V0 ?8 Q P) R$ k) R( W 横的移植——移植和借鉴欧美现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R) @+ G9 \: ~$ G
纵横交融——在时空的纵横交合点上,完成现代汉语诗歌的雏形; 9 `! }2 ^' J5 }1 _ U( u 禅为根本——诗歌的现代形式只是一件外衣,而内在的精神观照才是根本。 H% u( I+ ?+ u 几年来在现代禅诗论坛中学习交流,慢慢地参悟,也根据同仁们的推荐,阅读一些名家如废名,孔孚,席慕容,洛夫等现当代诗人的禅诗作品,在阅读中对现代禅诗的认识逐渐明晰起来,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困惑:4 c3 F8 }7 Z! d R
. H, H* B+ O) `8 P {$ c
观察与思考:" Q5 d+ b/ f: \$ }9 i: G
1.一些被大家推崇的名家禅诗禅意禅趣并不浓厚,有的还晦涩难懂。相反倒有很多并不出名的现代禅诗作者写出不少佳作。/ P" A% z) i5 ?+ A5 W
2、大多的现代禅诗比较注重诗歌的语言美。读起来有字字珠玑之感。如现代禅诗论坛中以南北,古石,碧青,何兮等人的诗为典型。 4 b, P% z D0 @- ]/ h3、现代禅诗群体中写作都注重以空灵入诗。清代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说:凡诗之妙处,全在于空!这里的空一方面是留白,相当于作画中的留白让读者有自己的再想象过程,同时也能增加诗歌的语言张力。另一方面是指灵动的空间,是一种说不清倒不明,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的美。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F: o) s; O( C
4、很多现代禅诗的写作者为了能更好的悟禅都在认真地习佛,读心经,诵佛经,体会禅宗公案,以期提高自己的禅思高度。 + s# }/ f, z' i0 G5 ^. s5、以描摹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相亲及物我两融为内容的诗占剧了禅诗的大部分空间。, p( S, ^/ P* `& ^8 U
6、现代禅诗基本理念中纵的继承大家做的还远远不够,当然不独独现代禅诗这个群体,其实在整个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展都是困扰大家的一个话题。 ' u) |* M% I9 z( p: b7、细节,情景这些常用文学创作方式在现代禅诗创作中也一再地被发扬,南北先生的现代禅诗写作理论中也详细地论证了这些方式如何入诗才能更好。! E$ ~) g" J1 A' ]
8、从王维开始,以山水为寄托抒写禅意一直是禅诗写作的主渠道。现代禅诗的作者基本都以山水为媒介表达自己的心境。 : `7 q7 i. @; l' a7 C) J) q% [3 u$ ~9、现代禅诗中大多作品冷静安然,甚至有的故意克制让自己置身事外,与当下社会略显脱节。 9 I1 D3 y3 k8 N10、现代禅诗有部分误区作品,认为去了一趟寺院,写到僧侣,庙宇或者一切与佛有关的句子就是禅诗。, U, ?" f e# L* C
困惑: ! A; ^% z; G6 S4 v% {之一:到底什么是禅,初学者如何领悟禅的境界?" p1 S! Q; v2 e8 ^+ G7 H
之二:如何真正写好现代禅诗? ) A, a- R% J7 ?之三:如何把现代禅诗与当下轰轰烈烈的生活融合起来,现在佛家讲究生活禅,高僧们传教救赎一些生灵,禅诗又如何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几个人在一个论坛中自我欣赏?' U) u( W- d( u3 M
之四:现代禅诗除了山水自然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多的途径来进行书写?( V) H# Q* O* V/ z4 C
/ o' O: D! _% J& B- F5 A
推荐人:奥冬! n: x x. `; k# x
推荐理由:烦恼即菩提(南北)。困惑,是突破的前夜(朱枫)。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古石)。现代禅诗的探索之路,也是诗人之心的醒觉之路(南北)。 : b: r8 C) E( B6 n+ j( F3 E 6 S. f# H+ h5 }# ~! W【综述评论】 : y: O+ P5 h: j9 I 7 N0 f9 [3 k3 v6 L. k5 U1、《关于“禅与现代禅诗”的学习笔记 》5 G. n6 N# \( v4 W* h6 B5 {0 U
