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中国云,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打印本页]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10-6 16:04
标题: 中国云,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2-10-9 09:26 编辑
4 [7 N. h2 K6 K4 Z
0 J  X: Y3 m5 e3 T# k梦笛说“诗歌无需亲民,亲民的都不会是一流的诗歌,文学艺术本来就来于而高于生活,降到大众亲民程度的不是诗不是艺术,是宣传。”8 Y9 o0 T5 a9 @
  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中国云论坛:“《中国云》诗刊大型电子杂志征稿启事”一贴中第5页发起# X/ e6 q8 f0 x9 T; I
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4&fromuid=2686
& [- p0 c" f- S欢迎参与讨论。讨论稿最终将在《中国云》第二期推出,最长不超过500字。请在此跟贴。
作者: 木之华    时间: 2012-10-6 16:28
    诗歌无需刻意去走“亲民”路线。一切的艺术都需要灵感的支持,艺术的其实更多时候是接纳外部的感知,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用一下:唯有个性的,才是大众的。
; v  j; A# X7 m) R7 E   : J$ q# P, t' v( A) a: ^. p# m
   
作者: 诗之梦人    时间: 2012-10-6 17:36
诗是一把分割截体的刀刃。它的锋芒上,沾着鲜血,以致最后变成思想的余辉;虽然,在一段时空内,不能替代斧头;但,决不允许我们去放弃对事物的解剖与辨析。接近民众与深入自我个性,并不是诗歌相对存在的矛盾;它所要揭示的理念,是诗人灵魂的净化和反省。任何语言,都有它的旨意。
作者: 在线灵童    时间: 2012-10-6 18:16
诗歌是神圣的,他的作用只有诗歌本身才能知道,而诗人只是翻译员。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2-10-6 19:04
不要自以为诗人就高高在上,把人民的看不懂引为高尚;不要圣洁升华自己的伟大,我们依然吃着百姓种的米!中国诗歌为什么离人民越来越远?还有多少真正关心劳苦大众的?在自我臆想的高阁里,赢得阵阵高潮般的喝彩,) {* f+ V2 A6 I5 i2 }3 t
让诗歌回归大众不是一句口号,难道因为说实话挨骂,就闭口不言了吗?诗歌是一种良心,不是玩弄技巧的娱乐!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0-6 20:31
看来写诗的事情得交给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去写了!
作者: 汤胜林    时间: 2012-10-6 20:33
云一凡 发表于 2012-10-6 19:04
& C2 [" e- Y. m+ y& o% O2 D% w不要自以为诗人就高高在上,把人民的看不懂引为高尚;不要圣洁升华自己的伟大,我们依然吃着百姓种的米!中 ...
+ Y' k5 Y* p+ t6 Q- c3 @$ K
象牙塔里没有诗歌。
作者: 一牧    时间: 2012-10-6 20:51
也许梦笛之言并非各位理解的这个意思。她说的话本身角度有点问题。谁能说他或者她自己不是民众的一分子?也许她的意思是说,诗歌并非要刻意去迎合大众。如若如此,将失去诗歌作为灵魂与世界搏击之战斗力。正如诗之梦人所言,接近民众与深入自我个性,并不是诗歌相对存在的矛盾;也许我们都不能做一名行吟诗人,无法走遍这大地,听遍这众生的声音。但我们当然都在努力。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一点微薄的诗意,无法将爱,将灵魂的挣扎写成亿万人民都听得懂、受感动的巨作,从而因此而实现我们写作的初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一些。我们都在努力。所以,一切其实都不是矛盾和问题。所以,不要在这里徒耗笔墨口舌,沉入生活,深入大地,写好每一叶感动,谱好每一只衷曲。时空、人民、历史自会检验你我生命之意义。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2-10-6 21:59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10-6 20:33
9 m. O) ^8 T7 l6 j6 R象牙塔里没有诗歌。
6 K2 _9 ~: E2 \+ U+ V
老师一语中的!
作者: 朱汉明    时间: 2012-10-6 23:56
诗歌是否需要亲民的问题,毛泽东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已作过精辟分析。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文学的阶级性问题。现在不是说没有阶级斗争了吗?好,我们不谈“资”,“无”阶级,就谈社会的底层、中层、上层吧。上层需要稳定,需要粉饰太平,需要歌功颂德,就需要御用文人;中层需要安定,需要保持既得利益和安逸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点精神的东西比如诗歌,躲在象牙塔里互相猜谜,搞点小资,越难懂越好,附庸风雅,以显示自己与底层的区别;底层人民,生活窘迫,需要改变命运,需要呐喊,需要鼓与呼,需要诗歌的人民性、战斗性。你想,用隐喻和远取譬写的诗歌能有人民性吗?反之,你那些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说又不敢说清楚的个人恩怨情仇,与读者何干?他有必要花钱买难受陪你掉眼泪吗?这恐怕是今天诗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7 10:17
本帖最后由 卢俊 于 2012-10-10 08:27 编辑
4 Q  X$ a; m4 G: Z. Z6 D- R- M/ m6 _2 M* D9 @) o+ R4 c  k  C
