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l' l4 u* o! m 对于尼采的作品的关注起初因鲁迅、刘小枫以及周国平而起的。读过之后就深深的喜欢上他的文字了,他的哲学无论是思想还是语言都充满了激情与诗意。从一开始,他就充满了争议,这争议仍然在持续着,但是他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5 `0 y& L- R0 Y6 [" n
刘晓波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无法全面,人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决定了任何个体在面对世界都无法做到全面。全面只是虚幻的自我感觉、自我安慰,是为了逃避恐惧而制造的自欺欺人,因而也是一种惰性极强的人类心理,特别是在与自己的过去诀别的时刻,不敢正视自身,否定自身的人必然要有所保留,走向全面。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精神变革在理论上需要的恰恰不是全面,不是调和的中庸,而是走向极端的肯定和否定。人类精神上的先导永远是深刻的极端,对于旧传统更是如此。庄子、李贽、卢梭、马克思、佛洛依德、尼采、鲁迅、萨特……这些以反传统著称的伟大思想家,没有哪一个不是走向极端的。”说的一点也不错,尤其对于中国沉淀了几千年的弊病,我们需要的不是“全面”,而是鲁迅、尼采式的思想家。 . z; i* T9 D% o ! b) l' W; Z0 J: j) a8 a
9 s0 b2 ]+ k/ D- O2 d# t0 D; p) S D) C5 `" i }3 `3 [8 q 5 T+ P) Q$ m, `' T* V 此单共列胡适、林达、熊培云、钱钟书、杨绛、废名、张中行、史铁生、余秋雨、三毛、张爱玲、周国平、尼采十三位作家的133种书,只谈兴趣与对以上作家文字的爱好,不分种类以及史家的所谓“盖棺论定”,只能是抛砖引玉,供文字爱好者一阅,亦不怕贻笑于大方之家。 3 Y2 t; G5 I# r* y( P ' r" q7 v% H, H) ^" P( I; A & e1 n! ^" p2 F2 y$ M/ x 5 }3 W% s/ H- F5 ^' t. K G5 c0 }2 t5 m! O8 T* D- d% F: }; i. L
0 l) B+ }& i+ Q) T5 }
2015年12月31号凌晨两点二十 野影 ! z7 ?% M! S7 O% c : b+ N2 k3 b. t# o) w% A( z! |/ m ^0 z2 _7 N7 e" V% u6 p6 I
' R. c# x" @(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