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转《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也牛    时间: 2017-1-1 16:47
标题: 转《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0 l8 N3 F& M& k' L
作者:雪峰
  b7 e+ p- e) J* O- ~' r* j, b

9 X3 T+ @' e! X
' n4 j: D3 K; ^) E《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 》( o: X& g7 \  J
作者:也牛" x4 ~5 \- w0 V

2 m) O: T  a) K% f% J1
& x/ [) I7 }# `
0 e6 r" O- B4 H嘀。嘀。嘀7 I) h$ [: k/ n* e' h8 h
漫不经心的檐水
1 G9 b5 U# [  w& C/ a7 `6 `) Q敲了一夜1 Q9 q/ w9 }! f1 w& v2 X8 p

; n# k5 A% g$ h& O- f+ z老和尚分明听见
. @# \. v( D3 N% S  _5 z9 q5 ?卧在水缸上的竹笆子0 ?* m& [6 \# M& F! ^: Y- F. c8 g# x+ p
一夜
9 T  D, C" m. B0 r. ~9 B7 |: e! _0 }6 P未醒+ z' o2 b' N9 U6 F$ C; F- s
, V& z1 Q9 ?% ^3 @0 x& b
2
9 X" h4 k3 j( q  H/ O% ?  t" F% S% G  _* m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 L2 T  c$ R" l! P# a+ p0 C这些白天里发黯
. M6 [% q4 U: a6 O( B1 E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7 P) l8 \/ E7 g: m" V自得其乐
' f" d- E" g4 }  j/ J3 @6 g# D( Q  v& F: F5 L
看我; ?& D% c! `' D8 |4 l
一粒落自人间的大尘埃% l" D" I! @$ Q/ K. x
井眼涩苦了( e4 I' q* Y3 A% }7 I( @4 a, R
+ l  V4 m. E8 ?- B
3
+ b4 w2 ^. u& e7 j( j  W
5 H& U4 Y/ N8 n( ]  F& h木桶挑水最好喝
# J5 j: }. O- l9 U2 B! N: p6 G' V大风天" [: E. i- K* J0 L: Y
不要去瞅它的漏洞1 e( h2 t- T" n

$ g$ O* W9 O$ B木桶,老了就活了
) @9 w5 ^, ~5 Z% ~/ o一身苔绿好年轻
+ f8 ~3 I& B. G4 B+ V
' I+ _& v2 ~$ j9 k
+ u# p/ i1 j2 v" F! q5 V: w 雪峰阅评:% j( N( R- @6 v7 d0 G( a% [

: H8 \, _5 K% _4 k6 U      这组诗就像一桌翠绿可口是蔬菜,不沾一滴油水;或是灵岩跌宕的峡谷,送来几丝绵长的钟声。诗行清瘦,更像几株菩提树的素描,每一条枝丫,都有触须,伸向尘世喧嚣的心灵。5 v. d3 F0 t  v$ i7 [/ x  o! F: T; U
禅诗的空灵和智慧在这组诗里展露无余。很多人写禅诗,离不开经幡、喇嘛、叩拜和红烛垂泪的哀伤,这些热闹非凡的佛事场景,无疑会使人跌入仙乐飘飘,钟鼓齐鸣的仙境之中,以至于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但这组诗却避实就虚,通过冷热场景的置换,更具有发散思维的延宕和深沉哲理的睿智。
3 D% c4 }4 }* F$ _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标题就是诗眼,开首点题。诗人强调的是“心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藏有寺院的人和物。第一节,檐滴、水缸、竹笆子、夜、老和尚,构成了寂寥深处的一幅动静相宜的冷色调画面。檐滴穿透寺院的空寂,恰似于无声处,聆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律动,有生命的老和尚和无生命的竹笆子是在沉睡中顿悟还是在清醒中难得糊涂?一个漫漫长夜的等待,是心灵的煎熬还是尘埃落定的释然?佛——会给出答案。
0 e  P5 P, z- w4 f1 b     第二小节,镜头转向外景。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佛达成了默契,他们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构成黑白颠倒的悖论关系:0 j  Z4 J: |0 m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7 j5 ?) v1 |0 J! v9 q: f0 t这些白天里发黯7 p1 V- Y0 w8 D; H1 D
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 K0 x6 x: o3 d* B( q+ }自得其乐
( O) F4 ]. e! c4 K  {* l$ K9 ~! N      而“我”却是一粒尘埃,在这烟波浩渺的人间,犹如枯涩的井眼,早已榨干了泪水。云朵,飞鸟和星星们自得其乐,“我”有快乐吗?诗人带有自嘲的笔调,开始由外而内的反思。凡尘中的人,即使心中藏满了佛意,也无法抵挡现实的悲哀。
+ V+ w5 F5 u# e# F; U5 X       第三小节,诗人又从反思中折转回来。他告诉世人一个哲理:世界本不是圆满的,不必求全责备,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喧嚣之后,一切都将是风轻云淡。" q/ K" d& q6 l
     好不逍遥,智慧旷达的人生。佛能度天下苍生,与佛有缘之人,眼底苍生尽是佛。心中藏有佛,遍地可修行。- d: Q, S! P: p9 A
     这组诗从整体上来看,构思严谨,诗思开阔,诗人从幽冷的场面入手,调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而最终归于理性的沉思。他把佛与自然界与人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互为因果的转承关系。素材似乎信手拈来,而在文字的堆码中又出其不意,看似平常的句子,而实则很难有效驾驭,若非深得禅诗之奥义,怎会写得出这样空灵俊秀的作品。! F( ]8 C& ~7 e: S
     它既不像意象诗的深度隐晦也不像口语诗的陈述罗列,它的冷抒情,在节制的语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阅读者不敢轻佻,不敢激昂,也不敢欢快。它或许像一束光,在遥远的海平面上,抽泣式的发出牵引之力,不至于使行将泯灭的知觉在在肢体中继续坠落。
! N9 d% g7 B4 Y4 |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u  o+ |5 z/ D. \, j& X" X7 }
& f, U% y/ I! y: p' X