中国云所提出的亲民性旨意,是在当下诗歌受冷淡、诗人自娱自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君不见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吗,君不见当前的伪诗人、伪诗歌也不在少数吗,君不见现在只有诗人读诗,甚至有些诗让诗人也很难走进的事实吗,当下的诗失去民意,受冷淡,诗人需要自费出书,买书的也往往是诗人,这已引起许多诗人和热爱诗歌的人士的深度忧虑。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大众传媒的时代,这个时代对诗人的要求其实不是降低了,而是增高了,作为一个诗人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或诗歌群体面对的是众多观众,不仅仅是诗人。这就需要诗人的责任意识。中国云提出亲民旨意,应是很可贵的,诗人应创作出包涵民众感情、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追溯历史渊源,歌的最早萌芽产生于民众的劳动,再说古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名篇往往正是那些包涵民众感情的优秀诗篇。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与民间接触最广泛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浓厚的亲民性,他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带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的感情,这类作品抒发思乡之情,歌颂纯真友谊,描写劳动人民,就连李白系列饮酒诗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也是充满亲民性的。白居易的一些名篇,当时连街头老妪也能吟诵。杜甫更是显著的亲民代表诗人。从古至今,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我想诗人无论你走多远也走不出人间的生活。所以说,在当下诗歌边沿化的时期,重提“亲民”这个让大家认为不算新鲜甚至很平素的字眼,还是很有必要的。平素是亲和,并不是平淡无味,人间要好诗,中国云正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中国云的意图是令人敬佩的。水云生牺牲精力,办电子刊物,为之而努力、操劳,其精神可嘉。我之所以倾力支持,也正是源于此。还请诸位多支持这位好兄弟。
9 }6 I! \% b" V- Z既然中国云设了这个话题,我理应诚心谈出自己的遇见。由头因梦笛话题而起,其实,梦笛是我跟踪熟知的一位有才气、潇洒自如、充满梦幻般的诗人。其实她的不少诗篇也充满浓厚的亲民性。如果梦笛乘梦而来,云莲上笛音幽幽,自我陶醉,就不是我所敬仰的梦迪了。但她是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诗人,看她近期新作《我愿我的双手是一把扫帚》,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0 X* N9 b  s& u' ]

作者: 荒原猛士    时间: 2012-10-7 20:18
风花雪月,人间疾苦,一切皆可以成诗。反正我已在中国云发表了两首描写民间疾苦的诗,分别是描写棒棒军的和摆地摊的。以支持云诗歌的活动。
作者: 书剑飘零    时间: 2012-10-8 20:20
一牧 发表于 2012-10-6 20:51 + E+ A! x5 W: ^3 u$ U
也许梦笛之言并非各位理解的这个意思。她说的话本身角度有点问题。谁能说他或者她自己不是民众的一分子?也 ...
* y! M/ K1 @! z* }) b
赞成并支持。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09:37
李白的《静月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算一流作品吗?是不是一流作品,不能从亲民的角度来理解。尽管有些一流的作品。可能在百年后才能脍炙人口,但不等于他不亲民,只是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读到。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10-9 09:48
西沈 发表于 2012-10-9 09:37
. v, b: u' f! v7 u李白的《静月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算一流作品吗?是不是一流作品,不能从亲民的角度来理解。尽管有些一 ...
! E- ]- F& B7 E" A
西沈老师提出了一个意见很对,有很多好诗没有被发现,人们读不到这样的作品,中国云除了提出了亲民理念,更重要的是想为大众推广一些不被发现的好诗。所以我们要创办《中国云》诗刊电子杂志,免费向所有网民推广。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09:52
卢俊 发表于 2012-10-7 10:17 ' g/ g; z2 E+ W  {4 x) ]% n' Z: f
中国云所提出的亲民性旨意,是在当下诗歌受冷淡、诗人自娱自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君不见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已 ...
, y4 h2 Q( J- M
拜读了梦迪的《我愿我的双手是一把扫帚》,一首好诗,可惜没有登在这期的周刊上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09:52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9 09:48 7 X" I# `9 J3 D+ e% W
西沈老师提出了一个意见很对,有很多好诗没有被发现,人们读不到这样的作品,中国云除了提出了亲民理念, ...

