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无所适从的现代派诗歌 [打印本页]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1:54
标题: 无所适从的现代派诗歌
无所适从的现代派诗歌
    西方现代诗歌自诞生以来可谓流派纷呈、不一而足,主要趋势为“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热衷的只是盲目否定:内容上则为否定诸多合理性的因素,爱情、英雄主义、真理等都在渐次否定之列,这种不断否定的结果使得诗歌的外延严重收缩,日益狭隘;从诗歌技巧来说则是任何创作方式方法都是值得怀疑和否定的,诗歌创作只能不断地另辟蹊径,最终流于只剩下些虚无缥缈的诗歌技巧却缺少实质性的内容,疲于奔命。因为诗歌创作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限制,不断地挖掘新的诗歌技巧成为挽救诗歌前途与命运的唯一选项。因此虽然诗歌流派层出不穷却也莫衷一是,乍看起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终究逃不过“万花纷谢一时稀”之悲惨命运。
    譬如,现代派诗歌的鼻祖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因为是第一个现代派诗人,虽然惊世骇俗地祭出了“从恶中发现美”的旗帜,但其诗歌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诸多传统诗歌的“毒害与影响”,不可避免地残留着旧诗歌的抒情性与浪漫主义品格,被时人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夕阳”。后继的诗人们自然会对此多有诟病,他们会更毫无保留地摒弃诗歌的抒情性因素,从内容与技巧两个方面作着切割。殊不知这种切割的结果只能使得诗歌的表现内容日益狭隘,诗歌技巧越是高深莫测,诗歌也就越远离读者,“自绝于人民”。这种趋势发展到最高境界以致诗歌完全不能抒情,不能合理继承传统,不能有任何内容,不能拥抱读者……动辄得咎,诗歌终于变得曲不高却和者寡,较之闻起来臭却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的命运都更为不堪。今天,当我们回顾波德莱尔的诗歌时会发现,尽管后继而起的现代派诗人对波德莱尔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性与浪漫主义因素多有不屑,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诗歌中存在着的这些“不足”,令读者倍感亲切,所以绵延至今,他的诗歌在他的祖国仍然会受到许多读者的热烈拥趸,经久不衰。诗歌是不是越少内容越好,是不是只需要现代派技巧就能包治百病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伪命题。
西方现代派诗歌之存在还有赖于西方社会现实的动荡与不稳定性。自西方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来,各种矛盾空前尖锐,社会日益分化,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恶化了这种趋势,剧烈的社会动荡为现代派诗歌的空前繁荣提供了沃土。不幸的是战后,随着西方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相反倒是给了西方现代派诗歌以致命的打击,西方现代派诗歌竟因此而日益势微,不复往日之盛况。诗歌甚至会出现一股逆流,诗歌语言回归到以平实为主,不复以玩弄技巧而示于人。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论断谓:“国家之不幸,诗家大大幸。”看来古中国人真是能掐会算,早已经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派诗歌的命运。惜乎今天的诗人们,虽然踏上的是一条不归之途,却无力对现代派诗歌进行有力的反思。因为现代派诗人崇尚的是反英雄主义,毋须承担责任,自我萎靡,自我矮化,缺少一种旺盛的精神动力,希图他们担负起拯救诗歌的历史使命不亦妄哉,甚至仅仅是对现代派诗歌的致命缺陷有所反思都将流于一种奢望。换言之,现代派诗歌并不能拯救现代派诗歌于困轭之中,必须诞生新一代的诗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彻底的反思精神和天才的创造性方能拯救诗歌之不堪命运。
西方现代派诗歌流入中国之后,中国诗歌亦深受其影响,其表现之一为“去中国化”,热衷于同民族性因素作切割。譬如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便以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精湛诠释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可是当时的许多评论家却对这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元素颇多微词。甚至作者自己最终也因为这首诗歌而更坚决地拥抱着西方现代派诗歌。他在一篇评论中如是说道:““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这种音乐性的成分当以《雨巷》为著。同样,清朝著名诗人查慎行的后裔查良铮(穆旦)先生有一次便对一群年青的诗歌爱好者说,他在阅读过许多古典诗歌之后对中国古诗表现得很是失望,因为古典诗歌的意象太过陈旧,根本无法运用到现代派诗歌的创作之中。看来现代派诗歌同中国古诗是格格不入的。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所谓的现代派诗歌无不以言必称希腊为能事。中国的所谓精英诗歌份子,其诗歌创作均以神鬼莫测的现代性被广大读者所诟病。据说有一位口语派诗人是这样讥讽这一类的现代派诗人的:“精英知识分子大多教条地拘泥西方的那种书面语言而又过多地发挥艰深晦涩的一面,曾经被‘民间写作者’讥笑为‘洋奴才’。”
继之而来的口语派诗歌虽则表面上说的是中国式口语,其思想内核仍旧是完全西化的。借用口语诗人韩东的话说即是:“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趋向于一致,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传统的人在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上越来越相似、雷同、不分彼此。这乃是大势所趋。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种一致的倾向是有方向性的,西方当代文明以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为后盾,成为非西方传统的国家、个人竞相模仿和认同的对象。如今的河流自东向西流去,条条大道、小路通向罗马。在此趋于一致的图景中,东、西方的处境、作用是不尽相同的。西方的中心地位导致了它在交流中的相对被动、守成和稳固不变。全球化的另一个更为确切的说法,就是西化。”看来中国诗歌沦落至即使写口语诗也得唯西方是从了。
无论是精英写作也罢,还是民间写作也罢,现代派诗歌都无法摆脱一如西方现代派诗歌一样的命运。精英写作业已被草莽式的民间写作所击溃,民间写作似乎也不能武运长久,笑傲江湖。精英写作的弊端在于过分追求技巧,“口惠而实不至”;口语写作的弊端则在于原本就没有多少诗意可言,却妄图用口语来冲淡诗歌的意味,使诗歌变得索然无味。总之,现代派诗歌之于中国诗歌不过是从一种极端跳到了另一种极端,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实践已经日益显示出其“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的颓势。口语诗歌,甚至口水诗歌之出现宣告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实践已经彻底破产。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8-26 13:56
戴望舒先生的诗歌 非常喜欢 可惜 享年只有到45岁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3:58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8-26 13:56
戴望舒先生的诗歌 非常喜欢 可惜 享年只有到45岁

