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气息,还是诗界一个新命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2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他的诗,有他的独门暗器》,评王文海《最与罪爱》
《诗能不能,沒有细节可以想象细节》,评余言未尽《黄鹤楼上》
《又一浪漫主义佳作》,评浅冰《慢慢的,我成了女儿的行囊》
《荒诞无稽,意象作为人物使用》,评长风《七月2
《诗里面这些东西,算不算艺术》,评洋滔《养活祖国》
《写诗,挖掘熟悉中的陌生化》,评孙清祖《幸福》
《她的诗,往阔大处发展》,评金铃子《生。或者死亡(外一)》
《迂回,一个艺术命题》评刘年《旧居》
《万物气息,还是诗界一个新命题》,评民工的凝眸《黑夜的伤痕》

◎ 最与罪爱

王文海
我会用日出或日落的方式磅礴地爱你
若你不介意,我也会用一根筷子
碰击另一根筷子的格局纠结地爱你
细雨在打湿细雨之前叫做蝴蝶
如果把蝴蝶插在耳鬓,那就是闪电
你随意拢了拢发梢,五指有鸟鸣缠绕
站在你的侧面,我宁愿省略春天
非要给一颗星星取名,我叫她丫头
我爱,因为你的毒,我拒绝解药
在我重新醒来之前,你走与不走
由落叶来定,每一片叶子
会因为你踩过的脚印,而尖叫一声
     许是正常状态,看完王文海两首诗,暗暗吃惊不小。主要吃惊他的用喻,怕也是他的诗歌比较鲜明的地方吧?!只觉得这上面王文海格外出类拔萃,恐怕这世上没有第二个王文海了。他总能将平凡的物象,出其不意的比喻到另一层面,令人匪夷所思。譬如这首诗筷子与筷子的比喻。我知道,有许多普通的事能总结出深刻地通理,问题是你必须放在一个恰当的地方使用出来。倘若使不上,就白费你以往的心机了,这个心机,不管你记在你脑子里也好还是记在笔记本上也罢。这是其一。另外,王文海的用喻与指代也十分机智,闪烁出文人的智性与思辩之光,这是聪慧的大脑在智慧的转动(譬如这首诗的中段),让人目不暇接。觉得,读者陷进了一个机智的宝库,无时无刻不处在惊叹之中。假如与别人的诗相比,别人的诗每首只要有一处, 就值得以手加额与额手称庆了。
    这次,王文海的诗一共只看了两首,除了这些鲜明特色以外,王文海的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两个字:庄重!这,不得不说说艺术的触类旁通问题,明明是用喻的别致与机智,读者却得到了另外一种印象。总之,艺术风格的曼妙,可能就体现在这里吧。
    再则,我也不算一个十分孤陋寡闻的人吧,两年半来,我已经为近千位诗人写过评论。可王文海的诗,我就是从来没有读过。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又绝不是让我吃惊不小的原因。


黄鹤楼上
在黄鹤楼上
她看风景
我看她
一朵云飘了过来
摸她的秀发
又对我嘻笑
一走千年
为什么还不回来
她在喃喃自语
找到了真爱
为何
还要回来
远处,江水在湍急
广场上两只黄鹤铜像
在展翅欲飞
此时,我俩是那对
传说中的黄鹤
该有多好

    抒情诗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好象是诗人自己在内心独白,在喃喃自语,在娓娓道来。好象是自己在掌控着抒情的节奏,在铺陈,在烘托,沒有情节可以想象情节,沒有细节可以想象细节,完全是虚拟的,上天入地都可以。
    那么这首诗呢?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抒情诗,但在人为造境上,在假设别人心思的路子上,在自我的陶醉中,完全做到了上天入地,收放自如。沒有情节可以想象情节,沒有细节可以想象细节。
    朋友们,上述第一段话是我(2011-04-03 ) 一篇文章中所写的,时至今日,在漫长的诗路上,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假设。


