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吾心似秋月:现代禅诗写作参考之公案导读

查看数: 290 | 评论数: 7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2-15 11:23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南北 于 2017-2-17 11:03 编辑 9 W, d* f. U0 R& h# t . u0 D1 v1 R9 Q/ p$ ~/ K ; a% d9 b5 _% s  d按:以下的文字,摘自本人即将出版的一本公案导读书《吾心似秋月》。书还没有出来,摘 ...

回复

江晓帆 发表于 2017-2-19 09:54
无缘者,即便明月当空,也似无月…………妙!
南北 发表于 2017-2-17 11:34
15南宗北宗,都是禅宗 释普济
) u& n/ r- b9 p
; e- h# ^1 F7 \; J3 [7 @' A' w1 i
【公案】
# g7 e6 a/ Y6 G* I) a: F北宗神秀①禅师者,开封人也。姓李氏。少亲儒业,博综多闻。俄舍爱出家②,寻师访道。至蕲州双峰东山寺③,遇五祖④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誓心苦节,以樵汲自役⑤,而求其道。祖默识之,深加器重。祖既示灭,秀遂住江陵⑥当阳山。唐武后⑦闻之,召至都下⑧,于内道场⑨供养,特加钦礼。命于旧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士庶皆望尘拜伏。暨中宗⑩即位,尤加礼重。大臣张说尝问法要,执弟子礼⑪,师有偈⑫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神龙二年于东都天宫寺⑬入灭⑭,谥大通禅师。羽仪法物,送殡于龙门,帝送至桥,王公士庶皆至葬所。张说及徵士卢鸿一各为碑诔,门人普寂、义福⑮等,并为朝野所重。
5 J/ g1 N8 G  p' F: h6 A% [: J; U1 N; [" Q" W3 v
《五灯会元》卷二1 e! H9 B5 W6 y3 g

- p% B& ]% y% v! k8 y【注释】
7 v% O  B- f! d①北宗神秀:即五祖弘忍弟子神秀禅师。
- B' N5 @+ e3 K; E( R②舍爱出家:舍弃所爱的亲眷及事业。- Y9 U2 O/ E$ x) ~$ H
③双峰东山寺:在今湖北黄梅县境内。
; H! H* K$ `9 ?2 U8 P④五祖:指弘忍禅诗。
! L. S2 ?- F& Y7 p⑤以樵汲自役:指神秀禅师砍柴挑水的劳动。% n- W5 u( i2 n3 A, U- v7 B
⑥江陵:即今荆州。' `3 }/ B4 [! l  a7 `7 ?
⑦唐武后:指武则天。$ E% Q& \+ l9 K0 l
⑧都下:指都城。. b! w8 P3 A* H. @  V
⑨内道场:设在皇宫内的寺院。. d: j; i6 F0 n$ q0 c0 a
⑩中宗:李显(656~710),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 m' |) U( _4 Y) X9 T⑪执弟子礼:如同弟子一样的恭敬行礼。
  ~- a& p- H0 L# v  y⑫偈:佛教术语,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七言乃至多言,必须是四句。如《金刚经》中有四句偈等。
5 A+ E( Z+ Y, B, U⑬东都天宫寺:东都,指洛阳,河南省内。天宫寺,洛阳城内的寺院。
1 ~2 U! w! L4 i⑭入灭:死亡,也称圆寂等。/ z, r/ q  j! X* I. T
⑮普寂、义福:神秀禅师直传弟子。前者在世时被称为“禅宗七租”,是菏泽神会论辩攻击时的直接对象。, `5 U/ s& T/ L2 Q& f

