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网诗评】诗句里闪烁着铁蓝色的光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万钢 于 2012-7-24 16:21 编辑

                                                             诗句里闪烁着铁蓝色的光芒
                                                                         ——读李木马的《铿锵青藏》                        □ 铁万钢

       最近,我有幸在青藏铁路公司文协看到了诗人李木马的诗集《铿锵青藏》,在2009年上半年编印的《青藏铁路文艺》上,我曾读过李木马的一首组诗《铿锵青藏》,这首组诗只是《铿锵青藏》这本诗集中的很少一部分,当时我读完之后,就被那些极具张力的诗句所吸引。再次品读完整的《铿锵青藏》,我悸颤不已的内心充满了对诗人的敬仰。说实在的,看到专门写青藏铁路题材的诗集这还是第一本。当我一口气从“竹简,向高处打开的经卷”读到“铿锵短章”的第16首《高原,穿过早晨的火车》时,想落笔给《铿锵青藏》写一点阅读感受的心情越发强烈了。
       李木马的诗句内部是广阔的,充满了对一条河流的遐想,李木马的诗句内部又是明亮的,闪烁着铁的蓝色光芒。李木马的《铿锵青藏》更是大气的,厚实的,硬朗的,翻阅纸张时我几乎听到了叮当作响的金属声。《铿锵青藏》给人的震撼,正如诗人在《一个轻轻的我已经飞起来了》中写的那样,“在狭窄的胸腔里,它扩散着一圈一圈比天还大的涟漪。”
    《铿锵青藏》呈现给我们一个偌大的钢铁厂,里面有更多铁矿石一样堆砌的诗题,有琳琅满目放射着五光十色的人与自然的合金。有碳、硅、镍、铬、钌、锰、钛等元素的本质属性,有柔性的铁,有执拗的钢。有锈红色的、有银白色的、有藏蓝色的,还有土黑色的,古铜色的,金属的斑斓色彩苔点出思想的灵光。
       诗人对铁的情怀,在《一些缘于钢铁和钢轨的词语》中表达得非常鲜明:“铁,是这里的第一主角,看似生硬、密闭,严丝合缝的钢铁,力量却在其中拥有着无以计数的狭窄又宽绰的路径。”“钢铁,貌似束缚大地的荆条,极力放逐着人类远游的欲望。”在“象声词:铿锵”一段中诗人告诉我们,这个硬朗的词语与道路有关。诗人说:“铁的骨骼和铁升华的道路我一直是喜欢的”、“我做梦都想当一棵铁中的树,喜欢铁一样执拗的秉性。”
      《铿锵青藏》里每首诗的标题,都很有伸展性,并且意味深长,如:《那场差点被风忽略的大风》、《我们已经来到这里》、《模板张开了蝴蝶的翅膀》、《我恰恰站在山影的边缘》、《我看见他们鞋子一样曲伸的身体》、《慈航,依水而行的钢铁之路》、《他们打开石头中的花朵》、《工地上的铁们》等等,这些题目像一条钢藤上罗列出的蓓蕾一样,拳头里攥着铁的力量、铁的芬芳。同时,又像摄影师随意捕捉到的一个个镜头一样,自然得像一个人不经意的回头、像朝阳里依次醒来的炊烟、像一个个落了层阳光的剪影。只有在这样自然和随意的诗题下面,我们才能够读到更多的自然和随意,才能在不经意的文字叙述中发现并体会真正的惊讶,真正的铁的秉性。而诗人在语言上追求的这种自然,正是描画青藏高原壮美、辽阔意境最恰当、最高级的笔触。
       在《铿锵青藏》中,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校正语言的逻辑性,而是蘸着笔墨,从题目开始自由地进入了一种奔放洒脱的写意创作,正是这种自由的叙述,才更显出诗歌的粗放与开阔。在诗句中无意间产生的韵律感,以及那些交错的意象,恰恰流露出诗人深厚的诗歌功底。从语言的笔墨运用上,我们不乏能看到诗歌的一些韵律、一些浓淡叠置中的对比、一些在奇特意象中缭绕着的想象的青烟、一些在抽象的意趣中散现出的美感。如:《我们已经来到这里》的句子:“一根钢筋用头顶的霜说——/我已经来到这里/一枚石子用自己的鼻骨说——/我已经来到这里/一袋水泥用牙缝的沙砾说/我已经来到这里/我用吃力的呼吸说出了结结巴巴的愿望/我已经来到这里”,这样的笔墨诗味很足,而且富有节奏,接下来“在轨枕厂的模具里搂紧”的不仅是钢筋、石子和水泥,还有呼吸吃力的我。“滤掉身体中的水分”后,准备变成的俨然是一种坚固,一种蕴藏着青藏铁路精神的坚固。我认为,在这首用铁路元素创作的短诗中,霜、沙砾和让人呼吸吃力的空气使得《铿锵青藏》里的铁色彩更加厚重。
