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残文 [打印本页]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19 21:37
标题: 残文
(, 下载次数: 0)

残文(1)

与时光赛跑
赶制一顶诗的桂冠
璀璨文学殿堂
(, 下载次数: 0)
  残文(2)

奔走在诗途中的苦行僧
心怀日月 眉锁春秋
标注生命轨迹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19 21:39
残文: 真名文超万,山西垣曲安窝村人,1937年生。以戏剧创作为为主。中国剧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诗作散见于《诗刋》《人民音乐》《扬子江诗刋》《黄河》《五台山》《河东文学》《山西文学》《山西日报》等20余种文学报刋,200多首。出版诗集:《北方的山.北方的河》《多梦的黄土.多情的水》《父亲的山母亲的河》《河魂》等多部。曾获部、省级文学奖。去年病重,带病专修微诗和小诗,凭借汉王手写勉强上网。
微诗观:
微诗是一碟时代的文化快餐,三言两语,道尽生活甜酸苦辣,写尽人间真善美丑。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32
(, 下载次数: 0)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33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36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从翩翩少年写到耄耋之年,是怎样的一段心旅,付出多少辛劳。偏瘫二十年,孜孜不倦写作是什么概念,感人至深,祝福文老永远健康。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42
心生诗翼,志博云天
                _____走进残文的小诗世界