5 o  C( F$ f( f; f9 `【赏读】: M1 E  S7 H! N9 l
此篇中开首便称“北宗神秀”,可见执笔人非神秀弟子及其传人,而是所谓“南宗”的后人了。神秀甚至慧能,他们在世时,谁也没有将自己称为“北宗”或“南宗”。这样的人为划分,不过是两位禅宗祖师都离世几十年后,由先投神秀后投慧能的禅僧神会和尚为争所谓的“禅宗正统”之位,发起对神秀一脉的论辩攻难时,所采用的贬称。想来,作为宣讲出世法的佛教宗派,本应该远离名位利益之争,却不想神会等僧徒,竟以所谓“顿、渐”之修行方法和主张不同,而进行攻难讨伐。岂不知所谓“顿、渐”,犹如建造楼宇时的方法过程,如果没有房屋基础的牢固,柱梁的支撑以及阶梯的连接这些“渐修”功夫,如何能够有登堂入室,凭栏远望的“顿悟”境界。
$ D2 n3 x4 [* P7 B& G7 A7 h0 E; n其实,我这里也不过是因为接触到一些禅宗的历史考证资料后,有点为神秀一脉的无辜被贬抑而抱不平而已。5 r( {8 T/ Z( |1 [1 S
这篇记述神秀禅师的公案故事,虽然短简,但还算是比较客观公允。介绍了神秀的籍贯出身,以及跟随五祖弘忍刻苦修学的情景。弘忍寂灭后,神秀移住到江陵的当阳山,成为当时的禅宗新领袖,并且受到皇族士大夫们的崇拜礼敬,呼为“六祖大师”。他的接法弟子普寂、义福等,也在神秀圆寂后享有很高声誉,普寂则被呼为“禅宗七祖”。菏泽神会也正是有感于普寂的被尊崇,自身的被冷遇,才要发起攻难之战的。- ]. w! Y- {, y
揭开历史的幕布,面对一些被刻意粉饰或掩饰的真相,不免令人惊诧唏嘘。而最先“大不敬”做这件事的,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之。. w- K2 [  I% O# i
当然,当他在半个世纪前将自己考据到的真相说出时,也是遭到了国内僧届的一片诅咒。但由此,那个纸糊的坚固金身,便开始有了可以洞悉的窟窿。7 L. U* \) c2 z) n5 }7 {. \
只是,当定下心来细细回味时,又开始知道,尽管有那些人为的历史瑕疵在那里,但毕竟中国禅的精神,还是如夜空中的星斗,其光辉无可掩藏。
8 H- k( a7 [5 A$ L6 `; R无论神秀还是慧能,也不管北宗还是南宗,都是中国禅这片天空上不可遮挡的巨星,谁也不能遮挡住谁的光芒。! V- f9 j( p& X+ |2 M5 x( L
神秀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 M. g, r$ @% W) R$ g- b. v- I, F慧能说:“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 X8 v: p! k2 E- k
比较一下,两人说的,不都一个道理么,更有多少差异给人?
南北 发表于 2017-2-17 11:33
12有佛有魔 释普济' O) [* `( D$ |0 E

9 N# ]; i4 g. J# d; Z【公案】
1 t- P0 k2 c& h0 p; x! A7 Y衮州①降魔藏禅师②,赵郡③人也。姓王氏。师七岁出家,时属野多妖鬼,魅惑于人。师孤形制伏。曾无少畏,故得降魔④名焉。即依广福院明赞禅师落发。后遇北宗盛化,便誓抠衣。秀⑤问曰:“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师曰:“有佛有魔。”秀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师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秀悬记之曰:“汝与少皞之墟⑥有缘。”师寻入泰山⑦。数稔,学者云集。一日告门人曰:“吾今老朽,物极有归。”言讫而逝。
' t: u+ w" [/ D0 T  k0 @. h% a/ [5 g4 l  [
《五灯会元》卷二+ X  M' U$ |- ?