作者:一滴 0 f4 C( x, a5 Y4 i ! M3 W2 J7 S. t9 K 作为在现代禅诗探索过程中提出“什么是禅?”的疑问,其实旨在探讨和理解“禅为根本”的立意。以及这一立意与在“纵的继承”,“横的移植”而最终“纵横交错”的各种可能性,或它的基础作用。 ' o7 Q. G3 D% p N7 \* J 从探讨立意的角度来说,对于“什么是禅”的理解,则当在现代禅诗探索的文论中,寻找相应的答案。因参与的时间不长,阅读的范围有限。一滴所看到的本流派文论之中,在阐释禅与现代禅诗体系方面,南北的随笔是比较系统完整的。所以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参照南北的随笔。, D: s4 ?0 b' B
一,对“禅”进行探讨的态度,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 ; w( b$ g$ h; a& u, I! s( z 在《现代禅诗理论随笔之七》,南北在自己对禅的阐释中,提到“禅是不立文字的,但没有文字,禅就不可能流传至今。这是个不易解决,但又不能不常常尝试着解决的问题。”; V% r6 n" g% q
禅,虽然是不立文字,看似神秘。但并不是不可探讨的。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对禅进行研究探讨。 $ L* k) @' I( }5 G# Y$ n: q 二, “禅”的形式是发散的,而内涵是收敛的。3 e3 K7 C3 t% ~4 l" Q$ l
南北在《禅的诗书画》145页【静思偶说】中,品栖蟾禅诗《牧童》诗句时,说“禅和诗是相通的,他们在本质上都有着内心觉醒的要求。不同的是,诗有时会被利用,会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地方;但禅的路途却只有一条:直抵迷途者的内心,唤醒他的执着和妄念,回到自我真性中,回到人作为人的本来面目中”。这表明了对于禅和诗的关系的认识。从这种关系可以认知到禅诗也就是禅的语言呈现。存禅的诗才是禅诗,禅诗就必呈禅。那么,也就可以在对现代禅诗的论述中,反过来理解禅的形式和内涵。 2 _4 r/ t! M* p8 Y. Z, `2 S% O 诗有其文字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不同形式,但是题材才是诗所呈内涵的形式。所以可以在关于题材的论述中,了解现代禅诗承载的“禅“的形式。南北在《现代禅诗理论随笔之三》中论到“现代禅诗在写作题材上有没有什么限制呢?我看是没有的,也不应该有。这是依据禅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禅既然是佛性的一种特别体现,是无所不在,深入人心和海洋,涵盖天空和大地的,那么,又能有什么是它所不能进入和需要回避的呢?当然不会有。但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禅诗所表现的题材,应该是寺院、僧人、佛典故事,又或者是自然山水之类。这仅仅是从历代诗人选取题材的频率上来看的,仅仅是一种现象,绝非本质上的要求。的确,古今中外,成功的禅诗在取材上大都与寺院、僧人或自然山水这些对象相关,但这只是一种方便和习性,不是必须和必然。我认为,你写爱情,写婚姻,写凶杀,写死亡,写吸毒,写战争,写贪污腐败,都可以写出禅意。不要把禅高出世间,远离人间烟火,对人世间的丑陋和肮脏视而不见,那不是佛陀慈悲救度的本怀思想。中国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离世间觉”。是介入,是引领,不是远离和逃避。”。在《禅的诗书画》063页【静思偶说】中,品杜牧《秋夕》诗句时,也说“禅在哪里?我想,大概就在人们的这种日常中,在流萤和星光间”。可见现代禅诗流派的理论认为“禅“是不拘于形式的。( ]% I# g" W/ `' g" y a
但是并不是对所呈的内容没有要求。南北在《现代禅诗理论随笔之十五》(原随笔22),题目为《一首“现代禅诗”所能达到的阅读效果》一文中,从感受,体验,直接的功能,间接的影响等角度,对内涵进行了探讨。具体的包括“美“的感受与”静“的体验,以及由此感受而生起的愉悦功能,以及由此体验,产生启迪而省悟的快乐,引发向善的慈悲爱心等。并且也探讨了一些内涵对语言形式可能的约束。提出“气息鲜明,自然朴素。不泥古,不流俗,不晦涩,不堆砌,不废话”这样的经验结论。虽然接着说到,并不是一首现代禅诗能达到这些所有的方面,但由此也识别出其内涵是收敛的。; ]( | \; u! g1 [9 X