! ^4 u" A( F+ Y9 _5 [  b+ T3 T7 y' ~2016-12-303 U+ r' W( I( R

1 ?  q9 H7 d5 ~4 f! Z8 Q* p注:标题由博主所加。
作者: 古剑    时间: 2017-1-1 20:10
欣赏好诗,学习好评,问好,新年快乐
作者: 古石    时间: 2017-1-2 09:13
好诗好评。新年好!
作者: 碧青    时间: 2017-1-2 09:21
学习!诗好,评论也很棒!
作者: 散心    时间: 2017-1-2 16:42
第一节禅味最足
作者: 昌政    时间: 2017-1-3 16:30
本帖最后由 昌政 于 2017-1-3 16:31 编辑
$ y- D6 J+ z/ E7 a( t# ?: F  @# O; j  z2 E: s# L2 p
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 p; Y& i3 ^5 V" o# D作者:雪峰
# a7 c( ]5 ]9 [% ^6 s" L- Z* q0 S/ @& x4 S! X1 J  b6 {+ C

5 {5 E; B8 D. o& r& r《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 》
; a5 g. V0 r5 z" V/ q! X+ T作者:也牛( J( O' S. J; A$ R, i- R# D
  a. N9 y' v; y6 E* t1 e# F# H( s
1+ E+ X2 d. ?, O; f& H% W; r
% T- p7 c9 o+ {- r% \+ N
嘀。嘀。嘀$ X& j; M: m# R( ~2 s( U( T
漫不经心的檐水9 r" w% k1 B2 }$ ?
敲了一夜6 p9 Z) s1 J' q# o* b) I
5 g: a1 F+ x; k. X9 a
老和尚分明听见  g% P5 O  s: M4 a' @9 L
卧在水缸上的竹笆子
9 W" S' V- v& ^5 y0 x* j一夜
3 X$ J# E6 b4 b5 Q- x+ j: U未醒
0 v9 K' ]8 w' [/ ^
4 d# u7 j# t, X- |$ p' H2$ x1 Z; a3 F. `
2 G! x5 z5 k' p1 c, H. z7 k! P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1 r4 j* P, r1 `4 Y这些白天里发黯
9 s3 n) q* |  I9 A! p' y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 x2 r2 ~/ ]  }! ]2 O, {自得其乐- G* ~$ {) d6 N; a8 M5 n
* D. S* ?0 `( N$ X- y8 c
看我
2 f1 i$ ~  H2 a! C; B) j一粒落自人间的大尘埃% Z9 D/ L8 o/ G$ T/ e
井眼涩苦了
" e# Y- Z6 S+ d5 y% f: ^5 C; p& E4 L, o6 Q# D
36 m& j8 R' z; M, w4 [- H
8 Y/ X& [3 }1 B9 Q" f
木桶挑水最好喝& V8 T% `7 @% c* W
大风天% N% |, x4 D0 Y4 C4 P! Q- k
不要去瞅它的漏洞! ^2 P2 Z* c) {