+ p! P8 F/ s1 H【注释】
2 L5 c" ~3 F2 G8 C' R# \①衮州:在今山东济宁,为古九州之一。4 ^. e" c1 g5 Z8 X
②藏禅师:北宗神秀门下弟子。
( s$ P4 h  O* d) O③赵郡:指今河北邯郸至赵县等地。治所历代有变,隋之后改称赵州。) ~; ?8 R% o. h7 ]9 j# s) V8 j
④降魔:所谓妖魔鬼怪,多在人心。此处借喻藏禅师少年胆大,无所畏惧。
% L" ?# X/ W8 G# D& X⑤秀: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祖师。
. i6 h' A' w7 E7 n$ V2 Y% H⑥少皞之墟: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 o# ^. N: k0 D& F
⑦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中部,为五岳之东岳。$ z. g2 ?, R6 K# ~+ A9 E3 d8 @
9 t( I" Q/ [1 [  \& f
【赏读】
7 \( U5 g( Y7 M( z& h2 A. ?& D这篇公案,记述了中国禅北宗祖师神秀的弟子降魔藏禅师的事迹。当然,从禅宗历来的主张来看,所谓魔,所谓鬼怪,都是起自于心,谓之“心魔”。所谓降魔,也就是善于降服心魔而已,这就是所谓的修行。这与民间的魔怪传说,是不同的。怎么证明这位藏禅师的降魔功夫呢?当然是从他与神秀禅师的对话应答中显现。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前,五祖弘忍圆寂之后,居于领导地位的禅宗领袖是神秀,他被当时的教內教外奉为“六祖大师”。此时,藏禅师虽然有个“降魔”的名头,但那不过是个江湖名头罢了。于是,他去拜谒神秀。神秀劈头便问,你名为降魔,但我这里没有山精木怪,你怎么降魔?藏禅师就说,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神秀说,你如果是魔,必然住在不可思议的境界中。藏禅师又从容应答道,佛也是空的,又有什么境界不境界的呢!真是对得绝妙,神秀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个悟性超众的僧人。便对他说,你与泰山曲阜哪里的少皞之墟有缘,到那里弘法去吧。于是,藏禅师就到了泰山。数年后,他身边便聚集了不少的修学禅法者,成为了一方的禅宗导师。+ f; \4 l6 r3 I1 U# `
据史料记载,降魔藏禅师在九十一岁时圆寂于泰山的灵岩寺。灵岩寺就是他传授禅法的道场。当然,他传授的不是后来流行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南禅,而是来自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北禅,注重真修实证的次序功夫,具体的也就是要坚持坐禅。在坐禅中,人就很容易困倦,于是他在灵岩寺就开始教导大家煮茶,以驱乏解困,故而有人考证认为,“禅茶一味”这个主张,不是宋代的圜悟克勤禅师最早提出,而是降魔藏,他才是禅与茶结为一体的始作俑者。直到今天,在中国的隐居者圣地终南山里,还有一支“煎茶道”在流行着,他们所奉的“煎茶道祖师”,就是这位降魔藏禅师。
, ~! Q) M4 I. j. o9 t! \4 n% e3 C
( N$ u2 |* O0 ^  s! h, c  l4 @! w9 x: O% [! f, k
13白云散处 释普济
5 Y( |8 \9 [+ q5 L. n- c0 C6 U% \/ k# L, [% P' P
【公案】0 {( l% H. ~0 x0 G
五台山①巨方禅师②,安陆③人也。姓曹氏。幼禀业于明福院朗禅师。初讲经论,后参禅会。及造北宗,秀问曰:“白云散处如何?”师曰:“不昧④。”秀又问:“到此间后如何?”师曰:“正见一枝生五叶。”秀默许之。入室侍对,应机无爽。寻至上党⑤寒岭居焉。数岁之间,众盈千数。后于五台山阐化二十余年,示寂,塔于本山。
  `1 t( M" K/ Y+ N6 a! r& v, m7 T3 k! m, r( ~# h3 Y+ O6 I$ G
《五灯会元》卷二
! a  X( x  d/ {# Y4 F
& p2 T7 D5 R1 y% X8 o【注释】  V$ V, [0 R$ F: @
①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境内。
. |8 R. p( t8 g: `+ n②巨方禅师:北宗神秀禅师弟子。& j$ n: \% Q) A
③安陆:今湖北孝感安陆市。( V% J" ~; D. i" L
④不昧:不忘或不背离。如“拾金不昧”等。
1 {% _/ X8 N- T. |5 Q& B⑤上党:在山西东南部,今长治市地界。4 N, w4 i: S$ [

