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七月里的呐喊——读董克勤《七月》 [打印本页]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19 21:53
标题: 七月里的呐喊——读董克勤《七月》
  七月
   
    文/董克勤


七月、七月、七月、七月……
七月的山崩,七月的水啸,七月的屋塌
七月的人倒,七月的花贱,七月的狼饱
七月的泥水里有玉碎和血泉
七月的河踏着屋顶和人的尸体得意洋洋地走过
七月、七月、七月、七月……
七月的钱臭,七月的笑恶,七月的心黑
七月的泪涩,七月的刀快,七月的肉弱
七月的人,高楼大厦边垃圾池里哀哀哭泣
七月的云,沾满雷自尽时的一腔怒火
七月的太阳,突然变成桀纣,要尽情畅饮
人间善良者的汗水、心脂血膏
七月,七月,向前走,向前走
走入猩红热,走入痴迷,走入癫疯
走入兽欲,走入残暴,走入屠戮
走入怒火,走入万劫不复……


七月,一株千年的老槐树悲叫一声倒下了
倒在故乡的废墟上
旁侧依偎着一只死了的家狗

七月,一个巨大的谬误在迅速增大增高
柱栏里的世界一片宁静


    
《七月》是一首主题沉重的诗作。开篇以四个“七月”为前奏,如同诗人对着苍天大地,愤怒的呐喊而引起的回声,空寂得让人生出恐怖感,接着用大量的排比句,营造出七月灾难的巨大破坏力,诗行里满是诗人的悲天悯人。忽然联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令诗人悲愤的不仅仅在于面对天灾,人力何其渺小,更深层次的震怒,才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沉重主题。仿佛洪水台风过后的尾声,诗人用这三行诗句,承接诗歌的第一段,意境独特,印象深刻:
七月,一株千年的老槐树悲叫一声倒下了
倒在故乡的废墟上
旁侧依偎着一只死了的家狗
诗歌的第三段,仅仅两行,一个“巨大的谬误”,引领读者思索。

读完整首诗,心情沉重。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0 00:25
先顶起   明天抽空读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7-11-20 08:23
都是你董老师的呀?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26
敖华 发表于 2017-11-20 00:25
先顶起   明天抽空读

谢敖华编辑夜提!早安!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26
小龙女! 发表于 2017-11-20 08:23
都是你董老师的呀?

小龙早上好!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27
小龙女! 发表于 2017-11-20 08:23
都是你董老师的呀?

咱也只敢喷喷老董兄的大作,他非常谦逊的!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7-11-20 08:29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08:27
咱也只敢喷喷老董兄的大作,他非常谦逊的!

哈哈哈哈,,看姐姐写的过瘾,我的手也痒痒的了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30
小龙女! 发表于 2017-11-20 08:29
哈哈哈哈,,看姐姐写的过瘾,我的手也痒痒的了

龙儿功底扎实,想必出手定能精彩!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7-11-20 08:32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08:30
龙儿功底扎实,想必出手定能精彩!

姐姐,我的诗歌理论知识不如你多呀,这不比写诗歌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34
小龙女! 发表于 2017-11-20 08:32
姐姐,我的诗歌理论知识不如你多呀,这不比写诗歌

我也没理论,只是真实感受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7-11-20 08:36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08:34
我也没理论,只是真实感受

现代诗人,,我都不认识,,我去选一个我喜欢的诗歌,再来学习姐姐的习作做摩版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08:39
小龙女! 发表于 2017-11-20 08:36
现代诗人,,我都不认识,,我去选一个我喜欢的诗歌,再来学习姐姐的习作做摩版

嗯嗯,练练手,给敖编的版块凑点热闹!记得我初入论坛,就有敖编相邀,现在才不负盛情,来此献“宝”。
作者: 小龙女!    时间: 2017-11-20 08:40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08:39
嗯嗯,练练手,给敖编的版块凑点热闹!记得我初入论坛,就有敖编相邀,现在才不负盛情,来此献“宝”。

写多了,他会忙不过来的,这里就他一个人,哈哈哈哈哈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0 09:09
读过,问好!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0 10:34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08:26
谢敖华编辑夜提!早安!

晨安  前来读贴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0 10:52
悲凉十足的诗歌     商榷:是不是走极端了?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11:43
王恩荣 发表于 2017-11-20 09:09
读过,问好!

问候王老师,午安吉祥!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11:44
王恩荣 发表于 2017-11-20 09:09
读过,问好!

问候王老师,午安吉祥!
作者: 刘苏慧    时间: 2017-11-20 11:52
敖华 发表于 2017-11-20 10:52
悲凉十足的诗歌     商榷:是不是走极端了?

每首诗歌的诞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老诗人用四十多年时间,投身诗歌的创作和探索,悲凉或悲壮悲悯是他作品的风格。写诗是作者的事,而评论,如果不是熟悉作者,也只能流于对文本的解读。



作者: 王恩荣    时间: 2017-11-20 12:06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11:52
每首诗歌的诞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老诗人用四十多年时间,投身诗歌的创作和探索,悲凉或悲壮悲悯是他作 ...

说的正是!
作者: 敖华    时间: 2017-11-21 09:54
刘苏慧 发表于 2017-11-20 11:52
每首诗歌的诞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老诗人用四十多年时间,投身诗歌的创作和探索,悲凉或悲壮悲悯是他作 ...

有道理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