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诗人的“病征”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6-3-9 14:26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3-8 11:39
菊岭耕牛的新韵尸体
可谓流派诗坛木乃伊

新韵刚刚兴起,在流派没有死,在别处更不会死。更不会成为木乃伊。
倒是无韵诗近百年了,早已死了,倒可真的成了木乃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6-3-9 14:28 | 只看该作者

新韵刚刚兴起,在流派没有死,在别处更不会死。更不会成为木乃伊。
倒是无韵诗近百年了,早已死了,倒可真的成了木乃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6-3-9 14:34 | 只看该作者
无韵诗死定了



重阳JM


   《诗刊》2002年第一期上半月刊,第13页《诗人观点》栏中,发表了严阵的题为《诗是不是真的死定了》一文。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诗歌作者与一名书商的对话:
    书商:“最近在忙什么?”
    作者:“我在写诗,我最近写的诗已经够出一本诗集了。”
    书商:(很快收起笑容)“哥们,你能不能写点别的?不管你写什么,小弟都给你出,就是诗,不行!”
    作者:“为什么?”
    书商:“你这人怎么这样?你难道至今还不知道,诗已经死定了!”
    上面这段对话,引发了严阵先生的一番感慨,发了一大番议论。总言之,先说了诗的困境,人们之所以说诗死定了的原因。而后大发感慨地说“诗不但死不了,而且还会更好的活着。”
    谢谢严先生为我们开启了心机,让我们知道了诗不能死和还能更好的活着,让我们有了新的希望。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文中所说的诗,是什么诗呢?书商所说的诗是什么诗?那位作者所写的诗是什么诗?严先生所说的诗又是什么诗呢?文中一概笼统地说“诗”,让人如入迷雾中,不知所云。这里笔者不妨作一点儿猜想或诌议。
    如果文中的“诗”指的是中华传统诗词,那么,文中所说的“死与不死”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当然不会死的,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如果指的是中国新诗,那就要分清是哪一类的新诗了。中国新诗种类繁多,这里暂且大致分为有韵的和无韵的两种吧。如果指的是有韵新诗,当然不会死,因为有韵诗歌正兴旺着呢!中华新韵的兴起,促发了中国诗歌的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君不见,被谱曲传唱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新韵歌词,被唱遍了天南地北,唱红了祖国大地,唱红了歌星一大邦,唱迷了歌迷一大群……。如果指的是无韵新诗,那可就真的死定了!而且早就死定了(无韵诗不是诗,生下来就死了)。因为在二十世纪中期,毛泽东就已经宣判了无韵新诗的死刑:“给一百大洋也不看”。毛泽东不看,中国的老百姓更不看!这不正是众所周知的中国诗歌的落寞吗!你说,它是不是死定了!我想那位书商所说的“诗已经死定了!”就是指的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违背民族传统的歪诗,邪诗,非诗,伪诗吧!它当然真的死定了!这是伟大诗人毛泽东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国人民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华民族对它的宣判,这是人类历史对它的宣判!
   “无韵非诗”,生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尽管“无韵诗尸”早已臭在二十世纪里了,虽然现今又被搬进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还会在二十一世纪里“尸臭”一阵子。但是,严先生想象的“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出现的”“排长队去购买一本新诗集的时刻”,绝不会是一本“无韵诗尸”吧!
    这里暂且不谈未来的事,就看看当前吧。在同一期的诗刊上,同时发表了严阵先生的一篇长诗《绽放的中国》。多好的内容啊!只可惜,一朵香花插在牛粪(无韵式)上。这不会是从西方“精神文明的垃圾桶”里“取出来的”“一串珍珠项链”吧!却怎么总还是散发着“无韵诗尸”的臭气呢?也许是“忘了把手好好洗一洗”的缘故吧?于是,我断想,在“无韵非诗”早已死定了的今天和今后,凡是丢了民族国宝的,凡是丢了诗歌节律法则的,凡是丢了诗歌生命的,凡是无节奏无韵律的,不管他怎么巧妙的花样翻新,都不外乎是“无韵诗尸”的炒作!正如这朵插在牛粪(无韵式)上的香花,不会因为花香而否认粪(无韵式)臭吧!
    再看看本期诗刊的开篇大作,被“诗人珍爱的诗”,被我们荣称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艾青老前辈的大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抗战初期的思想情绪、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典型的代表作”,无疑也是“冲破散文与诗之形式壁垒”的,摒弃了节奏和韵律,摒弃了民族传统的代表作吧?那么,真可惜,它不是诗!它不是诗啊!伟大的“诗坛泰斗”的珍爱的诗!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无韵不成诗!因此,对于诗,无论何人,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凡是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东西,统统都不是诗!
    诗人郭沫若、巴金及艾青等等老一辈诗人的青年时期的诗,都是受西方诗风即惠特曼诗风的影响而创作的,它摒弃了中国诗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概念界定而任意自由。正如彭金山先生在《形式建设——一个重新提起的话题》一文(见同期《诗刊》第61页)中所说:“他(郭沫若)的诗正是以个性解放的内容和惠特曼式的自由形式开创了一代诗风”。然而,这一代诗风的后果,在摒弃了传统形式的同时,把节奏和韵律也摒弃得精光,彻底地背叛了民族,导致了中国无韵非诗的泛滥,这也是他(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吧!请问健在的,最新连任中国作协主席的巴金老前辈,你能向中国的青少年,向我们的子孙后代喊一声:“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文字就是诗”吗?我想,巴金老前辈如果真的喊得出这句话,那么,可怜的田人先生(《城里的农夫》作者,见同期《诗刊》第33页)即便“用尽毕生”也难“写出一首让人们记得住的诗” !还是认真思考一下彭金山先生所说的:“今天,则需要从我们民族语言自身求得形式上的突破”吧!
                                                              2002.1.16
首发2002年1月《新韵》总1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16: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6-3-10 11:23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6-3-9 16:56
夜莺晚唱,就是诗意盎然的诗;你的声嘶力竭不是诗。

