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0|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执着于超然之境的追求 》——余怒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一仆 于 2015-2-24 12:22 编辑

执着于超然之境的追求
——余怒诗歌印象
文/花一仆

        年前读了余怒先生一组《喘息》(第一集),因为喜欢,欣然留字。无意间与诗友发生争议。因为时在创作状态,加之年关之际俗务缠身,未及详述根由。现就当时大概印象谈一下粗浅看法,也算交流一下读诗心得。
         一、 诗思的创新品质。 诗是思。角度,深度,浓度,高度,宽度,纯度,精度,灵巧度……无论哪一方面,展现了不平庸的,独到的感知、语境、意境,也就是诗意了。在所有的文本中,拒绝平庸是普遍的追求。而诗,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文本中的文本——只有诗意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创新的品质作为根本性的追求。这,也是我读了余怒先生一组《喘息》之后便欣而赏之的原因。
         组诗的第一首:《世界之名》
         我敲行李箱发出沉闷
         的声音说明里面是满的
         我敲胸腔发出同样沉闷的声音那儿是空的
         满屋子翻找一件淡蓝衬衫我曾穿过它晚上我要是
         坐下来就会感到整个世界在打转在窗户外面
         我想使用一个新名称以代替旧的磨损的
         菊花转动它纷纷花瓣
        此诗以一组对立的意象起篇,行李箱是满的,说明在这个世界走了许多地方;胸腔是空的,说明收获的并不多。寻找自己的东西常常找不到,一直找得一片混乱;命名是一改变、革新式的追求;可是菊花还是菊花,哪一个花瓣也叫不成别的名字。这首诗是瞬间状态的扑捉,直觉的、意象的感觉十分强烈,也很独到。
        一组诗就风格而言,大致体现了这样的向度——从思想性到艺术性都有明显的创意。
        二、诗美创造的独特语径。值得注意的是,《喘息》组诗的断行是超常轨的。诗句间并不是按照语法要求或人们的阅读习惯去排列,而是着重一个意象空间的内在要求去排列。
          还以《世界之名》为例,1、第一句从“沉闷”断行,当然是在突出沉闷的感觉,也为胸腔的沉闷埋下伏笔。“的声音说明里面是满的”列为一句,在我看来无可厚非,有违习惯是明显的,但诗人既在转行时突出了要突出的重点,又突出了“声音”——“满”,是倾听的结果。这种表意功能的强化,拓展了诗的表现空间。2、本该有的标点去除之后,产生了一种阅读气感、意感、场感等不同的感觉。通过句控、意控、气控,一种别样的节奏被呈现出来。也就是说拓展了诗的美感。3、 这种非常轨断句是对于诗的承载力的开掘。我们离开《世界之名》,到他另一首诗《云鸟》中看:
        睡一觉起来看墙上挂着的
        世界地图移动手指找班扎雷海岸
        在波因塞特角与卡尔角之间我
        没去过那儿心向往之更加疲惫继续喝酒
        等待朋友们向我的屋顶空投食品他们会的
        朝上望天空挂在天上湛蓝湛蓝纠正形而上下雪了
        我有很多奇怪的爱好奇怪的朋友们语言
        是不必要的因为幻听歪曲你所言同时
        它也是无害的上帝和佛是两种货币相互可兑换
        看在好天气的份上读诗吧拍打鱼缸使里面
        的鱼感到轻微震动跃起又跌回水中怎么解脱我问你
        窗外白云电线上鸟我的恍惚
        前两句的看点在于“世界地图移动手指”,主体的歧义性想象造成一种思维化的真实。下面的两个海角之间和我,同时被客体化,造成“我也放在那儿,我没抵达我”的阅读暗示,通常这样的诗意是要用许多文字的,诗人却只是这样排列上的创意就实现了。之后的等待朋友向房屋空投食品,以及后面的湛蓝与雪、上帝与佛,朋友的默契,鱼跃与回,都是恍惚之间的直感:海陆之间不同感受的交集。这种时空感,在这样一首小诗里得以完美呈现,除了断句的效果,还有更重要的思维、想象的力量。
        三、稀释语言功能,强化思维状态。 这组诗视角的广阔和高度,往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于知识、知性、品格、求真,即更贴切真理把握和审美把握所产生的美学质点。这种视角是俯瞰性的,不是描摹、跟随或零敲碎击式地诗化第一自然,而是超越第一自然之上,全息式的诗意摄取和组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只眼珠同时转动你看到了什么/被空寂挤压成圆筒状的空气”《可视之为思念》,“坐下来就会感到整个世界在打转在窗户外面”《世界之名》,同时作用于印象或思维里的事物,没有去分开写,而是直接呈现出来。是对思维原始信息原生态的忠实。语言作为思维符号的作用,在这种全息思考中只占居次要位置,只是还原为思维工具的本质功能从而服务于思维,也服务于文本的把握。
        其实在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波德莱尔、庞德等,在耳熟能详的中国朦胧诗群中,也都着重思维本身的真实。当然这里的思维是灵感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甚至与数理思维互动状态中的灵感思维,正是这种互动,才是全息模式下的诗意摄取。细细感受,通过语言介质,你甚至可以直接感受物象作用于诗人思维的美感点。这是审美的冲击力。物象,是的,进入诗写状态的物象带着自身的物理状态、社会生态等突出的属性以及被诗人诗化了的功能性属性。
        思维的动感、敏感、质感越过语言的标点、附意、歧义、模糊等限制,亦即是灵感思维的活动,规律性地确切地把语言固定在那里。去语言化,是去除为语言而语言的追求而实现语言之上的美感传递。“非诗”化是把一些语言之下的、不适合诗美要求的东西用于诗,这完全是相背的两种向度。
        至于艺术手法,如直觉、通感、象征、夸张、想像、交感等等表现手法都有使用。而且力图用到极致。诗意风格也是风趣、诙谐、庄重任什么调子,第一自然有的能有的、将有的、只要扑捉到的就是诗意的创作。这无疑是一种自由创作之境。
       当然任何探索都难以完美。起码在读者传统的审美向度里就是偏离,如无标点,如强行分行,如强行叠加、如异感交集等,突破传统语言习惯所带来的不习惯,是一目了然的必然。在这个层面上,没必要再探讨,诗人能这样写,自有他的考量。问他为什么,他或者只能对你笑一下。

