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采风时评——《只在心情最好时候写诗》 [打印本页]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02:51
标题: 采风时评——《只在心情最好时候写诗》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12-13 13:21 编辑

和诗歌无关,“诗人”读懂多少?
         


1、文字和诗歌无关

离开文字,诗歌无法存活
是这样么?
靠文字支撑的必不是经典
人们口耳相传的是歌,是颂
那工作车间或茶余饭后张口就来的吟诵
发自心底,流淌自然,哪有文字的迹象
更不必摊开文字


2、语言和诗歌无关

语言,鲜活的图像 玲珑的声音
曾经是诗歌的载体或一个层面
但如今语言涵盖了诗歌,整个
从形式到内容
现代传媒声、光、电的综合运用所致

诗歌,虽有生命,但必须借助语言的表现才能活动、彰显
该是抛弃诗歌的时候了
因为语言谈吐的口气、态度、耐心
是专注于诗歌根本达不到的


3、态度和诗歌无关

态度,可能是诗歌最为忽视的
因为关注发声和吐音
这方面古人做得好
诗歌得以抒发情志,影响人类社会生活

现在不行了,诗歌以外的因素很少被关注
诗人们惯性思维除了文字还是字面
文字成了少数人聊以自慰和表现自我的游戏
和社会脱节,和引导脱节
都是因为态度从文字中灭迹
这些代表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集体失踪
使诗歌断送前程
取而代之的将是大众和时代的选择
一种善于传达、迅速表态的新媒体
4G时代的到来
网络时代的更替
......


4、快乐和诗歌无关

比喻木材,在古代可以盖诗歌高楼
现代盖诗歌高楼的材料比木材多
关键是快乐指数不会下降
很多木材用在了其他愉悦身心的地方了

比如网上冲浪
比如野外旅游
干嘛非得局限在文字方城
再说,物质和精神高度合拍的今天
“书中自有黄金屋”业已淡出多数人的脑海


5、高人和诗歌无关

采菊东篱下,陶渊明的精明选择
不干预政治,不过问时事
做一个远离江湖的世外高人
必须借助诗酒自娱
否则,生活缺少升华
梦想无处托付
牢骚没法缓释
呵呵,哪个时代的闹剧了

现今时代
尽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
享受吧,诗意般生活无处不在
高度发达的传媒已经不经意间
指尖轻轻敲动,一扇扇窗口为你打开
微博、微信、博客
移动、互联、互通
比诗歌来得快捷及时
全方位立体展示形体、美容、靓姿
更重要的,你的态度或许决定他的选择
今天的选择或许决定明日的天空
是否昨日般瓦蓝、绽放


6、文人和诗歌无关

自古以来文化人以科举选贤方式登录加官进爵
从而参与社会管理工作
现如今,文字对改良社会参与得如何
具体表现媒体监督的报刊
法律、规章层面的文书
好似以诗歌参与评价社会管理的没听说

直接造成文化人和文字绝缘
文字和社会断路
诗歌更无此经验,参与社会舆情管理
诗歌的功能无奈徘徊在针砭时势  引导风气的门口

所以说文化人和诗歌无关
诗歌成了社会的花瓶
虽好看,却不中用
被大众抛弃以至穷途末路在所难免
恕无乐观推测.....


——谨以此篇告诫自己!视诗歌为唯一出路和精神支柱的!供自勉!


采风时评之2:《穷途末路探讨之——诗歌之外,我们关注多少?》


1、站在本门中探讨自身,难免局限

只有敞开门走到诗歌之外才能品味
诗歌在整个文艺中所占比重
具体表现手法有哪些长板
还有哪些短板要克制
这就要作者善于跟进当代,捕捉形势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一颗轻松豁达的心态足够
如果,你已经具备如此积极的心态
劝你不要急着入诗歌门槛
一则写诗伤害视力
二则,到过山顶领略过风骚的阅历
无需再学一次登顶
于激情、于精力都是浪费
人生达观处多多
诗歌仅代表很微不足道的层面
在人类获取自信自省
最终达到和宇宙境界规律同行的过程中
有通过文字觉悟的
有通过声音启发的
而面壁数年,闭关自悟
则是通过心境合一  去执忘我
总之,触觉、感知是通向未知之门的密匙
虽然过程有些残忍
最终都是:豁达、乐观

