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指指点点 点亮心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指指点点 点亮心灵
——读毛大成评论集《指指点点》有感
                             
               赵勇鹏

        
        刚过清明节,就收到一份快递邮件,拆开一看,原来是重庆毛大成老师寄给我惠存的新书《指指点点》,这就让我特别高兴。
       毛大成老师的个人专集能伴随着盎然春意而杀青,首先得感谢黄亚洲老师的支持,他为该书作了序言;二是要感谢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慧眼识宝珠,将《指指点点》出版,推向大众。
       我与毛大成老师是在2009年9月下旬通过网络相识的。那天,我打开电子邮箱,一封“以诗评会诗友”的电子邮件映入我的眼帘,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位陌生人的一辑点评我诗歌的评论文章。真没想到远在重庆的毛大成老师会那么关注我这个身处杭州的无名小辈,真没想到他读了我的拙作后写出了那么精辟的评论。同样是一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境界。有的人停留在“自然境界”,有的人处在“功利境界”,有的人走进了“道德境界”,有的人上升到了“哲学境界”,因而对人、对事、对作品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看法。毛老师的境界可真不一般。
       他的诗评论有一种我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我在创作时未曾想到的东西,经毛老师一点拔,也随之亮堂起来了,这恐怕是源于毛老师有丰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境界吧。
       随后,我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到,毛大成老师是重庆江津人,笔名毛竹, 1937年3月生。四川师大中文系66级本科毕业。1984年参与创办重庆市教委机关报《教育周报》,1997年任四川省关工委的儿童报纸《金钥匙》报副总编,后任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杂志主任编辑。1992年加入重庆作家协会。他博学多才、思维敏捷,年事已高却文思泉涌,笔耕不辍。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痴迷是许多年轻人也望尘莫及的。在海外纯文学网站文心网的文章排行榜上,他也名列前茅,诗文的数量已有1300多篇。他创作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正如黄亚洲老师在序言中所述的“毛大成先生是一位热心的评论家,他的执着与热心,可以从他开始文学评论写作的高龄上体现,也体现在这本集子的书名上。他的评论,虽没有专业文学评论家的那种深厚的理论功底,那种循环反复的理性阐述,常是信手拈来,兴之所至,但确也不乏独到的见解、感情的奔泻、针灸般的洞穿。”
       对于毛大成老师质与量齐头并进的创作势头,我还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你既是向日葵又是水仙
——致重庆毛大成老师


你的每一篇评论
都用缜密的思维细胞孕育而成
你所写的每一行文字
都宛如大自然中的花草栩栩如生
你虽然年长于我二十岁
思想却比我年轻精力更比我旺盛
当你看到别人写的诗文中有亮点
你就会比作者本人还要兴奋
你喜欢置身于研磨的理性之中
竭尽全力谋篇布局及时赶写评论
在海外文心网和浙江博客上
你既是向日葵又是水仙
无数人闻到了你独有的清香
你不追求那种虚无的功名
你对文学创作和评论充满了虔诚
你只知道耕耘,每一天都在奉献
你激励着我和大家
在人生之路上扬起希望的鞭
让精神文明的骏马
一天比一天跑得更快更欢
我在向你学习
更多的人在向你致敬,祝你
宝刀不老,继续把人间秘密洞穿
      
       毛大成《指指点点》一书,从他创作的上千篇作品中筛选了五十来篇评论文章和十多首诗歌精品,可谓是“百里挑一”。书中评论文章所触及到的文学名家有黄亚洲、李瑛、韩作荣、施雨、李少君、雁翼、傅天琳、沙鸥等,也顾及到了像我这样的无名之辈,可见包容性有多大。
      在对黄亚洲作品评论专辑中,他写得入木三分,比如在《举一只手表示赞成,举一只手表示遗憾》这篇评论中,他是这样点评的:
   
