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4期: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7-9-24 06:18 | 只看该作者
此地无声胜有声(定稿)

----读长林晓歌的《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王恩荣


诗歌是用意象说话的,微诗更是如此。
“没有炮,没有炮台”,此时无声胜有声。“遗址上”却没有炮没有炮台,这像是控诉!但人类抹杀不了历史,树如简,生长的册页,记录过往的风云。这就是诗人呈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的深刻意义。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城市建设不考虑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已经把那段应该让后人铭记清朝时卫国的丰功伟绩,挤成了“栏墙上的小黑板”,不舍得给精神文明留有空间,这是形而下建设者的短视野。这是本诗的第一层意义。这让我们想起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的梁思成的保护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址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有良知的城市建设者重来不是没有,但为什么不注意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同步导致历史遗址没有空间甚至消失的悲剧时而有之?诗人如是说:

"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最后一句,才是本诗的着眼和着力点。我们的历史只记录“伟绩”,没有反思。这就说明城市建设的短视野不仅仅在于建设者本身的短视野,也在于我们文化的短视野。无知与是否具有良知就是文化浩劫的悲剧时时重演的罪魁祸首。如此说来,破坏文化的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文化本身,一个民族不会或不敢面对或反思自己的历史,历史文案只知报喜不知报忧,这危害要大于破坏历史乃至忘记历史本身。其深远的影响概莫甚矣!这才是本诗真正想抵达的深层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7-9-24 06: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东永清 于 2017-9-24 07:15 编辑
东方风 发表于 2017-9-23 17:33
此首小诗伟绩二字是一大败笔

赞同诗人的点评。该诗有给人要为清朝歌功颂德、炮轰当下政权之嫌。可惜没 ...


感谢诗友支持。

作为一首叙事诗歌,应跳出第一视角来,不亦掺杂主观的评判,只客观记录事实。
我看了本主帖的跟帖,有一些帖子混淆观点,以乱视听!有些帖中关键词伟绩二字不能点破,解释含糊不清!
清朝有什么伟绩?一个将关内千万万汉族人视作猪狗的政权,统治者手中沾的汉人鲜血还不够多么?
有人以为文革如何如何!可谁知道当年清朝历代大兴文字狱,杀了多少汉族知识分子,动不动就满门抄斩灭九族。还搜罗天下书籍付之一炬,天下书籍十去七八,他们这是要从根上洗白自已,可惜的是,他们离我们太近了,以致于今日我们仍能闻到他们骨子中腐败的气息。
说到文革,我不敢妄加评判,但我知道,那时候出过一个纯农民副总理……陈永贵,纯农民。
希望我们手中的笔能做一个历史见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7-9-24 06: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东永清 于 2017-9-24 07:22 编辑
古不为 发表于 2017-9-23 19:09
为永清编辑鼓掌!我十分赞成您的观点。
对于任何有关文革的观点,我认为:第一,不能轻易否定,既然发生 ...


感谢支持。

我从头读了跟帖,一些帖子评析提到了技巧,手法,意象等,可是对伟绩二字解释含混,顾左右而言其它,词不达意。
一篇叙事体文字,应以事实为依据。不但写诗写文章,生活也是同理。那么,北海东炮台遗址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让人纳闷的是此处关于伟绩二字的定义依据是怎么得来呢?清朝这个腐朽没落,不思进取,将我中华民族带进水深火热之中的统治阶级有什么伟绩可言?若说有,其丧权辱国直接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蒙古等大片土地割出去了,香港澳门至今仍一国两制,台湾仍回不来,钓鱼岛还在争议。等等等等不一而论!
关键之处是后面两句的排比,用清朝与文革时的中国比,能比吗?更何况还带有褒奖清朝,贬低文革之意!就如同拿一根腐朽的枯木与一个新生树苗上的节疤相比,能比吗?
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有他的主见!问古老师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7-9-24 07:21 | 只看该作者
山东永清 发表于 2017-9-24 06:58
感谢支持。

我从头读了跟帖,一些帖子评析提到了技巧,手法,意象等,可是对伟绩二字解释含混,顾左 ...

很有见地!永清直击要害,欣赏。正如永清所言,清朝所立之炮台实未发挥保家卫国之功效,即使战场上侥幸取胜,谈判桌上仍将割地赔款,何来伟绩?不过通读全诗,若将伟绩二字作为反讽却有绝处逢生之感,不知兄以为好何?顺祝早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7-9-24 0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东永清 于 2017-9-24 07:30 编辑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7-9-24 07:21
很有见地!永清直击要害,欣赏。正如永清所言,清朝所立之炮台实未发挥保家卫国之功效,即使战场上侥幸取 ...


反讽二字我在前面的本人评论贴中已写明了,与兄观点相同,感谢诗人清早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7-9-24 07:54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7-9-22 20:18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欣赏凤兄从民族、文化切入理性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7-9-24 08:06 | 只看该作者
哦,长林兄弟好年轻,前途无量。
来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7-9-24 0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舟自横渡 于 2017-9-24 12:11 编辑
山东永清 发表于 2017-9-24 07:23
反讽二字我在前面的本人评论贴中已写明了,与兄观点相同,感谢诗人清早来读。


是的,回读方知兄已在前贴提及,请恕愚之贸然。
对于清政府而言在抵抗列强侵略时确无伟绩,甚至有亵渎伟绩二字之意,但对于局部个人尤其是战死沙场者当以英雄奠之,尽管此种牺牲在当时亦属无谓而自取其辱,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此种无畏之精神激励我辈奋发图强。
另对于兄之所言清兵屠城暴行确是惨绝人寰,以及后来之文字狱大兴以至于文脉几断,落后盈世,方有东亚病夫之蔑称,历史总会在某个时候报复某个错误。文革之弊亦有定论,其危害也将并一直在呈现,所有当前之乱象难道没有那时种下的因吗?窃以为农民总理实在是当权者所立之牌坊,令底层失去思维失去抵抗而甘愿臣服而已,当然一定程度也澄清了官场之恶习,贪官恶吏对于贫民多了些恐惧而有所收敛,没像现在放肆大胆。以上拙见,与兄探讨。远握致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7-9-24 09:46 | 只看该作者
山东永清 发表于 2017-9-24 06:58
感谢支持。

我从头读了跟帖,一些帖子评析提到了技巧,手法,意象等,可是对伟绩二字解释含混,顾左 ...

我理解诗人之所以说“伟绩”,是因为炮台发挥过抵御外侮应有的作用而已。“伟绩”二字,着实不太贴切。
为永清编辑的治学态度,深感敬佩!
当代中国,更需要这样认真的严谨的而不是随意的治学态度。
奉茶祝福!周末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7-9-24 09:49 | 只看该作者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7-9-24 08:52
是的,回读方知兄已在前贴提及,请恕愚之贸然。
对于清政府而言在抵抗列强侵略时确无伟绩,甚至有亵渎伟 ...

横渡君这一番议论颇有见地,说出了文革的优点和弊端。我以为,从长远历史的角度来讲,利大于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 13:5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