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燕山,树起一面文学的旗帜(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碧青 于 2012-1-11 09:19 编辑

燕山,树起了一面文学的旗帜
                         碧青
  
  去年,燕赵文坛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现象,燕山区域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群体,打出了燕山文学的旗帜。这种现象激发了我试图探索燕山文学的梦想。燕山文学的诞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既可以去溯本求源,找到燕山区域内文学的源头,又可以在燕山文学的果园里,采摘和品尝果子,并向未来走去,传承区域性文学发展的脉络。但是,由于我的理论功底和阅读视野有限,目前只能简单地梳理一下肤浅的思考和认识,只希望本文对于燕山文学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燕山,是中国文学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神奇的山脉,东起山海关,西至潮白河谷,东西绵延八百里。它的胸膛有一块36.7亿年的石头,袒露着亘古和永恒。这条山脉就是燕山,就是我们的家园。当我把探索的目光投向八百里燕山的时候,有了一种触摸到古老而深远的矿脉时那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我忽然发现,以溯本求源的方式探索燕山文学,才是一种正途。燕山地区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源头,正是这片土地上文学的起源地。
  1、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燕赵大地上,燕山横跨唐山、秦皇岛和承德三市,并向西延伸到京东第一大河——潮白河的谷地。实际上,它也跨越了天津,延伸到北京东北部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相衔接的密云县。而距密云很近的就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内蒙的夏家店遗址。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为北京猿人。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证明北京猿人在距今约69万年前,就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古成果证明,早在四万多年前,迁安出现了人类的活动。人类起源于大自然,燕山身躯上的36.7亿年的石头也在提醒我们,人类实际在燕山地区生存的历史,要比通过现代人发现的古人遗迹更久远。但是,迁安大地上的爪村遗址,已经昭示了家园这片土地上没有文字记述的祖先的生存痕迹。
  “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经于1958年和1989年两次联合考察发掘了爪村旧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是距迁安市区大约15里的滦河南岸,出土了大批的哺乳动物化石,有野牛、野驴、赤鹿、转角羊、鸵鸟、纳马象等,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张森水、谢飞等都先后来此,多次发掘,将出土的两具4.96米象牙化石运到北京自然博物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参观了此象牙。爪村遗址附近,又发现其他的两处文化遗址,村西4.5万年,村南1.2万年以前,出土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我国现存的第三枚骨针骨锥。这里还发现了草炭年代的遗迹。爪村遗址的发掘证明燕山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迁安博物馆展区简介》)”。
  从爪村遗址,我们可以推断燕山区域内最早的文化丛,也应该是原始时代的狩猎生活。正如东汉赵晔编写的《吴越春秋》记载的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弹歌》所表现的那样, 祖先们“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后来,开始有意识地驯养动物,发展出畜牧业。这样,人类部落本身就形成了组织和控制经验的新模式。同时,人类在依赖大自然的同时,也依靠自己创造的文化的喂养,开始让人类慢慢强大。
  人类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陶器和磨制石器为特征的时代。当时人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耕种稼穑,驯养牲畜,制陶纺织,并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创造了古老的原始艺术。发达的生产经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带动社会关系迅速发生变革,为更高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迁安博物馆展区简介》)”。
  燕山南北的红山文化范围,表明先祖在新石器时期就在燕山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据考古专家考证,祖先在滦河岸边留给我们的6000多年前的迁安安新庄新石器时期遗址,文化极富有特色:泥质陶钵,显示包含中原文化的因素;加砂直腹罐及精良的细石器,显示与北方红山文化的密切关系;更有少见于其他地区的刻绘兼用的彩陶、多角形砍砸器,并以彩陶、黑陶细石器共存,显示出独具特色的地方特征。表明不同文化在迁安交汇,促成了这个地区远古的繁荣。