/ J- b- l+ ^+ a. Y* e8 l木桶,老了就活了
5 ^5 X, k4 `: |4 E一身苔绿好年轻- [3 [4 c! }" @: C
( Z; j+ O8 d# W, K1 c
- D3 ]! o  ]) |. J; @% m1 L
雪峰阅评:
+ R) K% y% _* ~
0 z1 p; w! I) {      这组诗就像一桌翠绿可口是蔬菜,不沾一滴油水;或是灵岩跌宕的峡谷,送来几丝绵长的钟声。诗行清瘦,更像几株菩提树的素描,每一条枝丫,都有触须,伸向尘世喧嚣的心灵。4 _) s( m" M  j4 q( J
禅诗的空灵和智慧在这组诗里展露无余。很多人写禅诗,离不开经幡、喇嘛、叩拜和红烛垂泪的哀伤,这些热闹非凡的佛事场景,无疑会使人跌入仙乐飘飘,钟鼓齐鸣的仙境之中,以至于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但这组诗却避实就虚,通过冷热场景的置换,更具有发散思维的延宕和深沉哲理的睿智。
2 g( t( T8 Y! }" E: l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标题就是诗眼,开首点题。诗人强调的是“心中”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藏有寺院的人和物。第一节,檐滴、水缸、竹笆子、夜、老和尚,构成了寂寥深处的一幅动静相宜的冷色调画面。檐滴穿透寺院的空寂,恰似于无声处,聆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命律动,有生命的老和尚和无生命的竹笆子是在沉睡中顿悟还是在清醒中难得糊涂?一个漫漫长夜的等待,是心灵的煎熬还是尘埃落定的释然?佛——会给出答案。
, x/ x& N8 P8 |0 f/ H( k2 d6 c+ r     第二小节,镜头转向外景。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佛达成了默契,他们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构成黑白颠倒的悖论关系:% t0 S% F1 k7 l8 ^7 J: N
看云朵,飞鸟和星星
5 ?  N# p" D! a1 V2 }( H: @2 }! Q% R7 Y这些白天里发黯, |3 N& [* M* f! j5 a
黑夜里发光的事物
/ z% N1 O- d5 i0 l" j自得其乐
/ V$ {, c& Z# u( b( c! ~* W  A& Q      而“我”却是一粒尘埃,在这烟波浩渺的人间,犹如枯涩的井眼,早已榨干了泪水。云朵,飞鸟和星星们自得其乐,“我”有快乐吗?诗人带有自嘲的笔调,开始由外而内的反思。凡尘中的人,即使心中藏满了佛意,也无法抵挡现实的悲哀。
9 c5 G7 P$ n5 b) C, A! a; r       第三小节,诗人又从反思中折转回来。他告诉世人一个哲理:世界本不是圆满的,不必求全责备,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红尘喧嚣之后,一切都将是风轻云淡。7 x0 E& L% q% k7 m6 P& p, F& e
     好不逍遥,智慧旷达的人生。佛能度天下苍生,与佛有缘之人,眼底苍生尽是佛。心中藏有佛,遍地可修行。
, B" v- J% ~4 F* v- y- c% @     这组诗从整体上来看,构思严谨,诗思开阔,诗人从幽冷的场面入手,调动形象思维,展开联想,而最终归于理性的沉思。他把佛与自然界与人有效地串联起来,形成互为因果的转承关系。素材似乎信手拈来,而在文字的堆码中又出其不意,看似平常的句子,而实则很难有效驾驭,若非深得禅诗之奥义,怎会写得出这样空灵俊秀的作品。
8 o4 I) w! `: N7 |* e5 n     它既不像意象诗的深度隐晦也不像口语诗的陈述罗列,它的冷抒情,在节制的语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阅读者不敢轻佻,不敢激昂,也不敢欢快。它或许像一束光,在遥远的海平面上,抽泣式的发出牵引之力,不至于使行将泯灭的知觉在在肢体中继续坠落。
& G6 q3 ~  F0 U      那些心中藏有寺院的人和物是美好的,幸福的。
; e& `% |1 R% h7 M5 o! ]7 ^+ S' F2 f2 ~  ?0 Y& U/ y, J* T
+ Y# Y/ N; A- k/ |. q  |2 U% H
2016-12-30
; K7 a* c( C; j+ J4 O. v: [, r- o
- w% H( u# B; a$ G8 D/ s2 Y荐者:昌政0 z% A2 c% X3 X, E8 o9 t
理由:诗、评俱佳。诗,好在入微而显著,于寻常细节见禅意;评,好在切中入里,颇有生发,引人深思。
作者: 也牛    时间: 2017-1-4 11:59
谢谢师友们推荐,这是中国诗歌网上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写的读评。说明,我们禅诗还是有很多人在暗自喜欢。
作者: 新疆雨浓1    时间: 2017-1-4 13:15
它既不像意象诗的深度隐晦也不像口语诗的陈述罗列,它的冷抒情,在节制的语境中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阅读者不敢轻佻,不敢激昂,也不敢欢快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