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出小圈子,用创意推广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跳出小圈子,用创意推广诗歌

http://www.enorth.com.cn  2012-10-10 08:14





  深圳市剧协主席从容。
  
  谈推广: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
  南方日报:对于强调创意文化的城市来说,对于生活得不怎么“诗意”的现代人来说,诗歌和推广诗歌意义在哪里?
  从容:诗歌不止是个人抒怀,它还不可避免地面向工作和社会生活。同时它通过传播还能被更多的大众所接受。因此,诗歌不可能完全是个人的、自我的,不可能不与当下的生活历史、生存现实发生关系。在古代,诗歌的地位类似宗教,而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缺乏归宿,也缺乏信仰,诗歌文学可以对年轻人的精神进入提升和改变。电子化时代信息繁杂,但真正好的诗歌却没有进行青年人视野,网络上庸俗的信息传播,对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用诗歌来影响他们的心灵。
  南方日报:您一直致力于将诗歌推向大众,那么您采取了哪些创新的推广手法?
  从容:此前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广诗歌,让诗歌去吸引真正热爱它的朗读者和创作者。此外,我们也尝试着让诗歌跟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比如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创意剧场”、“中国诗剧场”等。我导演的大型诗歌晚会《在共和国的窗口》、《百年中国——诗歌朗诵会暨深圳市第四届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创作诗歌剧《永远的小平》、大型诗歌音乐多媒体朗诵晚会《诗与歌的怀念》等,就是通过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进行推广,效果很好。
  谈活动: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
  南方日报:“第一朗读者”是一个颇具创意的活动,与以往举办的或正在进行的诗歌活动相比,他的创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容:这是一个类似于沙龙性质的文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诗歌、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集合于开放式的活动中,以朗读的听觉和立体的视觉等形式,让诗歌走出过往的文学小圈子而面向公众,让广大市民听见诗歌、看见诗歌、领悟诗歌、热爱诗歌。
  活动有几个第一。它是一次发现性的朗读,专业且面向公众;我们促成了文学的高端团队,这个团队首先筛选的是全国的乃至于海外的最有影响力的诗人,这些筛选出来的诗人诗作首次大范围的被朗读。
  此外,我们的活动共十期,其中六期放在艺术沙龙、四期放在大学,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青年人知道,我们的活动不仅是在寻找最优秀的诗歌,也是在寻找真正的阅读者和朗读者。
  同时,我们现在活动形式独具创意,现场在戏剧介入下,诗人、音乐朗读者、诗评家跟观众的讨论和对话,音乐人根据现场氛围谱曲等,每一个人都是第一朗读者,都有参与感,参加者不仅可以倾听朗读,也可以朗读自己的作品。
  活动实际上强调我们对这个时代和人的发现,通过诗歌沙龙的方式,通过对一系列诗人和相关主题下的代表作的推出,对今后的国内相关的诗歌朗诵和研讨,产生一种示范性和引导性,同时也希望更激发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南方日报:在前面几期的活动中,观众反响如何?
  从容:我们第一期以“城市”为主题,选择的是深圳诗人王小妮和上海的陈东东的作品;第二期以“工厂”为主题,选择了樊子和郑小琼作为主题诗人;将要进行的第三期选的是我和路也。我们选择的诗人都要求符合主题,并与现场的表演和唱诗相契合。现场来的诗歌爱好者很多,很多人是从网络上看到信息主动前来的,一个女孩子,因为她热爱诗歌,但是这让她觉得特别孤单,她总是一个人在诗歌之外徘徊,到了活动现场她觉得不再孤单了,感动得直哽咽。
  中国诗剧场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活动,它跳脱了小圈子。我们在现场活动的同时,每一期都在电台做宣传,大量朗读诗歌作品,这个传播力也是很大的,让活动范围得到延展。
  谈创作:题材内容都需要不断翻新
  南方日报:最近您出版了新诗集,能否介绍一下?
  从容:此次出版的诗集《隐秘的莲花》,可以说是国内第一部女性视野下的心灵禅诗。诗集里最早的诗是2000年的,时间跨度很长,因为也是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累积到一定的阶段,需要整体性的呈现出来。
  南方日报:翻看您的诗歌总会觉得画面感很强,这是受到您的戏剧生涯的影响吗?
  从容:从小经常看电影分镜头剧本,后来又读戏剧文学专业,场景可能成为一个特点,但戏剧性只是我诗歌的一个方面。我越来越倾心于我的内心在词语、想象和修辞,以及自己对尘世的打量。
  南方日报:有诗人认为,诗的写作面临着一次非凡的革新——内容已无秘密可言,但形式依然充满了可探索的秘密。您如何看待?
  从容:个人认为诗歌的写作在新世纪以来无论是从题材上、内容上或者形式上来看,实际上都是不断在翻新,很多题材内容以往很少重复,很多主题也是以往没有表现过的。现在中国的分层越来越多元化,实际诗歌的内容还有很多没有被呈现出来,还是处于表象化,我们还没有接近本质和最真实的东西。实际上诗歌在每一个时期的写作,都在适应不同时代的特征和需求,每一个写作者都在适应公众的传播和接受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挑战,事实上每一个诗人都在考虑这个适应问题,也就有不同的诗歌存在。
  文学大师歌德说,谁不倾听诗歌谁就是野蛮人。
  对于现代人来说,诗歌风潮虽然式微,但当创作者极富创意地将其创作的诗歌与剧场、讲座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时候,诗歌也就有了走向大众的可能。
  日前,一个由市文联戏剧家协会创建的诗歌文化活动——“第一朗读者”正式启动。这样一个沙龙性质的活动,活动将要采用何种步骤进行?会吸引哪些人群?能否跳脱小圈子?最终能否以诗歌为载体将文化内核传播开去?记者专访了活动主办方深圳剧协主席从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0-11 08:51 | 只看该作者
有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0-11 09:2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3:41 | 只看该作者
乐冰 发表于 2012-10-11 08:51
有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3:41 | 只看该作者
庐州男人 发表于 2012-10-11 0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3 15: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