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洋:翻译莎朗·奥兹给国内“下半身”诗人做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17: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远洋:翻译莎朗·奥兹给国内“下半身”诗人做参考



  8月20日,美国女诗人莎朗·奥兹(Sharon Olds)现身上海书展,参加上海国际诗歌节系列活动,与现场读者和观众分享诗歌创作经验。
  74岁的莎朗·奥兹现任教于纽约大学,在国际诗坛享有盛誉。主要作品有《撒旦说》、《死人和活人》、《父亲》、《未打扫的房间》等,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图书批评家奖、英国TS·艾略特奖和2013年度美国普利策诗歌奖。艾略特诗歌奖评审团主席、英国现任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认为,莎朗·奥兹作品“悲痛里有一种风度和骑士精神”,她运用诗歌歌唱,是“一位世界级的诗人”。从2013年开始,深圳诗人、翻译家远洋大量译介莎朗·奥兹的诗歌,经过三年多艰苦努力,其译诗集《重建伊甸园——莎朗·奥兹诗选》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并在本届上海书展亮相,为此次莎朗·奥兹的中国之行锦上添花。日前,记者就莎朗·奥兹的诗歌创作、翻译等诸多问题采访了诗人、翻译家远洋。

●美国诗歌的大地之母

  记者:中国读者对莎朗·奥兹的名字还不是很熟悉。是什么契机,让你倾注心力翻译她的诗歌作品?

  远洋:我一直关注并翻译获国际诗歌大奖的作品,特别是尚未在国内译介的。选择莎朗·奥兹,首先是我喜爱她的作品。后来,也涉及我对诗歌的看法,具体说主要是对所谓“下半身诗歌”和“口语诗”的看法。“下半身诗”与部分“口语诗”写作的功过是非,一直是世纪初大陆诗坛争论的焦点之一。对于这些作品的审美倾向,历来反对、诟病者众,推崇并为之辩护的也不少。2002年,我曾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一股浊流——从“反文化”到“下半身”》,现在回头来看,虽然言语激烈,但我的基本观点没变。译介莎朗·奥兹,持续的内在动力之一,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她是如何用“口语诗”写“下半身”的。

  记者:与中国的“下半身诗歌”相比,莎朗·奥兹的写作有什么不同?

  远洋:在前面提到的文章里,我曾说到中国“下半身诗歌”充斥着赤裸的色情、性变态、性乱交甚至嫖娼等细节,这些诲淫诲盗的东西,“借助互联网像病毒一样广泛传播,败坏了诗歌,也败坏了大众阅读诗歌的兴趣。”而奥兹的诗歌却完全不同,比如她有首常被人引用的短诗,把读者带入对神与人、灵与肉、真与伪的种种对比反思之中。伊丽莎白·加夫尼称赞奥兹是“勇敢的”,“她的诗有时是不和谐的、意想不到的、大胆的,但总是爱和深深的回报。”《诗闪光》评论家理查德·瑟尔伯格赞扬奥兹“呈现以前未写过或在这些方面不写的主题……这些诗里最好的诗一行一行地密集着灵感。”

  记者:在翻译选目上,是否有意选择与身体写作或表现人性主题相关的篇目?

  远洋:莎朗·奥兹诗选《STRIKE SPARKES》,是她从1980年到2002年出版的7部诗集的选本,根据内容,我将中文译本定名为《重建伊甸园》。她的作品主题始终如一,几乎都是从身体出发,展开性与爱的交织和变奏。正如德怀特·加纳评述的那样“家庭生活,死亡,性爱——莎朗·奥兹的主题鲜明、简约,她的纯口语,有时可以让她看起来像哺育美国诗歌的大地之母。”这个选本中的一百多首诗,如连续剧情,一种持续和令人惊异的发展,一系列令人兴奋的试验,以奇妙变幻的韵律、语言和乐章不断重现的主题——童年的痛苦、青春期性的萌芽、完满的婚姻、好奇的孩子们——每次重铸始终贯穿着深入的洞察,而且由于新的认知和幻想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击中心脏的诗歌,随着奥兹用出人意料的双关语、跳跃的节奏和日常生活令人不安的启示来俘获我们的想象。

  记者:从相关评论看,莎朗·奥兹的作品在国外有着很多争议?

