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极联合推选:2012年中国诗歌十大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中国诗歌十大事件
《第三极》诗刊、新浪第三极作家群落、新浪中国诗歌微博论坛联合推选
第三极神性写作首倡人刘诚执笔

    毫无疑问,2012年是一个政治年。随着年初“王立军夜奔美领馆”,一系列动辄牵动中国全局的政治事件接踵而来,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了这个被称作“龙年”的特殊年份。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可是很多人已经无缘于2013年的第一缕曙光。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很多人死去了,这些刚刚消失的鲜活生命,他们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姐妹,可是他们死去,死法往往离奇怪诞到让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盛世的泡沫破灭了;中国社会更加暴戾,更加焦虑不安,普通中国人的命更贱,中国人的心更加迷乱、也更加茫然、更加看不到方向。对于大多数苟活者来说,生生不起死死不起,生或者死都是一种不无艰难的选择,唯一感到安慰的大概是传说中很吓人的世界末日总算过去了,中国的未来虽然并不明朗,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日子仍可以在希望的纹火煎熬中慢慢地延续。
  回首这个非常“政治”的特殊年份,我们很自然想到了“政治”:诗歌和政治,究竟是什么关系?诗歌能不能离开政治存在?换句话,中国诗人是否可以依靠智慧和技术在离开政治很远的地方建立起诗歌的荣耀?确实有很多中国诗人在这样幻想,其中一些自以为已经达到了目标,可是很不幸——当我们重新思考诗歌,答案是断然否定的。过去一年所经历的事情使我们更加相信:一个没有政治权利或者政治权利被完全架空的人,决不可能有任何的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也决不会有一个清晰而光明的未来,而诗歌作为个人权利的派生物,自然也决无可能例外。政治成功地压缩了中国诗歌应有的空间,当我们站立在诗歌的广场上向远方眺望,在每一个方向的远方都看到政治——无论是严肃的还是荒诞的,政治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诗歌的干预和绝对笼罩。中国诗人也许可以白日做梦、幻想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周游天界,唯独不可以幻想离开政治;刻意回避政治的诗歌,无论炒作得多么“起劲”和“成功”,其实轻如鸿毛、贱如草芥,只会被中国人民毫不犹豫地抛弃,且由于缺少政治的赋予,这类诗歌通常绝少风骨与高度,因而绝不可能抵达美的极致。至于新科诺奖得主莫言先生——一位还算优秀但绝非伟大的中国作家——他所谓“政治教人打架,艺术教人恋爱”因而奉劝人们“亲近艺术远离政治”的说教尽管自以为聪明,最终除了把自己钉上人类终极价值的耻辱柱并经由“诺奖效应”放大到全球外别无他用,决不可能将文学的本质完全抽走——作为时代的言说器官,伟大的诗歌和文学永远代表本时代的良知说话;而单以诗歌而论,中国当代优秀诗歌事实上从不拒绝政治,上世纪前半叶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诗歌不必说了,即使是朦胧诗以降直到新世纪十年以来的中国优秀诗歌,也从来不缺少参与中国政治进程的强烈冲动。
  基于以上的理由,在小心地盘点并思考一年来所发生的诗歌事件的时候,我们高度注意到这些事件的影响力和建设性,既不妄自菲薄也没有妄自尊大、盲目乐观,相反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过去一年里,中国诗歌的政治热情仍然远远不够,政治的因子在诗歌里仍然是那么稀缺,每年有那么多的诗歌和事件发生,却极少触碰到专制的皮毛,相反很多诗人对名利地位表现出太多的热情,这些都使得中国诗歌在今天的时代深深蒙羞。我们呼吁诗人精神的觉醒和独立,以诗歌的特有方式汇入到中国人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时代主潮之中,更多地关注时代、关注苦难、关注到本时代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并愿以此与诗人同行共勉。我们相信,在一个严格检验的时代,每一个诗人都将以自己的诗歌活动重新站队,而只有在一个时代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腾讯《新诗经》:以微博的方式影响网络时代中国诗歌
  2012年2月12日,“微诗体”发起人、70后诗人高世现在腾讯微博以长微博的方式主编中国网络时代微博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新诗经》。《新诗经》按照“一日三榜,每日更新”的频率,每天不重复推荐三个诗人,2012年总推1000多个诗人,期间还以中国城市命名,推了出“天津诗歌周”、“台湾诗歌周”、“福州诗歌周”等大型诗歌地理专题。《新诗经》充分利用新技术资源,以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想,站立于当下汉语诗歌现场的最前沿,在多元的话语背景之下,构建了认知中国诗歌的又一个重要窗口和巡礼中国诗人的第一现场,引起诗歌界的广泛关注。多名国内一线诗人对《新诗经》给予肯定,中国作家网、人民网、腾讯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先后以《2012,我们以微博的方式影响中国诗》、“《新诗经》:中国新诗的新长征”为题对《新诗经》诗歌系列活动进行了报道,目前已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又一个知名品牌,其新一年的动向值得期待。