鼓吹“诗无韵”有罪


重阳jm


    中国新诗诞生以后,在外国译诗的影响下,随着自由主义的膨胀,特别是受崇洋思潮的影响,逐渐向无韵自由化演变,最终跌入无韵非诗的泥潭。
    有人鼓吹要冲破诗与散文的界线,有人鼓吹要冲破韵律的束缚,主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叫喊:就喜欢这么做,管得着吗?对此,我们也应该大声疾呼:管得着!因为鼓吹自由无度,无韵散乱,让中国的青少年忘韵,忘诗,忘祖,忘族,不知诗为何物,是对青少年的毒害,是有罪的!怎么能管不着呢?!可以说,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子民都是有责任有权利管得着的!
    有人声称新诗形散意不散,意境深远(实则漫无边际)而自我陶醉。其实,形散意不散是散文的独具特征。而诗的独具特征是有节奏有韵律而精短,这是由诗语言的精炼而决定的,诗体是不容许散乱的。特别是韵为诗之根,无根之木则亡,无根之诗亦必亡,无韵不成诗。任何事物都有其独具的形体特征,万变不离其宗,指鹿为马已成为历史的笑谈。
    当今,自由无度的无韵非诗,已在中国诗界造成了灾难,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无韵非诗何以有罪?请看令人痛心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当今的青少年不知诗为何物,就连学校的教师也在宣称无韵诗就是诗,这问题就严重了!再看当今的某些诗报刊,无韵诗塞满版面,污染诗风;特别是那些自称现代新诗的大家们,把无韵非诗吹得天花乱坠,金字奖牌漫天飞舞,令人眼花缭乱。视非诗若神明,欺世人之不识诗,真是岂有此理!还大言不惭地叫嚷要与国际接轨。孰不知国际的诗歌是有韵律美的,无韵非诗是无法接轨的。如果要接轨,也只能是韵律美的接轨。韵律美不单是“中国特色”,而且也算是“国际惯例”吧!
    有人说,中国的无韵非诗,是学习外国诗。这是对外国诗的扭曲。其实,外国正统的原文诗是有韵律的。由于语言思维的不同,外国诗被翻译成汉语诗时,译诗者没能也无能将其韵律原样翻译过来,使中国人以为外国诗是没有韵律的,这纯属误解。而受崇洋思潮的影响,外国诗的盲目崇拜者只模仿了外国诗的皮毛还自我感觉良好,其结果,崇洋必被洋嗤笑!
    无韵非诗是中国诗坛上的一个怪物,它非但不能代表中国先进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还应合了崇洋者和盲目崇拜者的虚无心理,特别是利用了中国青少年的幼稚,无原则地鼓吹自由主义和崇洋思想。几十年来,长期霸占着中国诗坛,已使前一代诗人陷入了无韵非诗的泥潭,迷惘而不能自拔,又使当代青少年不知诗为何物。如此下去,经过几代人的误传,中国必食忘韵,忘诗,忘祖,忘族的恶果!真是罪大恶极!
    鼓吹“诗无韵”的罪魁祸首,必遭历史的宣判!
    新韵代表着中国诗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新韵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2001.11.     
首发2001年12月《艺苑》总14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23: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