戴望舒先生的诗歌特点就在于能在现代派诗歌中成功地融入中国古诗的因素,可惜囿于其现代派诗歌的观点,对民族性的因素并不那么感冒,以致《雨巷》成为其绝唱。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8-26 14:01
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诗人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4:28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8-26 14:01
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诗人

是的,中国应该更多一些雨巷诗人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8-26 14:44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4:28
是的,中国应该更多一些雨巷诗人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4:47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8-26 14:44

您的回复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开玩笑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8-26 14:50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4:47
您的回复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开玩笑

打坐静心 才能写诗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5:08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8-26 14:50
打坐静心 才能写诗

你不会号召我也剃度吧
作者: 天上人间    时间: 2012-8-26 15:10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5:08
你不会号召我也剃度吧

个人所愿 呵呵 愿者上钩 呵呵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5:12
天上人间 发表于 2012-8-26 15:10
个人所愿 呵呵 愿者上钩 呵呵

好象和尚是不吃鱼的吧。我尤其不吃和尚的钩!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8-26 15:13
——视野还好,包括对现代派。看来问题不在于知了,而在于知了何为。我更加确信这是学术讨论了,很好,故想进一步讨论——
1、精英写作的弊端在于过分追求技巧,——同意。
2、“从诗歌技巧来说则是任何创作方式方法都是值得怀疑和否定的”——否定一切技巧,值得深思。
3、波德莱尔诗歌中存在着的这些“不足”,令读者倍感亲切。——主要是那些遗老吧。
4、“国家之不幸诗家幸。”与流派没有任何关系哦,故谈不上古中国人是否能掐会算。现代派诗人并不崇尚的是反英雄主义,他们同样承担责任。而自我萎靡,自我矮化,缺少一种旺盛的精神动力,是现代人对自然、社会的新认识使然。
5、对《雨巷》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联,我没有看见更多的微词,请列举几款好吗?
6、“思想内核仍旧是完全西化的”——请问主要有什么思想?难道中国的如“三寸金莲”、“青天意识”、“鸡犬升天”文化内核是值得称道的?
7、精英写作业已被草莽式的民间写作所击溃。——还不至于吧?
8、口语写作的弊端则在于原本就没有多少诗意可言,却妄图用口语来冲淡诗歌的意味,使诗歌变得索然无味。——诗意与口语无关,正如与书面语也无关。即口语或书面语均可以诗意。即使现代派诗歌在中国的实践彻底破产,也并非是口语的问题,而口水只是其一。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15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8-26 15:13
——视野还好,包括对现代派。看来问题不在于知了,而在于知了何为。我更加确信这是学术讨论了,很好,故想 ...