  (二)、百年新诗大型纪念专题《世纪访谈》启动,引起诗歌界广泛关注
  2012年3月28日,《中国诗人》与《当代汉诗研究院》联合推出“百年新诗”大型纪念专题《世纪访谈》,4月重庆理工大学主办的《新诗》又推出《肖像的光芒》,标志着由贵州诗人批评家南鸥策划、主持、撰稿的“百年新诗”大型纪念专题《世纪访谈》和《肖像的光芒》正式启动。据了解,《世纪访谈》和《肖像的光芒》力图从诗歌文本、史实、学术出发,以纯粹的诗学为旨归,透过个体诗人的独立视角,从100个视点全方位透视新诗百年全景,借此对百年新诗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深度反思,发现百年新诗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传统”的纹理。此举规模宏大、工程浩繁,具有足够的史实、学术、文本价值,由此拉开了纪念“中国新诗百年诞辰”的序幕。

  (三)、中国诗歌流派网创办《诗歌周刊》,打造中国网络诗歌的抽样读本
  2012年4月10日,中国诗歌流派网主办的《诗歌周刊》创刊号出刊,截至年底已出版39期。《诗歌周刊》由徐敬亚、梁小斌顾问、韩庆成主编,是国内首家发稿酬的诗歌网刊,旨在密切跟踪网络诗歌动向,为暗流涌动、瞬息万变的中国网络诗歌打造抽样读本。《诗歌周刊》设有封面人物、本期头条、原创诗歌、网络诗选、群组诗选、诗学前沿、诗歌评论、热点专题、散文诗界、古体诗词、诗坛动态等栏目。该刊自创刊以来坚持民间立场,以质量为唯一选稿标准,每期发表原创新诗 30-40首;封面人物从朦胧诗代表诗人始,力图全面、准确地展示中国百年新诗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生平和作品,逐步建成中国诗人的“周刊百科”;头条推介的诗人多为默默无闻的网络作者,有的还没有在任何纸媒发表过作品。在坚持文本价值标准的同时,《诗歌周刊》还强调诗歌的现实性,先后在第一时间推出“钓鱼岛作品专号”和“诗谈莫言”、“流浪的孩子”等诗歌专题,表现出诗歌关注时事、干预时事的鲜明价值取向。

  (四)、第20届柔刚诗歌奖揭晓并颁奖,第21届柔刚诗歌奖评奖启动
  2012年5月27日上午,由“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与影响力中国网主办、《青春》杂志社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影响力中国•2012柔刚诗歌奖年度诗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包含了“第二十届柔刚诗歌奖颁奖典礼暨影响力中国•2012 诗歌朗诵会”、第五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一“全球化时代少数族裔的诗歌写作”等多项内容。在5月27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十届“柔刚诗歌奖”颁奖典礼上,吉狄马加获得“柔刚诗歌奖荣誉奖”,麦芒摘得“柔刚诗歌奖”主奖,青年诗人王西平获得新人奖。顾彬、谢冕、吴思敬、任洪渊、唐晓渡、屠岸、林莽、王家新、西川、张清华、潇潇、臧棣、胡续东、李笠、高兴、树才、宋琳、潘洗尘、安琪、谭五昌、霍俊明、耿占春、黄燎原、骆寒超、梁平、王明韵、陈东东、李少君、黄梵、何言宏、子川等130位专家学者及诗人应邀参加了诗会。柔刚诗歌奖是由诗人柔刚出资、于1992年设立的全国性民间诗歌奖,该奖面向海内外汉语诗人每年评奖一次,自2007年起交由“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组织评选,因奖项设置、评选程序合理、透明、公正,5年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随着第20届评奖结果揭晓和颁奖,第21届柔刚诗歌奖评奖正式启动,征稿自2012年11月15日始至12月31日截稿。

