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穿越“雪”,用尽一生》 ——让诗评撬动精神的磊石 [打印本页]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0 21:15
标题: 《穿越“雪”,用尽一生》 ——让诗评撬动精神的磊石
《穿越“雪”,用尽一生》

        ——让诗评撬动精神的磊石


1、很早以前,文字这座城刚刚建立,人们终年生活在一个季节,不知道寒冷,也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四季”。

2、人们看见天上飘落雪花,习惯用树枝在地上画六个花瓣,雪对于人来说,意味着狩猎机会比平时少了,意味着要多裹一层衣。

3、后来有人或物,用一生或用尽全部来演绎“雪”,这个好听的名字,和实体如影随形落地生了根;故事发生在甲骨文诞生之前吧。

4、人们掌握文字,意味着文字走向有形,有声,文字具备可感、可听;文字也死了,因为文字发展到极致,没了虚实相伴、相生的余地了。

5、文字从自然中产生,实质的代言;但譬如雪的气质,雪的声韵,雪的精神,实乃一切已知文字所涵盖不够的;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讨永远 不够。

6、我比较倾向于用人物演绎春秋,用有形替代精神,但要适当保留挖掘的余地和时间,让“一切”用空缺来证明。

7、这个空缺部分,就是哲学意义的实证以外,或者说形而上的部分;对于诗歌而言,诗之外,语言之外的分量,不可忽视;而诗评恰好是撬动这块精神磊石的杠杆。


——待续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2-10 22:04
这个空缺部分,就是哲学意义的实证以外,或者说形而上的部分;对于诗歌而言,诗之外,语言之外的分量,不可忽视;而诗评恰好是撬动这块精神磊石的杠杆。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2-10 22:04
学习,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2-10 22:04
上提
作者: 鲤鱼风    时间: 2015-12-11 08:39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叶枫林    时间: 2015-12-11 19:06
5、文字从自然中产生,实质的代言;但譬如雪的气质,雪的声韵,雪的精神,实乃一切已知文字所涵盖不够的;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讨永远 不够。

赞!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1 19:11
尘星童云 发表于 2015-12-10 21:17
言犹未尽,好期待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1 19:11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12-10 22:04
这个空缺部分,就是哲学意义的实证以外,或者说形而上的部分;对于诗歌而言,诗之外,语言之外的分量,不可 ...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1 19:11
康京凌 发表于 2015-12-10 22:04
上提

问好。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1 19:11
鲤鱼风 发表于 2015-12-11 08:39
学习学习再学习。

问好。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1 19:11
叶枫林 发表于 2015-12-11 19:06
5、文字从自然中产生,实质的代言;但譬如雪的气质,雪的声韵,雪的精神,实乃一切已知文字所涵盖不够的; ...

谢谢。
作者: 鲤鱼风    时间: 2015-12-11 19:14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1 19:11
问好。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2-11 20:11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1 19:11
问好。

周末快乐
作者: 康京凌    时间: 2015-12-11 20:11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1 19:11
问好。

周末快乐
作者: 戴永成    时间: 2015-12-11 20:52
独特的诗论,深邃的哲思。拜读。问好!
作者: 采凤    时间: 2015-12-13 21:06
戴永成 发表于 2015-12-11 20:52
独特的诗论,深邃的哲思。拜读。问好!

谢谢老师鼓励。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