三,禅是一种世界观也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同样也是一种价值观。 5 m3 H2 \ [( L9 }" Z- q; J- I* I, p 南北在《现代禅诗一瞥》中说“禅是一种直接进入事物内部,超越了物我的一种精神,是把握生命和生活真实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又是一种澄明宁静,大彻大悟的心灵境界。它存在,包含在最平常的事物中,犹如大海、土地、空气、草木或春花秋月。” 2 [: m6 w8 ]4 w: E: L* w 能够三者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价值观,并不能通过别人的告知而达至。这也是谈到禅时,必定体现着磨砺与修养的原因。南北老师在《禅的诗书画》003页【静思偶说】中,品吴可《学诗歌》诗句时,说“禅的觉悟,世有顿渐之分,但这种分别只是形式而非本质……六组慧能如果没有在五祖那里的一段“椎米”经历,没有神秀那首“渐悟偈”在前面引导,凭空“顿悟”是绝不能够的”。禅一定是在一个磨砺与修养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禅才可能成为把握生命和生活真实的一种方式方法。而直接进入事物内部,超越了物我,就达至了把握生命和生活的真实。这样的真实趣向于澄明宁静的事物与感受(其实事物与感受已经是文字的多余部分,姑且说之)。大海、土地、空气、草木或春花秋月并无例外。 % r) U- I8 C2 e; f8 f 由于进入事物内部,超越了物我,那么把握生命和生活的真实,已不再仅是认识的范畴,它同时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常、空有都在行之中。一句“吃茶去”已不只是语言,还是静下心来,心无旁鹜的所为。工作如此,生活也如此,从心而发,为其方法。在南北《现代禅诗理论随笔之十七》(原随笔28)中说“当我们在独立和自由的状态下,掌握了禅的基本思想和观照方法后,就能不被环境所困,就能从各种复杂的矛盾中超拔出来。我们没有恨,我们只有平等的慈悲爱心。这是我们渡人渡己的舟船。这其实也正是中国禅的基本态度: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只要从自身开始,通过现代禅诗这一自我提升的方式,将我们的思想理念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在互相尊重的平等氛围中,滋生出爱心慈悲,我们身边的世界就会一点点被改变,就会变绿变亮。” ' }. f/ ?' S# c 从对现代禅诗流派的努力方向看,也可以反过来佐证。南北在《现代禅诗理论随笔之十五》(原随笔26)中提到“我们区别于其他诗歌现象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仅仅致力于诗歌写作上的探索和独自性,还表现在我们写作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同步,表现在我们写作与人生同一性的追求。我们诗歌探索所达到的境界,也就是我们人生所达到的境界。现代禅诗探索,也就是诗人对于生命存在方式的一次觉醒之旅。(2009年,昆明)”, h9 `5 G7 t, p' k0 Z
现代禅诗属于所有愿意直接进入事物内部,超越了物我的人们。属于行于此路,属于抵达此处的人们。$ q# R8 {! S( A* l9 [
一滴是愿意直接进入事物内部,超越物我的,尚觉很艰难地行路者。偶尔也还会后退,但依然在行路中,行路中。( C2 w; i* q, l9 x d9 e0 p8 k* o
& z" z5 x& D5 A( O7 k: i
2、《炎夏读禅诗,得清爽》 : e. u) p( b1 _2 x$ ~( l, k作者:朱晓剑 , l; C+ C& t- N6 D! H0 U3 Y& v' d! o
炎炎夏日,读到南北先生主编的《世界现代禅诗选》,真有一种如饮甘泉,凉爽、舒服之感。说禅诗,当然不新鲜。但现代禅诗呢?大有意思,这不仅是因为现代主义,也并非是源于时尚与潮流,而是它在回归——走向传统。0 @6 s7 c8 z9 Z- x. N; S$ O. F: i; O
读到这册书时,有六十六位禅诗人记录下数千首现代禅诗(倘若仔细梳理,也许数量更为惊人),多少让人显得惊讶,原来写现代禅诗的人有着庞大的群体,且不必说传统诗歌里的禅意,就是围绕着禅生发出层出不穷的想法,也是一件美妙的事。1 y+ v: d; X6 P