附:《可视之为思念》

他们对着麦克风哼唱我也跟着哼唱抱着
一把转椅摇晃着这并不代表某种性取向
意念呼吸着空寂并且隐蔽
一个男人凑近另一个男人的耳边低语后者正往
嘴里塞着一个脆皮冰淇淋擦拭他的络腮胡子有些发白
奶油细腻如修辞而啤酒甜涩如某人
在歌声中自以为抓住了某人的幻象我们盲目自大到
称我们为主体称其他的一切为客体线形动物的本性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只眼珠同时转动你看到了什么
被空寂挤压成圆筒状的空气

链接:http://www.zgsglp.com/forum.php? ... hlight=%B4%AD%CF%A2
      
20150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22 23:10 | 只看该作者
我是第一个!红包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2-23 08:16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体会感悟。。。。。。。
问候一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2-23 16: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稀释语言功能,强化思维状态。 这组诗视角的广阔和高度,往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来自于知识、知性、品格、求真,即更贴切真理把握和审美把握所产生的美学质点。这种视角是俯瞰性的,不是描摹、跟随或零敲碎击式地诗化第一自然,而是超越第一自然之上,全息式的诗意摄取和组合。。。花花这个,下大工夫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2-23 16: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亮读不了,有空来操作,问候初五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2-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花花的,亮上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花花,贴几首余怒的诗歌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23 20:01 | 只看该作者
转给微博,,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2:07 | 只看该作者
七色梦 发表于 2015-2-22 23:10
我是第一个!红包拿来!

问好七色梦,春节好
红包在一握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2:07 | 只看该作者
高原之虹 发表于 2015-2-23 08:16
拜读学习,体会感悟。。。。。。。
问候一仆。

问好虹兄,春节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5 09:2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