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敬亚为中国诗歌博物馆网络展馆题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经常不是,而且泰半或九成不是书法家。
但是[手稿]除了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性情/书如其人之外,并且让诗歌研究者对一首诗在细节的改字改版上具有研究的价值,是文化史料。
建议[诗网社]联络一间大学或博物馆,开辟专室逐年征集典藏诗人手稿。将来会成为一笔重要的国家[文化记忆],也使该馆/校的文物(等同现金)资产及地位更加巩固。两头都赚,何乐不为?
但建议,宁缺勿滥,一起步,只征集50名诗家的手稿各一张,或笔记本各一本即足。然后花上三五年消化、认识、利用、研究、后的出版、展出...。之后,时情况,再展开第二批次的征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 19: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