南北主持现代禅诗研究会多年,我曾是第一批会员,但没多久,就没参与他们的活动了,可这并不妨碍跟南北探讨禅诗。这样自由自在的态度,却也更符合时下的心态。我见证了现代禅诗研究会的不少有意思的故事。这里不妨略述一二。0 S+ d5 d' g' g, D
某次,现代禅诗聚会。几位朋友谈禅论佛,这是不是只有宗教情怀的才能写出禅诗?我知道的是,有些人虽不是佛教徒,却写出了相当好的禅诗。所谓禅诗,是一种心态的自然反映,既人与人、人与物的某一种隐秘的状态,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那一定就是禅诗了。5 B( q& o4 x2 k% {4 t3 V( [% i
这观点可能不被人认可。不过,我倒觉得禅诗不是玄谈,不是神秘学的一部分,而是与时下的生活贴近。这才使禅诗有了生机。但即便如此,禅诗所呈现的状态也是耐人寻味的。文学评论家 陈仲义说,举清寂之筏,津渡月海,不惮迢遥,无畏渊渺。以绵薄之力,催绽新芽,“点卤”世界。漫漫兮初霁吐色,矻矻兮水静流盼。躬亲于沙溪之砾,灵慧自诚斋本心。上下求索,远亦恒矣。这当然是一种状态了,但这似乎仅仅是一个侧面的观察。' u. V& u K6 B$ l$ S- H7 {
禅诗不仅仅是机趣,也还有更多的内涵在。亦如沈奇所言:读现代禅诗,正音有承;循清流还乡,天心回家!不过,就这一选本而言,也许选择应该更为宽泛一些,即将现代禅诗“一网打尽”,国内的诗人也有所遗漏,比如七月派的诗人也有禅诗出现,虽然他们不一定是以现代禅诗人自居,但符合现代禅诗精神就应当有收录。此外,诸如将日本金子美玲的童谣算不算是现代禅诗呢,也似乎可做一番讨论。( m! S/ G' L' m3 _
此外,我读《世界现代禅诗选》的过程,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与自然的对话几乎是构成了现代禅诗的主流部分,可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在城市里是否能寻见禅意,是否能在街巷里过得古朴一些。禅诗的写作题材,可以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而是万事万物都可纳入到禅诗这个世界当中来,从而,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让周身处处充满禅意。 3 T P4 {) r* `2 m# E8 @禅是一种生活姿态。诗是记录下如此点滴的心绪,简言之,禅诗即一种生活。那么,从这本《世界现代禅诗选》中,是可以让我们看到大千世界里的丰富与繁复。 8 H7 q) [: m' G % }1 h* }9 t& J' \3、《现代禅诗与生活》 7 b' H* w; a/ x; G" H8 S, E9 e——写给《世界现代禅诗选》在线研讨会, O+ i3 S4 [& n
作者:奥冬 / ?. z; d, N2 t' K* X& ?7 C2 l - F6 V! }# ]! J2 Y3 q7 h7 l; K
生活是诗的源泉,当然也是现代禅诗的源泉。但还不止如此。' s4 F1 s# V) F: @' M
从接触、申请加入现代禅诗研究会之初,我就一直主张:禅不是学的,而是活的。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才是禅。诗亦如此。6 _/ ?4 e6 j+ a5 O4 I3 z' k
另一方面,佛教说“万法唯心”。李艳敏在《走进内心的现代禅诗(〈世界现代禅诗选〉代序)中说:“写诗的过程,也就是修心的过程。”或许还可以再补充一下:习禅、写诗、修心的过程,也就是生活的过程。 , z( n! s8 g$ b+ k 苦李子最近在《关于现代禅诗的一些断想》里提到,“困惑之四:现代禅诗除了山水自然外是否还有其他更多的途径来进行书写?”这个问题之前也曾有多人多次提及,也有多位老师、同人多次回答过。如南北老师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世界现代禅诗选》第155页)中说:“现代禅诗在写作题材上有没有什么限制呢?我看是没有的,也不应该有。这是依据禅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禅诗所表现的题材,应该是寺院、僧人、佛典故事,又或者是自然山水之类。这仅仅是从历代诗人选取题材的频率上来看的,仅仅是一种现象,绝非本质上的要求。……这只是一种方便和习性,不是必须和必然。我认为,你写爱情,写婚姻,写凶杀,写死亡,写吸毒,写战争,写贪污腐败,都可以写出禅意。不要把禅高出世间,远离人间烟火,对人世间的丑陋和肮脏视而不见,那不是佛陀慈悲救度的本怀思想。