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1|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内消息] 中国云,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2-10-9 09:26 编辑 ) `8 v7 Q  X, b; |. k

- h* ~/ T  A9 J: T梦笛说“诗歌无需亲民,亲民的都不会是一流的诗歌,文学艺术本来就来于而高于生活,降到大众亲民程度的不是诗不是艺术,是宣传。”5 \5 _  W1 q1 V, J4 U& q8 }
  关于诗歌的亲民发展路线的讨论正在中国云论坛:“《中国云》诗刊大型电子杂志征稿启事”一贴中第5页发起
( ]; X- |+ I, q# \1 k$ G: @1 p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94&fromuid=2686- F3 Z9 i* O  J2 n" C* w
欢迎参与讨论。讨论稿最终将在《中国云》第二期推出,最长不超过500字。请在此跟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1-14 18:55 | 只看该作者
荣幸拜读各位老师的观点和辩证,墨香又上了一课,我觉得诗人的境界、思考、语言、和层次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和民众,虽然我阅历甚浅,认知水准也是肤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2-11-15 00:49 | 只看该作者
诗歌无需刻意去走“亲民”路线。一切的艺术都需要灵感的支持,艺术的其实更多时候是接纳外部的感知,听从内心的召唤,才能创作出个性的作品。“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套用一下:唯有个性的,才是大众的。
, ?2 w0 b9 R2 r0 z7 c   $ U2 Y/ Y, l" I
说得好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2-11-1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木之华 发表于 2012-10-30 23:37 3 l. P  m  ~+ s9 L9 E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 ...

' l( b+ |, c/ m+ v8 ^, b近日因事迟来中国云。谢之华兄弟来读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2-10-30 23:37 | 只看该作者
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7 a2 q4 V( w1 L6 J

; G0 h& }- a1 W. {( \+ J* g赞同。问好卢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2-10-28 10:15 | 只看该作者
水云生 发表于 2012-10-28 08:31 / i- z  J" Q: H# a" ?! u+ n4 f
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5 c2 g. m, G  N; G2 E. c6 S+ p
# ^3 `& a& {* z* d/ x" ^8 G9 G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
# J# m8 q# t6 x' b
既然诗起源于劳动,诗思来自生活,诗人怎能失掉亲民呢?提亲民理念,并不是将诗回归到无诗味的白话,也并不是仅仅围绕诗的懂与不懂上做争议,更不是否认那些神性感极强的历史名篇(其实大部分篇什依然闪烁亲民的光芒),我感到中国云的的亲民讨论,其目的是在强化诗意的同时,拉近诗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让诗有更多的读者。不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真理的老话,诗即是诗人精神的闪光,那灵感的闪光依然是个人生活与思想火花摩擦产生的,那光芒也应该沐浴人间的生活。因此,诗人听取诗的呼唤:神性;也应该听取歌的呼唤:观众;我想,失去观众的诗,再神性又有何益!还是听一听诗歌的呼唤吧:合二为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08:31 | 只看该作者
卢俊 发表于 2012-10-28 08:08
) F4 o5 Q: D+ \- N; T《诗歌》, j) V# W) G- o6 X, C8 ^7 h# `5 Z: t( b
+ {- d$ o% S* e% O
诗与歌,一对倒排序的亲兄弟

3 }0 E: p8 Z% m( |  n中国诗歌未来发展亲民论(一)
* ]) K- W0 t9 H% t" b, O2 [5 a6 X2 C0 V  w! y7 A
莫言热已经过去,但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人再获诺奖文学奖,那一定是诗歌。' G* l4 V1 N5 ]