文/素魄清魂
                                             ——走进残文的小诗世界
       司马迁说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阅读残文老师的小诗,顿然会想到这句名言。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向往,心存高远,努力接近目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酸甜苦辣,皆是生活。
      与残文老师素昧平生,说来也巧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陌生,纵使远隔千山万水。第一次见到残文这个名字,是偶然在新浪博客发现一篇博文《月光的碎片》,五十首小诗语言质朴生动。吸引我一口气读完,觉得轻松耐品 ;这位诗人瞬间引起我的注意。接下来更巧的事情发生了,在华夏微型诗论坛发现了残文老师,才知道诗人已进入耄耋之年,居住在山西运城黄河岸畔。自从网站成立,他一直坚守在那里,数年如一日;可以看得出是位重感情的诗人。肃然起敬,在心里萌生写一篇文字来谈一谈读残文老师诗歌的感受。
       残文老师在一首微诗组中写到:“诗人,不会老 /老了的 /不是诗人”,通过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能体现诗人的心境,是那么的朴实与澄澈,对待诗歌孜孜以求探寻与专研的态度,使人感动。诗人的作品产量很高,写作范围涉及面广博,思路宽泛;情感表达历练沉稳,语言运用娴熟,通俗易懂,耐于读者咀嚼。
       残文的小诗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文氏风格;简单明了、情感丰沛、贴近生活且多姿多彩;用一句俗语表达就是很接地气。我常想一个诗人的文字,如果能够让不懂文学的普通人喜欢阅读与熟稔,那么这个诗人无疑是成功的。残文老师的诗歌就具有这样鲜明的特征,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凭借源自内心的感知来诠释生命的意义,展示一个平凡的诗歌作者完美的内心世界。浓缩点点滴滴的情感,璀璨人生。
       残文老师的诗歌总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故乡浓情、生活剪影、山水风景、未泯的童心、打工者的心声,指尖时光等等,数十载的情感积淀,一首首小诗在心头萌生翼动,跃跃欲试。
      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的小诗很多,例如:《我的父老乡亲》微组中有:”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都是/行走的庄稼“;《返乡杂碎》中有:“把舌头找回来/祖传的乡音/才敢和我无间亲密;把小名找回来/才有资格扑进/父老乡亲热乎乎怀里。”这样的句子无不表达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寸步不想离开养育他长大的土地,即便那里只是不起眼的小村落,可那里有诗人最为宝贵记忆。行走的庄稼,这样的修辞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意,语义双关。《故 乡》微组中的诗句更加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与感念:“生我养我 想离开/却离不开的地方;白天离开了/夜里又回来的地方;影子离开了/梦却回来的地方;尸骨回不去了/魂儿也要回来的地方”;四个并列的句子,语言简朴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既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联。诗人那种落叶归根的情怀,魂牵梦萦的心里情愫,如潺潺流动的溪流,缓缓漫过读者心田,触动每一颗漂泊的心。这样的情感《故乡的老井》中也有:”井绳多长 路多长/游子走多远 总在/亲人心轴上绕着;提一桶水/煮沸/多少故事;舀不尽的乡愁/今天下去/明天 又涌上来。“无尽的乡愁,无尽的思念借一口老井来呈现,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走多远故乡都是我们的根,乡音乡情永远记在心上。。
       残文老师描写生活剪影的小诗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土 地》中写到:”山村的那面鼓/爷爷敲 父亲敲/孙子接着敲“,一种精神实质地传承,一代接一代继往开来,把居住的小山村改造建设的更加美好,奔向幸福生活是诗人时刻期望的愿景。《通 途》中的句子:”步履蹒跚 拄上/诗的拐棍。没有/不敢去的地方“,诗人把全部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上,把诗歌比喻成自己的拐棍,支撑自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诗歌就是他灵魂上的支点,就是一种无形力量地陪伴。再看《村 晚 会》这首:”莫嫌土台子小 盛得下/南腔北调 爷爷奶奶/是评委 月是场外指导“,语言富有小幽默,充满欢快和谐的韵味;月是场外指导升华了诗句的美感与意境。再来欣赏另外一首《故 乡 腊 月》:"最忙的30天/村头古槐 一下子/老了几百年",夸张与拟人完美结合运用,仿佛小乡村腊月里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近在眼前,这种侧面烘托达到了更完美的艺术预期。                    残文老师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小诗《野 花》:“一朵朵 精美的纽扣/ 将春光 缀在绿毯上/ 想飞 也飞不走”;诗人把一朵朵野花比喻成精美的纽扣镶嵌在绿色的草地上, 联想丰富语义轻盈。小诗《山间小路》:”山里人 用脚板搓成/绳子。穿起一户户/ 酸甜苦辣的故事“;这样的句子读者一读,眼前便会展开一幅图画;弯曲狭窄的山路如同一根绳子,拴着山里人的命运;山里人从这里走出去又回来,历尽生活的磨难也要脚踏实地,踩出一条光明之路。
       残文老师对月亮情有独钟,把月亮与故乡结合起来抒情的小诗就有几十首,这首《望 月》堪称精品:“乡愁 最怕生锈/晴朗的夜晚 请那柄/弯刀 刮骨疗毒”,乡愁竟然会生锈,弯月如刀也可以疗伤;想象新颖大胆,影射出思乡人心情地迫切。《月 是 故 乡 明》微组中也有:“夜空里那枚银币/买走了/人生的一半。”《中秋月,在故乡》中也有迹可寻:“银色独轮车 划过蓝天/驶进窄窄村巷/溅湿 满眼思念”;皎洁的月光,淡淡情思唯美清宁,一诗一句渗透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望月思乡的情感细腻恬静。
       未泯的童心表现在一些系列儿童诗作品上,就不过多举例,如《雨 后 菜 园 里》的句子:“南瓜蔓上 那只/小瓢虫 乘人不注意/长成了花南瓜;蝴蝶从哪里赶来/别动别动 她歇够了/会变成肥肥的豆荚“,童心童趣在心,正契合残文老师的的观点诗人的心不会老去。
      记录指尖光阴的文字也有很多,《冬 景》:”黄河畔 雪梅/开了。煮沸/三千里浪涛“《乡 夜》:”豆油灯点亮 小村/眼睛。灯花儿诉说着/农家 依然贫穷“《冬 夜》:“雪片上/狠狠地/写个黑字”《傍 晚》“夕阳 磕磕绊绊/踩着山路 恋恋不舍地/走进 故乡的梦”,这些意境优美的诗句,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不是所经所历,经过深思熟虑断然写不出这样惟妙惟肖的句子。
       残文老师思念母亲歌颂母亲的的诗歌也特别多,足见母亲在他心中的分量。《祭 母》一诗中的诗句:“咱娘俩 换换位置吧/你替我 享享迟到清福/我替你 把墓暖干”,虚实结合,换换位置这样的思想感人至深,对母亲无尽的思念溢于言表。《炊 烟》:“母亲知道 我回来了、隔着儿座山、抚摸我的焦急”《母 亲》:“活着 是手上的老茧/ 殁了 是坡上的老茧/ 思念 是儿女心上的老茧”,这些诗句无不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对母亲的尊敬与追忆。
        蕴藏奇思妙想的诗句也不在少数,《秦 岭》:“左手拉着黄河儿/ 右手扯着长江女/ 去东方参加国际比美”,《春 雷》:“花开的声音 很小/很小。谁收集起来/ 太空里喧嚣”。歌颂黄河华夏文明的诗歌同样不胜枚举;诗句情感炽烈,凌云之笔富有气势。《黄 河 艄公》:“天大的肝胆 举世/琴弦上 将岁月 弹得/波澜壮阔 滚滚向前”,《抒 情》:”一笔狂草/八千里/写尽/华夏浩情壮志“,《怒 吼》:”五千年呐喊/在华夏/血管里奔腾。“诗人笔下的黄河气势汹涌,呼啸奔腾而来, 振奋人心。
     心生诗翼,志博云天 。  残文,一个在诗歌道路上笔耕不辍,几十年苦心专研,热衷于诗歌艺术的老人;精神矍铄诗心不老。祝福残文老师身体安康,诗情永驻!
(, 下载次数: 0)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45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46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47
解析残文的微组《村边老槐树》

