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建构与超越》——浅析方文竹长篇探索散文诗组章《月牙湾》及其先锋创作理念 [打印本页]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0 11:57
标题: 《建构与超越》——浅析方文竹长篇探索散文诗组章《月牙湾》及其先锋创作理念
                                 
                               建构与超越
                            ——浅析方文竹长篇探索散文诗组章《月牙湾》及其先锋创作理念
                                                                       
                                                                    杨立


                                                                       1、
      

       《建构与超越》。
        这是著名诗人、作家方文竹先生早些年出版的一本散文诗理论集。虽然这是一本与散文诗有关的理论著作,但我个人却愿意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泛的角度来理解这部著作。
        建构什么?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视作——“建构一种全新的文本架构”;超越什么?——“超越一切现存的文学形式”,而不仅仅只是建构和超越“散文诗”这一种文体。
       乍看似乎有点托大,但我认为,这正是方先生在三十多年的文学道路上不懈追求并努力抵达或接近的一个伟大目标。
       而此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最新长篇散文诗力作《月牙湾》正是方先生坚定不移地贯彻“建构与超越”这一核心的先锋创作思想,经过努力探索后取得的重大成果。
      “建构”即结构,来源于西方的一种思维方式,充满唯物辩证法,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作为文艺思潮,当然也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现代文化分工太细,只求局部、不讲整体,而建构则是要把各种声音和书写形式等传递意义的符号通过某种内在的相互关系(即“结构”)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符号系统。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语言”和“言语”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语言是社会性的,是一种抽象记忆的产物,言语的意义源于语言。语言把各种言语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语言不是一个“词典”式的集合,而是一个符号的大系统。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现实中任何东西如穿戴、人的行动等,都可视为符号,因而都可建立一个有关穿戴、人的行动等的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  
        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2、

        方先生在“月牙湾”写作自白中写到:“我想以《与物为春》、《为道日损》、《林中路》、《东方智慧》4个小标题作为提示性主题来统摄我所要表达的内容,它们共同构成《月牙湾》的经络。”
        首先,这4个小标题的选择便极具深意。“与物为春”、“为道日损”分别源自庄子“与人为善,与物为春”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而“林中路”与“东方智慧”,一个是海德格尔现代西方思想的经典作品,一个是与现代社会的企业文化伦理建设有关的思想理论。
        一古一今,一中一外;有文学,有经济;有社会,有生活,见人性。全面、强烈而鲜明地凸显出方先生的诗歌(或文学)野心——“做革命与保守之间徘徊的诗歌修士,有追求综合、整体之野心。”
        综合什么?我个人解读为:
        任何文本都可以综合任意一种或多种文体的元素,有机地纳入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中。
        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传说、寓言、笔记、野史、童话、对联、哲言、赋、骈文、小品文、文学批评、电影剧本等等这些元素无一不可吸收、纳入,进一步提炼,完成最终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大文学”的整体概念。
        从长篇散文诗力作《月牙湾》中,可以看出方先生正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此目标迈进,并且卓有成效。

                                                         
                                                                      3、

        我试图从《月牙湾》之《林中路:像忧伤一样》和《东方智慧:历史名人街》这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个文本中作一浅析。


        海德格尔的《林中路》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展示他独特的“存在历史”观。
        所有作品都具有一种“物因素”。
        在《林中路:像忧伤一样》中,花草,明月,微风,波浪,白马,蜂房,日子,鸡蛋,失学儿童,享受不到低保的老人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现存的“物因素”(物象),这些物因素具有客观性。这些客观物象即一个个零散的符号,通过某种内在的相互关系(即“结构”),把它们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建立一种符号系统。由于这种符号系统同时还融入了作者个人的行为、感觉和日常生活经验等等主观因素。主观与客观相互支撑、映照,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诗文本。
        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物因素之外还存在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的东西,它必然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并把它们敞开出来,公诸于世,形成一种“比喻”。这些比喻和符号组合成一个观念的框架。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就像是一个屋基,那个别的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我们要在艺术作品中找到直接而丰满的现实性,发现真实的艺术。