慢慢的,我成了女儿的行囊

浅冰

在一个温暖的雪夜
女儿背着我,我背着雪,从北向南,疾驰到天明
女儿说要赶在太阳升起的时候
让我就坐在大海的脚边
让我在金色的盆里洗脸
慢慢的,我成了女儿的行囊
风穿过女儿的脸和眼睛
刺痛我的脏腑的时候
我的全身揉进大海里

    知道吗,在一种民间文学缺失的今天诗坛,这样的开头,充满一种迷人的魅力。
    全诗浸染在浪漫主义的氛围里。标题十分别致,俱备一种让人探究下去的好奇心理。
    浪漫主义写作主观意识很强,一般都追求异乎寻常的事件与情节,夸张与想象。不过这样一来也好,使诗的内容的抽象性更强,涵盖面更广,我们在一般性的阅读中,充分享受了它所俱备的暗示性,即表面上的抽象与生活实质的区别。浪漫主义写作所运用的这种手法,在诗写中还是很先进的。值得我们深入运用和研究。
    总之,它似乎也属于暗示的范畴,它总是以它的主观能动性来虚构情节,它总是不按生活的原样来筹划情节。
    但它的最大好处是,使你觉得它这种事物隐含事物的写法太具有魅力,本来吗,表面上的东西,虚指和代指的东西却很多。
    也就是说,很多具体的事物,像一座大山一样,被三言两语抽象化了。
这首诗的民间文学味还很强。
七月2

长风
  
  七月开始逃亡
  有时扒火车,有时骑马
  
  扒火车时他跋山涉水
  骑马时撞翻了我的栅栏和果园
  
  姑娘们在为青春哭泣
  一块石头聚集起风暴
  
  七月是个壮汉
  他的汗腺超过了任何词汇
  
  他熟悉事情的源起和结果
  留下人们在过程里颠三倒四
  
  那天当我在整理损坏的葡萄架时
  一阵风从身后袭来
  
  我无意中窥见了七月的一角
  我窥见了大片的死亡和生机
  
    1、好久未接触到这种诗了,有一种奇异的感觉。
    2、由于诗中的叙事成份,所以予人的形状,这首诗是长条形形状。
    3、别否认,我们汉语言的语系里,或者说我们深藏的意识形态里面,贮藏着一些特别动人心弦的语汇。当这些语汇一旦从诗中露出头来,我们的心就要受到巨大的惊动。这首诗中这样的语汇就是,姑娘们在为青春哭泣中的青春'二字。而这首诗的姐妹篇七月1当中,也有类似的词汇,譬如小姑娘。
    4、多说两句。我们不能忽视这种词汇对我们心灵的强烈挑动,在我有限的阅读史中,那一次的挑动已是三年前的事了,是左岸的一首诗。当时我全身心震撼与感动。简直想以长歌当哭。并且好久一段时间,坐卧不安。我想,可能与他诗中这种状况大面积有关。而长风这种状况较小。
    5、回来。长风这首诗另一个优势是,是一种神话般的氛围,以他、我作为叙事骨架,看起来有故事情节,但又是抽象的,造成的诗中情景是:澄明、奇幻、简洁、干练、美。
    6、但不可否认的,这种抽象性叙事比真实叙事,不知要高明多少,它这种涵盖面,不知要广多少。他把七月作为一个意象用了。
    7、意象作为诗歌中的特殊特征,又巧妙的与叙述艺术结合,作为人物出现。这样的诗不能说没有,但还是比较稀少。这种妙法,值得推崇。
    8、新浪网上有几个长风?我原来还以为是一个人。两个长风的诗写的都不错。