《村边老槐树》微诗组
  残 文(山西) 

1

老得 不能再老了
再老
就成了一堆土


2  

骨头里 取出几颗
生锈的子弹 讲不清
哪个朝代的战争

3  

老得成了神 老得
成了精。逢年过节
吃遍 几十里的献贡

4

老得没了木质 只剩下
亲情。长几片绿叶
迎送 季节的变更

5  

树洞里 容得下
村委开会 藏得住
偷偷摸摸的爱情……


        残文老师的微诗组《村边的老槐树》,语言朴实无华,富有乐感,含蓄蕴藉。诗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渲染,没有用过多的笔墨详尽地描写景物,诗人仅用源自灵魂深处的奇妙想象来诠释展现老槐树的风骨。
        第一节: “ 老得 不能再老了/再老/就成了一堆土 ”。表层意思是诗人对一棵老槐树形态的描述,深层次剖析亦可理解为是诗人自身状态的一种呈现。一位八十三岁,拖着瘫痪二十三年的身体,坚持不懈用文字来解读岁月,彰显生命意义的老诗人,凭借顽强的毅力活跃在网络里,积极参与文学互动,感动所有走在诗歌道路上的人们。用他的高尚情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收获。残文老师就像是奔走在诗途中的苦行僧,不知疲倦地默默前行。心怀日月,眉锁春秋;在文学的坐标系里,一点一点标注着属于他的生命轨迹。
        第二节: “ 骨头里 取出几颗/生锈的子弹/ 讲不清哪个朝代的战争 ”。一棵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槐树,使人联想到诗人的际遇,吃过的苦,历经过的磨难。残文老师出生于1937年,那是怎样的一段战争岁月呀;一路走来,诗人一如这棵生命力顽强的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蓬勃。
        第三节: “ 老得成了神 老得成了精/逢年过节/吃遍 几十里的献贡  ”。 这几句使我联想到在大多数人眼里,古树都是有神灵护佑的,人们常常在一些特定的日子会去供奉,这节稍有逊色,结合整组诗来看可有可无。
        第四节:“老得没了木质/ 只剩下亲情/长几片绿叶迎送 季节的变更”。 这几句诗歌与前几节并列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无论树龄或是年龄有多大;纵使历经风雨,内心虚空,亲情永远无法割舍,总会在信念上萌生出新的希望。
        第五节:“树洞里 容得下/村委开会/ 藏得住偷偷摸摸的爱情……”。这几句诗用简单的意向深化主题,老槐树容得下村委开会,藏得住小约会。烘托对比出老槐树的精神风貌,此时无声胜有声。        

        整首诗托物抒情,耐人寻味。蕴含着残文老师一贯的写作风格,乡情亲情爱情在诗人心中永远占着很大的比重。暖了岁月,圆了心梦。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48
饺 子
文/残文
捏成月亮模样
乡愁沸腾里 煮出
童年的味道


苍穹读诗: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象征着团圆与美满,月亮同样是千百年来人们喜欢用来寄托思念的载体。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把不相干的两种关系体结合起来,把“饺子捏成月亮的模样”,这样的诗句深入人心,易于读者萌生亲切感。满腹乡愁被捏进一只只水饺,在沸腾的水花中翻滚;或许在诗人心里正浮现出儿时守在灶台前的情景,母亲熟悉的身影在忙碌,儿时的感觉再现,诗句质朴温和,重重童年记忆涌上心头。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50