% c" r; I. M7 ~# b7 k( A支持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10-9 10:01
西沈 发表于 2012-10-9 09:52 2 |5 f6 w1 @; L
拜读了梦迪的《我愿我的双手是一把扫帚》,一首好诗,可惜没有登在这期的周刊上
3 |6 B. B, h* B# M) @! b
已登,是深蓝色推荐的。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10:02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9 10:01
3 i. ]! B6 y) t+ L已登,是深蓝色推荐的。

2 R9 j8 [4 p$ y我去看看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10:04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9 10:01 8 O% s- t0 L2 k' i; ]
已登,是深蓝色推荐的。

/ v. I! R3 s0 I果然,好诗漏不掉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10-9 10:06
西沈 发表于 2012-10-9 10:04 2 g1 {4 {7 L) X
果然,好诗漏不掉
7 Y- L# |  I. R4 s
请多批评啊,多发帖支持中国云。谢谢兄。
作者: 楚天之云    时间: 2012-10-9 10:20
jianjue坚决反对那样的观点 这样的观点很可爱 自以为是
作者: 赵会敏    时间: 2012-10-9 10:30
古往今来,"民","人民"包括大众",都在一塌糊涂!讨论这个,无疑进了死胡同!+ i0 A2 s, i4 b" L

# X& J3 N+ Q5 T3 R普遍的诗歌,应该首先关注普遍的人民和普遍的大众!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9 10:35
西沈 发表于 2012-10-9 09:37
9 w/ L* H8 `& n  M( ?李白的《静月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算一流作品吗?是不是一流作品,不能从亲民的角度来理解。尽管有些一 ...

# C, h8 }/ ~* Z' J6 o1 [李白《静夜思》至今是一首世人皆知的名诗。从民俗意象角度分析,《静夜思》是在井民俗意象和月民俗意象双重民俗意象制约下所呈现的思乡主题,而井民俗意象是该诗的核心意象, 而月民俗意象只是一个过渡意象。李白是见井思乡, 望月怀人, 虽不能说以亲民性为主,但那乡——乡情、乡民、乡事,那人——亲情、民情、思情,不言而喻。这首诗只因传诵千年,不仅诗人崇拜,老百姓也喜欢。至于陶渊明《桃花源记》虽乃历史名篇,不属诗类,可另当别论。但,其精美的语言也闪烁亲民的光芒。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分裂崩亡时期和晋末的换代之际,社会矛盾尖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加之,他对东晋的黑暗政府观实不满而归隐,面对这些渗痛的现实,于是越来越坚决地否定自己所处的社会,不断构思和向往理想的生活图景。《桃花源记》就是他亲笔绘出的理想社会图:环境优美,怡然自乐。在这样的理想社会,没有君主,没有战乱,没有贫穷,没有欺诈。人们淳朴厚道,和睦相处,过着自食其力,康乐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陶渊明以浪漫主义手法写的世上乌有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理想,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黑瞎的旧社会的抗议和憎恨。写桃花源里“靡王税”的安乐,正是要说明当时现实社会君主制度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陶渊明因为自己的理想、抱负已在现实生活中破灭了,而又耳闻目睹了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愿望,才写出了这篇划时代的杰作。
: R  Z$ E" E! \+ J0 w9 p诗写中的亲民性,只是针对诗歌边缘化、民意淡漠化问题的一种倡导提法,并不是说只有亲民性才会出好诗,不亲民就不是好诗。但诗人身在人民之中、处在生活之中,怎会不心怀亲民意识呢,提诗歌的亲民性也并不会影响诗写的各种风格诗写的光辉,我以为更能使那光辉普照人间、沐浴心灵
作者: 西沈    时间: 2012-10-9 11:09
卢俊 发表于 2012-10-9 10:35 % x# D7 Y/ q: ^% [3 v6 _- E3 C
李白《静夜思》至今是一首世人皆知的名诗。从民俗意象角度分析,《静夜思》是在井民俗意象和月民俗意象双 ...

