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3期:辽东天赖《蝉诉》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7-8-23 2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漠风沙王峰 于 2017-8-24 09:56 编辑

不吭气就死吧
——简评辽东天赖的微诗《蝉诉》

    大漠风沙王峰

    古往今来,写蝉的诗词举不胜举,褒贬不一,其高洁,其张扬,其自大,而《蝉诉》一诗赋予其敢于发声,敢于怀疑,敢于质问的形象。活脱脱是一个自然界的“干预者”。
     开篇抓住声音,进行渲染,陡然提问,像是问他人,又像是问自己,一声下坠的叹息,喊叫的再高也是白费力气,转眼秋天到了,现在的秋天,是利益者收租的季节,是耕耘者付出的季节,是中介商牟利的季节;奔走,呼号者,颗粒无收,进入寒秋,屏气息声,进入死亡的季节。大地空阔,万物肃穆,日头白得像纸钱,好像是为,那嘹亮的声音而默哀。死就死了吧,不吭气是一个死,吭气也是一个死,在秋后到来之前,把声音吐在枫叶上面……
    通读全篇,以声音开始,以声音结束。过程有提问,无奈的等待,时间的转换,环境的描写。秋后无声,而“高蹈的声诉”在广袤的大地飞翔。

原诗如下:

蝉诉

辽东天赖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等吧,等秋后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
秋后,再无我的声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8-24 08:57 | 只看该作者
严家威 发表于 2017-8-22 22:25
欣赏学习问好……握手。

严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8-24 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8-24 10:29 | 只看该作者
                                    莫让等待憾终生
                            --兼评辽东天籁的微诗《蝉诉》

                                    文/张雷


      好与恶,皆由心生。蝉鸣声声,亦不失为夏日美丽风情。蝉声的大与小,都不会刻意伤害别人,大家没有必要刻意把蝉声“当作无聊的聒噪”。蝉儿不会揣摩世人的心思,只是随意用发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存在。蝉的叫声再响,也与“好言”和“恶语”无关。“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不是蝉儿诉说的衷情?
      时光似乎可以消解凡人心中的块垒,等待难道能够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等吧,等到秋后”,这分明是蝉儿无可奈何的悲愤心声。秋后虽然“天清气朗”,秋后虽然“明日高悬”,但是蝉儿的生命能否在秋后重生?经历了秋风秋雨,蝉儿就命在旦夕了--“秋后,再无我的生息”!蝉儿的诉说,戳痛了谁的内心?
      《蝉诉》巧用拟人的手法,借蝉儿之口诉说世人心中的烦忧。诗人从日常细微之事入笔,在看似平静的娓娓道来中,坦陈了心底淤积的悲愤与无奈。是呀,等待扼杀了风景,等待让美丽错过了时令,等待让生命随风飘零……蝉儿的诉说,会不会也是“无聊的聒噪”呢?心中饱含爱,《蝉诉》难释怀。秋后待秋后,遗憾伴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7-8-24 1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蛇珠 于 2017-8-25 09:31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7-8-24 18:2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7-8-24 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丁香墨客 于 2017-9-11 21:39 编辑

在聒噪中最后坚守的只是希望

简评辽东天籁的微诗《蝉诉》

文/丁香墨客

微诗的题目叫《蝉诉》。蝉,在诗中作为第一具象,承担着作者所有的寓指,而这一熟悉的生命单元之所以被作者选取,无疑是蝉的特性使然。炎热的夏季,蝉的聒噪连绵不断。在现实中确实令人产生烦躁之感。如果这样实际地去描述并以诗歌的方式呈现,无疑是毫无诗意可言。这就需要诗人另辟蹊径,将蝉只是作为具象来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这样就扩展了意境空间,任读者的想象之翼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腾挪驰骋。蝉,看似一种诉说,或者是抱怨:自己日复一日的鸣叫没有人在意,声音再大也只是被当做无聊的聒噪,因为蝉的弱小和无助,结果只能如此,现实中的弱势一族恰是这样只能发声却无人在意的群体。即使等到秋后,有了转机,有了明日高悬,但弱势一族却已经乏力无声。就像夏蝉,秋后的时光里已经失去了生命的能量,像一支枯草一片残叶。剩下的只是在聒噪中最后坚守的希望。这就是诗人给予读者的悲悯情怀。

蝉诉

辽东天赖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等吧,等秋后

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
秋后,再无我的声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7-8-24 2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恩荣 于 2017-9-4 15:30 编辑

《大悲无泪  为天地立心》

---读微诗《蝉诉》里的诗人精神
     王恩荣


       这是一首特别有力量的诗,悲慨之情有四两拔千斤之势。题目:蝉诉。是控诉!整个诗采用了象征手法。蝉又称知了,蝉在地下暗无天日,十多年才破土而出,所以叫“金蝉脱壳”,这份敬意形成诗的感情内线。诗人亦如此,无数次痛苦的蜕变,才有最后歌者的纯粹与执着。但是知音难觅,
“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
都当作无聊的聒噪”
这就是一个诗人对俗世的悲悯。这节把蝉的精神与诗人的精神物我化一。诗人是孤独的,他的声音得不到世人的回应,“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更难得到人们的理解:“都当作无聊的聒噪”。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这应该是自古行者慨叹。诗人是清醒的,他无法同流合污,他是真善美的化身。诗人有远见卓识:“等吧,等秋后”。
但诗人又是悲怆的,他不屑于守道待时,他知道生命短促,他得不停的鸣叫,“知其不可为之而为之”。他宁可用他的死"为黑夜的来临点燃最后一盏灯火"。最后:“秋后天清气朗,明日高悬”,这就是他的理想的目标,“天清气朗”,象征政治清明;“明日高悬”,象征正义彰显。这时,可惜诗人已不在,“秋后,再无我的声息”。但能唤醒人世良知死就可瞑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7-8-25 13: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国哥 于 2017-8-25 14:03 编辑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读微诗《蝉诉》偶感

  网络时代,给予我们每一个人的展示、倾诉乃至呐喊的空间看似已经够多了。上至天下大事,下至一己之私,如果你想说、敢说或者会说,总会有一条表达的路径在等你。
  然而,“表达”了又如何?“倾诉”了又如何?“声音再大,又有谁会在意?”,诗人开篇第一句,已经把人微言轻、欲诉无门的悲凉和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
  蝉是一种令人怜惜的昆虫,它的幼虫,埋在地下几十年之久,而破土而出,看见天日之后,却只能存活数天……古往今来,以蝉为表象,状物抒情,借物言志的诗词很多。柳永《雨霖铃》里“寒蝉凄切,对长停晚”,是借蝉声喧染秋风萧瑟的气氛,为离别增添了无尽的凄美;李商隐的《蝉》里“本以高难保,徒劳恨费声”,表达了诗人满腹愁绪,宁受清贫而饮露西风的心志。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清白、与世无争的代名词,因而也使得“蝉”成为历代诗人争相借用的物像,走进了浩瀚的诗歌海洋.
  微诗《蝉诉》也不例外,它秉承了中国诗歌“托物言志”的传统,寥寥数语,已穷尽弱势者的辛酸苦辣,其中况味,无以言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7-8-25 19:35 | 只看该作者

祝福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11:2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