《望 月》
山西/残文


乡愁 最怕生锈
晴朗的夜晚 请那柄
弯刀 刮骨疗毒






苍穹读诗:是怎样的一缕乡愁,如同锈蚀一般,缓缓侵入骨髓,随血液流淌;漫长的时光里,诗人无法摆脱这样的思乡之痛,忍受着魂牵梦萦的煎熬。唯有在明朗的夜晚,请天边弯弯的明月为自己疗伤,慰籍孤独的心灵。“刮骨疗毒”寓意深刻,表明乡愁之深,不能够轻易化解。诗人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熔铸内心所有的离愁别绪,浓缩在这首微诗中。诗句感人至深,极具想象的张力。情景交融,手法老道。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06:52
简析残文的微组《深山婚事》

文/素魄清魂
       今天阅读了残文老师的新组诗《深山婚事》,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幅幅场景。如临其境,耐人寻味。
       山路上走来一支热闹的迎亲队伍,唢呐声声高亢嘹亮,流行歌火辣奔放。一对新人在酒宴上频频敬酒致意,答谢亲朋好友;寂静的大山一下子多了几分喜庆祥和。这组诗歌情景交融,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意境营造。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来增强文字所要的表达的艺术效果,通透纯粹。
      “两根干透的柴/爱的火星 一碰/红红火火着了”,把一对新人比喻成两根干透的火柴,相爱并且擦出了幸福的火花;照亮彼此,更是奔向红红火火的新生活。“那对唢呐 为了/这一天,等得/锈迹斑斑”,拟人化的方式赋予小唢呐以生命,更是等得锈迹斑斑;暗指深山里已经很久没有举办这样的婚礼。拓展一下思维空间;如今很多年轻人为了改变命运,大多走出大山去繁华的大城市打工,有些已经安身立命不再回归这片养育他们长大的贫瘠土地。这场婚礼地进行无疑给深山深处的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惊喜。更使得诗人欣慰,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有希望的土地, 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改造来建设的更加美好。“吹鼓手 忘了祖传的/曲牌。拣了首流行歌/大山 立马唱红了”,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消息闭塞交通不畅的深山也在变化,流行歌 在山中回荡,更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欢愉。“山沟的夜/被一对喜烛/烧得通红”,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对喜烛将整个山沟都照亮了,小情境大视野,夸张的修辞运用娴熟。“柿子酒 角落里/摸出来 压得石板桌/东倒 西歪;自编的拳令/东山喊 西山应/星星 记着输赢“,柿子酒,石桌板,东山喊,西山应,侧面刻画出酒席的热闹场面,参加婚礼的人们一直喝到月朗星稀还不肯散去。东歪西斜,可见个个兴高采烈,尽情推杯换盏。这个时候,天上狡黠的星星也来凑热闹,为诗歌更添一番神彩。
       残文老师的诗歌有如一条长长的溪流,是清澈的,平静的。偶尔让读者感觉到一丝波澜,转瞬又缓缓流向远方。诗心清明,岁月长青。




附:深 山 婚 事
残 文(山西)

1  

两根干透的柴
爱的火星 一碰
红红火火着了

2  

那对唢呐 为了
这一天。等得
锈迹斑斑

3  

吹鼓手 忘了祖传的
曲牌。拣了首流行歌
大山 立马唱红了

4

山沟的夜
被一对喜烛
烧得通红

5  

柿子酒 角落里
摸出来 压得石板桌
东倒 西歪

6  

自编的拳令
东山喊 西山应
星星 记着输赢



作者: 炫东炫东    时间: 2019-9-20 21:23
欣赏好诗 问候师友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0 21:47
炫东炫东 发表于 2019-9-20 21:23
欣赏好诗 问候师友

感谢关注,晚上好。以上是我给文老写的诗和一些读文老诗歌的心得,很高兴与你与大家分享。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0 22:02
欣赏学习!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0 22:03
短小精悍,力透纸背!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0 22:08
诗人以耄耋之年,带病之躯转习微诗,诠释生命真谛以及对绚烂生命的不舍与热爱,很感人,评论也声情并茂,热贴共享!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05:34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9-9-20 22:08
诗人以耄耋之年,带病之躯转习微诗,诠释生命真谛以及对绚烂生命的不舍与热爱,很感人,评论也声情并茂,热 ...

