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亚平:发现圣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现圣城
                                      陈亚平   

  这是南中国西南疆陲的鹤形之地,从成都平原绵亘到五十公里外的山地开始呈现,它昭示着西南方向的星宿运行,山脉吐纳的气息,以及在天际线延伸的外省。当置身于这无垠的昆仑山脉东南面,实际上就靠近了鹤形的界域。

  接下来,与我们神往的城就从幻界开始。

  这边境最终以公元二世纪的青铜气质形成了一个几何或二元对立的鱼的中心,它就是《一统志》所记载的西蜀鹤鸣仙山。《道藏》说:鹤鸣山与青城天国山形成连麓。

  极目西望,鹤鸣山以迷宫里循环的8个图形,与青铜镜像中的玄鹤互为对应,时而呈气状,时而又显人形,它是一个完整的唯无体系,而制约它的内在规律是完全卦象化了的。它主宰着三面群峰那奇异的布局形式,同时又是各种事物所依存的基础。山是连续的、双重的、以及背反的,遵从着各种变数的次序。此时,谁亲历,谁就缺席于这个过程。

  然而,鹤鸣山却异端的水的方式,更幽隐的围合着一个更神秘的位域,初视它的边缘就感觉到了它所预兆的性质:崇高、幽冥、圣洁、巍峨,而隔世,这显然是一个千余年隐修之气所化身的形而上所在,又像是一个幻想的世界混含于现实的世界。它连绵二十三平方公里。从天上俯瞰,它呈金、木、水、火、土五个方位,并焕发出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其中,在它所涵括的二十三平方公里整个范围中,又因应着仁、礼、信、义、智等五常,从地平线上远眺,它与一种密码或咒诀的无限领域正相吻合。这就是幽秘匿身在鹤鸣山麓腹地的巨型城宛。
  渡过波光粼粼的观音河,幻像与现实终于合而为一,水成为圣城的正气来源,沿江柏枝围篱,持有汉代疆城的高贵与气魄。此界,现实的石阶之道是梦境的一种外形。它的正前方大地,衍生出花园,池沼,神幡与神思。每走向前一百步,就面向一座青龙与白虎对峙的雾霭,它的气韵与先贤的圣名紧紧连结在一起,按史学家的断章,它是“昆仑仙踪”的龙祖脉系。

彼岸是心界。再往前一百米,云气中,可直观一座因虚无而显在的现象学中悬置的宫殿,它的飞檐包含着暮色和晨曦,包含着张天师公元126年每一个经诵的音节,也包含着整个亚宇宙。左向侧殿厢房处,松柏生成无境的维度,像闪电在灵魂的空中划出树枝,两侧是深谷中贯穿的斜江河,映照着此界轮回的无限事物。极眼处,香云中端开始循环浮现天、气和玄的无形之象,只见:转瞬间,天道,地道,人道合一混成,真气飘渺,令人心通太始。再往左9米,又忽见山门八帅、玉琮广场、迎仙大道、阙、阁、楼、亭、府、阶、戒鬼台、柱、廊、放生池、灵祖殿、文昌殿、三官殿、祖天师殿、老君殿、幡、径、仙踪壁画、坊、炉、兽、迎仙桥、榜、场、堤、堂、林、栏、园、圃、钟、厢……全部由人像中的“道”字缘生,仿佛是宇宙和谐的卦爻,它围合而又外散,互分而又互融,整个视界形成九面体或八十一面体,它必然又偶然地朝向九个不同方向,不同的心界。再往前九米,眼帘正中处座落一座青铜的山巅,这座山以《道德经》的无为方式囊括了星辰,云雾与国度的广阔延绵地。只见云团中分解出两侧的峰谷,继而又交叉凸显:天柱、石林、龟石、七十二穴、二十四洞、天谷洞、东西涧、仙泉、穿龙泉、古柏林、草庙子……这诸系列景象象征着一种宇宙观的发展与变换形体的轨迹,或因人格化而成偶像。驻足沉思,会忽然发现:圣城变幻的玄奥在于它按《玉皇经》内在韵律变化而设
计的九宫结构体系,而有无相生,险易相成的教义是整个城池的鸟瞰结构核心。当面向西南方山门门坊,悬空的坊阙体现着《老子》第四十五章或第三十六章的精髓。此刻,如果闭上双眼,整座圣城会在一种遥远冥想状态中,发出一种伴随鹤鸣般咒语的飞翔在半空中的声音,这是来自遥远的、日月逐逝波的《清静经》,它节制,柔韧,让天与地深深分开,让宇宙一切将来的,现在的,过去的万物立即被参悟。

  当历数圣城城宛中的一棵棵巨大树木,会惊奇发现它排列的数字可以转换成《易》的爻数。然而,我更渴望在圣城西南方云空重视的天光中,探寻解开这座神秘城宛终极之谜的途径。当然,在城宛中轴线以北所化身的事境,就只能以圣城桥栏上的石兽神的意志与职能来解释了,尽管在圣城的中轴线上迷乱了几何学与许多工程师的逻辑线路。

  圣城还作了一个秘密的奇迹,那就是伫立在圣城天柱山顶的幽密林荫中俯瞰山下,会神奇发现两侧逶迤的江水在向圣城腹心缓慢倒流,时间也从回转到加速,从加速到突然停止,圣城由此涵盖了时空轮回的走向,混含着苍茫的异度空间。

  然而,周游整个圣城景象却以另外的一种圆周方式加以组合,构成了心像中老子降授天师的遗址,让我们在三维的境遇中,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回历圣城的来源,我们只能在《老子》第一章的段落内在找到追溯的方法。  
  
                                  2009年3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7 10:4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7 12:04 | 只看该作者
此时,谁亲历,谁就缺席于这个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0 14:5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