够了
当代新兴传媒的异军突起
为我们打开智慧提供便捷
不局限物质的贫乏
不困惑心智的干扰
知行合一
乐观向上
已经在境界中
何须再向外求
看电影做得到
听音乐做得到
观歌剧做得到
赏摄影做得到
当然诗歌写得好拿来朗诵
亦可使人茅塞顿开
都是打开心结的“芝麻开门”
怎须怀抱我诗最好最豪迈
更不能有排斥、贬低其他艺术形式之举
时代的变革要求所致

由上观之
站在诗歌的基点看诗歌做评论
犹如踏在自己脚上跳高
既不科学也不冷静
诗学的框子可以适当延展
诗学向社会学进军
诗学引进心理学
诗学渗透伦理学
诗学借助电声传播学
诗学借助与考证科学
甚至诗学参考现代广告学

总之,保持和时代一同并进
做足“新”字,做精“乐”字
既保持和诗外一切因素适当距离
又善于吸取一切有利于传播、入心、入脑的手段
则有可能全盘预测诗歌的形态、走向
为及时化解文艺、门类中产生的冲突、弊端
提供科学依据


2、之所以要说“穷途末路”

诗人要的不是桂冠
如果,此时给您加冕
却只能说自己的长处,而不会自己揭短
在道理和褒奖面前
宁可丢掉桂冠

那种无冕之王
自己给自己加冕也是荒诞可笑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知坑了多少人
单就目前诗歌景况而言
出路在哪里
光明在哪里
如果一群人集体失盲倒也罢了
如果一个人跳出来说出前景堪忧之类
接着会有一批人来指正
不该自损、自揭伤疤
要永葆青春性
呵呵习惯了过嘴瘾
习惯了自娱,乐去吧
娱乐圈风气何时带进了诗歌
尽管跳舞好了
不想多说
过于轻松才是


后续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1-25 08:52
本帖最后由 重阳新韵 于 2015-11-25 09:50 编辑

诗歌没死,
还活着。
但无韵非诗死了,
不是穷途末路,
是真死了。

作者: 邓文星    时间: 2015-11-25 09:52
以诗之名,与诗无关,乃当下诗界顽疾!楼主的观点引人深思!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5 11:01
文字成了少数人聊以自慰和表现自我的游戏
和社会脱节,和引导脱节
都是因为态度从文字中灭迹
这些代表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的集体失踪
使诗歌断送前程——这雷鸣闪电的警告,希望诗者自省啊。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5 11:11
采凤兄以自省的方式警醒迷途的诗人们,用心良苦。
假使诗歌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不去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无疑就是诗人们的自娱之物罢了。
诗人们真的应该从小我的圈圈里走出来啦,不能再沉湎于文字游戏了。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13:02
对你的标题所表明的意义不敢苟同!早上好!

——李德贵诗友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13:02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5 11:11
采凤兄以自省的方式警醒迷途的诗人们,用心良苦。
假使诗歌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不去参与实际的社会 ...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13:03
邓文星 发表于 2015-11-25 09:52
以诗之名,与诗无关,乃当下诗界顽疾!楼主的观点引人深思!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5 14:07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5 13:02

采凤兄安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5-11-25 14:39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4 18:11
采凤兄以自省的方式警醒迷途的诗人们,用心良苦。
假使诗歌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不去参与实际的社会 ...

赞同。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5 14:42
明月清风 发表于 2015-11-25 14:39
赞同。

多交流
作者: 明月清风    时间: 2015-11-25 14:51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4 21:42
多交流

没问题。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20:21
那么,什么可以称之为当下中国新诗的历史使命呢?如果简洁点说,就是植根于现实,面向大众,创新语言,复兴中华诗大国的荣誉与地位。

——李德贵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21:02
采风时评之2:《穷途末路探讨之——诗歌之外,我们关注多少?》


一、站在本门中探讨自身,难免局限

只有敞开门走到诗歌之外才能品味
诗歌在整个文艺中所占比重
具体表现手法有哪些长板
还有那些短板要克制
这就要作者善于跟进当代,捕捉形势

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一颗轻松豁达的心态足够
如果,你已经具备如此积极的心态
劝你不要急着入诗歌门槛
一则写诗伤害视力
二则,到过山顶领略过风骚的阅历
无需再学一次登顶
于激情、于精力都是浪费
人生达观处多多
诗歌仅代表很微不足道的层面
在人类获取自信自省
最终达到和宇宙境界规律同行的过程中
有通过文字觉悟的
有通过声音启发的
而面壁数年,闭关自悟
则是通过心境合一  去执忘我
总之,触觉、感知是通向未知之门的密匙
虽然过程有些残忍
最终都是:豁达、乐观