中国禅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离世间觉”。是介入,是引领,不是远离和逃避。” 6 [" Q2 n" b9 W5 C: B 从《世界现代禅诗选》中所选诗例,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四首里,《日当午》虽然涉及自然,但是是写劳作的,不应视为“山水自然”;《下棋》纯然不是。碧青的《托钵的女子》不是,冰河入梦的《赏画》不是,图书拥百城的《凤鸣巷短句》,席永君的不是,南北的《不修禅的竹椅子》,默温的《挖掘者》、《冰之一瞥》,赖特的《宝石》,……等等,都不是山水自然。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 m3 |9 f s0 m6 l: z% N, X. [4 k- d
我在《现代禅诗的是与非》中,总结了几点现代禅诗的特征:众生平等、直接呈现、宁静安祥、活在当下,也没有一条是必须写山水自然的。 % y9 m |# g8 I 当然,写山水自然的,在现代禅诗里所占比例,应当是最大的,这个不容否认。但如南北老师所说,“这只是一种方便和习性,不是必须和必然“。6 S; J" m9 i, P0 l& F! n1 [
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可以从生活当中寻找一下答案:一是现实世界中,山水自然从面积、从内容上,要多过人造的不自然。有人说不对,城市里不是这样。我说城市里也是这样的:城市里,固然高楼林立,但头顶的天空,自始至终存在;脚下固然是柏油或水泥路,但路边有树有花坛,走不多远有公园(而且现在都已不收门票);就算在室内,每个房间都有窗户,窗外看不到天空树木、听不到鸟鸣虫鸣的,几乎没有。所以只要有心去看,处处都有山水自然。而走到野外,所看到的人造的不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 _8 c' a- e& i% o% K% x 二是毕竟,山水自然比之人造的不自然,更“自然”,更与禅契合。美总是更加引人注意、引人流连;丑则让人避之而唯恐不及。当然,这种分别心是修禅者需要克服的,但从“美”里写出禅意较为容易,从“人世间的丑陋和肮脏”写出禅意,需要更深、更坚定的禅心也不容否认。 2 g( {( p. x7 l* b 所以我们,可以努力发掘山水自然之外的禅意,但不必对孰多孰少过于执著。每时每刻都全心全意地活在当下,诗意地生活,禅意地生活。目触心想,记之成诗。' Z( \( B) j/ D0 S- L
如是而已。& k4 H" m* Y( ~
6 X, e3 @* f- u7 ?5 E推荐人:古石 + q, c* g6 ?8 q8 v1 ^% }3 y推荐理由:此文就现代禅诗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现代禅诗创作的题材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文中观点值得同人们思考。 # M, d) D, @2 D4 J9 g " v. Z$ O1 J% \) ^: Z7 ]- u. l4、《对于禅诗的一点点表达》 9 |: U. t7 h8 f5 E作者:清风拂翠柳1 y1 [! w' R3 [% _
' b. Z' X/ F+ X3 v A一 $ R4 B# W3 }7 r8 }# N& [# ]* f' [, @3 Y0 n
诗选终于收到了,非常感谢南北先生的精心择选,让我能够全面的读到这么多超然的作品,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我将永久珍藏!作为一个与禅与诗有缘的人,我想我也该做些表达,我觉得现代禅诗将会是中国新诗未来的终极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亦在慢慢苏醒,在此期间以禅为核心中西方文化交汇的禅诗流派或可称之为心灵诗派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这可以说是人类心灵的回归也可以说是必然的道路。诗的作用是感化是唤醒,意义却是自由,这两者正是禅的目的,禅者的目标,因为禅是人类心灵的归宿,禅代表着真正的自由,它超越了慈悲与胸怀的界限,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本源,我们与宇宙合体,无限的爱充斥心间,那就是世界和平。世人在我执的痛苦里煎熬,禅诗就像及时雨,可以真正的净化世人的心,同时它也拉近了禅与世人的距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它,一旦有了疑惑便是好的开始,直至得到清明。所以这对诗者自身的禅境也就有了要求,需要诗者真正的悟道及不断的精进。禅诗最终的表达没有玄幻只有当下,这是在告诉你当下就是真理,禅并不神秘更不遥远。当我们无需刻意表达什么的时候,所见所闻就是真相,这才是最深刻的表达,因为一切只是这样,当然这种感受是在你放下思维以后才能拥有的。愿更多的人可以读到它,找回那个清明的自我,远离痛苦,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8 F. a+ I' l Z