. x! ?  U! t: u: R支持元老的说法。提诗歌的亲民性也并不会影响诗写的各种风格诗写的光辉,我以为更能使那光辉普照人间、沐浴心灵
作者: 屠夫    时间: 2012-10-9 12:35
个人以为:诗歌,或者文学,或者哲学,甚至其它艺术种类,都是为人类思想服务的,是人类解读生命本质的探索果实。所以,讨论亲民与否意义不大,第一不要低估低阶层的鉴赏能力,这个能力是随历史不断进步的;第二不必要把看得懂与看不懂把诗歌主观的区分开,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历史和民众来检验的,谁说了也不算!
作者: 胡有琪    时间: 2012-10-9 15:32
个人以为:诗人首先应该亲诗,诗是最接近神的。诗人应该让灵魂发言,让灵魂燃烧。而每一个诗人所处的地位不同,声音自然不同。有孤芳自赏的,有亲民呐喊的,等等,这都应该允许。' v$ D8 }5 Z3 B- \: @$ n
正如每片树叶都是独立的。它既亲天,也目光盯地。我们关键是给它一个空间,让它发展。我们应该提倡的是诗歌的诗歌性,不要漏掉第一首好诗,而不是伪诗、假诗、非诗。
$ o- {7 z* f2 `7 X4 b: V% u我们处在社会的低层,只要不是自我打嗝,不管多少,自然会写出“亲民”的诗,这是不容多疑的。借用屠夫诗友的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历史和民众来检验的,谁说了也不算!
作者: 一牧    时间: 2012-10-9 16:14
卢俊 发表于 2012-10-7 10:17
/ i. f2 r" L+ ]! u3 t2 j+ z6 O中国云所提出的亲民性旨意,是在当下诗歌受冷淡、诗人自娱自乐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君不见诗歌的边缘化问题已 ...

' i; G' U& q- [8 l% d梦笛是我跟踪熟知的一位有才气、潇洒自如、充满梦幻般的诗人。其实她的不少诗篇也充满浓厚的亲民性。.......她是充满激情和责任感的诗人:举起双手赞成!!!
作者: 一牧    时间: 2012-10-9 16:16
屠夫 发表于 2012-10-9 12:35 7 E3 G4 d: N$ S) m
个人以为:诗歌,或者文学,或者哲学,甚至其它艺术种类,都是为人类思想服务的,是人类解读生命本质的探索 ...

# s& L) t7 `1 u# t第二不必要把看得懂与看不懂把诗歌主观的区分开,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历史和民众来检验的,谁说了也不算!同意!
作者: 一牧    时间: 2012-10-9 16:17
书剑飘零 发表于 2012-10-8 20:20
+ X* L# k  ^) x, {. Q( q赞成并支持。