够了
当代新兴传媒的异军突起
为我们打开智慧提供便捷
不局限物质的贫乏
不困惑心智的干扰
知行合一
乐观向上
已经在境界中了
何须再向外求
看电影做得到
听音乐做得到
观歌剧做得到
赏摄影做得到
当然诗歌写得好拿来朗诵
亦可使人茅塞顿开
都是打开心结的“芝麻开门”
怎须怀抱我诗最好最豪迈
更不能有排斥、贬低其他艺术形式之举
时代的变革要求所致

由上观之
站在诗歌的基点看诗歌做评论
犹如踏在自己脚上跳高
既不科学也不冷静
诗学的框子可以适当延展
诗学向社会学进军
诗学引进心理学
诗学渗透伦理学
诗学借助电声传播学
诗学借助与考证科学
甚至诗学参考现代广告学

总之,保持和时代一同并进
做足“新”字,做精“乐”字
既保持和诗外一切因素适当距离
又善于吸取一切有利于传播、入心、入脑的手段
则有可能全盘预测诗歌的形态、走向
为及时化解文艺、门类中产生的冲突、弊端
提供科学依据

后续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5 21:24
由上观之
站在诗歌的基点看诗歌做评论
犹如踏在自己脚上跳高
既不科学也不冷静
诗学的框子可以适当延展
诗学向社会学进军
诗学引进心理学
诗学渗透伦理学
诗学借助电声传播学
诗学借助与考证科学
甚至诗学参考现代广告学——高论。希望更多看到、体会。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5 21:41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11-25 21:55 编辑

二、之所以要说“穷途末路”

诗人要的不是桂冠
如果,此时给您加冕
却只能说自己的长处,而不会自己揭短
在道理和褒奖面前
宁可丢掉桂冠

那种无冕之王
自己给自己加冕也是荒诞可笑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不知坑了多少人
单就目前诗歌景况而言
出路在哪里
光明在哪里
如果一群人集体失盲倒也罢了
如果一个人跳出来说出前景堪忧之类
接着会有一批人来指正
不该自损、自揭伤疤
要永葆青春性
呵呵习惯了过嘴瘾
习惯了自娱,乐去吧
娱乐圈风气何时带进了诗歌
尽管跳舞好了
不想多说
过于轻松才是


后续
作者: 醉生梦死    时间: 2015-11-25 22:21
来学习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6 21:29
醉生梦死 发表于 2015-11-25 22:21
来学习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7 09:03
等观后继。。。早安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7 10:53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7 09:03
等观后继。。。早安

稍后继续
先歇歇,看几场电影再来写诗
火星救援 好看帅呆了
真不理解写诗的,
虽然我也是冒充数字的
在文字里呆着时间长了,一则伤视力,二则生活中的趣味很广,
真不理解
自我陶醉,看不见世界的美好
怎能玩好文字

自我批评的,没有犯众的意思。
嘿嘿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7 11:14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7 10:53
稍后继续
先歇歇,看几场电影再来写诗
火星救援 好看帅呆了

哈哈,就是这个理,眼盯一处不花不糊才怪。。。。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7 12:27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7 11:14
哈哈,就是这个理,眼盯一处不花不糊才怪。。。。

兄弟先玩,我看别的风景去了。
这里眼睛太累。
理解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1-27 12:45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7 12:27
兄弟先玩,我看别的风景去了。
这里眼睛太累。
理解

我也有点累。。。哈哈。。。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1-27 13:26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5 20:21
那么,什么可以称之为当下中国新诗的历史使命呢?如果简洁点说,就是植根于现实,面向大众,创新语言,复兴 ...