  (五)、50位学者与一位诗评家对话:《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出版
  2012年6月,《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诗坛的引渡者》一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青年诗歌批评家霍俊明主编并作序,书内收集了50余位诗人和诗评家研究吴思敬先生的论文和随笔,收录了由吴门弟子霍俊明撰写的吴思敬评传——《诗歌“迷津”的引渡者》,并附录吴思敬诗歌活动年表,是“50位学者与一位最具代表性的诗论家的潜心对话”,也是对一位功绩卓著的诗歌评论家诗歌活动与诗学思想的全方位集中展示。吴思敬,当代著名诗歌研究学者、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诗探索》杂志编委会主任,《诗探索•理论卷》主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思敬先生以其札实严谨的诗歌评论及其卓越的诗歌活动,见证和引领了迷津中挣扎前行的中国当代诗歌,正如本书封四所称:“他是从新思潮到新世纪的见证者,他是诗坛纵横迷津的健行引渡者,他是现代诗学建设的高原和坐标,他以宽远的视野和良知抒写了中国诗学的历史,他用发现的胸襟和情怀推动了中国多元的诗坛。”据悉2012年适逢吴思敬先生七十寿辰,本书又是吴思敬先生诗学研究论文第一次结集出版因而也很自然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献礼意味,必将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和研究吴思敬先生诗学生平和诗学思想的最佳参考文本。

  (六)、《中国诗歌通史》历时八年结撰出版,创国内新诗研究多项记录
  2012年6月,由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吴思敬教授主持,国内10余位著名学者参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经过近8年时间的精心结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全书共11卷,分别是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当代卷和少数民族卷,每卷70多万字,总字数达817万。它贯通古今,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贯通古今、涵盖各少数民族、兼及港澳台诗歌的多卷本中国诗歌通史,可谓规模空前,工程浩大,它的研究和完成填补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项重要学术空白,必将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式重要读本。

  (七)、“诗电影计划”启动,开创并引领中国诗歌影像化潮流
  2012年7月8日,诗人海啸与影视编剧卜青文共同发起中国“诗电影计划”。所谓“诗电影”,就是将中国诗歌影像化、镜头化、高端娱乐化,通过电影镜头再现经典诗歌,以类似音乐“MTV”的形式,表达诗人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密码,以崭新的诗歌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创并引领诗歌影像化潮流,让诗歌以一种高端文化产品的面目进入文化市场。“诗电影”首期投资1000万,计划将100首经典现代诗歌拍成“微电影”,每部作品30分钟,预计在3到5年内完成,即将面世的首部“诗电影”是海子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代诗歌部分拍摄完成之后,还将投拍中国古代诗歌、国外诗歌。拍摄成品除在各地电视台、视频网站播出外,还将结集成DVD及图书全球发行。“诗电影”的创意和实现,为中国诗人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绝佳平台,也给相对沉闷的现代诗歌吹进了一股清风。