, j7 {* _% `' |; h% m7 }& {二 * |0 w* v' U1 u, H8 @ 6 t9 y4 U+ d+ R5 f4 G 在微博中有缘与南北先生结识,经过他的指引来到了这儿,这是偶然亦是必然,我真的很开心,同时我也很喜欢这儿,因为这儿充满了对禅诗的热情及对美好的向往,你们都是善良的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这让我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没能好好阅读这本诗集,但它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我非常欣赏大家对文字的把控能力,但我们写的是禅诗,什么是禅诗?顾名思义是先有禅再有诗,禅才是核心,这个毋庸置疑,所以我想在此问一问大家,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禅?这应该在论坛里是一个低级的问题,但却又是最重要的,从大家的诗里,我看到每个人对于禅都有着自己的见解,那么如果大家都知道答案,就请每个人在心里,再一次的问一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没有在瞬间给出答案,这就需要你重新面对你的诗了。如果你有了正确的答案,那么就再也不会为写什么担忧了,有朋友提过,为什么总是只能写山水?还有朋友也说了我们要提高对禅的认识,这些疑惑正是说明了很多人正遇到了瓶颈,我希望你们都能有好的答案。回头再来说一说我的欣喜和希望,欣喜一是我遇到了一群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二是发现了一个将来可以为世人解惑的捷径,因为现代禅诗简短易于阅读,容易记忆,比那些晦涩经书世人容易接受许多。所以这些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大家都在从事着坚持着,无论你当初是否有这样的认识,但从此刻起,我希望我们是在为众生努力,是在为世界和平努力,我们下笔的每一个字都胜过读经千遍都有着满满的爱,这就是法布施,这就是大菩萨行。当自然赋予了你这个能力的时候,你便有了责任,面对责任就是承担,怀着一颗大爱的心,极力前行,这是什么,这就是禅!自然的做好自己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这就是活在当下,你面对的一切就是你的心,众生乐你就乐,众生苦你便苦,自然映照,这就是真正的禅!这就是无限的自由!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让爱飞舞!再次感谢南北先生为世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也十分敬佩您无畏艰难永不懈怠的精神。也再次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加油!1 H) X. M. [! f! G9 e6 F
& x9 {( L. g$ _+ v! Z- D三3 D q9 @, ] I8 s; ~
# @, q O! R% Y. {8 g5 [2 u 谢谢南北先生及朋友们对本人观点的认同,我想我们应该以此为目标,才可以真正的快乐写诗,成就他人成就自己。为自己,小天地,为众生,大器局。今天清晨仔细阅读了这本书,感觉还是想对于禅诗的概念做些表达,之前南北先生的解释已经很完善了,但我在心中也给禅诗下了一个定义:一颗清明心对于当下外境的如是表述。这个背后就是禅心,就是清明,就是虚空。看了现在的禅诗,表现最多的就是无常和因果,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究竟要传递给世人什么,是只告诉他们世事无常吗?是指告诉别人不要去害怕恐惧吗?