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昨晚读你的一首短作,也是两行,问题与这首类似。这首诗虽然也是极精短的,但在我看来,仍然有修改打磨的空间。短诗的创作,在常人看来可能是很轻松的,就那么三两行字,挥手之间就可以完成。但我要说,其实其间的艰辛可能只有作者才知道。在我的理念中,短诗创作就像是珠宝设计师在切割钻石一样,要反复打磨,精心组织语言和意象,才能够达到把每一个字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作品完成后一字不可移动的效果。这也就是我在建群说明里面所提到的理念:1、在最少的字里面藏进最多的内容;2、在最少的语句之中藏进最美的情感;3、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诗意。每一首诗都有他自己的生命、感情和性格,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一首诗都找到他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优秀的生命体。$ t/ ~9 z \- |/ _7 A
具体到《雷声》这首短诗的写作,我觉得既要照顾到雷电产生的客观条件,也要照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理念,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共振点才行。你的作品在雷声与愤怒的声音之间,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共振点,这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如果只有愤怒,而缺少了愤怒的对象的话,是不是就缺乏对比、缺乏力度、缺乏更大程度上的共鸣了呢?——想一想,如果拿遍布乌云的天空做背景,是不是就要比空无一物的天空做背景要客观可信的多,另外其内涵也更丰富呢?乌云可以代表一种恶势力,也可以代表一种险恶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愤怒感,是不是对读者的共鸣效果更大一些,另外其内涵也更深刻一些呢?& P2 @1 e' k' Z# A9 i' k
我的修改版本(代替具体的建议,供参考):* z. l# @: u% U% I+ Q
+ {8 ^7 F2 I! v% R- }* i0 {# V
《雷声》
1 o# l5 r# S0 m. f9 M
X$ n% y; n5 P! i在布满乌云的天空
0 i- A: J0 w& r4 R0 o9 g写满了我愤怒的声音
! n8 n4 M$ \, D; Y
2 L$ X7 l/ a: O, J! R# e0 G. P——以上看法,与丘勒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