      从网上读到《我无论如何要向当代诗人致敬——黄亚洲2008.12.28日记》,很有些感觉。
      第一,我认同与佩服作者敢于反潮流地讲:“我想说的是现在好诗实在太多了,摊到地上有好几个唐朝宋朝,只是现在审美渠道多了,光芒互掩了,不像唐朝宋朝那样惟诗为高,一诗既出,天下应和,弄得当年的市委书记市长不是诗人就当不成父母官似的。”我同意这个评价,现在确实好诗很多,星光闪耀。但遗憾的是,作者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例证。如果有更多的说明,那就好得多,也更加有说服力,不然,人们怎么折服当代的“唐朝宋朝”呢?
      第二,作者举例说明自己的诗歌看好倾向:“这些年我没有红袖添香也经常秉烛读诗,读到心动处击节赞赏,我的陌生的诗友啊,你们怎么就摆弄出了这等精妙的句子,把这个世界弄得一愣一愣的。”于是,作者举出四个诗人代表的例子:“我喜欢路也的细腻、饱满、不管哪首诗一掐都水灵灵的,汁液是这么的浓;喜欢马利军的缓慢、大气、从容,一走上他的《慢轨》你就突然发现我们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艺术;喜欢三色堇的奇崛、机巧和沉稳,这个女诗人竟然能抽出这样的刀来解剖世界和人生;喜欢杨子的精准、犀利和情绪捕捉上的特立独行,他击中我们心脏的角度总是那么特殊。后面的这两位诗人我至今没见过面,但我依然带着膜拜的心情读他们的诗。”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评论是典型的诗人评论诗歌,使我想起了当年的艾青评论诗歌和诗人,非常亲切自然。但是仍有遗憾,作者为什么不将他们再细细地分析一下呢?引他们更多的作品呢?现在的诗人知名度都不高,尤其是圈子外面的人,我们很难了解他们啊!
      第三,作者虚实结合地评论诗坛大体情况,坚持表扬为主,应该充分肯定。具体诗人诗句的精雅的挑选,也是好的:
      路也断言:“每天面对着一条大江居住,光住也能住成李白。”
      马利军看见:“几朵云在后面,屏住呼吸。”
      三色堇这样描述一个人:“一个用盐,短暂止痛的人。”
      杨子嗅觉灵敏:“空气里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但是,引用得还是觉得过于简单了,这就使人十分遗憾。
      当然,作者发布的是博客日记呀,我们不能吹毛求疵哟,然而,读者想知道得更多,这也是无须多言的,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想有更多的情资,哪怕是在高雅的诗歌领域。
      总之,读了黄亚洲牛兄弟的这篇散文日记,我举一只手表示赞成,因为他的基本观点吸引了我,使我发出了牛的共鸣;但我举另一只手表示遗憾,因为作者的例证过少,阐述不够,使人不解渴。我也极盼读到路也、马利军、三然堇、杨子的更多的作品,但是我不知道这四个诗人身居何方,如何跟他们讨教,书店里也没有他们的诗集。
      当前,越来越宽舒的政治社会生活环境,必将使诗人的处境越来越好,处境好了就可能出现更多好诗歌作品。现在的良好秋收,极有希望孕育更加美好的播种的春天。自然规律不总是这样的吗?所以最后,我也十分同意作者的在标题中所说的态度,让我也举起两只手,“无论如何要向当代诗人致敬”!
      
       在对李瑛作品评论专辑中,他也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比如在《赏读北窗集·声音》这篇评论中,他这样写道:
      十月下旬,获李瑛老师从北京赠书《北窗集》,即拜读,似听乐师表演中国的京胡二胡古筝琵琶,又像是欣赏大乐团演出西方的大鼓小号提琴钢琴,如闻人间仙乐,喜悦不已!
      我一遍又一遍地轻声朗诵《给你》——给你失去很久终于找到的梦/你打开会满脸惊喜/给你一声叹息,一滴眼泪/给你痛苦/它是黑夜亮晶晶的星斗/给你一首诗/它是是树上一只成熟的苹果。
      黑格尔说过,生命要从美中结出丰硕果。正如李瑛歌唱的那样,我们看见了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诗是“一棵粗壮的野草”,多么生机勃勃的比喻!
      李瑛的歌唱,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因为诗人能精心撷取自然美,并同样精心地将之提升为艺术美。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诗人的诗情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追求。
      自然存在的东西,我们相当熟悉,感觉不出诗意,而在李瑛的咏叹中,居然是既熟悉又陌生。现代诗——陌生化——就是这样的神秘。
       英国现代诗人威·休·奥登说过:一个平庸诗人与杰出诗人不同的是:前者只能唤起我们但许多事物既有的感觉;后者则能使我们如梦初醒地发现从未经验过的感觉。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所谓陌生化的效果,李瑛能达到的效果。……
      因篇幅有限,《指指点点》一书中的精彩之处我就不多例举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选读毛大成所著的这本专集《指指点点》。相信读者朋友们读了以后,会同我一样产生如下的感觉:

读了就想读一生
——为评论集《指指点点》献诗一首

好山处处春意盎然
好水天天都在奔腾
好评论一册,胜过万语千言

毛大成的《指指点点》
宛如清风拂面
让人透心的甜

读了一遍不够
读了二遍不够
读了想读一生,因为这是指点!


(2013年4月8日晚)


作者通讯:杭州市长生路58号西湖国贸418室
邮政编码:310006
手机号码:13857903689
电子邮箱:zyp571002@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08:33 | 只看该作者
功到自然成。热烈祝贺毛大成评论集《指指点点》于2013年3月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 13: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