谢谢鼓励与支持,残文老师虚怀若谷,对待文学的态度严谨务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早。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06:11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9-9-20 22:03
短小精悍,力透纸背!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我没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在这个帖里发一下。
作者: 哑榴    时间: 2019-9-21 07:14
早安。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07:21
哑榴 发表于 2019-9-21 07:14
早安。

早,一天好心情,上班去了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1 10:31
素魄清魂 发表于 2019-9-21 05:34
谢谢鼓励与支持,残文老师虚怀若谷,对待文学的态度严谨务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早。

学习中。周末快乐!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1 10:37
素魄清魂 发表于 2019-9-21 06:11
我没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在这个帖里发一下。

好!让大家都认识一下素魄清魂人如其名,名副其实。我记得严主持有一个诗人通联及诗观汇总贴,你可以在那里把你的美照贴上。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13:17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9-9-21 10:37
好!让大家都认识一下素魄清魂人如其名,名副其实。我记得严主持有一个诗人通联及诗观汇总贴,你可以在那 ...

是呀,可惜我离诗人两个字还太远。午安,加班去了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13:18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9-9-21 10:31
学习中。周末快乐!

残文老师德艺双馨,他对待文学的态度我们都应该学习。
作者: 神青赶    时间: 2019-9-21 13:42
欣赏!学习!
作者: 神青赶    时间: 2019-9-21 13:44
读素魄诗评,看残文诗章。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1 18:40
素魄清魂 发表于 2019-9-21 13:17
是呀,可惜我离诗人两个字还太远。午安,加班去了

严格要求自己,欣赏!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1 18:40
素魄清魂 发表于 2019-9-21 13:18
残文老师德艺双馨,他对待文学的态度我们都应该学习。

期待更多分享!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19:09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9-9-21 18:40
期待更多分享!

谢谢回复,文老寄给我的书《回声》,后记感人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舟自横渡    时间: 2019-9-21 19:49
素魄清魂 发表于 2019-9-21 19:09
谢谢回复,文老寄给我的书《回声》,后记感人

老而弥坚,志存高远,可敬可佩!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20:12
神青赶 发表于 2019-9-21 13:44
读素魄诗评,看残文诗章。

感谢朋友临帖指导,欢迎
作者: 素魄清魂    时间: 2019-9-21 20:16
在网上转载一篇残文老师写的文章,收藏在这里。


垣曲八旬残文诗人写于自己的八十寿诞

诗人作家文超万


今年我80岁了。人生苦短,能活这么长,连自己也感到意外。半岁就失去母亲的小生命日本飞机没炸死,灾荒年月没饿死,冤狱绳索没勒死,20年病魔没缠死,跌跌撞撞走过来,脚窝里盛的是欢乐?是血泪?……
“绳从细处断”,1996年7月的最后一个黎明,伺机待伏的病魔,突然袭击,生生的砍去我的左半身,成了一个瘫痪残疾人。那时,不满五十九岁,人生的黄金年华呵,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泪水滴入中条山下滚滚黄尘中去了。一病就是二十余年。二十多年啊,等于白白丢了一个青春年少。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坐家”(作家)、“死人”(诗人),在这漫长而痛苦的岁月里,幸亏我的好老伴,含辛茹苦,关爱有加,才有我的今天,我活的是我老伴的阳寿啊!
病残之后,情真意切的文朋诗友,抢救式地帮我找回失去十多年的文学梦,几乎是“生拉硬扯”地搀扶我上了网络。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儿、在浩如烟海的森林里,终于找回属于我的春天。好不夸张的说、若不是上网,这个病老头,早就憨了,傻了,呆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知前边的路,还有多长,但很清楚,已到了人生的边沿。等只等,瓜熟蒂落,驾一片落叶,飘飘荡荡,回归故里。
落叶的脚印,深也罢,浅也罢,正也罢,斜也罢,风雨过后,只见茫茫黄沙……
文超万(残文)
农历2016.9.23于中条山下
作者: 炫东炫东    时间: 2019-9-22 19:29
欣赏佳作 问候老师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