       诗人善于用鲜明的意象和富有想象空间的句子给整首诗焕彩。如:《我看见他们鞋子一样曲伸的身体》中把磕长头的两只手板想象成“两只曲伸的大鞋子”,“两只超现实的鞋子/试图从天空下的海底泅向彼岸……直到两年之后,再次来到这里/我还在寻觅那两只鞋子上面/一个巨大而虚无的身体”,这样的句子让我想到了在雪域高原匍匐行进的火车,想到了一列火车远去后,一只候鸟回飞到远空寻觅着那曾经渺茫的汽笛。同时,也让我读到了一个奋进者的跋涉精神,从“两只超现实的鞋子”等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特写语言的冲击力。读这首诗时,感觉像在观赏一尊雕塑。在西宁市小公园门口摆放着一尊拉二胡的雕塑,两只拉二胡的大手,成了演奏者唯一的动态刻画,也是观赏者唯一能看到演奏者上半身的实体,这尊雕像的两只手和李木马刻画的“两只超现实的鞋子”一样,都是通过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去延伸思想的深度。
       依然是诗人笔墨中的铁路元素,却能品读到另一种韵味,另一种亮丽和美感。“在藏羚羊跑远的地方/我满脸铁锈,满目惆怅”;“不是光芒痒痒的召唤/不是卷扬机的蜂鸣/我不会看见这些桥墩”;“被拆启的模板/一颤一颤,像巨蝶飞翔”。从《模板张开了蝴蝶的翅膀》鲜明的意象中,我顿时感觉到了诗人笔墨所蕴藏的张力。“要不是这些呵,我不会看见/另一种神秘的力量/走在枕木——那蜂蝶的腹纹之上/我就看不见钢轨两侧/芬芳的高原啊”。诗人形象地把轨枕画成了蜂蝶的腹纹,而模板张开的碟翅和芬芳的高原,让我在诗人唯美的意象中看到了雪域高原的另一种画面,另一种意境。因为有花朵,有蜂蝶,有蜂蝶腹纹般的钢轨,高原才有了芬芳,钢轨和高原的芬芳就这样在诗人的思想中,建立起了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也是诗人对青藏铁路的一种寄情咏志。
       正如诗人在《我恰恰站在山影的边缘》中的末尾一句所写的“达成美妙的平衡”,李木马的一些诗句里也能找到一种均衡对比,彼此呼应,通过文字的逻辑关系,阐释一种哲理。如:“恰恰站在山影的边缘/我看见自己/完整的身体被一柄巨大的薄铲/斜斜地一分为二”,接下来的“一半是热血/一半是坚冰……勾兑溶解合二为一”,这样的逻辑对比最容易形成化学反应,并且在油然产生的思考中,最终沉淀出诗歌内在的思想。在“生活——那不太清澈的水域/自己的一双鱼眼/常常看不到盐的存在”的感叹中我发现,诗人将《察尔汗盐湖》中盐的精神意象认知交给了读者,含蓄间夹杂着思考。《手扶栏杆眺望楚玛尔河》里“一条溯流的大河痛苦地扭动着身躯/它多么想奋力摆脱大地/朝天空自由而明亮地飞翔”,我赞叹诗人的情感表达竟会那样浪漫那样美妙那样豪放。
       诗人的笔也是一支画笔,线条明快的一个个速写人物身上擦着一层金属的亮光,让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无法忘记他们身上的铁的属性——钢铁上绣着花朵的女焊工牟淑群;工地上发出钢铁鼾声的劳动者;和战友们在冻土和自己心窝里为中国炼了一炉好钢的冻土专家张鲁新;打捞那根绣出一道银河的金针的李金城;把钳子的力量团结在粗糙的掌纹里的钢筋工;指挥演奏筑基、挖涵交响的首席指挥郭秀春;用最轻的作业力度,在生硬的铁家伙身上体会出细微和柔软内容的全国劳模罗铁马;火苗般刷地点亮整片高原的一身铁红的魏军强;虎口蹭满铁锈的螺丝工罗建设;句号般的茧子里抽出闪光的两根钢铁的老帅……