  远洋:是的。尽管她的诗集销量不错,很受欢迎,但长期以来,被批评家们指责为“自恋”和“肤浅”。近年来,才得到一些肯定和褒扬。露西·迈克迪米德评价说:像惠特曼一样,奥兹女士为了一种比政治压迫更强大的力量而歌颂身体。她的作品被视为继承了惠特曼颂扬身体的传统;对她来说,身体是一个存在的凭证。诗歌从身体出发,汇聚其所有的快乐和痛苦,所以特别容易引起女性读者的共鸣。

●超越小我,激励人心

  记者:在中国诗歌界,也有很多人从日常生活切入写作,莎朗·奥兹有什么特别高妙之处?或者说,她的创作对当下中国诗坛有什么借鉴意义?

  远洋:爱情、婚姻,或者说两性关系,是文学创作永恒的题材和主题。古今中外,此类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优秀诗歌也不胜枚举。好诗写庸常而出新,化腐朽为神奇,而不是写庸常变庸俗,把腐朽当创新。当代,东西方诗歌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引入了叙事和口语。但我以为,用口语叙事的手法写诗,也是诗性的拓展和延伸,或者说从日常生活上升到诗性,而不是口水的泛滥、琐屑无聊的流水账。当下很多所谓诗人千人一面,互相模仿,既不新颖,更无深度,有的无病呻吟,有的故弄玄虚。奥兹在最常见的题材里,写作资源只是婚姻和小家庭生活,却能以口语化的叙事写得风生水起,出奇制胜。根本原因,就是她写出了新感受、高水平、大境界,刷新了读者的审美眼光,刷新了我们对生活和诗歌的认识。这些诗歌描述的心灵世界,动荡、感性、奇异甚至怪诞,叙述的戏剧性和意象化手法出神入化。
  读莎朗·奥兹的诗,胜过读描写细腻而逼真的情爱小说,在看似不动声色的平静叙述和内心独白中,一幕幕鸳梦重温的情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在眼前再现,犹如置身于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由好奇心的满足,进而体会到撕心裂肺的疼痛,甚或上升到对爱情、婚姻、人性的深入思考。在她的作品中,可谓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唯独没有愤恨和指责,虽矛盾纠结,但始终不失宽容和优雅,甚或包含着自我反省和对共同生活的感恩。因此,奥兹的诗歌值得细读和精读,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唯有爱能在大地上重建伊甸园

  记者:如何表现大我与小我,是判别写作高下的重要问题。具体到诗歌创作,如何将个人的隐秘与时代呈现相融汇?

  远洋:诗人应该从自我出发,走进所有的心灵。这里,问题不在于能否写个人隐秘,比如性,而是如何写。如仅仅停留在吸引眼球、哗众取宠,将失去起码的道德底线,那就是诗歌的堕落;奥兹一系列诗歌,能从个人的经验上升到对人性和灵魂的追问、探寻与挖掘,有着哲学思辨和社会批判色彩,拓宽和丰富了诗歌美学的疆域。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用这句话来描述莎朗·奥兹,最恰当不过了。奥兹从小屡遭家庭暴力,但并没有因此变成怨妇,她善意地描绘亲人之间的伤害。如在《三十七年后我母亲为我的童年道歉》,充满悲悯和宽容,这些诗歌,由一种重新认识生活的激情所推动,追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真相会引导的自由。在《父亲》中,由死亡和理解人生而引起深深的痛苦,但同样也有欢乐。我们会发现,一直没有读到冷酷计较的账单,而是一曲激励人心的悲剧,超越了个人。她的小我里有一颗博爱的大灵魂,打下了时代的烙印,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所以能够走向大众,深入人心,引起普遍的共鸣。

  记者:从诗歌写作角度看,莎朗·奥兹的有哪些艺术手法值得中国诗人借鉴?

  远洋:奥兹的诗歌继承了惠特曼歌颂身体的传统,同时也融会贯通地运用自白派和意象派手法,既口语化,又注重意象和音乐性,还融入了复杂的叙事技巧和浓郁的抒情色彩。她的诗行总是伴随着鲜明的节奏、生动的意象,层层推进戏剧性的情节和强烈的情感。她的意象之奇妙,联想出乎意外,涵义隽永,引人深思。如唐司空图《诗品》中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扑朔迷离之际,又豁然开朗,恍有所悟。奥兹极具推进力的诗行和她富有魔力的意象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音域——有时急速迅猛,有时陷入深沉的冥想。她的严峻既贴近痛苦又通往爱情,可以说,她是用诗歌的净水瓶汲取生命源泉,涤除罪孽和羞耻,净化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唯有爱是涤罪和救赎之道,唯有爱能让我们在大地上重建伊甸园。
(深圳特区报 王樽)


作者:王樽   来源:深圳特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8-24 18:36 | 只看该作者
74岁的莎朗·奥兹现任教于纽约大学,在国际诗坛享有盛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4 10:5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