5,戴望舒的雨巷,当时卞之林先生评价为只不过旧体诗的一种稀释;施蜇存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十八岁还喜欢雨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到了二十五岁还喜欢雨巷,说明他还没有进入现代诗的境界。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20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15
5,戴望舒的雨巷,当时卞之林先生评价为只不过旧体诗的一种稀释;施蜇存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十八岁还喜欢雨巷 ...

6,我觉得韩东的诗歌主张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那就是中国诗歌即使是口语诗也得向西方看齐,这就不对头了。中国诗歌完全可以有许多民族性的解读。
怀着一颗驿动敏感的心灵
怀着一颗驿动敏感的心灵,
我用浩瀚的海洋盛装明月。
得到的却只是记忆的碎片,
澎湃汹涌间碎作千丝万缕。

历经岁月沧桑痛苦的煎熬,
心灵复归平静若一泓止水。
却收获破镜重圆皓月一轮,
深藏记忆深处似从未失去。

如这首诗就是改编的查慎行的诗:舟夜书所见。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16:21
多写这样一些有个人思考的文章,对激发诗人去思考有益。{:soso_e160:}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2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8-26 15:13
——视野还好,包括对现代派。看来问题不在于知了,而在于知了何为。我更加确信这是学术讨论了,很好,故想 ...

看来我不是科班出生,所以我的许多诊断有不严谨之处,望耐心的批评指正。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8-26 16:23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15
5,戴望舒的雨巷,当时卞之林先生评价为只不过旧体诗的一种稀释;施蜇存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十八岁还喜欢雨巷 ...

卞之林说雨巷是“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翻版,其实是误读。李璟的词是闺阁情愁,雨巷显然不是。呵呵,而施蜇存先生则有超前过度之嫌吧。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25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8-26 16:21
多写这样一些有个人思考的文章,对激发诗人去思考有益。

看了张老师的点评,确实感到自己的许多说法不够严谨,只是义气用事而已。不管了,先放炮再说,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16:28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25
看了张老师的点评,确实感到自己的许多说法不够严谨,只是义气用事而已。不管了,先放炮再说,希望能够起 ...


如果很严谨,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没有锐气了!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2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8-26 16:28
如果很严谨,也就意味着,你已经没有锐气了!

应该说有一种缺憾美也不错哟,谢谢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16:31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29
应该说有一种缺憾美也不错哟,谢谢

能激起张教授点评的文章不多。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8-26 16:34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20
6,我觉得韩东的诗歌主张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那就是中国诗歌即使是口语诗也得向西方看齐,这就不对头了。 ...

主张中国诗歌即使是口语诗也得向西方看齐,就不对头,无论是谁。中国诗歌必须有民族性,只是,对民族性应该清理。我想。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53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8-26 16:34
主张中国诗歌即使是口语诗也得向西方看齐,就不对头,无论是谁。中国诗歌必须有民族性,只是,对民族性应 ...

现代派诗歌诞生之初可能在于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比较粗糙,于是乎波德莱尔想另起炉灶。据说法国浪漫主义最盛行的时间为1820-1830年,只不过十年的时间。中国的浪漫主义从屈原始,至毛泽东,流传了几千年之久,仍然经久不衰。我想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缺点可能是致命性的。但是现代派诗歌可能就有些因噎废食了。不可能说因为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粗糙,就不允许诗歌抒情,到最后是不允许诗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内容。这种情况只会束缚诗歌的表达内容,使得诗歌缺少应有的活力。余光中先生虽然倡行现代诗,最近也会感叹诗歌甚至没有歌词的诗意深厚,我想现代诗歌需要作全面的反思,我个人虽然作过一些反思,不过才力不够,说话方式直来直去,只能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6:54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8-26 16:31
能激起张教授点评的文章不多。

谢谢您的美言。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16:57
波德莱尔的诗很悲观与颓废,只是现代诗的一个开端!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17:10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8-26 16:57
波德莱尔的诗很悲观与颓废,只是现代诗的一个开端!

