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6 G* |$ o& k6 a) [/ M0 L4 M/ C/ H 我们是在橘红的天边找到落脚的时机的,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当一个地方能让人沉沉地睡上一觉,双脚是懒惰的。之所以会这有这样的感觉也要据情况而定,对岸是座宋朝遗留下的古寺,说是古寺,几经翻修,原初的模样也没几人晓得。可整座山似乎是在佛光的庇佑下越来越有生色,真正的虔诚是不是多了尘世,这不是我要考究的。对佛家的言行我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佛法深奥,自不是这个年纪就可幡然领会,可朋友却道出了大道理:每次来这里都可以好好睡一觉,想想也不怎么坏。) Q" K. D3 O6 \, b. H1 |+ O
O+ E9 _1 r* }$ d8 e" O 佛有十二因缘之说,分别为:无明缘、行缘、名色缘、六人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由末向上推演而得它们之间环环延伸,最终生缘与老死缘同归寂灭,也就有的涅槃的存在。9 O* A4 W4 z0 w b, z
; i, o6 N, C* x( Z. _# w# ]/ I
有四圣谛之说,各为:苦谛,世间万事万物皆为苦染。 集谛:苦有其在原由,并非无中生有。 灭谛:苦终会以毁灭的方式上升至涅槃。 道谛 :佛祖苦行无益后躬行实践的不苦不乐的中道,解脱便有了依托。+ M( D# A8 X. C3 P5 C, n
# T9 i: |. I% P. W c4 \8 X; S3 P 在四圣谛之下佛法又要求“三学”和“八正道”,也是对修行者的一种善意的提醒和导引。“三学”指的是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八正道”则指: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言语,正确的行为、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努力、正确的意念、正确的禅定。& J+ }) `! S' N1 Z; N6 q. u: d
) u& n+ {; t- a M3 Q) `- c 这些有关佛法的大彻大悟,我只能做些文字上的搬运,慧根尚浅,心尘不净,不敢说对这些烂熟于心,可它的存在的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想说人不能只做肉体的支架,顿悟万物之变化,托举慧心才有见真知的可能性,随尘而去的在时光碾过的车辙里才有生的几率。 + B$ f% g8 @9 \" I# f, s# x + p* o' ^& ?: z 显然,很多时候,我们离风景很近,却往往只是短暂地嵌入其中,最终还是会被美好的守护者狠心剜出。是因为我们在无形的距离诱惑下,构成了大背景里的停留不久的简单存在。其实,我们不足以撑起整个故事,离它们很远,作为闯进这宁静的异乡客。此刻我们该轻松了罢,刻意的附加会把你我从眼前熟悉的地方扯远,目光更不会定格在初到此地时的地方,看似捕捉到的会会遁入土中,直到彼此模糊了摸样。而我们也只是想像罢了。 % b( }. g( X/ b0 M2 d( o( W* w: Y( s" J6 f
对某些人来说不管身处何处,他都可以为自己和周身找一个和睦相处的理由,因人也好因事也罢,都可以没意义,但定是触动了他。有时候就是不懂用什么方式才能找到佛法中对于缘的种种并非人刻意为之的推想,但也不打紧。这完全不会立刻影响到我们。! Z2 R% m% p6 w5 I4 ^
/ O x/ B7 h8 z3 E8 }; a8 k
为了一件事而乐此不疲,从侧面来看人是矛盾的是贪婪的,不多考虑失去后的处境,作为通病却为人们乐意的接受,让人哭笑不得。 ' K- B ?2 U |7 }$ `/ X' A6 N4 f
还有什么重要的呢?我想又要回到感情上来,它比行为上的粗略表达更深入人心,正如你是我的朋友,我为你写下这些,只要你懂,我还有好多话便就此打住。对于那些素未谋面的我也能揣摩着别让你认为阅读是浪费时间,这样也便足矣。对于缘分和佛法中的爱缘在本质上是否一致,我做一知半解状,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让它自在。缘来缘去,从年少到终了总有它的位置。 8 Z, V' u* P1 J; s7 }, h& ^( {2 k6 {7 i! S# E) u" v' r$ L
那么我在桎梏着语言原本具有的飘逸时,是不是也掩盖了语言下的真相?我想这些都有归宿,它们像夜空的眼窝里深陷的星,幽暗中存有光明,缘分在偶然中联接,会在一切刚刚好时成为一个持续的事件,愿意等待时间苍老的人,会看到慈悲伸张正义的一天。 3 l* v4 Z! E+ p4 Y2 [3 Z4 e* H8 x- b# j7 U# h
2015年1月18日 21:42/ `% ?2 v# `; \0 a" Y
' W ]0 ^: w( ^( |8 M* b
]秦小川 作者 ) C! O. {/ h7 a# S- s 作者: 诗人星燃 时间: 2015-1-19 06:50 (, 下载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