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涂鸦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的自赎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8-3-14 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3-14 09:3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众多再明显不过的现象已经指向一个事实现代派诗歌已然走到了尽头,再无发展之可能。不过指望软弱涣散的现代派诗人迷途知返却是不可能的。没有谁能叫醒一个永远装睡的人,更没有谁能唤醒一个日趋没落的诗坛。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赞.但太绝对了就有失论文的严谨。个见!共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3-14 00:03 | 只看该作者
之针对你的文本进行讨论:在下看过你的文本,你所提起的“核心”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带过“观点”我看不出是你主要的论点。论点需要论证来展开。比如我们说到苹果,多数人都有其特性的感知,所以提到苹果就可以了,不用去解释或者论证所谓的苹果。但对于新课题新观点就需要大量的论证来支撑某一观点的可行性在哪里?不然就陷入无的放矢的空谈。一旦一种所谓的“知”只停留在自我的感觉阶段而不能具体的呈示出来就有了非理性的成分,属于拍脑袋的即兴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03:21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五星 发表于 2018-3-13 01:34
在未搭建好新建筑时就急着将老建筑拆毁并不是什么智者之举。当下有太多的人只知道指摘新诗的不是,却不知道 ...

中国古诗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崇信“人之初,性本善”。这几乎成了所有古诗人的一种信仰。所以,中国古诗才能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发扬光大,不断取得突破。现代派诗歌笃信的却是“人之初,性本恶”。所以,只能陷入盲目否定的怪圈,惶惶不可终日。短短几十年时间,现代派诗歌产生了多少流派,这些流派里的每个人都似乎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其实都无法持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3-13 01:34 | 只看该作者
在未搭建好新建筑时就急着将老建筑拆毁并不是什么智者之举。当下有太多的人只知道指摘新诗的不是,却不知道不是在哪里,往何处去是重大的课题,试问谁担负了构建犹如古诗那样的衡准体系了?就算有人试着构建这样的一种体系就能保证新诗的繁荣吗?实际上不仅是新诗,整体文学在中国都显出了颓势。快餐文化此消彼长,逐利浮躁之心在侵蚀文学圣殿。做为精神净土,用消费的视角去阐释都只能以失败做结。真正的艺术是守土者,她就等在那里,等着精神的皈依者而不是一时的哗众取宠。致:所有的文学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21:32 | 只看该作者
敖华 发表于 2018-3-12 15:20
高屋建瓴   提读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3-12 15:20 | 只看该作者
高屋建瓴   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07: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古训:“物极必反”。事实却在于物极有必反者,也有必不反者。虽然众多再明显不过的现象已经指向一个事实现代派诗歌已然走到了尽头,再无发展之可能。不过指望软弱涣散的现代派诗人迷途知返却是不可能的。没有谁能叫醒一个永远装睡的人,更没有谁能唤醒一个日趋没落的诗坛。
历史固然有其十分相似的一面,也有其截然不同的一面。诸如革命先驱秋瑾面对似乎愚昧不堪的国人尽可以振臂一呼:“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诸如在中国革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之际,毛泽东主席仍然可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是因为当时之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感尚未遭到现代主义思潮的侵蚀,在我们这个民族仍深藏着巨大的民族之伟力。
今日之中国所面临的现实却是西方话语权占据着空前强大的市场,尤其中国诗坛,无论诗人、诗歌理论界,无论各种期刊、各种报纸、各种网上论坛、各家出版社,都受到这批现代主义者不同程度的主宰与控制。尽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一分钟都没有尝试过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创作,然而正是他们却成功地误导了中国整个诗歌的流向,满可以趾高气扬地“指点江山”。这使得在我们这样一个意气风发充满变革意义的时代却始终无法产生昂扬向上的壮丽诗篇,无法诞生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使得我们的诗坛自始至终都无法诞生一种盛唐气象而到处充斥着颓唐落败的靡靡之音。总之,对于现代派诗歌亟需要的不过是否定而已,并藉此诞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07:18 | 只看该作者


今日之诗歌创作事实上到了这样一个重要关口:必须坚决摒弃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恶劣影响,非如此不足以挽救诗歌的彻底沉沦,不足以恢复诗歌应有的活力,不足以赢得读者让诗歌重新回归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为此中国诗歌必须拥有全新的诗歌理论、更必须要有全新的诗歌创作实践。说到底诗歌是一条回归线,应重新回归于“真、善、美”的轨道上来。
就目前诗歌现状而言事实上存在着这样的两种创作方向。
一、以中国化的视野重新整理西方以及世界优秀文化遗产,譬如进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的再度创作,为诗歌开辟出广阔的创作前景,让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些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不仅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时也吸引了众多诗人关注的目光。譬如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便曾将格林童话中的诸多故事改编成诗歌。但普希金的诗歌创作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民间性,在艺术性方面未免稍逊风骚。作为中国诗人完全应该也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挖掘整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意味着中国诗人将重新占领世界文化的制高点。