  当代史学界已经认定,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在燕山地区。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诞生在燕山地区。拥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人类生存遗迹的兴隆雾灵山、青龙祖山和都山,从远古时即被古人择为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地理坐标,载入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并有九位帝王登临过的昌黎碣石山,等等,也都保留着先祖的遗迹。
  轩辕国,是中华大地上建立最早的国家,亦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考古学者任重远先生考证黄帝的轩辕国就在迁安域内。安新庄遗址、万军遗址等18个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天鼋、玉斧、网坠等文物,大型祭坛等遗存,表明迁安是黄帝建功立业的地方,是政治活动中心。原属迁安的迁西东寨、西寨遗址出土了佩戴丝巾的玛瑙美女雕像、四季晷,亦是黄帝时代的重要艺术品和科技成果。另外,有学者考证,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故事,就发生在燕山地区。迁安也出土过刻有远古时代文字的石头。
  而自从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燕山区域内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文博专家尹小燕所著的《古韵迁安》一书,详细记载了迁安的历史脉络:
  “尧时,全国划分为‘十州’,冀州分为冀、幽两州,迁安属幽州;
  舜时,全国划为‘九州’,冀、幽二州合并为冀州,迁安属冀州,直到夏朝未变;
  商朝,迁安属孤竹国;
  周朝,迁安为令支国。齐桓公伐山戎后,令支属燕国地;
  秦朝,迁安名令支县,归辽西郡管辖;
  汉朝,迁安属辽西郡;
  三国时期,迁安名令支县,属魏国,归辽西郡管辖;”
  ……
  从以上可以看出,燕山地区从远古时代至今,有着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这应该归功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有关学者考证,仓颉造字的故事,就发生在燕山地区。出土的燕国布币和刀币、甲骨文、石器或陶片上的文字,也证明了燕山地区是中国较早使用文字记事的地区。那么,在原始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无疑使燕山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诞生地之一。
  面对着燕山,我仿佛感到,时间和历史并没有走远,都留在了家园这片土地上。远古和未来站在同一的谷地和山峦,同一的起点,同时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2、燕山,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地之一。
  文学史表明,燕山地区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地之一。
  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记述了黄帝、嫘祖、尧、舜和夏禹、后稷等上古时代的人物。由于年代久远和大自然地理变迁等原因,几千年来,很多人都曾试图考证《山海经》所记述的山川、大海与河流。而此书所记载的穷山,已经被认定是燕山。这就表明,《山海经》所记载的远古神话故事,其中的一部分传说就产生在燕山。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反映燕地的诗篇《邶风》15首。清代学者王国维在《北伯鼎跋》中写到:“北,盖古之邶国也。自来说邶国者,虽以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今则殷之故虚得于洹水,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则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其北求之,余谓邶即燕,鄘即鲁也。”王国维肯定《邶风》产生于燕地,被后来大多数学者认同。
  “周朝,迁安为令支国。齐桓公伐山戎后,令支属燕国地”。那么,产生于燕地《邶风》,自然就与燕山地区有了渊源。
  《邶风》15首擅长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抒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所反映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痛苦和欢乐。例如《柏舟》,表现了因生活的束缚而心生烦恼,像衣服有斑点又无法清洗,仿佛日月都消失了光芒,更不能像鸟一样展翅奋飞。《旄丘》表现了贫困的流亡之人渴望得到救济,最终却是失望的悲苦情怀。《式微》发出了劳苦人幽怨的倾诉。《简兮》是对英俊的舞师的赞美和怀念。《泉水》则表现了出嫁到异国他乡的女子对祖国的怀念。二是表现婚姻和爱情。例如《绿衣》表现了一名男子对亡妻的怀念;《日月》表现了一位被遗弃的女子悲愤控诉;《击鼓》是戍边的征人对妻子的思念和心灵的盟誓;《匏有苦叶》则表现了一位女子在渡口深情而焦急地等待情侣的情景。《静女》则表现了恋人约会的美好故事。三是表现亲情。例如《燕燕》表现了兄长面对出嫁的妹妹依依不舍,既赞美她的品德又提出了忠告。《凯风》表现的是女儿对辛劳的母亲的咏叹和不能奉养的愧疚之情。《二子乘舟》表现了对出门远行的孩子的怀念。四是表现社会政治生活。例如《北风》,反映了人们怨恨暴政,相呼携手离去的思想感情;《北门》则表现了小官吏在进退两难的生存处境里发出的呐喊。
  《诗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灵和情感追求。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曾领略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诗句,很多人现在还追求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境界。这样的诗句就出自《邶风•击鼓》一诗。