: G6 Z! f5 L  `3 r" g对此预言,本人不敢妄自肯定。诺奖只是一个国际性奖项,即便中国诗人获得此奖,也不一定代表中国诗歌的最高发展水平。因为诺奖组委会或者其它任何奖项组委会的认可、不代表广大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认可。# ]# g: f" F/ p/ R+ ]$ m9 O
, _- E7 l' W! V3 n
诗歌乃人类的思想、道德之光;是诗人对现实生活最深邃的认识和概括性的描述,以语言为第一载体,广泛传播与民间大地,对人类的思想进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文化精髓。她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承受之特性,因为她直接和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紧密相连。美术、音乐 、舞台、建筑等艺术形式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系数大,都没有诗歌易于被大众接受与传诵。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炼性、精确性、流畅性、又区别于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格式冗长,决定了她在大众口头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v8 z# T8 v1 X: [; W7 N: f
$ B' ~% G" j1 d2 b9 N3 X+ O
所以说,诗歌的本性,就具有广泛的亲民性。(待续)( N% i# o* y) @+ c
5 \% |5 p0 T+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2-10-28 08:08 | 只看该作者
《诗歌》0 Y8 F. i- h* l# v
, h. w; g( N; ]1 W8 V
诗与歌,一对倒排序的亲兄弟( M! Y, U" v# R
歌在劳动的语言里先长大。劳动的呼号伴飞溅的汗水" @* q/ z1 X% t) u6 n2 C
舒展成歌的风姿。锄头的歌被文墨滋养的羊毫嫁接成诗的奇葩. G3 V' A1 r+ V1 |4 T9 n
诗移植于寺,悠扬的钟声里散播菩提芳香。诗开始远播,一代代诗人; P3 k# V: S4 ~9 p; |, j
源远流长。诗在语林独秀一枝,灿烂了中国古代文学史
4 L! A2 J- z" s1 U3 c1 E后来,诗回归于白话,涓涓涌出一些淡白之水,诗人们置身其中
! G1 |8 J. Q1 N0 A% ~  k- K. }不懈的尝试,如水的白话便浓烈成余味无穷的酒。酒沐浴的日子
, `. K1 H; u9 o% e6 [晃开膀子吟哦。诗人们开始陶醉起来,狂颠起来,离粮食的酒! [3 M2 E5 W1 {
庄稼上的精神——风跑至远。甚至技术的诗人,乱添加不可知的成分0 l9 ^4 f9 {5 h& z4 f5 @
制作假劣酒,让人入目云里雾里找不见南北  V1 v2 I, N# _( V" K- V
而歌,对劳动的汗水,对生命的语言,一往情深,时刻挂系着愧欠
1 @. G1 Y. J1 m1 _* i0 W劳动者便成为歌的“粉丝”。歌红遍大地。歌在市场经济里身价倍增
# T, k" a, _/ i) v# E# C! Q而诗,一贫如洗。诗依然陶醉着、自豪着说:我是属于神的……5 Y! s, `( q7 Y7 N
而我,一个爱诗多年的人,我站在诗与歌之间
- O' P5 ?! y  g9 S7 x2 {诗对我言:要念念不忘神性……2 L7 A  B" B6 m2 Y0 p3 g  _& M4 ^  d
歌对我说:要时时面对观众……- p6 W* e# b/ H# E' ?
诗歌高立着呼叫:要合二为一……0 z8 m8 `  a& G
8 b* x# X6 W7 e) g: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2-10-15 16:40 | 只看该作者
似乎不大尽然。古有白居易为证,今天似乎更不乏其例。诗歌不是象牙塔,不是专属,不是小资,它更多地应该成为大众(或说寻常百姓)易于接受的物事,而不是相反。就如同,《诗经》里的国风一样,易于传唱!否则,如何“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2-10-14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木之华 发表于 2012-10-11 16:04 # j" o: L& `+ S5 @
只是讨论而已,有些人的语气太激烈了。流派网老是发生这种现象。观点不同,谁也别勉强谁,谁也不是真理,相 ...
5 R9 ^  j) t( I0 b
之华说的极是,我们有缘,我们相聚,交流、学习、研讨,应诚心相对,某些语言让人无法回应。我是喜欢安静治学的人,既然中国云设了这个栏目,作为成员、作为挚友,理应积极参与。心中有话,在这里向朋友吐白,释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02:0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