这不能使人信服,这只是普通的佛理,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心传递给他们如何去正视因果如何去面对无常,当然这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语言去表现出来,古代的禅诗表现的几乎都是禅境,前人们只是想通过这样令人费解或又极其普通的诗句来指引世人,放下自己,放下你的思维,放下一切,你所想象的都是思维,所以我们要超越,我们要用诗表达无常的同时也要告诉世人应该用怎样的一颗心去面对,这就是现代禅诗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方向,这样才会引发世人更多的思考,从而才能有令人瞩目的诗出现。当然这一切还得要真正的禅心才能做到。这样又回到了昨天的老问题,什么是禅?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开悟,禅是断灭所有的思维,没有思维的心是禅心,那就是你的自性,这个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时刻保持这样的心就是修持。在生活中无论是在做什么,保持这颗清明的心只管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演好你在生活中每一个时段的角色,这就是你的本分,不要试图用你的思维去审视它的存在,保持这颗不动的心,便是无限的自由,这就是真正的禅境,没有思维只有当下!因为一切只应该这样。举个例子,一个婴儿饿了哭闹,母亲很自然的去喂食,这个当下没有任何的思考,这只是出于本能。他饿了,我们就给他食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是那么的自然。的确在这样一个红尘浊世想要保护好这颗清明的心是极其艰难的,若干年前我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给自己以激励,”踏入红尘最深处,方为清明修道人“,外境有太多的诱惑,就好像是怀揣着一个宝物走在大街上,人人都在觊觎着它,小偷强盗时刻都会出现,就算你穿上了防护衣(佛经佛号),也有脱下的时候。这就要看自身的修持力了。当然,一定要放下我说的这颗心,不要去执着它,自然的融入外境,那么就会出现吃饭禅,开车禅,工作禅,家人禅,心如平镜,如是观照,那么你会知道米是白色的,红灯停,以及家人对你的爱!这一切都是禅境,面对着当下的一切,还有什么内容不可以写的呢?你还会担心只能写山水吗?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我期待着,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一同精进!谢谢南北先生的支持,谢谢大家的关爱! ( c* {) s- f/ [: z) q1 c, d* m- u J$ T. k2 @7 `
【借鉴欣赏】 % _9 w: m8 | x! B W1 M* O @" B- j, n* c. c
《看见》 6 N# ]# p' ~. a, |作者:项丽敏 - Z* N+ j( x. I- w T6 g ! N( }' m7 Q. q! U8 ^9 a
篱笆上的爬山虎 ! z4 r1 K7 L1 z伸出初夏的细爪; ]$ h0 H* B) `2 V. a! M ?
1 Q/ q5 Y. }/ _
豌豆地里的青月亮! n' A( A5 ~$ g3 P! x1 U. h
变成了黄月亮6 _, { `+ H8 t. q
) S0 l" n7 s5 e8 A. g不知名的鸟儿在水田里 6 r# b4 b" b% A! b$ z2 D7 |看着自己5 [, l: l5 X9 J1 A7 F
陌生起来的倒影 9 N/ W8 V4 K, x, E# K/ E* P" ?1 O - S- u' ]% k: G0 V——风吹过来, c, ]" j/ z& B/ _# |: c# b
荷叶上的露珠在眨眼的刹那, V% |; c1 F$ X) I
晃动了一下大地$ F# n- Z1 d* e& O
, p6 }' \9 k; u
丽敏诗语:2 i2 `( {' z7 |- G2 v
这首诗是用写意的手法写的。- V# L! `& ]- N% m8 ~7 }4 t
写意原是绘画中的技法,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这种技法同样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创作。 " E' m" j7 N* O9 ]! B; Q- a 这首诗的名字叫《看见》,看见是一种平视的角度,也是一种观察的姿态——观天地万物于须臾的姿态。 r% Y3 o' a5 j' Z