  (八)、中国最大的诗歌主题广场——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落成
  2012年8月12日上午,青海湖景区的地标性建筑——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落成。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诗人吉狄马加及来自美国、法国、伊朗、印度、墨西哥、秘鲁、越南、波斯尼亚、拉脱维亚等9个国家的诗人和多名国内诗人、诗歌广场雕塑创作设计者、雕塑家和诗歌广场建设单位代表等共同出席了落成仪式。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建设自2009年开始历时三年多时间,首先建成了总长40米,主宽3.16米,主高为4米的藏文化形式的诗歌墙一座,在广场内设置了中外民族史诗雕塑作品,同时围绕诗歌墙和雕塑完成了广场喷泉给水、电力管线和装饰灯光、草坪音响安装等建设工程,目前出自我国多名雕塑艺术名家之手的24部中外民族史诗雕塑作品全部落成,这些雕塑展现了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和雕塑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九)、源流中文网正式开通上线,打造中国诗歌第一电子互动平台
  2012年11月1日,中国诗歌第一电子互动平台——源流中文网正式开通上线。据介绍,该网是一个公益性的中文阅读电子平台,属于一个综合性网络建设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推出的是源流中文网的“诗歌频道”。源流中文网特邀诗人理论家刘诚担任诗学总顾问,摒绝主义之争、门派之别,倡导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而不同、多方共赢的大家气象,声称只对中国诗歌负责,只关注最值得关注的诗歌现象,只推荐最值得推荐的诗人和作品。源流中文网笃行“自由思想、自由表达”的文字价值,秉承“自由阅读、雅俗共赏、思想中立、和而不同”的建站思路,以前沿视角精编天下诗歌和文章,关注半径以诗歌为主适度覆盖文学、艺术和时政话题,力争比肩乃至超越同时代一般诗歌类网站,构筑作者、读者共主的自由文字家园,以宽容中立、卓而不群的精神风貌引领时代文学艺术潮流,自立于国际中文阅读网站之林。源流中文网一经上线即引起诗歌文学界广泛关注,并以其专业、严谨、以及强大的互动性、巨量信息和纯净友好的界面,成为中国诗人和读者喜爱的诗歌交流平台,截止目前,刘诚、董辑、梁雪波、原散羊、施施然、庞清明、高世现、解非、一箪、李晖、林童、西棣、海湄、北残、卢辉、田朵、易诗阳、古岛、远观、程川等已开通了源流中文网诗人专栏,同时开通的还有一批翻译、摄影和时评界人士的个人专栏,自上线以来访问量稳步上升,目前保持在300IP左右,最高时达到500以上,页面总浏览量已突破10万大关,据悉该网站后续还将择时推出系列诗歌主题出版活动。

  (十)、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揭晓,21位国内诗人分获各项大奖
  2012年12月21日,由诗人唐诗发起并组织举办的“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 —2012)”,秉持“公开、公正、透明”与“网络性、公众性、学术性”,自2012年2月起至 2012年12月8日止,历时十个月时间,于2012年12月18日揭晓。经过多轮网络投票,最终由诗人左岸、方文竹、阿尔丁夫•翼人获创作奖,杨四平、西翔、赵思运获批评奖,晴朗李寒、董继平、东海仙子获翻译奖,老巢、罗广才、黄粱(台湾)获贡献奖,陈美明、李成恩、高世现获新锐奖,杨林《春夏秋冬》、阿毛《阿毛诗选》、马科《大地语言》(上、下部)》获诗集奖,刘兴华获创作人气奖,罗荷子获新锐人气奖,易华伦(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获特别贡献奖,颁奖活动预料将于2013年5月份举行,所有获奖者都将获赠总价值十万元以上的名家书画作品。据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奖”自2012年10月8日正式启动以来,即在诗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数百家诗歌网站、博客和有关报刊将公告予以全文转载,网上诗人、诗歌爱好者和读者对评选活动给予了积极而热烈的响应,参与推荐投票诗人达2万余人次,仅新浪博客转载超过1000用户,主题页面浏览量突破10万人次,国内50余家一线新闻媒体予以报道,百度搜索信息高达121000余条,被认为是诗歌史上参与用户最多、转载量最多、影响力最广泛的诗歌文化事件之一。

  本榜单反映第三极观点,排名以时间先后为序,欢迎各路网友参考和转载。来源:http://www.yuanliuw.com/html/2012-12/39182.html
   
                                               2012年12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3 09: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世现提供的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3 20:23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祝贺一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4 08:25 | 只看该作者
应当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24 08:5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2-24 10:16 | 只看该作者
从又一个角度观察中国的诗歌走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2-24 14:2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2-25 01:4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12-25 09:02 | 只看该作者
应当祝贺  {:soso_e142:}{: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2 20:40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8 03:36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