养活祖国
洋滔
我站在街边的角落卖小吃
风光灿烂的日子不想冬天
我向风沙兜售我的艰辛
叫卖与交情黏合成利息
迎来笑咪咪的国家税务局
他在阳光的潇洒里
主动递给我一张纳税收据
此刻,我知道拒绝一个人
等于拒绝世界
送一片含在眼里的强笑给他
搞不清楚谁是谁的上帝
炸糕、油条、蒸馍、小面
将这一切,浪漫成
一街麻花一城香气
我知道,做个纳税人真好
纳税人养活祖国
既然祖国已经小康
我的月利润不到三千元
但我还是明白
国富民强的涵义
    从来没有遇见过的,在这首诗里,发现了一种叙述美。它似乎是一种夹叙夹议,正是这种夹叙夹议,使诗平白无故的多了丁零当啷之声,十分悦耳。这种丁零当啷之声是间歇性的,与夹叙夹议的特征十分匹配、吻合、我猜想这肯定是与这个特征有关。夹叙夹议实际也是一种写作方法,议是点染,叙是铺陈,不光对其它文体有用。看来艺术真是太巧妙了,这些不同意义的字词组合,连成片或形成句子以后,竟会产生有时连作者也预料不到的奇异意义与声响。今天我把这种读感写出来,看是否是个普遍现象、还是只有我一个人读出了这种感觉。
    有时我想:艺术艺术,何为艺术呢,这种诗里面隐藏的音响、或者是读出来的通感,在其它文体里也有,它们算不算艺术呢?

孙清祖
   
幸福
幸福 就是爷爷的一阵腿疼
我们四处打听最好的膏药
还有内藏秘笈的乡下针灸
幸福 就是父亲雷鸣般的呼噜
我们把窗户关紧 又用被子把头也蒙住
还能听见的那些长夜
幸福  就是母亲被我们逼着穿新衣服
左瞅瞅  右试试 然后又背着我们
悄悄放回箱子里的那一阵
幸福  也是哥哥嫂子的一场大吵
在父亲的严厉呵斥下
哥哥又怯怯的把嫂子从娘家找回来
的那天晚上
幸福 有时也是妹妹不顾家人的反对
偷偷跟着那个人离家出走的那段日子


     比别人的诗思多想了一层。一定意义上讲,诗歌之间拼的就是陌生化,匪夷所思的陌生化,令人倍感惊奇、惊叹、咂舌的陌生化,让人心情不能单纯的陌生化,有独特感受想到了深处的陌生化,让人肃然起敬并且挥之不去的陌生化,让人再三回味最终想为它写点什么的陌生化。最后终于下决心写了出来的陌生化。
    从相应角度上讲,这也是一种深思后发现的眼光,所谓熟悉中的陌生化,并且懂得把它艺术的表现出来,这一点也很重要。
    再讲,其实以上的诗歌都非陌生化。皆因这些诗歌都未有深刻的生命体验。

生。或者死亡(外一)
金铃子
生。或者死亡
我像渴望热闹的人
在朝天门。群鸟展翅。船舶拥挤的港口
一群人在谈论水位和季风的方向
每逢暴雨来临,古老的江岸便轰隆回响
我知道长江发生了变化
有东西在它的内部澎湃,有东西一闪而过
仿佛是避雨的人民
生。或者死亡
鸟群飞走。它们用咕咕,咕……和我告白
我并不悲伤。一个经历太多离别的人
从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

    成诗以后有意境,那么我说,此诗没有意境,此诗倒有一种气息--这倒是让我非常诧异之处。也就是说,金铃子写的是一种气息,什么气息?黑云压城城欲摧、密云不雨那种气息。有一刹那之间,我自问自,不写意境,写出来的是种气息,这或许是和意境划等号的艺术境界,如果是这,那么金铃子的诗可就上等级了。也确乎如是,金铃子的诗正向着形而上的方向飞翔,这里面就包含着这些大词:生、死、真理、自由。她已经甩掉了对现实生活纤毫毕现的认真临摹,这里面似乎闪现着浪漫主义光辉、和概括精神,这是目前很多诗人还达不到的层次。
世界,谁会把你灭掉
一群不需要王冠,只求真相的人
他们把我吓了一跳
他们穿着靴子和雨衣
他们没有枪。我松了口气
我绕过那群人,穿过高大的银杏树
一头猫头鹰在树上啼叫
一头忧伤的猫头鹰
                          