二、解读中国古诗密码,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更多融入古诗的元素,让中国古诗成为当代性的书写。中国古诗不仅具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更应该成为当代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一座巨大矿藏与源泉。当然,中国古诗是用世界上最精致的语言文言文写就的,文言文同白话文之间的距离甚至超越了汉语同其他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使得中国古诗不能直接作用于白话诗歌创作。但我坚信通过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天才努力是能够在古诗与现代诗歌之间嫁接起一座天然的桥梁来的,并藉以真正复苏一个大陆的梦想。问题只在于今日之诗人必须拥有这样的一种历史自觉性与担当。我想终有一天我们固然会因为历史上的李白、杜甫、白居易而沉醉,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民族还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李白、杜甫与白居易而倍感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07:1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有一个伟大的诗歌传统,这就是中国古诗的传统。就文学主旨而言,中国古诗自始至终信奉的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诗歌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旺盛生命力的基石,是使得中国诗歌绵延几千年而不断取得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坚强保证。就创作方法而言,中国诗歌多借助摇曳多姿的意象性来表达自己的诗思。“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之,用来表达意象性的事物亦多矣,艺术表现手法亦多矣,这使得中国古诗成功地避免了西方诗歌过度的直抒胸臆,不断向其纵深发展,不断挖掘着中国诗歌的魅力与美。
然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诗人的一大任务便似乎是要彻底清算中国古诗的“流毒与恶劣影响”。其领军人物胡适等便多有片面否定中国古诗之言论。这之后的一些诗人在进一步接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后更是决绝地否定中国古诗,貌似都要做《封神榜》中的哪吒三太子,不惜剔骨剜肉也要斩断同中国古诗的血肉联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派诗人同西方之波德莱尔一样同样无法斩断其同中国古诗、同西方优秀传统诗歌的深刻渊源。正是基于此,他们的诗歌创作才是最深受读者欢迎的,其取得的诗歌成就才是至为辉煌的。随着后续者的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不断加深,事实上这些诗人的作品日益无法为读者所接受,其成就亦远不如前者。这同样说明了一点,与其说这些诗人的创作昭示了现代主义在中国诗歌的一种可能性,毋宁说是传统诗歌在彰显着其巨大的魅力。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波现代主义思潮是中断了。但随着文革的结束,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主义思潮。最初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与西方最初的现代主义者波德莱尔以及中国的第一波现代主义诗潮一样,“朦胧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显示了现代主义的一种并不确定的可能性,还不如说是彰显了传统主义诗歌之深刻伟力。随着中国诗人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加深,现代主义诗歌便顿时黯然失色了下去,不仅失去了广大读者,其诗歌创作日益陷入一种致命的缺陷中而无法自拔。
当然对此现代主义者却给出了完全不合逻辑的解释。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精英主义诗人,满足于书写一种完全不为地球人所掌握的火星文明。为此他们会狂悖不堪地叫嚣为读者书写诗歌甚至是一种耻辱,真正的诗歌甚至是不需要读者的。
或许精英主义毕竟走得太远了,为反拔计,中国却又出现了口语诗人。口语诗人貌似迎合读者。不过其主旨仍然蹈袭西方“人之初,性本恶”之余绪,这使得他们的诗歌对于传统诗歌之优点会一概加以排斥。譬如好的诗歌创作必须做到“虎头猪腰豹子尾”,口语诗人却十分忌惮在诗歌创作中拥有个十分精彩的开头,这样会显得其诗歌创作是在向传统靠拢;也不会有十分充实的躯干,更不会有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这样无法拉开同传统的距离。然而正因此所谓口语诗自始至终都是平淡无奇的,毫无诗歌艺术魅力可言,毫无才情可言。“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偏偏这样一种诗歌模式,却在当下之中国不绝如缕、甚嚣尘上,岂非咄咄怪事?
更为致命的是,现代主义诗歌还会不断滑向其深渊,中国诗坛上开始出现了性器官决定脑袋的下半身诗歌以及排泄物决定思想的垃圾派文学。尽管现代主义者们会为此欢呼雀跃,但这一诗歌创作却会引发一场深刻的人道主义危机和人文主义危机,也必将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摒弃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代主义者们最初的新鲜劲头过去之后,恐怕他们只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自支。现代主义之于中国的诗歌实践事实上已经日益走到了尽头,甚至走到了其反面。现代派之于中国诗歌不仅不可能成为中国诗歌的一次大解放,相反却是中国诗歌的一次巨大阵痛,一场深刻的危机与劫难。中国诗歌事实上是走到了绝境,正经受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所从未有过的颓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0 17: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