  而《诗经•商颂》《玄鸟》,则表现出民族起源与图腾崇拜,反映了商朝始祖诞生燕山。任重远先生破译了《诗经•大雅•公刘》,反映的是发生在燕山地区的故事,“公刘就是从轩辕氏所在地迁安搬走的。燕国,是商朝的延续。这就说明,《诗经》里产生在燕地的诗歌,不仅是《邶风》和《玄鸟》及《公刘》,雅和颂部分很可能还有产生在燕地的诗歌,只是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而只有史学家考证了全部的远古史,才可能破解《诗经》里所有诗歌的确切产地。
  从以上提及的中国最早的诗歌,就可以确认燕山是一座文学的圣山。
  《诗经》不仅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较早的诗集之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而燕山地区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岁月里,却表现出相对落后的文学发展状况。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牵涉的肯定不仅是文学本身,还有燕山地区人类的生存历史和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多重大范畴。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上的燕山地区是征战之地。古老的燕山,成为历史上的一道关山。燕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然而然就受到制约。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少了安然儒雅吟咏诗篇之辈。历史上的战争,在造成人类苦难的同时,也扼制了这个地区文学的发展。
  第二,异族文化进入,燕山地区出现文化的多元化,但没有促进文学的发展。燕山地区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出远古时代灿烂的文明。可是,随着中华大地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燕山地区渐渐远离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秦始皇建都咸阳之后,汉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的西安和河南洛阳以及开封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燕山地区成为边缘地带,亦成为征战的边关地带。尤其是契丹族统治时期,使燕山地区的文化出现异样的元素。“五代十国时期和宋朝迁安被契丹辽政权所管辖。辽国时期,北宋建隆2年,即辽应历十一年(961年),辽国把定州安喜县(今定州市)俘虏来的人安置到迁安、迁西等地,并置新县。因俘户来自安喜,故取名安喜县。至辽天庆元年(1110年),辽设上京、中京、南京、西京和东京五道,迁安属南京道平州(州治卢龙);金朝,大定七年(1167年),安喜县改称迁安县,意即迁自安喜,仍属平州……”(尹小燕《古韵迁安》)。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上,燕山地区有相当一段时间,更多地接受着大汉民族之外的政治和文化。所以,导致了本土远古时代诞生的传统文化没有得以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第三,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导致文学发展滞后。虽然因是边塞重地,燕山一直没有淡出封建帝王和政治家、军事家的视线,更没有淡出历代文人的视野。但是,就燕山本土文学创作而言,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很少出现文学的繁荣现象,也没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和作家。
  二、燕山,树起了一面文学的旗帜
  由于历史、社会和区域性文学发展进程缓慢等多种原因,文学和燕山的关系,一直没有提升到文学理论的层面上来论述,文学和燕山一直没有实现合一。也就是说,历史上没有提出或形成燕山文学的概念。今天,祖辈生活在燕山怀抱的诗人作家,基因般潜伏在生命深处的文学梦想已经苏醒,当文学唤醒了心灵的梦想和生命开花的声音,发现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燕山,于是,就把自己的作品命名为燕山文学,并做出了发展燕山文学的种种努力。 
  1、家园,有了一面文学的旗帜。
  
  我所见证的燕山文学的诞生,有两种主要原因。一是当代文学如何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现代汉语文学的民族性,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迁安的作者试图实现一种突破,打破地域性文学创作一直落后的局面。另一方面,2010年迁安市委和政府明确提出挖掘燕山文化,为燕山文学的诞生提供了时代的契机。迁安市诗词协会主席霍志国率先提出打造燕山文学。迁安市作家协会主席任峻山积极筹资创办燕山文学网和《燕山》创刊号。
  任峻山和霍志国等人就打造燕山文学这一问题,向省作协关仁山主席作了汇报,得到了关主席的肯定和大力支持,他欣然为《燕山》杂志题写刊名,并同意担任《燕山》杂志顾问。
  2010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霍志国主编的《诗画迁安》系列丛书,《前言》旗帜鲜明地打出了燕山文学,这也是国家级出版社首次推出燕山文学的概念。丛书收入了霍志国的诗集《秋叶鸣蝉》,王克功的诗集《故乡放歌》,徐春瑞、王文忠、张森、林付华、于启忠、刘文杰、刘茂林、刘熙民、吴柏、杨明益、李腾飞人的诗词合集,迁安市与外地聚集在新迁安吧的近百名作者的新诗选集《滦河流韵》、散文选集《燕岭寻芳》和《真情不讳》,碧青的诗集《母亲的诗》和散文集《守着老边》。一百多万言的《诗画迁安》系列丛书的出版,标志着燕山文学的诞生。
