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时月:《母亲的节日》(外九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母亲的节日(外九首)
/秦时月
那个节日对于母亲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单位发她一百元,也许二百
没有单位放她半天假,去郊外踏青
踏青,她不忍哈,青哪能踏呢
母亲的节日,在儿孙举着鲜花的日子
那些人,去了那些年,泪已流干,日子已去远
结痂的伤口不撕不痛。
母亲的节日,在儿孙拎着满月的日子
母亲血糖高,不吃那些东西,但她高兴
母亲的节日,在红灯笼爬上门楣的日子
所有的人归于膝下,拢在一起
只有这些日子才是母亲的节日
其它的,一概不是。
《母亲的脸》
母亲的脸,是我读了一生的书
那册书,厚厚的,装着春夏春冬、阴晴圆缺
订着对儿孙的碎碎念
没有见到我们的时候,那册书便翻不动了
爬满生僻的字、和词,像一只只拦路的虎
掐住母亲的脖子、眼睛,酸酸的、胀胀的
疼。等我们出现时,那册书便翻得哗哗直响
快乐在上面打着滚儿、撒着欢儿
等我们离开了,那册书就又合不拢了
合不拢的日子,载不动许多愁
石头
一串石头,蛇行,至河边,停下来
被洗涤、揉搓的石头成方成圆,诚惶诚恐
那被很多人踩过,也被母亲细脚踩过
的石头,有时穿白衣,在冬天
有时披黄袍,在雨天
有时被水鬼拖去开会,不见天
我担心,那被千人踏、万人踩的石头
某一天发起脾气,把老母亲甩进河里
起不来。
《擦拭》
父亲走后,我就有了这么个习惯
每回一次老家,总要把躺在角落的农具
一件件收拢、排队,用心擦拭
擦得就像父亲在世时光洁
和它们说悄悄话,说父亲没说完的话
尽管,我的动作有些别扭,不够专业
也不一定有着父亲的投入
但我努力学着父亲的样子
从上到下、从下至上,反反复复地擦
擦。就像拉着父亲青筋暴突的手,
和日渐萎缩的腿
那上面还留着父亲的唾液、汗渍
和体温。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擦着、擦着,我看到天堂的父亲
望着我笑。笑得很惬意
父亲的咳
父亲的咳,内容极丰富,情节极妖娆
长短轻重,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
父亲的咳,有时抒情,有时叙事
有时响亮,有时浑浊
只有我,能读懂他的含义。
父亲走了,咳没走。就在那片屋檐下
就在那些砖缝里,就在老屋的每一个角落
看儿孙出出进进,演着人生那场戏
在父亲咳成的海上,我们浮、沉
玩蹦极。
《补上那棵树》
那年栽了两棵,一棵健在,一棵随您去了
趁风和日丽的日子,补上那一棵
栽在您的门前,为您遮风挡雨
风暧的日子,您就出来,靠着它,晒晒太阳
一嘟噜一嘟噜地抽旱烟
想着很远很远的心思
想着,想着,桃花也就开了
《低处》
您是乘鹤来的吧,父亲
在这更深夜阑时。
您站在高处,那么高
您可从没站那么高啊?
在这边,您总是站在低处
低得没办法再低了
直至把自己低没了
低到任何人也看不见了
《百年樟的心思,谁也不懂》
兀立村头,给过往的客人导向
不会申遗。
或泛青、或枯萎的枝桠
怒指苍穹。
腹被掏空,掏空了的心流泪、流血
流一地的思念
客人不知
主人不知
儿孙们也不会懂
《乘车》
站台上的人个个等成了长颈鹿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在讨论乘哪路车
808有空调,座位舒适,车费1.8元
532只需半价,是农民工喜欢的那种
808驮着一拔人走了
532驮着又一拔人走了
只有他们站在原地,伸着鹅颈
把那颗钉子找回来
---纪念雷锋同志逝世五十周年
记不清把那颗钉子放哪儿了
我在每一个可能找到的地方
找,仔细地找。记不起了,找不着了
有的东西知道将来有用,会很慎重地放好
越是放好了的东西越不容易找
就藏在某一处,望着我笑
我相信,那颗特殊的钉子一定还在
只不过得费些力气去找
找回了,也就不会再丢了
作者简介:张友琴(秦时月),男,现居武汉。1962年10月出生于鄂东大别山下的一个偏僻乡村。八十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后因生活所迫转而从事机关公文写作工作达二十余年。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各类报刊,收入各种选本,偶有作品获奖。出版专著(合著)《给您一把金钥匙》。
写作理念:回到起点,没有终点。用文字慰藉心灵,用真情打动读者。我手写我心。
通联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后九万方三村3—17号丁栋1单元302信箱(中国人寿保险武汉市分公司宿舍院内)   
电子邮箱:zhangyouqin1962@126.com  
Q      Q1825259643
联系电话:13797076559   
邮政编码:43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2 16:27 | 只看该作者
赏读文字,问候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7 19:0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