虽然我对现代派诗歌非议很多,不过还是比较喜欢波氏的诗歌,毕竟他是最初的现代派诗人,所以他的诗歌中传统的因素要多一些,较之以后的现代派诗人更能让人接受一些。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17:16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忧郁的巴黎》(还是“巴黎的忧郁”),很早前我读过,个人觉得还是惠特曼的诗更好。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8-26 20:15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16:53
现代派诗歌诞生之初可能在于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比较粗糙,于是乎波德莱尔想另起炉灶。据说法国浪漫主 ...

现代派诗歌诞生应该缘于浪漫主义诗歌令人不堪忍受,波德莱尔才想另起炉灶。
中国过去没有浪漫主义,屈原不知其为何物,呵呵。至毛泽东倒是另有创建,其浪漫也是50年代才自觉。故不能说流传了几千年。作为流派都难免有缺失,无论是西方浪漫主义,还是现代派诗歌。至于什么不允许诗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内容,是无意义的,不必轻信。否则肯定会束缚诗歌的表达内容,使得诗歌缺少应有的活力。余光中先生的诗歌也有问题。不仅现代诗歌需要作全面的反思,对所有流派都应该。
作者: 里海    时间: 2012-8-26 20:22
开卷有益,观战学习。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21:00
里海 发表于 2012-8-26 20:22
开卷有益,观战学习。

观棋不语的真君子,颇有打酱油之风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6 21:14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8-26 17:16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和《忧郁的巴黎》(还是“巴黎的忧郁”),很早前我读过,个人觉得还是惠特曼的诗更好 ...

是的,不过我更喜欢奥特曼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8-26 21:17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21:14
是的,不过我更喜欢奥特曼

奥特曼——童心,也是诗人之心。
作者: 沙非雪    时间: 2012-8-26 22:42
此文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思辨,受益良多,感谢。我个人觉得诗人在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应与时俱进,但最终要为内容服务。不管什么流派,真与美是不应或缺的,没有诗味、没有格调、没有一定思想境界的分行,不是中国诗的发展方向。古诗词和外国诗歌都要借鉴,在此基础上找到最适合中国人读写习惯的新诗之路。从朦胧诗至今,新诗一直是旁门左道盛行,要想扭转,任重而道远。
作者: 里海    时间: 2012-8-27 11:53
沙非雪 发表于 2012-8-26 22:42
此文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思辨,受益良多,感谢。我个人觉得诗人在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应与时俱进,但最终要为 ...

赞同。总结的好。
作者: 里海    时间: 2012-8-27 11:56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8-26 21:00
观棋不语的真君子,颇有打酱油之风

看了,受益了。不敢发表评论是我水平有限。谢谢你为我们提供思考的方向。继续打酱油。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8-27 12:04
沙非雪 发表于 2012-8-26 22:42
此文体现了作者的用心思辨,受益良多,感谢。我个人觉得诗人在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应与时俱进,但最终要为 ...

旁门左道盛行,这句总结得很精典。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9-12 16:1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8-26 15:13
——视野还好,包括对现代派。看来问题不在于知了,而在于知了何为。我更加确信这是学术讨论了,很好,故想 ...

张老师如何定义审丑,急切想知道。
作者: 张无为    时间: 2012-9-12 20:20
涂鸦童子 发表于 2012-9-12 16:12
张老师如何定义审丑,急切想知道。

“审丑”在传统美学里没有,因为丑题材也须转换为艺术美。上世纪80年代产生“审丑”,原因复杂,主要是出现有意赞美“丑”的实践,而实质是对传统美学的怀疑甚至颠覆。我以为,应该是对以往美的区域的扩展,说到底还是审美。
作者: 涂鸦童子    时间: 2012-9-12 22:02
张无为 发表于 2012-9-12 20:20
“审丑”在传统美学里没有,因为丑题材也须转换为艺术美。上世纪80年代产生“审丑”,原因复杂,主要是出 ...

我准备写一篇《诗歌,审美还是审丑》的文章,不过在网上查了一下,甚至定义都没有。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