; R$ j7 V  d/ n. v" M7 ^4 ~- [0 C
作者: 屠夫    时间: 2012-10-9 18:42
补充几句:首先,诗歌亲民性这个提法有很大的可商榷性。这个提法的依据显然是是读得懂与读不懂,那么就该明确一件事,对于诗歌,什么是第一位的?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毫无疑问是前者!是什么使诗歌越来越让人读不懂?是艰深的思想?还是晦涩的技巧?毫无疑问是后者!正是一味的强调艺术性,使诗歌成为文字贵族的玩物!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的某些诗人写的诗不光别人看不懂,过几十年怕连他自己也看不懂!故作高深的文字,往往思想性不够,即使有,也被文字掩盖了!这样的诗,更像是打太极,或者耍杂技!这才是伪诗!十足的伪诗!所以这样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讨论的主题应改成~重论诗之真伪!
作者: 屠夫    时间: 2012-10-9 18:44
胡有琪 发表于 2012-10-9 15:32  个人以为:诗人首先应该亲诗,诗是最接近神的。诗人应该让灵魂发言,让灵魂燃烧。而每一个诗人所处的地位不 ...
, }0 o( X6 _% [$ @' P
赞同!
作者: 屠夫    时间: 2012-10-9 18:45
一牧 发表于 2012-10-9 16:16  第二不必要把看得懂与看不懂把诗歌主观的区分开,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历史和民众来检验的,谁说了也不算!同 ...
8 k/ {+ M# ]3 L: [  |
问好老乡!握手!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10-9 19:19
卢俊:“作为一个诗人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代表着一个诗歌群体”) H! v4 L$ Q+ j( Z# X. G
3 P: A+ U) K' v9 s! n; h9 [
---这一句,是不是存在表达问题?
4 r/ i( q4 d2 E2 ?' q一个诗人,本来就是一个,怎么说是一个群体呢?一个人与一群人,是一样吗?
  W; a4 O+ ?( U3 l6 ]难道也是在中国政府领导人一开口,就说我代表什么什么的?
" _( O8 F" ], k9 v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能有代表一个诗歌群体的本领吗?
作者: 筷子    时间: 2012-10-9 19:24
支持 支持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10-9 19:24
云一凡 发表于 2012-10-6 19:04
3 {) G8 k( T. p, M不要自以为诗人就高高在上,把人民的看不懂引为高尚;不要圣洁升华自己的伟大,我们依然吃着百姓种的米!中 ...
3 {" D# [8 J! ^4 l1 f
看梦笛的观点,不能带着极端心态去解读。+ t- b/ G6 p6 `9 [% q
难道她说不亲民,就是远离民众吗?就是没有良心吗?
# D' [+ I. W4 ?' F- \' o0 S0 w难道诗人,就不是人民,不是普通民众?' N# a8 P+ T* m" c! L8 s
恰恰是你自己的潜意识之中,存在诗人是高高在上,与民众有别的观念!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10-9 19:36
众多“写诗者”在此讨论这个问题,没有半点意义。水云生先生,开帖这个话题,也根本没有一点意义。5 K7 U8 D  d0 W8 X+ ^
从中,反倒是让我感到这论坛里,原来所谓的诗人,曾经都是远离了天下民众;原来所谓的诗人,都不是普通民众;原来所谓的诗人,都是高人一等。这种自以为是的思想,是彻底错误的。
4 d/ `* K* O0 \- U- l" x8 I6 N. p6 @3 u

作者: 云一凡    时间: 2012-10-9 21:22
雪结成冰 发表于 2012-10-9 19:24
0 ^) h$ S% y, A% |1 L看梦笛的观点,不能带着极端心态去解读。
; R- R, N  Y* _7 s难道她说不亲民,就是远离民众吗?就是没有良心吗?% Z6 k8 Z0 \* A
难道诗人 ...
6 ]3 c( I- Q+ ~  U4 I
批得很好,平常心看世界,走极端的毕竟少数!谢谢赐教!
作者: 孙成龙    时间: 2012-10-10 08:26
有意义的大讨论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10 08:29
雪结成冰 发表于 2012-10-9 19:19 + t8 ^/ S" b  N* f4 I' ~- h
卢俊:“作为一个诗人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代表着一个诗歌群体”( F; j/ N9 I* [# z
) f$ D7 E- _. N# E
---这一句, ...