   201272419:07:18
  


    这样假设一下:一群不需要王冠,只求真相的人。我们把它改成,只求真理的人。这样作者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不好,不如原句有些朦胧较好。
    这首诗予人的艺术感觉,很有意思,它似乎是头重脚轻,也可以说是只有头而没有脚。但当我们沉潜下来,这种感觉又没有了。它的故事似乎是告诉我们,作者是在为这些追求真相的人们发愁担心,所以说只有头而没有脚的感觉消失了。
    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可能是尾处和上面的行文不成比例。

◎ 旧居
刘年
母亲一接通电话就哭
伤心地哭,没完没了地哭
像小时候,我在小河边丢了洗衣盆一样
她说一万块钱不见了
就藏在沙发洞里,是攒来修旧居的
我不得不安慰她
像一个父亲,用一种慈祥、柔和的口气
——那点钱没什么,别怄伤了身子
她在电话那头听着,好久,才停止了抽泣
一会儿又接到她的电话,
从声音里能听出她满脸的笑容
——找到了,就在沙发的缝里
我开始批评她
有钱自己用,多买衣服,买吃的,不要攒
你的旧居,我们自有安排
嗯,好的,她在那头不停地应着,像一个听话的女儿
旧居,是方言
坟墓的意思
    艺术啊!平铺直叙不是艺术,总得讲究一点起伏,让人心里来回受到冲击,在一惊一乍中方显英雄本色,而死水微澜不行。艺术的根蒂实际只须两个字概括:迂回。迂回曲折使艺术得以是艺术。譬如直白,就是不晓得使用迂回。迂回的动机不是停滞,不是有句话吗,叫迂回前进。
    这首诗就是迂回前进,它前进的结果是,我在读完倒数第二段以后,莫名其妙的突然心里一阵酸楚,为母亲变成女儿突然心里一阵酸楚,为母亲的老迈无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力量。主要可能是作者使用了错位法,即真的把母亲当作女儿看待了。
    另,这种艺术的力量,还真得说是百折不挠即迂回前进磨砺人心造成的。

黑夜的伤痕

民工的凝眸

一阵狂乱的
狗吠  把村庄叫醒
像一阵狂乱的子弹
给黑夜射出一串串窟窿
空气用水的手指又瞬间缝合
片刻后  万籁无声
黑夜看似完好无损
但过分的静寂  在隐隐作痛
     现代气息的诗歌,已不满足于曾经的情景交融。皆因我们过往受到的蛊惑太多,已植根于我们心间,成为我们行事的标准,作文的楷模。要感人为上。如今呢,随着有人第一个不满足于现状,慢慢地、慢 慢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滋润着人的心地,人们越来越有认识,人们越来越唾弃这种情感上的东西,而代之什么呢?前面实际已讲明了现代气息的诗歌--指的就是这个气息啊。现在,人们越来越往这个上面发展了,就是在诗中描述这种气息。譬如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黑夜的气息,和意味。    一年前的我的文章曾说过:普天之下,已无新鲜事而言。唯独万物气息,还是诗界一个新命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20:32 | 只看该作者
探寻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诗歌艺术品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9-10 17:18 | 只看该作者
悦读!{: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9-10 19:41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民工诗人真厉害,学习了{: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54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2-9-10 17:18
悦读!

谢读,致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20:55 | 只看该作者
西沈 发表于 2012-9-10 19:41
这位民工诗人真厉害,学习了

下期有你一评,到时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9-13 09:36 | 只看该作者
西翔 发表于 2012-9-12 20:55
下期有你一评,到时指正。

是吗,先谢兄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9-13 09:4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再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9:54 | 只看该作者
八立尚人 发表于 2012-9-13 09:46
值得再读。

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9-21 20:08 | 只看该作者
西翔 发表于 2012-9-9 20:32
探寻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诗歌艺术品位。

诗歌的评很难写,在于其语言的象征和模糊的特性;至于诗歌艺术,更是百人百口,大道条条,难有定论。看过不少你写的评,真是辛苦,且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27 10:3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