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诗从画中来(五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4 15:38
标题: 诗从画中来(五章)
本帖最后由 白炳安 于 2012-7-14 15:40 编辑
诗从画中来(五章)
孤傲的巨人
——读汤姆斯·帕肯哈姆的《风景》(摄影)
孤傲的巨人,坚实地站在沧桑的路上,定格成一幅沉默的风景。
浓密的绿发展现独特的发型。粗壮的手臂挽起宇宙的雄风。
大地之子,抗击着万钧雷电,宁折不弯,一生抱着坚定的信念。沐浴了无数暴风骤雨的洗礼,精神不倒,体魄更健壮。
历史的风霜熏老了肌肤的皱襞,俯视尘世,一片禅心,更显伟岸、超脱、宁静。
纵有一天不再是屹立的风景,宁肯化作烣尽滋润花草,不愿成为朽木漂泊沧海。
水上村庄
——读穆青《水上村庄·贝宁》(摄影)
遥远的村庄,坐落在绿水之上。
村庄上空,铺开广阔的素笺,写满安静。没有一只鸟影点缀。不见一丝云彩游动。
无数的浮莲围绕着家园,亲吻着水面,仰视着天空。看不见的脚步穿行于木桩与木桩之间、家与家之间。
一朵朵蘑菇生长于水上。深夜,轻轻打开,只见躺着一个个甜梦;晨光里,慢慢走出一个个身影。
木梯子悄悄且斜斜地爬到房前,依恋着家。竖起的两根竹竿没有晾着衣服,却横挂着一片虚空。
站在水中的草们默然看着,更显示自身的孤独。
两只相距不远的小船穿梭于重重叠叠青青绿绿的浮莲里,桨橹几声,摇出一缕缕水的笑意。
在水上村庄悠然荡着,更凸现出独特的风景。
画中清溪
——读宋代名画《清溪晚牧图》
一条清溪从宋代潺潺流来。那是小鱼悠悠然然依恋的地方,那是村妇洗衣濯足的地方。
夕阳走到山背后,霞光洒落清溪。一点点,一闪闪,弯弯长长的流水串起来,是诗情画意的黄昏。
几声蹄响,蓦然踏碎了一溪清静。两只水牛涉水而过,尾巴一甩,音符轻轻抖落岸边。孤单的牧童,骑在牛背上遥望着远方的炊烟,手里的鞭儿一挥,牧歌便展开翅膀飞向清清爽爽的空中。
柳树的梢枝一晃动,羽翼一张,惊出两只小鸟,风筝一样掠过空中。
惟有禅者般打坐的野草贮立溪边,风嘻也罢,水抚也罢,面对渐渐远去的背影,站列成依依送别的仪式。
晚风吹皱了一溪清水,水也老了么?
别回头,前方的家园,有慈母的呼唤。
流动的音乐
——读陶家元《深谷垂泉》(国画)
一曲音乐从高山流下,大珠小珠落玉盘。
石琴弹过,深谷抚过,黛青的古松站着倾听而感动。
具有禅意的半山亭长驻一片虚静里,俯视深谷,知音守乐,知动守寂。
灵魂之上,垂挂着一条圣洁的哈达。
在物质欲望膨胀的年代,该用一生的禅守住这一份清白。
好鸟鸣春
——读夏柏森的同题画作
天地之间一片空白。只有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曲曲弯弯的树枝凸现于残冬之外。
雪化为水,暖意从大地的胸膛微微袅袅升起。
那群来自远方的鸟,展开翅膀在虚拟的物质之上盘旋,像圣书一页页轻轻打开,感动渴望的目光。
纷纷的羽毛回到枝头燃烧。
飞翔过寒冷飞翔过黑夜的群鸟呵,把欢乐的歌声留在干净的树枝上。
翩跹起舞之处,好鸟终会啄开春的那扇绿门。
败叶已落尽,萌发于枝上的新芽还会远吗?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7-14 18:26
火山喷发期啊,什么时候冲开火山口的?散文诗章章精美。先挂红学习。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4 18:49
埙羽 发表于 2012-7-14 18:26 
火山喷发期啊,什么时候冲开火山口的?散文诗章章精美。先挂红学习。
一直默默沉积,怎么冲开?指点迷津吧!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7-14 19:17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7-14 18:49 
一直默默沉积,怎么冲开?指点迷津吧!
炳安老师,你的散文诗不论从语词的感性和诗意的内质均达到上乘水平,稳,准确,值得学习。
如果在走入你构筑的境内时候,“观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忘乎所以一下,可能会有另一番景象。个见,握手。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4 19:22
埙羽 发表于 2012-7-14 19:17 
炳安老师,你的散文诗不论从语词的感性和诗意的内质均达到上乘水平,稳,准确,值得学习。
如果在走入你 ...
好的!正在领悟。请继续指点。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7-14 19:31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7-14 19:22 
好的!正在领悟。请继续指点。
炳安老师,如果再用这种词:“好的!正在领悟。请继续指点”。我又不敢乱说了。
我是不读书的人,没有优秀的文本和文艺理论的羁绊,内心的水域自由流动,所以我才能随心所欲吧?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4 19:39
埙羽 发表于 2012-7-14 19:31 
炳安老师,如果再用这种词:“好的!正在领悟。请继续指点”。我又不敢乱说了。
我是不读书的人,没有优 ...
随心所欲讲吧,我更喜欢。我想看到你直率的批评,于我有好处。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7-14 20:03
炳安老师:
“遥远的村庄,坐落在绿水之上。
村庄上空,铺开广阔的素笺,写满安静。没有一只鸟影点缀。不见一丝云彩游动。
无数的浮莲围绕着家园,亲吻着水面,仰视着天空。看不见的脚步穿行于木桩与木桩之间、家与家之间。……”
这段文字从意境上、语词上,谁会说不好,可是,它仍然是被人们熟悉的风景再现,我认为,要把它们解散掉,按你的美学见解,思想,放弃传统的林园布局,重新构筑它们成为有你自己呼吸的景观。乱说,谨供交流。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4 21:26
埙羽 发表于 2012-7-14 20:03 
炳安老师:
“遥远的村庄,坐落在绿水之上。
村庄上空,铺开广阔的素笺,写满安静。没有一只鸟影点缀。不 ...
主要太局限于摄影画面,未能联想飞开去,故出现还原性的风景了。所以说诗配画不好配,既要考虑画面的,又要想得开阔,别出心裁。多谢意见,一同交流。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7-15 07:59
读炳安兄深美厚重的佳作。如能欣赏到摄影图片,会更好了。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5 09:42
卢俊 发表于 2012-7-15 07:59 
读炳安兄深美厚重的佳作。如能欣赏到摄影图片,会更好了。
搞不来图,遗憾!
作者: 埙羽 时间: 2012-7-15 13:08
白炳安 发表于 2012-7-14 19:39 
随心所欲讲吧,我更喜欢。我想看到你直率的批评,于我有好处。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词语境和美学思想,把自己的拥有的这一切风格发挥到极致,也是极品。炳安老师的作品大气、广阔、没有狭隘的私小恩怨,行美丽于大自然中,这方面我得学习。
作者: 白炳安 时间: 2012-7-15 17:53
埙羽 发表于 2012-7-15 13:08 
其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语词语境和美学思想,把自己的拥有的这一切风格发挥到极致,也是极品。炳安老师的 ...
程兄抬举我了,汗颜。我要更加努力才是。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