; I+ h# p  R& }2 P2 W% \, z应为“作为一个诗人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或诗歌群体面对的是众多观众,不仅仅是诗人。这就需要诗人的责任意识。”
作者: 幽默的骆驼    时间: 2012-10-10 09:26
想说又不敢说清楚的个人恩怨情仇,与读者何干?他有必要花钱买难受陪你掉眼泪吗?这恐怕是今天诗歌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 X# ~# p. S3 f: U0 [. r1 ]" Y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10 10:24
胡有琪 发表于 2012-10-9 15:32
) e7 ~" p7 V3 ?: Z7 ^% J- k# H个人以为:诗人首先应该亲诗,诗是最接近神的。诗人应该让灵魂发言,让灵魂燃烧。而每一个诗人所处的地位不 ...
0 y& K% w& A; i3 b4 U: f3 L! P
有琪大部分诗作闪烁神性的光芒,我是很欣赏的。既然中国云给我们搭建了这个交流的平台,就让我结合您“诗是最接近神的”这句话谈点愚见。您这话,很对。但亲民不是疏神。亲民是为了民亲,让更多的人更加喜爱神性的诗。神,乃指人的精神;也用于形容高深莫测。诗写中的神性,我以为首先应指一个诗人必具备的气质,即善良、净洁、纯正、敏感的内心。有了这个心,才能发现世间真善美,假恶丑,诗歌的内容是经诗人内心精神世界过滤、挑选的词语和意象,用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绪,体现诗人对人对事的个人评价的肯定与否定.诗歌的神性使诗人的目光投向了整个人类,愚以为这种诗歌的神性凝聚亲民意识的诗写决定了诗歌的高品质及民亲效应,往往成为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看那些灿若星辰般的伟大诗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王维、骆宾王、韩愈、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陆游、高启、杨慎、王世贞、吴伟业、朱彝尊、纳兰性德、袁枚、龚自珍、王国维等等,尽管他们的背景不是一个朝代,也尽管他们的文化学识和自身本质的不同,但他们作为诗人所承载的那份责任和义务都是相同的,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在神性的诗写中包涵浓厚的亲民意识,古典诗歌是这些伟大诗人们竭尽才华推向高峰的。
: u$ l. J% i  Z杨远宏先生在《重建诗歌精神》一文中曾这样说过:“这是那种绝对唯一的精神。它将芸芸众生的世俗填充全体抽空,然后再以一种博大的承担与悲悯,返现、充实世俗的每一片空虚和黑暗。它没有冲动,只有虚静与消溶,如果有,它唯一的冲动就是对人类命运和处境的关注。显然,这样的冲动是一种境界,一种化境。”不难看出,杨远宏先生已将诗歌精神摆在人类命运和需求的高度上来表述了。面对当下诗坛边缘化问题,诗歌精神该是什么样子的,诗人到底在追求怎样的诗歌精神,我看中国云提出的诗写中要“亲民”理念是很可贵的。& t7 c' r3 I- f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10-10 18:21
本帖最后由 雪结成冰 于 2012-10-10 18:39 编辑
: m! n' I) c; `
卢俊 发表于 2012-10-10 08:29 * w1 X$ G9 ?& f, U, J5 [
应为“作为一个诗人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诗人或诗歌群体面对的是众多观众,不仅仅 ...

! j2 O  W1 s$ i/ `- m- P& _" R0 R- P" r5 j" z/ g/ i% M2 D6 x( ]
这样说,倒是能说得通!
$ u7 O- M- c6 Z& D, Z; i但是,即便是一个所谓的诗人,也是无法代表一个群体的。在中国整个诗歌界,暂时还没有出现一个诗人,能够代表一些群体,哪怕是微小的群体!哪些喊着某某诗派的人,在我看来,是属于伪派性质。, `/ m& E; f; Y: X
总是以为诗人能代表着什么,或者如卢先生说的这样,代表一个群体,这是诗人的自我感觉。三个人同行,你说能成为这三个人中的代表,代表他们的心愿,代表他们的人生姿态,代表他们的社会需求等等吗?
9 G+ k) U/ C2 O' P% Y" o1 i% F一个诗人面对的是诗歌群体与众多读者,这没错。然,这个能成诗人代表这个诗歌群体,或者众多读者的权利和资源吗?
2 k4 Q: W3 t4 J; O( ]  |夜郎自大乎?
3 ?" s& |, C, F1 K$ }夜郎自大焉!, @! n. p* B* @) v% Q
; d% N$ }" V6 O1 J6 k8 g: z

作者: 迁安阿紫    时间: 2012-10-11 07:47
能被大众耳熟能详的诗句,如唐诗,几乎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经典”……8 p4 w$ u$ U: X
谁能说它不高尚?谁能比它更亲民,更接近泥土,更有持久的魅力?  c/ D$ w# ^5 j
我支持诗歌亲民的观点,也努力让我的诗歌印上泥土的亲吻……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11 07:56
雪结成冰 发表于 2012-10-10 18:21 " [$ h- [+ U$ K! ?. d' I+ v
这样说,倒是能说得通!
# k* ?% Y4 b$ g# O$ g但是,即便是一个所谓的诗人,也是无法代表一个群体的。在中国整个诗歌界,暂 ...