写这首诗的时候立夏刚过,我端着相机走在一片田野里,田野离我的住处不远,走十分钟就到了。平常的日子,只要有空我便会来这里走走,呼吸带着草露清香的空气,看泥土里自在生长的庄稼,以及在田边散步或嬉戏的鸟禽,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n0 A) Z& x* u0 `: ~% j 这片田野并没有特别的风景,在我的眼里却是很美的,处处都是可观的。 0 ?8 c& V; Y" i" D 记得有位日本作家说过一句话,“风景即心境”,其实人是可以用看风景的心态生活的,只要用心去看,周围的风景无处不在,哪怕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一株草、一块石头、一片落在脚边的叶子也是风景,并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 @. }/ \+ I+ D9 C0 E 用看风景的心态生活会让人放松,很容易就感受到生活中小而平凡的美,享受它们带给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慰藉。 * Z- _- R- O( e + C$ O0 F5 x$ T7 F5 X) v D% [( }推荐人:古石; `1 d, l0 T0 k4 t8 P: F, C
推荐理由:现代禅诗的“观物”方式,不是传统的“以我观物”、“以物观物”,而是迥异于这两者的禅定直觉,它不是观物论,而是直觉论,是一种直接进入的体验方式。因此,现代禅诗在表达上讲究一种直觉体验的自然呈现,将禅理和禅意融化于客观物象之中,产生一种“无意为禅,禅意自显”的诗性语境,让读者凭悟性自己去体悟诗中所蕴含的禅理和禅意。此诗通过平视并直接进入对象的直觉体验,采取写意的手法,自然地呈现了一种宁静超然、充满生机的生命禅境,禅意淡中见浓、浅中显深,给人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启示,堪称现代禅诗作品中的佳作。; p% e O. n* t. @+ C; X
$ b' \7 E- }# X- d
【重要消息】" `+ C5 C9 M* }9 ?1 U4 {3 Q) N
# r8 R) o) v H% w
1、自《世界现代禅诗选》于上个月底公开出版发行,为了庆贺也为了下一本书做得更好,推进现代禅诗的发展,现代禅诗研究会诚邀各位同人、各诗歌研究机构、各大学的批评研究者,对于这本诗选发表真诚的意见或建议。鉴于现代禅诗流派同人分布全国各地,聚集研讨困难较多,故而决定在中国诗歌门户网站“诗生活网“的“现代禅诗探索”论坛,举办“在线研讨会”。 南北、碧青、一滴、朱枫、李艳敏、古石、奥冬、也牛、苦李子、朱晓剑、冰河入梦、星儿叶子等十多位同人和评论者参与。大家对于《世界现代禅诗选》的出版,以及该诗选的编选文本、设计发行,以及此后拟编选出版的《现代禅诗同人诗选》和《现代禅诗理论、评述集》,都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各自的珍贵意见。$ p ]$ X2 k8 d# M8 W' N) ^# v# R$ d
2、苦李子精选沈奇、南北、谢剑平、王晓辉、也牛、于坚、古石、海树、何兮、洛夫、昌政、碧青、项丽敏、桃都别园、冰河入梦、奥冬、朱枫、席慕蓉、孔孚等19首现代禅诗,发表于综合性诗歌平台——网络诗选。自8月27日11点发表,至9月1日11点,共计有421人“阅读”,77个“喜欢”,18条“评论”,26个“收藏”,20个“转载”,引起较大反响。 7 W3 I# a# h; B6 n- U3 d/ |7 p " B7 M3 s8 F& d' O6 P5 h' _4 L) k# j【主编手记】 9 d- l% j1 a3 h% z8 w- I, m8 P " C2 x4 J5 h0 @ c+ e4 Q: V 又是一年暑假。不过,这个月单位的事情比较多,忙,而且接下来将有较大变动,乱。但这些都是外境。“心随境转,即是烦恼”,“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个人原因上网的时间有限,也因为论坛上人气很旺,新老朋友发帖很多,我甚至不敢说把全部作品都看过。好在有大家一起推荐,这一期诗歌作品选了17首,理论评述也有5篇,借鉴欣赏1篇,收获不少,但肯定还会有遗漏的精彩之作,一是请大家原谅,二是好作品以后也可以继续推荐。工作总是忙忙闲闲;缘份总是聚聚散散;人生总是起起落落。我们要有一颗能真正静下来的心,便可真真切切活在当下,接受一切,享受一切。(奥冬)作者: 奥冬 时间: 2014-9-12 10:06
提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