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3期:辽东天赖《蝉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门 于 2017-8-23 01:10 编辑

民声,民生
-----读辽东天赖《蝉诉》有感
文/梦的门

如果没有声音,如果一直保持沉默,蝉大概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但因为它们持久不断地发声,让整个夏天都不得安宁,于是,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季节里的明星。我们所知道的蝉就是这样的,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委屈。

从标题《蝉诉》开始,作者就直接了当地代入语境,一个拟人化的“诉”字,很快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蝉的确很像我们社会里存在的上访民众。他们到处喊冤,不仅让政府的官员听着来气,就连普通百姓,也并不理解、同情他们。把上访普遍称作“闹事”,便可见一斑。所以,作者的起首两句就说:“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都当作无聊的聒噪”。这是在悲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因为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不痛不痒,是怎样的麻木。没有人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引起重视,蝉的问题,诉说再多遍,也只能等,“等秋后”。

我们有句俗语,叫秋后算账。大概所有的问题都得等到那个时节。闷热被一扫而空,天高气爽,明日高悬。问题好像解决了,而蝉也就不叫了。

这就好比民生和民声的关系。民若安居乐业,民声自然和谐;而若民不聊生,蝉鸣那样顽强的呼告,正是民声的最真实表达。难道能怪这种警笛长鸣太过刺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8-20 1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门 于 2017-8-23 01:12 编辑

人到中年的苦闷
-----再读辽东天赖《蝉诉》
文/梦的门

初读《蝉诉》,以为说的就是民生民声,但换个角度再读,就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蕴味,是作品本身内涵着丰富的元素,还是我们在解读过程中植入的?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往往就是这样,它并不用道德教条来规劝你做个什么样的人,而是用一些提示,唤醒人内心的情愫,生发联想,使一颗鲜活的心,自己去观察、去体会这个大千世界。

蝉,作为一种普遍而又普通的现实存在,它的鸣叫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作者把蝉鸣称作蝉诉,代入浓厚的人文气息,显然是作为一种意象,引申入诗,这不能不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蝉主要活跃在夏季,天气越闷热,它们折腾得越欢。这一特征和人联系起来,则耐人寻味。

一年四季,若和人的一生对应起来,夏季就相当于人的中年。人到中年因为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加之,心性还不够成熟,内心冲突正值苦闷,蝉鸣恰在这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何尝不恼人!但这苦闷,也只能嘴上说说,谁又能替得了谁。等到秋后,心性日渐成熟,老成持重,若再豁达一些,便天凉好个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8-20 12: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怎么成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7-8-2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写了一篇发出来成这样了,还没来得及留底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8-2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8-20 12:21
用的是手机吧,用纯文本编辑,一般会发现问题。

是不是就找不回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8-2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8-20 12:31
这里还涉及到其他国家的文字,因为没有用过,也不去了解它。比如,韩文,日文,

谢谢,我只好再重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8-2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野 发表于 2017-8-23 08:42
支持朋友的这个理解。问好。

感谢绿野师友支持,问候朋友,祝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8-2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蛇珠 发表于 2017-8-22 15:44
《等待——生命的付托》
                 —— 微诗微评《蝉诉》

很有新意的解读,别致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07: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