       诗人对蓝色的偏爱缘于对青藏高原的崇敬,缘于对炼钢炉里精神的火焰,缘于对一条河流最接近一片祥云。诗人无处不在用喜欢的蓝色涂染,无处不在用喜欢的蓝色表现深邃的思想。《高原,收敛于铁中的蓝》一首中,“那蓝,让你屏住呼吸期待,收敛了光芒的安静的蓝。”“一棵草,在湖水蓝色的身体里看见了钢铁。”“我相信蒙德里安的蓝,高处的那蓝,通过铁沁凉的毛孔,进入我们的身体。”“藏蓝,钢铁之蓝到天空之蓝”一段,诗人断定,灵魂和思想的深处都应该是蓝色的。“晶莹剔透的蓝在高处无所不在,藏羚羊蓝色的眼睛里暗含着真理。”诗人更加坚定,轨排、竹简、河流、铁、它们共同的主色调是深沉而飘逸的蓝。
       李木马的《铿锵青藏》已在中国铁路引起了广泛关注,把它列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作品,自有它的研读价值和重大意义。当我们再次阅读《铿锵青藏》蓝色封面上的这一段诗句:“钢蓝色的翅膀,掠过山川翻卷的波浪/一部竹简向高处慢慢打开了/钢铁,闪光的巨绳,抖落着石子,车轮——哗哗地喧响/时间,轴承中的宝珠周围,新颖的子叶/悄然张开……”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一条天路壮美的画面,也会更加清晰地听到钢铁的铿锵,在车轮旋转的雪莲上吐露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7-24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最好附上原诗,对照你的评论,这样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1:35 | 只看该作者
否定 发表于 2012-7-24 11:13
最好附上原诗,对照你的评论,这样会更好。

《铿锵青藏》是一本诗集,原诗太长了。问好否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24 11:37 | 只看该作者
俺是铁道兵子弟,看到青藏就有亲切感,再有铁路就一定要驻足品读。
字小了点,能大一号就更好了。{: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11:44 | 只看该作者
里海 发表于 2012-7-24 11:37
俺是铁道兵子弟,看到青藏就有亲切感,再有铁路就一定要驻足品读。
字小了点,能大一号就更好了。{:soso_e ...

谢谢里海来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4 12:18 | 只看该作者
可以选几首帖出来。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4 12:45 | 只看该作者
否定 发表于 2012-7-24 12:18
可以选几首帖出来。问好。

那怕是一首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5 13:04 | 只看该作者
读起来有点费劲,因为没有读到原作,很难体验到诗歌的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7-25 13:48 | 只看该作者
李木马的诗句内部是广阔的,充满了对一条河流的遐想,李木马的诗句内部又是明亮的,闪烁着铁的蓝色光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23:29 | 只看该作者
宫白云 发表于 2012-7-25 13:48
李木马的诗句内部是广阔的,充满了对一条河流的遐想,李木马的诗句内部又是明亮的,闪烁着铁的蓝色光芒。

问好宫白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23:0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