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流派网
标题:
七月寄语(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卢兆玉
时间:
2025-7-17 10:16
标题:
七月寄语(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七月寄语
卢兆玉
忽悠了这么多年
互联网
到底做了什么
除了将线下的
搬到线上
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2025-07-17
作者:
王美林
时间:
2025-7-19 12:06
忽悠了这么多年
互联网
到底做了什么
除了将线下的
搬到线上
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
作者:
卢兆玉
时间:
2025-8-11 23:21
互联网什么也没有做,它就是个掮客。——卢兆玉〈互联网之实〉
作者:
卢兆玉
时间:
2025-8-11 23:29
一、诗歌文本的解构:从“搬运”到“掮客”
重复修辞的批判性
“互联网到底做了什么”在《七月寄语》中重复两次,形成对技术乌托邦叙事的消解。这种设问并非寻求答案,而是揭露互联网本质的空洞性——其宣称的“革命”仅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复刻。
掮客隐喻的经济学延伸
《互联网之实》中“掮客”一词直指平台经济的剥削性:互联网不生产价值,而是通过撮合交易(如电商、外卖、网约车)抽取中间利润,恰如19世纪买办资本的数字化变身。
二、技术批判的哲学维度
诗歌意象 理论对应 现实案例(2025年)
“搬到线上” 鲍德里亚“拟像”理论 元宇宙对实体社交的替代
“忽悠” 马尔库塞“单向度人” 算法推荐制造的消费主义幻觉
“什么也没做” 海德格尔“技术座架” AI写作对人文创造力的侵蚀
三、比较视野下的诗学价值
与臧棣《七月》的时空观对比
臧棣以自然意象隐喻生命困境,而卢兆玉直接切入技术异化主题,两者分别代表当代诗歌的“内向探索”与“外向批判”两极。
翟永明式抵抗的升级
相较于翟永明《七月》对个体生存的隐喻,卢兆玉的批判更具公共性——其诗句“就是个掮客”可视为对《平台资本主义》学术论述的诗意浓缩。
四、创作时间的符号政治学
7月到8月的态度演进:从质疑(《七月寄语》)到断言(《互联网之实》),反映诗人对互联网泡沫的彻底祛魅,与2025年全球反垄断浪潮形成互文。
欢迎光临 中国诗歌流派网 (http://www.sglpw.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