      《东方智慧:历史名人街》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想等内涵与现代经济同步发展的企业文化伦理建设结合起来,试图从中找出某种内在的关联,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并且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活人怎么活在死人的世界里?”
       几十位历史名人——这些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们,“……他们有的皱眉瞪眼,有的一脸沉思状,有的昂首天外,有的在开讨论会,有的讲解,有的一点也没有居功处傲的样子,一直不肯入睡,仿佛在破解市长的招商引资之难题。”
       他们从上千年前来到现代社会,迎接他们的是却是“车水马龙,奇装异服,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情恋男女的鲜红舌头,江湖骗子,牙医和风水先生,苏浙沪考察团”。最后,就连青楼女子也改称性工作者了。
     “这个城市里,一边醉生梦死,一边还在招魂。”“到了如今朝代,他们还是不肯放松一下,娱乐休闲一番,或到KTV包厢歌舞一场,或去约会一下女秘书,或上敬亭山学李太白独坐……”他们一身清风傲骨,即便上千年后依旧保持着中国文人一脉相承的高洁的骨气和文风。
       此外,必须要提到的是,这篇作品的语言简洁明了,丝毫不晦涩深奥,以至于我只需要直接引用原文而不必绞尽脑汁去仔细思考和反复斟酌,便可清晰、明白、晓畅地解读文章主旨。
       这篇《东方智慧:历史名人街》的脉络清晰可辨——从远古到现代,从纸上文本到现实世界,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自由、通畅、惬意且深刻的“穿越”。
       而穿越过后,一种新的文本形式便成功“建构”起来了。“成功的穿越”本身难道不可以意味着一次成功地“超越”么?
       而我之所以说“一种新的文本形式便成功‘建构’起来了”,是有意弱化“散文诗”的概念而只提“文本”,就是因为想消除所谓文体的界限。未来的文学或许只有文学文本而没有文学体裁或形式。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午间完成初稿)


作者: 风之子    时间: 2012-7-10 12:36
欣赏杨立兄大作,超越,其字词本身就具有无限性,打破、重建,超越,一段艰辛的路、一个爬坡的过程。
作者: 山城子    时间: 2012-7-10 15:13
慢慢学习!——提上来!
作者: 寻梅居士    时间: 2012-7-10 19:10
拜读,学习!{:soso_e181:}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7-10 19:35
初次读杨立的评论,支持。先锋创作理念是关键词。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7-10 19:57
任何文本都可以综合任意一种或多种文体的元素,有机地纳入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中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7-10 19:58
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物因素之外还存在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的东西,它必然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并把它们敞开出来,公诸于世,形成一种“比喻”。这些比喻和符号组合成一个观念的框架。艺术作品中的物因素就像是一个屋基,那个别的本真的东西就筑居于其上。我们要在艺术作品中找到直接而丰满的现实性,发现真实的艺术。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7-10 19:59
这篇《东方智慧:历史名人街》的脉络清晰可辨——从远古到现代,从纸上文本到现实世界,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自由、通畅、惬意且深刻的“穿越”。

作者: 宫白云    时间: 2012-7-10 19:59
认真学习了。。问好!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1 09:21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7-10 19:59
认真学习了。。问好!

向您学习。
问好白云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1 09:21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7-10 19:35
初次读杨立的评论,支持。先锋创作理念是关键词。

多谢无为师来读!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2 23:29
定义下
作者: 否定    时间: 2012-7-13 10:34
认真的学习了!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3 19:09
否定 发表于 2012-7-13 10:34
认真的学习了!

欢迎否定
作者: 杨立    时间: 2012-7-13 19:12
风之子 发表于 2012-7-10 12:36
欣赏杨立兄大作,超越,其字词本身就具有无限性,打破、重建,超越,一段艰辛的路、一个爬坡的过程。


欣赏您的诗歌评论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