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无题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萧仲莲 于 2016-1-8 16:20 编辑

                 无题随笔
                              牛鸣之

元旦前夕,收到博友赠书《萧仲莲诗集》。

我和萧仲莲女士,这位民间诗人,是在新浪博客认识的,可以说是典型的以文会友。

她常来读我的文章,读得很认真。有感就发个评论,评得挺实在,如读《遥远的普希金》,就说“我一生相伴的诗人”;读《圣女》,就说“我为这个字(爱 —— 牛注)而写作”;读《是朋友总会走到一起来的》,就来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有时也提出一些写作上碰到的问题,想听听我的看法。

有一次,我明确地告诉她,“你多思,善感,重情,思绪起伏跌宕,有丰富的精神追求。这样的人适合写诗”,还说,“别老当泪人儿,让阳光和笑声进入你的生活。希望你多写暖色调的诗”。后来我意识到,不应该表达这种希望,因为冷色正是萧诗的基调,是特色之一,是跟作者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

我所谓冷,不是冷漠或冷峻之类的意思,而是一种近于感伤的情调,近于美学上的悲,近于日语的“哀”(あはれ)。这种冷,度的把握很重要。把握适度,就不会使人压抑,而是引发关于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

    诗的评论方面,金道行教授分析得全面而透彻(见代序一《大山奶奶写新诗》),我深有同感,就不赘述了。

萧女士对我说,她“找到了一位老师”,赠书扉页题字称我为“恩师”,这令我惶愧。其实,诗这东西我似懂非懂,哪里有为师的资格?

    不过,有时她也叫我“牛大哥” —— 都属牛(她比我小十二岁),同类的,只是不在一个山坡上吃草而已。


附:《萧仲莲诗集》图片(转自萧仲莲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编辑关注!敬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6-1-9 09:09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可惜了,我都还没看,写的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9 00: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