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中国散文诗赛第十二期】 :白雪 [打印本页]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4:42
标题: 【中国散文诗赛第十二期】 :白雪
本帖最后由 安康古月 于 2015-11-24 13:01 编辑

白雪

文/安康古月

    飘飘扬扬的雪啊!你为何而来?
   一瓣一瓣,吻遍麦苗、草尖、石头、泥土……扬扬洒洒,从天空飘落下,织成大地的银装。只为拔高庄稼、草木,累成山野的空旷与寂寞。感知你的温柔,泥土敞开胸怀。旷野沉寂,一切将如愿而至。生命的旋律仿佛来自阳光,譬如麦苗拔节的声响。
    穿过黑夜,穿过寒流,穿过期盼与忧伤,来到耳畔,来到思想低处,在大地的胸膛,静泊。无边夜色,掩不住的灵魂的白。一个季节的悼辞,悲悯与默哀。
   这蹿入时空的白,优雅、干净、空灵、恬静……串接着另一个季节的生机,一个民族的希望,像一位环保工作者在演说:无边的白,从梦境中苏醒,融化,发芽,并长出绿色的翅膀……
    皑皑白雪,爱的光芒,灵魂的颜色。圣洁的生命,哪怕瞬间即逝,也是耀眼的一生。你把白留下,留在一方大地上,停泊,弥漫……最终,凝成坚冰,也不曾改变你的本色。就像从教一生的父亲,一手流畅的粉笔字,改变不了他人生清贫的色彩:------绝世的白。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1-23 14:48
首读参赛作品,问候参赛愉快!
作者: 胡蝶    时间: 2015-11-23 14:48
侧耳聆听,夜无声,很静、很静。
雪来了,脚步很轻,很轻。
一瓣一瓣,落在麦苗上,草尖上,石头上,泥土上……
洋洋洒洒,从天空飘落下,织成大地的银装。
只为拔高庄稼、草木,一片、一片,累成山野的寂寞。
感知雪的温柔,泥土敞开胸怀。
旷野沉寂,一切将如愿与至。
生命的旋律在阳光下跳动,譬如麦苗拔节的声响。



听雪,好寓意,预祝佳绩!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5-11-23 15:53
深入时空的白,优雅、干净、空灵、恬静……
串接着一个季节的生机,一个民族的希望,是环保工作者在演说。
无边的白,从梦境中苏醒,融化,发芽,并长出绿色的翅膀……

深情款款的诗,问好诗人!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23 16:13
就像从教一生的父亲,一手流畅的粉笔字,
改变不了他人生清贫的色彩:
------绝世的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23 16:13
学习,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23 16:13
上提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5-11-23 16:33
预祝佳绩!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1-23 17:19
欣赏!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7:39
胡蝶 发表于 2015-11-23 14:48
侧耳聆听,夜无声,很静、很静。
雪来了,脚步很轻,很轻。
一瓣一瓣,落在麦苗上,草尖上,石头上,泥 ...

谢谢老师!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7:40
朱荣兴 发表于 2015-11-23 17:19
欣赏!

谢谢老师关注!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7:41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11-23 16:13
学习,问好

谢谢老师!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7:41
白炳安 发表于 2015-11-23 16:33
预祝佳绩!

谢谢老师!
作者: 安康古月    时间: 2015-11-23 17:42
叶枫林 发表于 2015-11-23 15:53
深入时空的白,优雅、干净、空灵、恬静……
串接着一个季节的生机,一个民族的希望,是环保工作者在演说。 ...

谢谢师友!问候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1-23 17:44
安康古月 发表于 2015-11-23 17:41
谢谢老师!

祝好
作者: 朱荣兴    时间: 2015-11-23 21:23
安康古月 发表于 2015-11-23 17:40
谢谢老师关注!

先回帖量上去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11-23 21:32
寓意深邃,诗质厚重。祝入围!拜读。问好!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5-12-10 22:34
已经汇总!!
作者: 黄锡锋    时间: 2015-12-10 22:34
预祝佳绩!问好老友!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5-12-11 08:06
穿过黑夜,穿过寒流,穿过期盼与忧伤,来到耳畔,来到思想低处,在大地的胸膛,静泊。无边夜色,掩不住的灵魂的白。一个季节的悼辞,悲悯与默哀。

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