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陈式写作论纲补记:“得体”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诗歌评论来说,基于文本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但不能将推向某个极端。和许多理论一样,“零度”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指向性的意义:看,我就在这儿,永远不能触及。相较于“作者已死”的论断,作者非但不曾死去,也永远不会死去。伟大的诗人总是在谋求表达某种人类共同的体验,而不是陷入一场个人化的表演。奇怪的是,正是在这样的路径之上,他们建立起了强烈的个人风格。这多少有些悖谬。如果排除一些自然主义的观点,悖谬更切合于生活的本真。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种现象何以发生?我们不妨采用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即将一首诗歌文本置入括号来看,相信会有新的洞见。在这里,内容撤退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语气、语势……乃至个人对于形式的某种癖好,甚至于标点符号的使用,这种类似于“气韵”的东西,对于诗歌来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却是至关重要的。相对于零度写作理念来说,诗歌本加入了括号,那么实质上诗人的因素开始显现,“得体”的问题也随着站到了舞台的中央。何谓“得体”,确乎难以界定,在这里,我只想通过一些比方来予以说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辞,“小孩子讲大人话”,我们认为是不得体,不合时宜的。实质上,诗歌亦是如此。有时候并非我们的文本不够好,而是作者本身不够强大。这种现象越是在成熟的诗人那里表现得越是明显,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文本技巧方面已经得到足够的锻炼。剩下来的似乎只是诗人“心力”的比拼。我们很难相信“相信未来”这样的诗歌放在盛唐时期不是无病呻吟之作,我们也很难相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套在一个整日优哉游哉的教授型诗人头上不属于矫揉做作。这种诗歌现象,我们必须跳出诗歌自身的文本逻辑来看待才能够解释清楚。如果我们不相信米沃什的内心足够强大,我们就不会相信他那些教谕式的诗歌有足够坚实的土壤。从这个角度来说,诗人的道德底线,就是写“得体”的诗歌,依我看,这只有强大的真诚才能够达到。我们应该厘清的是,“得体”不单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涉及时间,属于历史的范畴。文学史总是在不断的改写,这种改写不过是一种幻象,属于二次“得体”的切入,很多诗歌在所写的那个时刻并非“得体”,而是现今的社会“赠予”其“得体,它的地位无疑有个攀升的过程。“得体”的判断依赖于某种综合性的思维,里面既有直觉的瞬间思维,也有理性的沉淀过程,环境离你近的,容易判断,离你远的,相对难以辨清。从这点来说,我不认为翻译给诗歌带来的只有消耗,诗歌翻译同时也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我们看国产电影时,总是容易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而对于国外的电影,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正因为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隔”,我们只能无意识的选择“相信”。外国诗歌经过翻译以后,一些毛病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了,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出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3-4 17:5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外国诗歌经过翻译以后,一些毛病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了,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出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4:01 | 只看该作者
法大空 发表于 2012-3-4 17:56
很有道理——“外国诗歌经过翻译以后,一些毛病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了,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出在一个十分尴尬 ...

问候法老,感谢认同,直陈式写作需要您的意见和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3 03: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