这就是新韵诗所要承担的,也是所能承担的。

无韵非诗不是诗了,它会怎么样呢?它又能怎么样呢?!
作者: 重阳新韵    时间: 2015-11-27 13:39
用 科 学 发 展 观 看 诗 歌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看中国诗歌的发展,从而充分深刻地认识诗歌,正确系统地理解诗歌。
中国诗歌,即中华民族的诗歌,其实就是以汉语言为主导的汉语诗歌。而各少数民族的诗歌(民歌、民谣)也是以汉语诗歌形式得以广泛传播的。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诗歌的完整体系。因此,我们说的中国诗歌的发展,主要是说的中华民族诗歌的发展。
    中华民族语言形成发展的千万年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诗歌形成发展的过程。所以说,中华民族的诗歌源远流长,有着攸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底蕴。已形成了其独具的本质特征。那就是节奏与韵律。我们记得最早的诗歌只有八个字,却是有节奏有韵律的精简之作:“断竹,飞土;布谷,逐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更是有节奏有韵律的精简之作。从诗、赋、词、曲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千百万年来,尽管诗体形式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但节奏与韵律始终不离其宗。也就是说,始终保持着诗韵本质与精简形体的完美统一。这就是诗歌发展的现实,这就是诗歌发展的科学,这就是诗歌科学的发展,这就是诗歌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是有基础的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所谓的中国新诗即无韵自由诗,它不是在中华民族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它不是中华民族诗歌科学发展的结果。所谓的中国新诗即无韵自由诗是泊来品,是外国诗在中国的“移植”,或者说是洋诗的译诗的仿写。它完全背离了中华民族诗歌的发展轨迹,完全彻底地丢弃了中华民族诗歌的本质与形体特征:节奏韵律与精简。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中华民族的诗歌!所以,它是不会有中华民族诗歌的发展前途的!
    那么,何谓中华民族诗歌的发展前途呢?答曰:一是科学,二是发展。
    何谓科学?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自有它独特的客观规律和知识体系。何谓发展?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新韵诗歌,是中华民族诗歌由远古到现今,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中华民族诗歌现代化的高级形体,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韵体式。这就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发展前途!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5-11-27 21:16
在网络,我遇到一位散文家,他评诗歌也要求立意,采风老师你认为,诗歌是不是立意很重要呢?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7 21:29
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11-27 21:37 编辑
远航小诗 发表于 2015-11-27 21:16
在网络,我遇到一位散文家,他评诗歌也要求立意,采风老师你认为,诗歌是不是立意很重要呢?


看在那一个阶段吧
刚开始是要的


作者: 远航小诗    时间: 2015-11-27 21:33
采凤 发表于 2015-11-27 21:29
看在那一个阶段吧
刚开始是要的

感谢采风老师!学习提高!问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5-11-29 18:36
嗯,文字与话语、听与读是有区别。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1-29 18:5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5-11-29 18:36
嗯,文字与话语、听与读是有区别。

谢谢张老师指点并肯定。
为繁荣语言表达自己态度。我的诗歌观点。

问好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2 21:42
谢谢关注。。。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2 21:50
在山言山
在诗读诗
在寺看寺
在文字读文字
在思想捕捉思想
难于上青天
怎么办
看着办吧
~~·
呵呵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2 21:50
个人体验不定正确
只在最开心时刻写诗
必得好诗歌
心情的五线谱一旦开展

哈哈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2 21:52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5-12-3 23:44
来读采凤的思考,晚上好

阿童木周末哪去了~~~···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3 13:19
原题《论诗歌的穷途末路》
已做修改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3 22:26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5-12-13 22:25
阿童木,在卡通的宿舍睡啦
采凤周末好,迟复为歉/抱拳

啊哈
等了一天
终于有电了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6 22:03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5-12-16 22:03
这两天晚上加班,没空上网,请谅解

奇怪,我也刚在线
问好啊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6 22:06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1-25 11:11
采凤兄以自省的方式警醒迷途的诗人们,用心良苦。
假使诗歌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不去参与实际的社会 ...

一语中标

有知己足够啊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6 22:07
如有相见很晚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2-16 22:12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6 22:06
一语中标

有知己足够啊

足啊。足啊。我很开心。。。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2-16 22:13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6 22:07
如有相见很晚

人之于海,两种相似的浪相遇不易。。。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6 22:21
一牛道长 发表于 2015-12-16 22:13
人之于海,两种相似的浪相遇不易。。。

紧紧
作者: 一牛道长    时间: 2015-12-16 22:23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6 22:21
紧紧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