! [5 e- U; @, t/ K2 k: \雪结成冰,既是交流,请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吧,请朋友别抓住一个打错的句子不放。我原意本为:一个诗人或一个诗歌团体,写出的作品,不仅仅让诗人自己或你的诗歌群体看的,面对的是广大读者。没想到多误打了一个句子,花费你两次时间。
作者: 雪结成冰    时间: 2012-10-11 12:15
卢俊 发表于 2012-10-11 07:56 % T2 U' g  w2 h7 k$ [
雪结成冰,既是交流,请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吧,请朋友别抓住一个打错的句子不放。我原意本为:一个诗人或一 ...

2 J6 W: F* b+ B% z8 t. @5 k得罪了!0 g4 A$ }' A8 Q% j, I4 P
交流也好啊,至少能明白事理。
; _4 V1 E/ u# H到此为止,不论了。% M" C) F) r- Y8 R8 A

作者: 木之华    时间: 2012-10-11 16:04
只是讨论而已,有些人的语气太激烈了。流派网老是发生这种现象。观点不同,谁也别勉强谁,谁也不是真理,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交流怎么就这么难。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14 09:55
木之华 发表于 2012-10-11 16:04 ( i! u8 d5 z$ f3 z9 h7 W; b
只是讨论而已,有些人的语气太激烈了。流派网老是发生这种现象。观点不同,谁也别勉强谁,谁也不是真理,相 ...
9 m! B; B/ ~8 @- J9 m+ C
之华说的极是,我们有缘,我们相聚,交流、学习、研讨,应诚心相对,某些语言让人无法回应。我是喜欢安静治学的人,既然中国云设了这个栏目,作为成员、作为挚友,理应积极参与。心中有话,在这里向朋友吐白,释然。
作者: 寻梅居士    时间: 2012-10-15 16:40
似乎不大尽然。古有白居易为证,今天似乎更不乏其例。诗歌不是象牙塔,不是专属,不是小资,它更多地应该成为大众(或说寻常百姓)易于接受的物事,而不是相反。就如同,《诗经》里的国风一样,易于传唱!否则,如何“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28 08:08
《诗歌》- s6 {0 S: z/ ~; C+ C% {

3 q7 m+ e8 I9 Q$ x: j9 N1 P诗与歌,一对倒排序的亲兄弟
7 E7 Q2 m7 ?$ V- Z) f* ]7 g- ~! Z# T歌在劳动的语言里先长大。劳动的呼号伴飞溅的汗水  g+ L& W  Y+ Q. ?2 @, ^
舒展成歌的风姿。锄头的歌被文墨滋养的羊毫嫁接成诗的奇葩
4 A$ `; a% s" V诗移植于寺,悠扬的钟声里散播菩提芳香。诗开始远播,一代代诗人/ j" I0 B5 n+ K9 ~, q
源远流长。诗在语林独秀一枝,灿烂了中国古代文学史
$ X; c9 W! @2 F3 R后来,诗回归于白话,涓涓涌出一些淡白之水,诗人们置身其中
% y* r4 i, `5 g0 U9 \不懈的尝试,如水的白话便浓烈成余味无穷的酒。酒沐浴的日子3 h- o5 p# ?  M% f1 U9 U- b
晃开膀子吟哦。诗人们开始陶醉起来,狂颠起来,离粮食的酒8 e/ S" t7 z, F
庄稼上的精神——风跑至远。甚至技术的诗人,乱添加不可知的成分
4 _: K" o, u! h% {( S制作假劣酒,让人入目云里雾里找不见南北( o7 U) a6 K0 g0 `* @2 v9 [5 m
而歌,对劳动的汗水,对生命的语言,一往情深,时刻挂系着愧欠
) V" |; ?$ G" Y4 C( m劳动者便成为歌的“粉丝”。歌红遍大地。歌在市场经济里身价倍增
' V% \* l- D; Q# a4 n而诗,一贫如洗。诗依然陶醉着、自豪着说:我是属于神的……% C+ l9 ]" u4 W8 O0 G$ `1 h
而我,一个爱诗多年的人,我站在诗与歌之间; f! W% a' o$ ~: d. J9 }& v! b
诗对我言:要念念不忘神性……
) M9 X3 H( j. L! r1 A歌对我说:要时时面对观众……% m/ x: M" q6 V8 y1 ~3 t: W8 m/ s! c
诗歌高立着呼叫:要合二为一……
# V+ P  U8 \% [, o: H% N, R
) ^7 {2 @  ]& U/ Z8 g- {
作者: 水云生    时间: 2012-10-28 08:31
卢俊 发表于 2012-10-28 08:08 9 P6 z- @8 }7 R( W7 j7 {0 g  x
《诗歌》% }6 Y8 p4 O1 b; e& ^% Z  g! C

