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宫白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访谈诗人唐毅(请及时刷新)

[复制链接]
65#
发表于 2016-7-30 19:41 | 只看该作者
天真的小女孩隐去了艺术的创作过程,道出了作品的“天然性”。好作品都是这样的。我常常把写诗的那个过程想象成为:一群人站在一块巨大的毛坯石前指指点点,议论里面究竟藏着怎样一个形象。诗人就是那位去掉多余的坯料的人,是把作品呈现给人们的“匠”。此处所谓的“匠”,同“匠气”的“匠”不同,更接近于艺术的巅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7-30 19:41 | 只看该作者
把一段文字弄得“不明白”不难,难的是“明白”又必须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7-30 19:40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19:37
今人赞美一个东西,喜欢用“最”字,比如最青春、最文艺、最时尚等等。那么诗歌呢,应该是最文化的。
我觉 ...

从复杂里思,往简洁处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7-30 19:40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就想啊,当大家在所谓“先锋”的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掉头而去,他是不是比其他的人更为“先锋”呢?
我曾在一篇小文中谈到,一位小女孩看到一尊即将完成的美少女花岗石雕塑,很是惊讶地问雕塑家:“您怎么知道她就藏在里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6-7-30 19:4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是把话说利索,诗歌不是“弯弯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40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19:39
作为后者,容易被弄得有些“玄乎”的。有所指,有能指;有隐喻,有转喻……不一而足,而且容易被贴上“先锋 ...

诗之所以为诗,不仅在于明白或不明白,关键在明白却又不是人人所能够说明白。————唐老师高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39 | 只看该作者
唐毅 发表于 2016-7-30 19:37
今人赞美一个东西,喜欢用“最”字,比如最青春、最文艺、最时尚等等。那么诗歌呢,应该是最文化的。
我觉 ...

我觉得中国诗一定要说中国话。首先是把话说利索,诗歌不是“弯弯绕”。————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6-7-30 19:39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后者,容易被弄得有些“玄乎”的。有所指,有能指;有隐喻,有转喻……不一而足,而且容易被贴上“先锋”的标签。这样的诗固然是可以有的。但有的人往往因为后者而忽略了前者,即直抒胸臆亦非易事。诗之所以为诗,不仅在于明白或不明白,关键在明白却又不是人人所能够说明白。
我认为,要把一段文字弄得“不明白”不难,难的是“明白”又必须是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6-7-30 19:37 | 只看该作者
今人赞美一个东西,喜欢用“最”字,比如最青春、最文艺、最时尚等等。那么诗歌呢,应该是最文化的。
我觉得中国诗一定要说中国话。首先是把话说利索,诗歌不是“弯弯绕”。诗歌总的就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抒胸臆,即把自己的发现直接告诉读者;二是独运机杼,有弦外之音,即人们通常说的隐喻,把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对其他事物的言说加以暗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6-7-30 19:36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已有那么一些同仁发现了中国新诗的这种方向性错误,正在“往回走”,重新审视关于传统承继的问题。
所谓“往回走”,当然不是原原本本照搬,既然有了中国新诗这一“新品种”,就像楚辞之于《诗经》、唐诗之于汉赋、元曲之于宋词是“新品种”一样,让新诗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还需要一代代诗人的不懈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2 16:3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