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落花的自白
我是春天的傀儡,不堪忍受这繁华。可惜扯断身旁线,来世能为意志花!
(注:我的专业是广告学,作为班长没有拿到学位甚感惭愧,现代广告先驱大卫*奥格威曾写过《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不想今日却用上了,这说明人的经验将直接影响人的写作。德里克*沃尔科特Codicil《遗嘱附言》一诗中写到“To change your language 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要想改变你的语言,首先改变你的生活),兰波也提到“我要成为所有人”(这样诗歌才能代表所有人),我毕业后做过策划,支过教,当过旅游接待,学当吧师,传媒,学装裱,化妆品客服,现在做摄影学徒,以后呢?我不知道。很多思考方式受到影响,诗歌意象和语言也在被生活左右。)
这首七律虽然有标题,但意蕴朦胧恍惚,有点象李商隐的《锦瑟》诗。我只能试着理一理诗的脉络。首联述打开有折痕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的往事已经有些依稀模糊,那是光阴在心灵写下的笔迹,就像光阴在大地上每天都会留下笔迹一样。三句写光阴的物理性质,时光不过就是一维的流逝,过去未来互为镜像和倒影,本没什么分别;四句则说,但从人的心灵而言,在未来回忆的时候,光阴却像是旋梯状,历史也就给人一种螺旋式发展的假像。五、六对仗工稳。上联典出艾略特的一句诗:“Six o’clock. The burnt-out ends of smoky days (六点钟。如烟白昼燃残的烟蒂)”艾略特把白天比作燃着的香烟,到黄昏的时候,就盛烟蒂了。作者直接搬过这句比喻,并暗示,是光阴把这个烟蒂最后燃灭了;下联把黑夜当做酒杯,也是一个不错的比喻,而独自饮酒的,正是那个光阴。酒饮干了,黑夜也就尽了,白天的香烟再次点起,从而又进入下一个循环。下联的比喻可以说毫不逊色,完全可以和上联的比喻相匹敌。我觉得这一联充分反映出作者使用比喻和意象的天赋。七、八句言,树的文身,就是光阴在生命中的笔迹,美而有情,没有必要再到别的星球去寻找生命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