  _( k3 A; q- V诗与歌,一对倒排序的亲兄弟

% z5 E* E6 B) j0 a( N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c& U; M& d7 l' h& ]: y; l- c" R
. k. q) n6 V0 w' i
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 I1 K' t  \6 V$ U5 ]9 i
$ O: E8 o2 N% ?) g对此预言,本人不敢妄自肯定。诺奖只是一个国际性奖项,即便中国诗人获得此奖,也不一定代表中国诗歌的最高发展水平。因为诺奖组委会或者其它任何奖项组委会的认可、不代表广大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认可。
6 v" T# R3 S7 w/ ~4 Y6 s6 h; G, M
3 {5 M* L& _4 J# }$ T' \' B诗歌乃人类的思想、道德之光;是诗人对现实生活最深邃的认识和概括性的描述,以语言为第一载体,广泛传播与民间大地,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文化精髓。她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承受之特性,因为她直接和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紧密相连。美术、音乐 、舞台、建筑等艺术形式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系数大,都没有诗歌易于被大众接受与传诵。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炼性、精确性、流畅性、又区别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格式冗长,决定了她在大众口头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F6 F- U6 r4 g7 l  L9 Z
7 |6 p$ D7 C: l; _+ O6 F
所以说,诗歌的本性,就具有广泛的亲民性。(待续)
, U! F2 W/ X9 f0 ]& e8 ^8 @4 Y5 c4 Q  N* a7 W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0-28 10:15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28 08:31
% `$ S. }' l- K( S7 ]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 }& x6 a; j' M0 A! x# T
& `3 m; m! m$ {- x/ O, i, [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
1 U+ o; E$ x( X+ G! \4 N, l! N8 u
既然诗起源于劳动,诗思来自生活,诗人怎能失掉亲民呢?提亲民理念,并不是将诗回归到无诗味的白话,也并不是仅仅围绕诗的懂与不懂上做争议,更不是否认那些神性感极强的历史名篇(其实大部分篇什依然闪烁亲民的光芒),我感到中国云的的亲民讨论,其目的是在强化诗意的同时,拉近诗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诗有更多的读者。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我想,失去观众的诗,再神性又有何益!还是听一听诗歌的呼唤吧:合二为一
作者: 木之华    时间: 2012-10-30 23:37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
) S6 M2 `+ n8 g% Q- k0 R6 E* J
( h. p; Y$ S% u赞同。问好卢兄。
作者: 卢俊    时间: 2012-11-1 18:42
木之华 发表于 2012-10-30 23:37 3 E; {! L) y% |- B% c( i$ O+ p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 ...
2 L( x1 ?! i+ @8 k3 `6 I* d
近日因事迟来中国云。谢之华兄弟来读支持。
作者: 安文海    时间: 2012-11-15 00:49
诗歌无需刻意去走“亲民”路线。一切的艺术都需要灵感的支持,艺术的其实更多时候是接纳外部的感知,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用一下:唯有个性的,才是大众的。
) }' C/ J: A. O0 {. |& U/ E, C; I0 n     h! ?- k# N# ]% }& K
说得好   支持
作者: 墨香扶风    时间: 2013-1-14 18:55
荣幸拜读各位老师的观点和辩证,墨香又上了一课,我觉得诗人的境界、思考、语言、和层次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和民众,虽然我阅历甚浅,认知水准也是肤浅的。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