: Y9 W; c  W/ Q1 \/ L( q1 r【赏读】5 l6 Q/ i! [2 Q. B% l
巨方禅师,也是五祖之后北方禅宗领袖神秀的主要弟子之一,他的主要弘化区域,在山西的五台地区。当他去拜谒神秀的时候,神秀问他,白云散处如何?他就回答,不昧。也就是不忘或不背离。神秀又问,你到这个地方之后又如何呢?巨方答,刚好看到了一枝生五叶。于是,神秀默许之,也就是认可了他的所答。这样,他就算通过了老师的答辩考试,正式的作为神秀的弟子而随侍身边。后来,他离开神秀,到了上党的寒岭那里住下来,几年之间,就有上千的学禅者聚集过来。这说明巨方禅师得到了神秀的禅法真谛,从而成为了五台山地区的禅宗导师。
0 H0 }6 G9 ^$ \* r9 ?8 H在这个公案中,“一枝生五叶”似乎是一个暗喻,是指禅宗作为佛教中的“一枝”,在此后的发展中会生出五个流派,也就是所谓的“五叶”。其实,这个说法,在禅宗的公案记述中出现很多。在有关达摩的篇章中,早就有“一枝分五叶,花开自然成”的说法。其实,这都是后来撰写禅宗公案的人,给安加上去的。因为不可考证,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我们也只好权且听之。当然,如果将这些所谓的预言去掉神话的成分,当作历史的一份总结,大概会更加妥当。% ?' \. e. \$ z+ j% q
这里唯一不容易弄明白的,是“白云散处”。或者,不应该将这句神秀的问话,当作实指,当作对于巨方之前居处的询问,而只去当作虚拟提举。而巨方所答“不昧”,也算是不着相的虚对。在禅宗早期的师徒应答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师徒之间,是勘验也是较量,谁也不会客气。看似刀枪无情,却又春雨花飞。
. q. }8 J& u: ]0 ]/ D2 L- d
2 [; B2 X) d1 N2 J" H
' M$ I3 v7 V; A5 ~2 o/ Z2 z- ~" e, B0 F% `
14破灶堕 释普济! [* r; R, ~+ w! ]
% B' T1 s: c% d0 c/ ~# j
【公案】7 |# e! B! T" \
嵩岳①破灶堕和尚,不称名氏②,言行叵测③。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杀物命④甚多。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⑤,有一人青衣峨冠⑥,设拜师前。师曰:“是甚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⑦。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少顷,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侍僧无言。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后义丰禅师⑧举似安国师⑨,安叹曰:“此子会尽,物我一如。可谓如朗月处空,无不见者。难构伊语脉。”丰问曰:“未审⑩甚么人构得他语脉?”安曰:“不知者。”时号为破灶堕。  A7 v& U8 J; A

; ~0 j$ d) V$ N* i) P8 M《五灯会元》卷二. f: ]' K+ f1 d4 b( Y6 n+ z$ ?! F, o

- D. A( q4 o9 J% y4 t【注释】: e# M& @, A* s9 @" K
①嵩岳:指河南登封境内嵩山。
" e( e) @; ]7 T/ _: M②不称名氏:不说出自己的姓名法号。& \* X7 ]3 T2 v( s# h+ v8 [+ n5 r
③言行叵测:说话做事让人不可预测,指不按常规办事说话。" w) y5 ?' ?9 Z
④烹杀物命:杀害生命,烹煮祭祀。# b% Q5 z9 b; F+ N: b" y! h5 A
⑤须臾:顷刻,突然,马上的意思。8 c6 [' j2 p" A  b( }1 g9 o% ]" f7 {
⑥青衣峨冠:青衣,一般指地位低下者所穿服饰。峨冠,指高大的帽子。这里的“青衣峨冠”连用,指有职位但又不高。! L, }9 J9 D) Q3 P1 a
⑦业报:佛教的重要理论术语之一,指人的一言一行所招致的善恶苦乐果报,被称为业报。故而,民间有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 z- E+ \8 A8 @) w2 u
⑧义丰禅师:与破灶堕和尚同时代的一位禅僧。% l0 Q  J; g# E$ Z5 r
⑨安国师:即慧安国师(582~709),唐代高僧,又称老安、大安。俗家姓卫,是荆州支江(湖北)人。慧安师从禅宗五祖弘忍,乃是五祖门下十大弟子之一。先在黄梅受法,后至终南山,再居嵩岳寺。唐神龙二年(706年),被诏入宫廷供养,待以国师礼。三年后辞归,不久圆寂。慧安在世128个春秋。时人尊他为“安国师”或“老安国师”。0 |3 J/ Q! `1 B
⑩未审:不知道。( G7 p6 \. }- m# K2 W8 ~/ N

