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地父散文诗)这是母亲吗?(二章) [打印本页]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9 21:17
标题: (地父散文诗)这是母亲吗?(二章)
一位老母亲因双目失明,她的儿女用一根只有两米长的绳子把老人家系在门前。

1

面对这幅画面,10级大地震突然暴发比汶川雅安还惨痛;面对这幅画面,我可能一生再难以合眼!
这是母亲吗?这是女人吗?疑惑为一块土地的怪诞。

身为女人,她为这个世界孕育了太多的果子;这个世界却没给她一件遮风挡雨的衣衫!
作为母亲,她用乳汁养育了一大堆儿女,没一个儿女来浇灌曾经喂养他们的那对乳房的枯竭!

村边就有一条河流,一滴水也绕开她旋转;田里的棉花正生长着温暖,裸露的皮肤上积满了厚厚的风寒;她眼睛瞎了,却听得见鸟鸣如雨轻敲着屋檐!

用一根布带把一副枯骨系牢,是怕她丢失于人间;每天在窗前吮吸月光的营养,席地望日,太阳大写着“仁慈苍天”。

您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罕见的孤儿。跪在您的面前,我痛恨那群不孝子孙。
擦干您的泪水,却擦不净这旷世的苦难;离开了您,蔫黄的草根让良心发生久久的痉挛;
想起您,您就是一片国土,让我夜夜失眠……

2
我早料定,一个被时光遗弃的老人,唤不来几滴热忱的泪水、伪善的唏嘘;
谁喜欢苦味和疼痛?谁不讨厌贫穷与腌臜?

从老妈妈的皮肤,她与我们是同宗,那胴体的纹理,那片孤独,在中国。

老妈妈无谁亲近,太阳是她唯一的亲人;她虽瞎了,但她看得见风的影子,那是她有父母呵护的童年和如花的青春。

有人会说这是阴影,这是苦难在作秀。
你见过一块终年不化的积雪吗?你见过把一粒粮食当作上帝的情景吗?

老妈妈正是一块不完美的土地。
我不知道老人家的姓名,但我只知道她叫人民……
2013。8。25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10 09:00
老妈妈正是一块不完美的土地。
我不知道老人家的姓名,但我只知道她叫人民……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10 09:00
学习,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10 09:01
上提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0 20:10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11-10 09:00
学习,问好

谢康总!问候!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1-10 21:17
欣赏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10 21:55
地父 发表于 2015-11-10 20:10
谢康总!问候!

晚上好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1 16:32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11-10 21:17
欣赏问好!

谢谢朱主持!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1-11 20:04
学习,问好
作者: 邱名广    时间: 2015-11-13 08:17
真情流露。欣赏!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3 10:19
面对苦难的生活现实,我们的笔是无力的。谢谢你这么看待这样的作品。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11-17 15:02
触角别致新颖,语言入目三分,哲思厚重如山,深邃揭示现实。拜读。问好!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8 08:01
戴永成 发表于 2015-11-17 15:02
触角别致新颖,语言入目三分,哲思厚重如山,深邃揭示现实。拜读。问好!

谢谢戴编辑大评!我不知道您是哪个时代出生的人,估计也该吃过一些苦,好在我们赶上了幸福的尾巴。因此,我们对目前还处于贫寒之中的人群,尤感身痛。您说呢?
作者: 河小鱼    时间: 2015-11-18 08:32
感人。
图很震撼。
问好老师。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8 14:53
河小鱼 发表于 2015-11-18 08:32
感人。
图很震撼。
问好老师。

愿更多的人来关注弱者!谢谢小鱼!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11-18 20:19
我已夕阳,童年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青春赶上文化大革命,对草根的命运感触很深,所以喜欢关注那些草、蚂蚁的散文诗。再赏诗质厚重的佳作。问好!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5-11-18 21:49
感动的两章!
问好地父!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9 07:50
叶枫林 发表于 2015-11-18 21:49
感动的两章!
问好地父!

替这位老妈妈感谢你!早晨的问候!
作者: 地父    时间: 2015-11-19 07:53
戴永成 发表于 2015-11-18 20:19
我已夕阳,童年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青春赶上文化大革命,对草根的命运感触很深,所以喜欢关注那些草、蚂蚁的 ...

您以上这段回复的经历就是我的履历,兄长,这么称呼可以吗?让我们在余年多为祖国和人民写好作品!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11-19 20:44
或许我们的经历有很多同感,兄长之称很亲切。说得好:“让我们在余年多为祖国和人民写好作品!”为国魂而放歌,为草根而呐喊,用作品行走自己的灵魂。再赏佳作。问好!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