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群内消息] 灾区人民需要诗歌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3-4-22 23:17 编辑 : D+ c8 l3 t% j) p2 z

" ~6 s+ }& v+ F2 \  m. `" C灾区人民需要诗歌吗?" i3 |4 j, c' K/ @' }# ]; O5 O
    ( P) M0 m7 ^; F
      有人提出疑问:灾区人民需要诗歌吗?我想中国云这种送诗的行为有如下好处:  |; r' g4 K. u# i, `; f
     
5 I0 Y! K( }/ F* o    1,是一种爱心的传递方式,能鼓舞需要精神慰藉的人们。实物重要,但实物多了,可能成为施舍。有时再多的钱顶不上一句暖心的话语。我们不一定要写出什么好诗 ,重要的是我们用心去为灾区做一件实际的事,比那些口头上献爱心的人来的真诚。
1 o2 R1 M- N7 v) a3 k6 @     
0 e1 y; H3 P! [8 v0 u     2.是一种人文关怀精神价值观和文化进步的体现,弘扬诗歌文化的同时,也为诗歌开辟了一条走进大众视野的道路。* b3 ^( v% y9 `4 F/ a4 p: y
     / p8 h) P3 ?1 l1 n: P
     3.记录和铭刻这个时代的人们在灾难和历史事件的精神影像。我们是民间自发的行为,在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我们不奢望历史记住我们的名字,但愿历史记住诗歌的脚印。$ \# t( N. G0 }5 E( L. u# }9 e& P
     . H# C7 w5 Z+ h! ]1 X
      4.也许灾区大部分人暂时不需要诗歌,但他们需要听到我们的声音一样需要看到写给他们的分行的汉字。他们的家园在大家的帮扶下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建,但愿中国云能走进他们受伤的心田,带去诗歌微薄的甘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4-23 11:51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诗歌才能唤起失去的良心,唤起血的教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4-23 22:34 | 只看该作者
带去诗歌微薄的甘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4-24 08:10 | 只看该作者
这让我想到——    ( ?( p% S- I8 {0 ]8 _* \  M
    汶川5、13震区,,一只废墟中垂下的孩子的手触动了24岁的山东青年苏善生,他用10分钟,把三年前写给患绝症女友的诗《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改成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随后发在百度“地震吧”里。让苏善生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被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哭泣着朗诵,被热心的网友们改编成动人的MV,被众多音乐人多次谱曲进行演唱,连法国的一份报纸也用了整版刊登这首诗。
5 q) `# O/ v. E* q+ w- C$ Q9 Q3 h0 d/ y% e5 Q; M
    说出来,写出来,贴上网———网上有多少个“苏善生”,难以计数。灾难在震撼人心的同时,让无数网友、作家和诗人无法不写下悲痛与勇气,团结或祝福。6 Q! j* C$ |) F* N  I* @: R
3 E0 }6 ?; O* l8 D2 J
    诗歌再一次体现出她直击人心的力量;网上流传最广的作品,正是那些真切感人而又朗朗上口的诗。作者有的是专业的诗人,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网友。
+ v" D3 |3 B7 F) m4 b
$ }% S- i/ ^: b% B    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无诗。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这个国度。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的力量。有人说,诗歌因此“复活”;也有人说,伤痛平静过后,一切又会恢复常态。可以肯定的是,灾难改变了人心,也终将改变文学。0 k0 s/ j" w9 N8 Y9 e7 t# W*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水云生 于 2013-4-26 18:10 编辑 : b4 c9 S* `5 R8 E2 l% X9 i: X

& T( F% r3 o& m+ e7 \7 D1 [$ o: M3 R11111111111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26 16:50 | 只看该作者
需要爱心传递和感恩,做自己能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7 16:1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