! X- }) ?) _1 t; A【赏读】+ [1 c# d4 t+ T: ~" ?3 v) t" A
这篇公案故事,有点奇幻。之所以说其奇幻,是因为其在宣扬禅门不迷信鬼神偶像的同时,却又制造出一个“灶神”来,还让这个造出来的神“现身说法”,帮自己证实“破灶”的正确性,这是很值得把玩的一件事。当然,联想到我们熟知的“文革”破四旧运动,捣毁神佛各类偶像无数,但最后又竖起一位活着的更大的“神”,也就不必去拍案惊奇了。敢情,“不破不立”的精髓,全在这个“立”字上。破旧,就是为了立新啊。如此的一对比分析,真是大巫小巫,古今一如了。但是,考虑到这位破灶堕是生活在千年之前,在他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如此的去“革命”一下,也已经是一位很勇敢的和尚了,不然,也不会由此而赢得生前身后名,还被大名鼎鼎的老安国师点评称赞了一番。: ~; u$ \* ~' i: \( O+ _
至于这位破灶堕与侍僧们的对话,算是了解这位奇幻和尚修学方面的窗口。如果读过了前面的公案,和尚口中的道理,其实也不陌生。侍僧们见灶神因被师父敲打而生到天上去了,就抱怨说,我们整天跟着你,你却什么道理也不与我们说。这灶神得了什么捷径,就能生到天上去?破灶堕说,我只是告诉他那灶不过是泥瓦合成而已,别的什么也没说哇。侍僧们不吱声了。破灶堕却反问,明白了么?侍僧老实答道,不明白。破灶堕于是呵斥,这不过是本有之性么,你为什么还不明白?大家见师父喝问,只好跪地礼拜。于是,这位破灶堕和尚便大声的唱起了歌:堕也堕也,破也破也。) z: Y- O, P. j3 m  _) Z
这件事后来被一位叫义丰的禅师报告到老安国师那里,老安国师叹道,这和尚真是明白透顶了啊,物我一如,如同明月升在空中,没有看不到他的。只是,我却看不出他到底是什么路数来头哦。义丰问道,那什么人才能看出他的路数来头呢?老安说,不知者。
( M1 u1 V" ~  G: T7 W/ `从此后,这位不称名姓的和尚,就有了一个“江湖名号”:破灶堕。6 |/ ^! l- o) `2 |
* b) p1 i' J' v

9 q' W2 u2 ^  Y* \: b9 h
净信 发表于 2017-2-16 16:26
是宏大的作品,想想都学得好难呀。
碧青 发表于 2017-2-16 14:26
祝贺南北的又一创作成果即将面世!!!
散心 发表于 2017-2-16 11:06
期待南北大作!
小勺子 发表于 2017-2-15 12:54
“无论《坛经》以及诸如《五灯会元》等灯录中的人物故事是否属实,但其中的道理,却是我们的一份思想宝藏,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财富。”5 ^4 a7 i& y" R" v# G" c% _. K
' E9 @& C# T6 h$ Z: i
——真的无需纠结执着于它的作者是谁,人物故事是否属实,为这些皮毛吵来吵去有什么意义呢?比方说一碗清水,你管它是来自哪一个山或哪一条河,当下,它能让你解渴就好!在得到它时,我们先来解渴,这才是头等大事,不然呢?在喝之前你嘈我嚷,非要弄清个来处才肯罢休,只怕哪时已经是渴死了而白白浪费了一碗清水吧!
1 j: R% b' l0 \; J  V6 \0 V9 S
贊一个!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5 12: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