  时隔不久,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于20112月推出了霍志国主编的摄影配诗作品集《化境家园》,这是献给燕山家园的又一部颂歌。
  燕山文学网于今年3月开始试运行;《燕山》杂志于今年5月问世。创刊号的作者以唐山、秦皇岛、承德的诗人作家为主,标志着燕山文学有了阵地。
  从人类文明起源于大自然来说,燕山文学是燕山自身生长出来的;从时代和社会层面来说,是迁安市提倡挖掘燕山文化催生出来的;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河北省作家协会和百花文艺出版社树立起来的,是燕山区域内诗人作家们的脊梁挺起来的。
  在我们的家园,终于以燕山文学的名义,展现一个蓬勃的创作群体。《诗画迁安》系列丛书的作者包括省作协会员任峻山、霍志国、李果、阿紫和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徐春瑞、彭学才、王克功、张森、王文忠等。《燕山》杂志创刊号开辟“燕山名家”专栏,发表了著名作家杨田林的新作。小说视界、现代汉诗、散文万象、诗风词韵等栏目推出唐山的李果、尹玉强、范立彦、刘新苗、张卫华、宋向阳、七月、付艳会、王连海、王建华、孟德新、何春刚、王树娟、傅和昕和秦皇岛的王海津、高粱、一笑、常兴忠等作者的作品。所以,燕山文学的诞生,对于燕赵文坛来说,应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2、燕山文学诞生的意义。 
  在当代名家辈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的燕赵文坛,燕山文学的诞生,更像是大山里的人发出的一声召唤。因为这是对燕山文学的第一声呼唤,必将引起更多的人思考和认识燕山,便有了独特的意义。
  第一,树立起一面文学旗帜。首先,是确立了目标、方向和全新的起点。开始了探索以燕山文化为背景的当代文学创作。其次,表现了群体的觉醒。燕山文学这面旗帜的树立,并不表明燕山文学群体已经取得和燕山相匹配的创作成果,而是由于燕山地区作家的觉醒,实现了一种文学创作理念的超越。
  第二,彰显了文学的开拓精神。文学,总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延续其自身发展的历史。燕山文学的诞生,首先,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而促进了燕山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下,地方政府开始挖掘燕山古老的文化,燕山文学亦顺势而生,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其次,表现出“起身乃与万巅齐”的燕赵风骨,成为燕赵文坛一种新生的文学现象。
  第三,开垦出一片文学的土地。开拓者受文学使命感的驱使,出版了丛书,创办了杂志和网络论坛。这片新开垦出的土地,属于所有的播种者。它不仅是燕山文学的园地,也是燕山文学和广大文学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相信,燕山文学的旗帜,会召唤燕山更多的作家和诗人,探索燕山古老的文化,表现燕山区域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命运。
  第四,表现出强烈的家园意识。燕山文学的诞生,是对燕山和家园的认知和皈依。也标志着这个群体正在以文学的方式,回归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回归土地和家园,回归生活和人的生命本身,回归大自然。
  第五,构筑了一个文化的坐标点。文学,属于文化的精华部分。无疑,燕山文学是燕山文化的一部分。燕山文学已经为挖掘燕山文化,构筑了一个时代的坐标点。
  提倡燕山文学,就像提倡一场新的登山运动。千万年来,已经有很多人登上了燕山的顶峰,他们已经站成燕山上永恒的雕像。但是,在二十一世纪里,又有人提倡登山,这是每一名追求文学的人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并画出了以燕山文化为起点的起跑线,倡导者和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若干年后的将来,每个人走多远,抵达到燕山文学的那一种高度,则要凭自己的力量来决定。也许,有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远离这种活动,但也会有人不断地加入这支队伍。我相信,有千万座山峦的燕山存在,燕山区域内的文学创作活动就不会停止,也总会有人不断抵达一座又一座峰峦的顶点。这也是燕山文学旗帜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1 12:3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地方的文学脉络,一般都会有很明晰的脉络可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3:3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燕山是很重要的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但燕山文学刚起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2 03:32 | 只看该作者
碧青原来和我是老乡呀,支持这面大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09:30 | 只看该作者
是吗?太高兴了。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2 14:28 | 只看该作者
有了家园,有面旗帜,除了加油,还有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7:42 | 只看该作者
迁安阿紫 发表于 2012-1-12 14:28
有了家园,有面旗帜,除了加油,还有祝福!

问好阿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4 18: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